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然落料颗粒取暖炉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5-05-22  6


    本技术涉及取暖炉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然落料颗粒取暖炉。


    背景技术:

    1、近年来生物质燃料的开发、循环利用、生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生物质燃料的原料主要取之农林废弃物,取之不尽,通过一系列的深加工,通常生产出生物质颗粒或粉料,将两者分别进行燃烧后转化成生物质能源为工业提供了替代能源,不仅解决了农林废弃物的处理问题,还减少了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向大气排放。

    2、目前,公布号为cn22162980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布了一种炊事型负压颗粒采暖炉,包括密闭的炉体,炉体的前下部设有燃烧腔,燃烧腔的下部设有排烟腔,排烟腔连接排烟风机,燃烧腔的上部设有导热腔,导热腔的上部设有集烟腔,炉体的左右两侧设有散热腔,散热腔内设有散热管,散热管的上端延伸至集烟腔内并与集烟腔相通,散热管下端与排烟腔相通;导热腔内设有导热管,导热管的上下两端分别连通燃烧腔和集烟腔;炉体的顶部,位于导热管的上方,设有供炊事用的炉灶口,炉灶口处设有封堵板,封堵板将炉灶口完全封堵,从而在炉体内形成密封的环境。该申请既不影响采暖炉的负压结构,又能满足用户的炊事需求,还能提高散热效率,使用安全,燃料利用率高。

    3、生物质颗粒在燃烧腔进行燃烧产生热空气,热空气沿竖直向上进入到导热腔内,散热管位于导热腔的下方,导致热空气需要向炉体外均匀散发热量时,需要通过启动排烟风机,将导热腔内的热空气竖直向下移动,热空气进入到散热腔后通过排烟风机排出炉体,腔室的分布需要排烟风机的介入,炉体内气体的流动速度大大加快,导致大部分热空气通过散热风机排出炉体,热量的利用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高燃料燃烧的热空气热量利用率,本技术提供一种自然落料颗粒取暖炉。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然落料颗粒取暖炉,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自然落料颗粒取暖炉,包括炉体、投放物料的进料仓以及排烟管,所述炉体内开设有燃烧物料的燃烧腔,所述进料仓设置于所述炉体上,所述进料仓的出料端穿入所述燃烧腔,所述炉体开设有散热腔,所述散热腔位于所述燃烧腔的一侧且于所述燃烧腔连通,所述排烟管设置于所述炉体上,所述排烟管与所述散热腔连通,所述炉体内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进风腔,所述进风腔的一侧开设有预热腔,所述预热腔位于所述燃烧腔下方且与所述燃烧腔连通。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物质燃料通过进料仓进入到燃烧腔内,生物质物料在燃烧腔内进行燃烧,由于热空气的密度小于正常空气,热空气只能朝散热腔的方向移动,热空气的热量在散热腔内进行散发,炉体周围温度升高,之后热空气通过排烟管排出炉体,热空气在排烟管内向上移动,使得炉体内产生负压,进料仓内燃料形成反烧操作,燃烧更为充分,减少了烟雾的产生;炉体内产生的负压使得炉体外的空气通过进风腔进入到炉体内,进风腔内空气通过预热腔进入到燃烧腔内,预热腔位于散热腔下方,由于散热腔供热空气流动,散热腔内温度较大,散热腔可先将预热腔内空气进行加热,能够更好的利用燃烧产生的热量,使得燃烧腔不会进入冷空气,燃烧效果更佳;通过合理分布燃烧腔、散热腔、预热腔、进风腔的位置,无需通过外力介入,即可实现炉体内空气的顺利流动,减少了额外动力源,并且提高了空气的加热速度,燃料的燃烧更为充分,使得热空气的热量通过散热腔更好的释放至炉体周围。

