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5-05-28  100


    本发明涉及液冷充电,尤其涉及一种电路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1、通常在液冷充电系统中,过载电流大的导电端子是最大的发热点,过载电流大的导电端子局部的最大温升限制了液冷充电系统的最大电流和充电时间。

    2、现有技术中,液冷充电系统中的冷却管路在导电端子的外侧对其进行降温,与导电端子的接触面积有限,导致热传递效率较低,液冷介质无法及时带走导电端子上的热量,影响液冷充电系统的正常工作,并且导电端子还需要配置多个零组件以限位容置冷却管路,整体装配过程复杂,占用空间大,不易于拆装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路连接装置,能够高效地进行液冷降温。

    2、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电路连接装置,包括:

    4、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设置有第一容置槽和连通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第一导流通道,所述第一导流通道通过第一外接口连通于外部;

    5、线缆,所述线缆的一端插装于所述第一容置槽中,所述线缆设置连通通道,所述连通通道通过第一连通口连通于外部,所述第一连通口位于所述第一容置槽中;

    6、第一固定接头,所述第一固定接头套装于所述线缆的外侧,并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容置槽通过所述第一固定接头的封闭形成第一冷却腔。

    7、作为优选,所述线缆包括金属管体和设置于所述金属管体内的支撑件,所述金属管体的内腔通过所述支撑件的支撑形成所述连通通道。

    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容置槽包括第一冷却槽体和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槽体槽底的第一插装槽体,所述金属管体的第一端插装于所述第一插装槽体中,所述第一冷却槽体通过所述第一固定接头的封闭形成所述第一冷却腔。

    9、作为优选,所述金属管体的第一端封闭,所述第一连通口设置于所述金属管体的侧壁,位于所述第一冷却槽体中。

    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固定接头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套装于所述线缆的外侧,所述第一连接部套装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外侧。

    11、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套设于所述线缆的外侧,夹设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和所述第一定位部之间。

    12、作为优选,还包括送进管路,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设置有两个,每个所述第一导电端子配置有一个所述线缆和一个所述第一固定接头,所述送进管路具有一个导入口和两个导出口,两个所述导出口和两个所述第一外接口一一对应连通。

    13、作为优选,还包括:

    14、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二导电端子设置有第二容置槽和连通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第二导流通道,所述第二导流通道通过第二外接口连通于外部,所述线缆的另一端插装于所述第二容置槽中,所述连通通道通过第二连通口连通于外部,所述第二连通口位于所述第二容置槽中;

    15、第二固定接头,所述第二固定接头套装于所述线缆的外侧,连接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二容置槽通过所述第二固定接头的封闭形成第二冷却腔,所述第一导流通道、所述第一冷却腔、所述连通通道、所述第二冷却腔和所述第二导流通道依次连通构成冷却管路。

    16、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固定接头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定位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定位部套装于所述线缆的外侧,所述第二连接部套装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外侧。

    17、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套设于所述线缆的外侧,夹设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之间。

    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9、通过在第一导电端子上设置第一容置槽,使得第一容置槽在第一固定接头的封堵下形成第一冷却腔,在此基础上,配合第一导电端子上的第一导流通道和线缆上的连通通道,使得冷却管路能够直接在第一导电端子内部对其进行降温,有效增加了冷却管路和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热传递效率,从而能够及时带走第一导电端子上的热量,保证了液冷充电系统的正常工作,并且,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一固定接头的装配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易于拆装维护。



    技术特征:

    1.电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包括金属管体和设置于所述金属管体内的支撑件,所述金属管体的内腔通过所述支撑件的支撑形成所述连通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包括第一冷却槽体和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槽体槽底的第一插装槽体,所述金属管体的第一端插装于所述第一插装槽体中,所述第一冷却槽体通过所述第一固定接头的封闭形成所述第一冷却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管体的第一端封闭,所述第一连通口设置于所述金属管体的侧壁,位于所述第一冷却槽体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接头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套装于所述线缆的外侧,所述第一连接部套装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套设于所述线缆的外侧,夹设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和所述第一定位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送进管路,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设置有两个,每个所述第一导电端子配置有一个所述线缆和一个所述第一固定接头,所述送进管路具有一个导入口和两个导出口,两个所述导出口和两个所述第一外接口一一对应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电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接头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定位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定位部套装于所述线缆的外侧,所述第二连接部套装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套设于所述线缆的外侧,夹设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之间。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液冷充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路连接装置,包括第一导电端子、线缆和第一固定接头,第一导电端子设置有第一容置槽和连通于第一容置槽的第一导流通道,第一导流通道通过第一外接口连通于外部,线缆的一端插装于第一容置槽中,线缆设置连通通道,连通通道通过第一连通口连通于外部,第一连通口位于第一容置槽中,第一固定接头套装于线缆的外侧,并连接于第一导电端子,第一容置槽通过第一固定接头的封闭形成第一冷却腔。本发明中,通过在第一导电端子上设置第一容置槽,使得冷却管路能够直接在第一导电端子内部对其进行降温,有效增加了冷却管路和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热传递效率,能够及时带走第一导电端子的热量。

    技术研发人员:唐兴然,令狐云波,林培权,沈香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881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