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属于电机,具体涉及一种定子组件、电机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1、电机具有功率密度大、材料利用率高、动态响应较快和传动系统效率高等特点,在车辆等用电设备上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2、现有技术中,电机通常可以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的定子、第一密封罩和第二密封罩,定子内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用于安装电机绕组,第一密封罩和第二密封罩分别连接于定子的两端,以对电机绕组的两端形成两个密封腔体。通过向两个密封腔体内通入冷却介质,对电机绕组和定子进行冷却降温。
3、然而,发明人在研究现有技术的过程中发现,由于第一密封罩和第二密封罩分别连接于定子的两端,冷却介质仅能与电机绕组和定子的两端进行接触,导致冷却降温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定子组件、电机及用电设备。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3、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定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第一密封环以及第二密封环;
4、所述定子具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容纳电机绕组;
5、所述定子包括沿轴向背离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密封环连接于所述第一端,并与所述定子围合形成第一腔体,所述第二密封环连接于所述第二端,并与所述定子围合形成第二腔体;
6、所述定子设有第一冷却通道,所述第一冷却通道靠近所述安装槽设置,且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腔体以及所述第二腔体连通。
7、可选地,所述第一冷却通道与所述安装槽连通。
8、可选地,所述第一冷却通道与所述安装槽间隔设置。
9、可选地,所述第一冷却通道沿所述定子的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轴向延伸。
10、可选地,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冷却通道沿所述定子的周向分布。
11、可选地,所述定子组件还包括第一引流件,所述第一引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
12、第一引流件设有引流槽,所述引流槽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引流件用于将冷却介质引入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内,以对所述电机绕组进行冷却降温。
13、可选地,所述第一引流件为圆环形引流环。
14、可选地,所述引流槽与所述第一腔体相互隔离;所述定子组件还包括注液件,所述注液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引流件且延伸至所述第一密封环外;
15、所述注液件设有注液孔,所述注液孔与所述第一引流件的所述引流槽连通,通过所述注液件向所述第一引流件内通入所述冷却介质。
16、可选地,所述定子设有第二冷却通道,所述第二冷却通道连通所述定子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
17、在所述定子的径向上,所述第二冷却通道位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的外侧,所述第二冷却通道和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内通入冷却介质,以对所述定子进行冷却降温。
18、可选地,所述定子组件还包括壳体,所述定子、所述第一密封环以及所述第二密封环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19、所述第二密封环的外周上设置有抵接在所述壳体内壁上的围合部,所述壳体与所述定子以及所述围合部围合形成第三腔体,所述第三腔体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连通。
20、可选地,所述第三腔体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外周,且所述第三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
21、可选地,所述第三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相互隔离。
22、可选地,所述定子组件还包括第一引流件,所述第一引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
23、第一引流件设有引流槽,所述引流槽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引流件用于将冷却介质引入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内,以对所述电机绕组进行冷却降温。
24、可选地,所述引流槽与所述第一腔体相互隔离;所述第一引流件上设有注液件,所述注液件延伸至所述第一密封环外;
25、所述注液件设有注液孔,所述注液孔与所述引流槽连通,通过所述注液件向所述第一引流件内通入所述冷却介质。
26、可选地,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进液孔和第二进液孔,所述第一进液孔与所述注液孔连通,所述第二进液孔与所述第三腔体连通。
27、可选地,所述第一密封环包括第一分隔环、第二分隔环以及第一端板;
28、所述第一分隔环与所述第二分隔环沿所述定子的径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端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分隔环和所述第二分隔环背离所述定子的轴向一侧,所述第一分隔环、所述第二分隔环、所述第一端板以及所述定子的端面围合形成所述第二腔体;所述围合部设于所述第二分隔环的径向外侧,所述第二分隔环、所述壳体、所述围合部以及所述定子的端面围合形成所述第三腔体。
29、可选地,所述第二分隔环设有第一喷液孔,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第三腔体通过第一喷液孔连通。
30、可选地,所述第一端板设有第一出液孔,所述第一出液孔用于供冷却介质流出所述第一密封环。
31、可选地,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的数量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冷却通道间隔设置,至少部分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冷却通道呈夹角设置。
32、可选地,所述定子组件还包括第一密封垫和第二密封垫;
33、所述第一密封垫连接于所述第一密封环和所述定子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垫连接于所述第二密封环和所述定子的第二端之间。
34、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机,所述电机包括所述的定子组件。
35、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电设备,所述用电设备包括所述电机,或者,所述的定子组件。
36、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第一密封环以及第二密封环;所述定子具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容纳电机绕组;所述定子包括沿轴向背离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密封环连接于所述第一端,并与所述定子围合形成第一腔体,所述第二密封环连接于所述第二端,并与所述定子围合形成第二腔体;所述定子设有第一冷却通道,所述第一冷却通道靠近所述安装槽设置,且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腔体以及所述第二腔体连通。在电机工作过程中,通常容纳电机绕组的安装槽附近为热量主要集中区域,是电机的热源高位置。因此,在靠近安装槽的位置设置第一冷却通道,可以将冷却介质通入第一腔体内,对第一腔体内容纳的电机绕组进行沉浸式冷却,并且冷却介质可以沿着第一冷却通道传输至第二腔体内,实现对所述安装槽附近的热源高位置的直接冷却,实现对定子的槽内直冷。以及冷却介质传输至第二腔体内,对第二腔体内容纳的电机绕组进行沉浸式冷却。从而实现对定子组件的沉浸式冷却以及槽内直冷冷却,及时带走电机工作时定子槽内的热量,进一步提高对定子组件的冷却降温效果。避免了第一密封罩和第二密封罩内的冷却介质仅能与电机绕组和定子的两端进行接触导致冷却降温效果不佳的问题。
37、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1.一种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第一密封环以及第二密封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与所述安装槽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与所述安装槽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沿所述定子的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轴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冷却通道沿所述定子的周向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还包括第一引流件,所述第一引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件为圆环形引流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槽与所述第一腔体相互隔离;所述定子组件还包括注液件,所述注液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引流件且延伸至所述第一密封环外;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设有第二冷却通道,所述第二冷却通道连通所述定子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还包括壳体,所述定子、所述第一密封环以及所述第二密封环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腔体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外周,且所述第三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相互隔离。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还包括第一引流件,所述第一引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槽与所述第一腔体相互隔离;所述第一引流件上设有注液件,所述注液件延伸至所述第一密封环外;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进液孔和第二进液孔,所述第一进液孔与所述注液孔连通,所述第二进液孔与所述第三腔体连通。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环包括第一分隔环、第二分隔环以及第一端板;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隔环设有第一喷液孔,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第三腔体通过第一喷液孔连通。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设有第一出液孔,所述第一出液孔用于供冷却介质流出所述第一密封环。
19.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的数量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冷却通道间隔设置,至少部分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冷却通道呈夹角设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还包括第一密封垫和第二密封垫;
21.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包括权利要求1-20任一项所述的定子组件。
22.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设备包括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机,或者权利要求1-20任一项所述的定子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