    5、可选的,所述预热腔内设置有阻挡隔板,所述阻挡隔板呈凵型,所述阻挡隔板用于引导空气沿背离所述排烟管一侧进入所述燃烧腔。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阻挡隔板对燃烧腔进行格挡,燃烧腔对阻挡隔板的三面均进行加热,阻挡隔板的温度较高;空气通过进风腔进入炉体,之后再通过预热腔,散热腔可对预热腔内空气进行加热,当空气移动至阻挡隔板处,接触到阻挡隔板的空气被再次加热,进一步提高了空气在预热腔内的预热的效果,并且阻挡隔板引导空气从远离排烟管的一侧进入燃烧腔,使得炉体内空气的流动更为顺畅,并且减少了燃料燃烧的灰渣进入到预热腔内。

    7、可选的,所述散热腔内设置有减缓热空气进入排烟管的延火组件,所述延火组件包括第一延火板、两个第二延火板以及第三延火板,所述第一延火板、第二延火板以及第三延火板沿所述燃烧腔至所述排烟管的方向分布,所述第一延火板与第三延火板的两端均与所述散热腔存在间隙,两个所述第二延火板分别设置于所述散热腔相对的两侧壁上,两个所述第二延火板之间存在供热空气通过的空隙。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延火组件用于进一步减少热空气在散热腔的流动速度,第一延火板、第二延火板以及第三延火板延长了热空气流动距离,热空气在散热腔内留存的时间增加,并且通过延火组件使得热空气更好的填充整个散热腔,使得散热腔的发热更为均匀。

    9、可选的,所述第二延火板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延火板至所述第三延火板的距离沿第二延火板与散热腔内侧壁连接的一端至第二延火板的另一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延火板与第三延火板的两端均设置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平行于第二延火板。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延火板与第三延火板的两端均设置有弯折部,当热空气流动至弯折部的连接处易撞击与后续的热空气撞击形成紊流,进一步延长了热空气在散热腔的流动速度,由于弯折部平行于第二延火板,使得热空气的流动截面保持不变,提高了热空气流动时的稳定性。

    11、可选的,所述进料仓的出料端设置有盛放物料的燃烧篦斗,所述燃烧篦斗下方设置有用于接收燃料燃烧产生灰渣的收集盒,所述收集盒滑移连接于炉体上,所述收集盒内设置有分隔灰渣和未燃尽燃料的分隔网。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燃烧篦斗用于对燃料进行盛放,限制燃料在燃烧腔内随意移动,使得燃料更为集中,燃料的燃烧更为充分,由于燃烧篦斗存在间隙,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灰渣会掉落至收集盒内,部分细小未燃尽的燃料也会从燃烧篦斗的间隙处掉落至收集盒内,通过分隔网,可将细小未燃尽的燃料和灰渣进行分离,当未燃尽的燃料掉落至分隔网上时,分隔网会抖动,将灰渣和燃料分离,灰渣顺势进入到收集盒的底部,便于用户将未燃尽的燃料进行回收和灰渣进行集中处理。

    13、可选的,所述炉体开设有与所述燃烧腔连通的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位于延火组件处,所述炉体还设置有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盖板以及若干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盖板转动连接于所述炉体上,所述散热翅片设置于所述散热盖板上,所述散热盖板可遮盖所述连通孔,所述散热盖板上设置有用于观测所述延火组件的观察窗。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组件用于更好的将散热腔内的热量传递至外界,散热腔内热空气通过连通孔与散热盖板接触,散热盖板将热量传递至散热翅片上,散热翅片与外界空气的接触面积大,外界空气受热较快,由于生物质物料在燃烧过程中存在灰渣,部分灰渣会在热空气的流动下,随着热空气进入到散热腔内,部分灰渣会被延火组件阻挡,堆积在散热腔堆积较多时,会影响热空气的流动效率,用户可从观察窗观察灰渣的堆积情况,当灰渣过多时,用户可转动散热盖板通过连通孔对散热腔内灰渣进行清理。

