扩视角光学膜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5-05-04  6


    本申请涉及显示,尤其涉及一种扩视角光学膜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在显示技术中,扩大广视角已成为提升用户体验的重要课题之一,传统显示装置,如液晶显示(lcd)和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oled),往往面临视角受限的问题,特别是在垂直和平行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视角范围有限,通常仅能覆盖65°-70°左右,这极大地限制了用户在不同角度下观看内容的舒适度与清晰度。

    2、目前业界普遍采用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在显示屏幕表面或内部设置类梯形微结构,通过精细调整其斜率,能够有效改变光线的传播路径,使部分原本平行于屏幕的光线向外发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光学视角。这一方法不仅提升了屏幕在斜向观看时的亮度均匀性和色彩饱和度,还改善侧面观看的视觉效果。

    3、然而,尽管类梯形微结构在扩大视角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其效果仍受到单一层结构设计的局限。具体而言,由于光线在通过微结构时受到的物理限制,特别是在垂直和平行方向上的光线调控不够灵活,导致最终的光学视角扩展范围仍较为有限。因此,当前在扩视角光学膜及显示装置领域,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如何设计更为高效的微结构,以实现更宽范围的光学视角扩展,以及如何在保证显示效果的同时,控制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扩视角光学膜,其能够在保持辉度的基础上提升不同方向上的光学视角的广度,以便在不同角度均能够较为清晰的看到显示屏的画面,本申请的扩视角光学膜,包括多个按序排列的微结构,相邻两个所述微结构之间存在间隔;

    2、所述微结构包括顶面和侧面,所述微结构的顶面为平面,所述微结构的侧面包括两个以上且具有不同斜率的斜面;

    3、所述微结构内包括扩散粒子,所述扩散粒子的材料与所述微结构的材料之间具有不同的折射率。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微结构的两个侧面对称设置。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微结构设置在基底上,且所述微结构之间互相平行。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微结构之间的间隔长度在2-10μm范围内。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微结构的斜率在中心向两侧的方向上逐渐增加。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扩散粒子的粒径在0.5-5μm范围内。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微结构的侧面由两个不同斜率的斜面组成。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个侧面中靠外侧的为第一斜面,另一个斜面为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的倾斜角度在60-80°范围内,所述第二斜面的倾斜角度在50-70°范围内,且所述第一斜面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第二斜面的倾斜角度。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斜面的投影宽度在1-5μm范围内,所述第二斜面的投影宽度在1-5μm范围内,所述微结构的顶面的宽度在1-5μm范围内。

    12、另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及前述的扩视角光学膜。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申请所提供的扩视角光学膜,实现在保持辉度稳定的基础上,提升不同方向上的光学视角广度,通过采用多个按序排列且包含多个具有不同斜率斜面的微结构,扩视角光学膜能够更有效地调控光线的传播路径,使光线在多个方向上均匀发散,从而扩大光学视角范围。相较于传统单一层结构的处理方法,本申请的光学膜在各个方向上均能实现更宽的光学视角。本本申请进一步通过精确控制微结构的形状、尺寸及排列方式,以及合理选用扩散粒子与微结构材料的折射率差异,有效避免了光线在传播过程中的过度散射,从而确保了屏幕辉度的稳定性,避免了因视角扩大而导致的亮度下降问题。通过调整微结构之间的间隔长度、微结构的斜率以及扩散粒子的粒径等参数,进一步细化光线调控的精度,实现对视觉效果的全面优化。

    14、本申请的扩视角光学膜具有高度的设计灵活性,可根据具体需求调整微结构的形状、尺寸及排列方式,以适应不同显示装置和应用场景的需求。例如,通过调整微结构侧面的斜率分布,可以实现对不同方向视角的差异化优化,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拓宽显示装置的应用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扩视角光学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按序排列的微结构(100),相邻两个所述微结构(100)之间存在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视角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100)的两个侧面(120)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视角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100)设置在基底上,且所述微结构(100)之间互相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扩视角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100)之间的间隔长度在2-10μm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扩视角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100)的斜率在中心向两侧的方向上逐渐增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视角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粒子(200)的粒径在0.5-5μm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视角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100)的侧面(120)由两个不同斜率的斜面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扩视角光学膜,其特征在于,一个侧面(120)中靠外侧的为第一斜面,另一个斜面为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的倾斜角度在60-80°范围内,所述第二斜面的倾斜角度在50-70°范围内,且所述第一斜面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第二斜面的倾斜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扩视角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的投影宽度在1-5μm范围内,所述第二斜面的投影宽度在1-5μm范围内,所述微结构(100)的顶面(110)的宽度在1-5μm范围内。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扩视角光学膜。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扩视角光学膜的技术方案,在不牺牲屏幕辉度的前提下,提升显示装置在不同角度下的观看效果,微结构具有平坦顶面和复杂侧面形态,侧面由两个或更多个具有不同斜率的斜面组成,通过多次反射和折射将光线向更广泛的方向散射,从而扩大视角范围。微结构内部还嵌入与微结构材料折射率不同的扩散粒子,作为光线的二次散射源,进一步增强光线的散射效果,使光线分布更加均匀。既促进了光在介质中的均匀分布,又保持了介质的清晰度和视觉舒适度。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显示面板和扩视角光学膜的显示装置,解决了传统显示装置在视角受限、色彩偏移及亮度不均等方面的问题,呈现出一致且高质量的显示效果,提升了视觉体验。

    技术研发人员:孔维哲,丁清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弘德光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822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