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5-05-21  3


    本公开涉及像素电路、显示装置、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1、近年来,在显示装置的领域中,主流的是包括发光部的像素配置成行列状(矩阵状)而成的平面型(平板型)的显示装置。作为平面型显示装置的一种,存在利用发光亮度根据流过发光部的电流值而变化的所谓的电流驱动型的电光学元件、例如利用有机电致发光(electro luminescence:el)元件的有机el显示装置。

    2、在以该有机el显示装置为代表的平面型显示装置中,有时驱动电光学元件的驱动晶体管的晶体管特性(例如阈值电压)由于工艺的变动等而在每个像素中产生偏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进行该驱动晶体管的特性的校正动作时、能够缩短对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节点的初始化电压的写入时间的显示装置的技术。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3486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2、但是,在要显示具有特定图案的图像时,例如如果利用在上述专利文献1等公开的技术进行驱动晶体管的特性的校正动作,则有可能发生被称为横向串扰的在白色显示部分产生亮度差的现象。

    3、因此,在本公开中,提出了能够防止在显示具有特定图案的图像时发生横向串扰的新颖且改进的像素电路、显示装置、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及电子设备。

    4、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5、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像素电路,其具备:发光元件;驱动晶体管,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端子与所述发光元件的阳极连接;采样晶体管,所述采样晶体管的第二端子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对写入到所述驱动晶体管的信号电压进行采样;发光控制晶体管,所述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端子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子连接,在所述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端子连接供给电源电压的电源线;以及复位晶体管,在预定的定时将所述发光元件的阳极复位为预定的电位,所述像素电路在所述信号电压从前一帧的视频信号切换为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校正基准电位之前,使所述发光控制晶体管导通,将所述电源电压写入到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子。

    6、此外,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所述像素电路具备:发光元件;驱动晶体管,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端子与所述发光元件的阳极连接;采样晶体管,所述采样晶体管的第二端子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对写入到所述驱动晶体管的信号电压进行采样;发光控制晶体管,所述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端子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子连接,在所述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端子连接供给电源电压的电源线;以及复位晶体管,在预定的定时将所述发光元件的阳极复位为预定的电位,所述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包括在所述信号电压从前一帧的视频信号切换为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校正基准电位之前,使所述发光控制晶体管导通,将所述电源电压写入到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子。



    技术特征:

    1.一种显示装置(100),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技术总结
    提供一种显示装置(100),具备:发光元件(EL);第一电容器(C2);采样晶体管(T3),被构成为从数据信号线(Data)向所述第一电容器供给数据信号电压;驱动晶体管,被构成为根据储存于所述第一电容器中的电压而从第一电压线(VCCP)向所述发光元件供给驱动电流;以及第一晶体管(T4),电连接于所述发光元件的阳极与第二电压线(VSS)之间。

    技术研发人员:豊村直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859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