    15、可选的,所述炉体上开设有与散热腔连通的清灰口,所述清灰口位于所述排烟管与所述延火组件之间,所述炉体上设置有用于密封清灰口的清灰门。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部分灰渣会随着热空气穿过延火组件,灰渣会留存于延火组件与排烟管之间,用户可通过清灰口对位于延火组件与排烟管之间的灰渣进行及时清理,清灰门可用于将清灰口进行封闭,减少在炉体工作过程中热空气的逃逸。

    17、可选的,所述炉体开设有控风件,所述控风件包括控风板以及转把,所述控风板转动连接于炉体上,所述转把设置于所述控风板上,所述控风板用于调节进入所述进风腔的空气量。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风件用于控制炉体内的进风量,由于热空气通过燃烧腔进入散热腔,最后通过排烟管离开炉体,炉体内燃料需要持续燃烧需要及时补充空气;控风件可对燃料的燃烧进行控制,当需要减少热量的散发时,可通过转把转动控风板,对进风腔进行遮挡,减少进入进风腔的空气,从而减少燃料的燃烧和热空气的移动。

    19、可选的,所述炉体开设有点火口,所述点火口用于对燃烧篦斗内物料进行点燃,所述炉体设置有密封门,所述密封门用于封堵所述点火口。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点火口便于用户使用工具将燃料进行点燃,当完成点燃工作后,工作人员可将密封门对点火口进行封堵,减少热空气从点火口进行逃逸,此外点火口并且可作为紧急通风口,用于向炉体内辅助进风。

    21、可选的,所述进料仓上设置有限制物料进入所述燃烧篦斗的阻料件,所述阻料件包括阻料板以及握把,所述阻料板滑移连接于进料仓的侧壁上,所述阻料板用于封堵所述进料仓的出料口,所述握把设置于所述阻料板上。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燃料具有可燃性,当燃烧篦斗内燃料燃烧后,会引燃进料仓内堆放的燃料,阻料件用于将燃烧篦斗与进料仓内的燃料进行分隔,减少进料仓内的燃料燃烧,并且通过阻料件实现了燃烧篦斗内燃料的定量投放,当工作人员需要将燃料进行投放时,可先握持握把,带动阻料板滑移,此时进料仓与燃烧篦斗连通,燃料进入到燃烧篦斗,之后工作人员推动握把将阻料板移动,阻料板将燃烧篦斗与进料仓进行分隔,阻料件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23、可选的,所述排烟管的外侧壁设置有若干导热翅片,所述炉体上还设置有遮盖罩,所述遮盖罩用于遮盖排烟管,所述遮盖罩侧壁开设有若干流通孔。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空气处于排烟管内时,排烟管也会被加热,排烟管的热量可通过导热翅片进行利用,导热翅片将排烟管的热量吸收,遮盖罩减少用户直接触碰导热翅片的情况发生,通过遮盖罩上的流通孔可将导热翅片上的热量传递至炉体周围,进一步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通过调整燃烧腔、散热腔以及进风腔在炉体的分布位置,无需额外动力源即可实现炉体内热空气的流动,并提高燃料热量的利用效率;

    27、2.延火组件用于减少热空气的流动速度,提高散热组件吸收热空气的效果;

    28、3.控风件用于对进入进风腔内的空气进行控制,实现对炉体内燃烧速率的控制;

    29、4.排烟管上设置的导热翅片实现了热空气进入排烟管后,热空气的热量仍能利用。


    技术特征:

    1.一种自然落料颗粒取暖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1)、投放物料的进料仓(2)以及排烟管(3),所述炉体(1)内开设有燃烧物料的燃烧腔(11),所述进料仓(2)设置于所述炉体(1)上,所述进料仓(2)的出料端穿入所述燃烧腔(11),所述炉体(1)开设有散热腔(12),所述散热腔(12)位于所述燃烧腔(11)的一侧且于所述燃烧腔(11)连通,所述排烟管(3)设置于所述炉体(1)上,所述排烟管(3)与所述散热腔(12)连通,所述炉体(1)内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进风腔(13),所述进风腔(13)的一侧开设有预热腔(19),所述预热腔(19)位于所述燃烧腔(11)下方且与所述燃烧腔(11)连通。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然落料颗粒取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腔(19)内设置有阻挡隔板(191),所述阻挡隔板(191)呈凵型,所述阻挡隔板(191)用于引导空气沿背离所述排烟管(3)一侧进入所述燃烧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然落料颗粒取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腔(12)内设置有减缓热空气进入排烟管(3)的延火组件(8),所述延火组件(8)包括第一延火板(81)、两个第二延火板(82)以及第三延火板(83),所述第一延火板(81)、第二延火板(82)以及第三延火板(83)沿所述燃烧腔(11)至所述排烟管(3)的方向分布,所述第一延火板(81)与第三延火板(83)的两端均与所述散热腔(12)存在间隙,两个所述第二延火板(82)分别设置于所述散热腔(12)相对的两侧壁上,两个所述第二延火板(82)之间存在供热空气通过的空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然落料颗粒取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火板(82)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延火板(82)至所述第三延火板(83)的距离沿第二延火板(82)与散热腔(12)内侧壁连接的一端至第二延火板(82)的另一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延火板(81)与第三延火板(83)的两端均设置有弯折部(84),所述弯折部(84)平行于第二延火板(8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然落料颗粒取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仓(2)的出料端设置有盛放物料的燃烧篦斗(23),所述燃烧篦斗(23)下方设置有用于接收燃料燃烧产生灰渣的收集盒(6),所述收集盒(6)滑移连接于炉体(1)上,所述收集盒(6)内设置有分隔灰渣和未燃尽燃料的分隔网(61)。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然落料颗粒取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开设有与所述燃烧腔(11)连通的连通孔(17),所述连通孔(17)位于延火组件(8)处,所述炉体(1)还设置有散热组件(4),所述散热组件(4)包括散热盖板(41)以及若干散热翅片(42),所述散热盖板(41)转动连接于所述炉体(1)上,所述散热翅片(42)设置于所述散热盖板(41)上,所述散热盖板(41)可遮盖所述连通孔(17),所述散热盖板(41)上设置有用于观测所述延火组件(8)的观察窗(44)。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然落料颗粒取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上开设有与散热腔(12)连通的清灰口(18),所述清灰口(18)位于所述排烟管(3)与所述延火组件(8)之间,所述炉体(1)上设置有用于密封清灰口(18)的清灰门(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然落料颗粒取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开设有控风件(7),所述控风件(7)包括控风板(71)以及转把(72),所述控风板(71)转动连接于炉体(1)上,所述转把(72)设置于所述控风板(71)上,所述控风板(71)用于调节进入所述进风腔(13)的空气量。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然落料颗粒取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开设有点火口(14),所述点火口(14)用于对燃烧篦斗(23)内物料进行点燃,所述炉体(1)设置有密封门(5),所述密封门(5)用于封堵所述点火口(14)。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然落料颗粒取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仓(2)上设置有限制物料进入所述燃烧篦斗(23)的阻料件(24),所述阻料件(24)包括阻料板(25)以及握把(26),所述阻料板(25)滑移连接于进料仓(2)的侧壁上,所述阻料板(25)用于封堵所述进料仓(2)的出料口,所述握把(26)设置于所述阻料板(25)上。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自然落料颗粒取暖炉,其包括炉体、投放物料的进料仓以及排烟管,所述炉体内开设有燃烧物料的燃烧腔,所述进料仓设置于所述炉体上,所述进料仓的出料端穿入所述燃烧腔,所述炉体开设有散热腔,所述散热腔位于所述燃烧腔的一侧且于所述燃烧腔连通,所述排烟管设置于所述炉体上,所述排烟管与所述散热腔连通,所述炉体内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进风腔,所述进风腔位于所述燃烧腔下方且与所述燃烧腔连通。本申请具有炉体空间分布合理并提高燃料燃烧的热空气热量利用率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沈惠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惠文美炉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862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