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切花芍药高效分株和种植方法

    专利查询2022-07-08  124



    1.本发明属于植物繁殖、栽培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切花芍药高效分株和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2.芍药是芍药科芍药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具有约4000年的栽培历史,是我国传统名花,也是我国传统的爱情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因其花大色艳、花型丰富等特点而广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在观赏植物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芍药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其根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
    3.芍药不仅可用于庭院观赏,还是一种新的切花,在世界各地极为流行。近年来,我国的芍药鲜切花市场尤为火爆。前期,高校、科研院所率先从国外引进了一些国外流行的芍药品种开展了研究,发现与我国传统芍药品种相比,国外选育的品种具有更优良的性状,如茎秆粗壮直立、花色新颖、群体花期长等,这样的优良性状决定了这些品种更适合作为鲜切花生产种植。由于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有了更大的精神追求,切花市场有了发展的动力,之后企业和个体种植户大量从国外引进了众多适合作为鲜切花的芍药品种,这些品种主要有

    红色魅力’、

    公爵夫人’、

    莎拉小姐’等。在这过程中,传统的芍药种植户对原有的品种进行了升级,淘汰掉了许多不适合作为鲜切花的品种。此外,由于芍药切花市场需求的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种植者加入到了芍药种植的行业。
    4.芍药主要通过播种、分株和根插等方式繁殖。其中,播种法无法保持母本植株的优良性状,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故主要用于嫁接砧木的获得、药用芍药的繁殖和新品种的培育等方面。而芍药的根插繁殖受到品种种源的限制,仅部分杂种芍药可以进行根插获得植株,不能大范围的应用此法。因此,观赏芍药主要依靠分株法繁殖。分株繁殖不仅可以保持芍药品种的优良性状,同时可以实现较快速度的成花。
    5.在农林产业中,系统科学的繁殖与栽培技术十分重要,其不仅可以显著的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可以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在我国芍药鲜切花产业的快速发展背景下,对芍药分株苗生产与栽植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们现在仍然在沿用传统的分株方法与栽培技术,这些方法虽然是过去依据生产经验总结获得的,但是不成系统、缺乏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不利于我国芍药切花产业的快速发展,无法实现种植者的利益最大化,更无法实现我国对国外芍药切花产业的弯道超车。
    6.传统的芍药分株方法与栽培技术存在如下不足。对于芍药的分株时间,过去一般按照月份来划分不同地区芍药分株和种植的最佳时期,可能是8月到9月或者9月到10月。但是,不同地方的地理气候不同,且同一地理位置每年的气候条件都会有差异,这样的方法无法精确确定每个地区最佳的分株和栽植时间。关于芍药分株的具体操作步骤,传统的方法认为为防止肉质根的断裂,在分株前和分株后都需要将根系进行晾干甚至暴晒一段时间,但是这会使得芍药的须根和毛细根在干燥的气候下快速失水而枯死。事实上,芍药的须根和毛细根具有和肉质根同等甚至更大的作用。试验观察中我们发现,种植后的芍药须根和
    毛细根比肉质根更快形成新的根系,且数量远大于肉质根上的新根,这对于分株苗快速缓苗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对于种苗分株后的处理过去做了大量的研究,包括分株后伤口用高锰酸钾消毒、涂撒草木灰、浸泡多菌灵等方法,但是这些方法都只考虑了消毒问题,没有考虑根系的生长和快速缓苗的问题。许多分株苗若种植时间过晚,气温较低,常规处理下便无法形成新的根系,这就严重影响了第二年种苗的生长质量。除了以上陈述的缺陷外,还有切花种苗的种植密度、种植深度及种植方法等也存在许多不足,因此亟待寻找一种切花芍药分株苗的高质量生产及种植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7.针对现有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切花芍药高效分株和种植方法,主要解决切花芍药分株苗品质低、缓苗慢、生长弱和成花慢等技术问题。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切花芍药高效分株和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1)母株获得
    10.在秋季该地区平均气温日变化为15℃~25℃时的晴天,掘出肉质根和根鞭完整的切花芍药母株,立即移至无阳光直射的冲洗区域,将母株上的泥土冲洗干净,再移至装有喷雾设备的干净区域喷雾保湿待分株,喷雾间隔30s,喷雾时长5s;
    11.2)分株
    12.将步骤1)中的母株取出,用锋利的美工刀垂直根系方向平切掉烂根和老年根,再用分株刀顺着芍药的根系和根茎结构进行分株,获得的子株留有饱满花芽3~5个,直径大于1.5cm的肉质根3条以上,保留肉质根长度为15~20cm,切口水平,分株好的子株继续放回喷雾设备区域保湿;
    13.3)浸药处理
    14.将步骤2)中分株苗移至阴凉通风处1~2h,阴干植株表面水分后,将其浸泡在用0.1%咯菌腈、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和100~400mg/l吲哚丁酸(iba)形成的混合溶液中1~2h,浸泡后取出放置于阴凉通风处1~2h,之后可直接种植;
    15.4)储藏运输
    16.对于不能及时种植或需要长距离运输的分株苗,应将其完全埋在装有基质的纸箱或编织框中储藏保湿;
    17.5)种植
    18.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种植,种植最佳时期与步骤1)中起苗时期基本一致,分株苗以株距约40~50cm种植在预先起好的埂上,种植密度1600~1800株/亩,种植坑深度为15~20cm,植株与地面呈30
    °
    斜放,芽子与地面齐平,再在分株苗上覆盖2~3l的草炭土,然后将下一个坑的土覆盖在前一个分株苗上,不要踩压土壤,种植完毕后立即浇水;
    19.6)覆土
    20.浇水后的土壤下陷露出分株苗的芽子,当田间土壤干燥一点时尽快挖掘垄沟中的土覆盖在芽子上面,覆土深度为高过芽子5~10cm。
    21.这样,本发明分株时间较传统方法短,获得的种苗质量高,种植的方法科学有效,避免了切花芍药分株苗品质低、缓苗慢、生长弱和成花慢等问题。
    22.进一步,步骤1)中所述的根鞭为根皮已经变色但还未膨大的须根。
    23.这样,新种植的分株苗的根鞭的新根发生速度和发根数量明显的好于肉质根,有效的保护分株苗的根鞭对快速缓苗,来年生长健壮具有重要的作用。
    24.进一步,步骤3)中所述的药剂优选为0.1%咯菌腈、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和300mg/l吲哚丁酸(iba)形成的混合溶液,浸泡时间优选为2h。
    25.这样,分株苗浸泡药剂后不仅可以杀菌消毒,并达到长效保护的效果,同时可以加快伤口愈合,大大的提高了分株苗的成活率,缩短了新生根的形成时间,显著的增加了新生根系的数量。
    26.进一步,步骤4)中所述的基质为草炭土,基质湿度为60%~70%,温度为20~25℃。
    27.这样,可以防止分株苗的须根和毛细根失水死亡,同时可以促进新根的快速形成。
    28.进一步,步骤5)中所述埂为南北走向,埂间距为90cm,埂到沟的垂直深度为20~30cm,埂呈三角形。
    29.这样,可以保证切花芍药植株的多年生长所需空间,也可以防止因地下水位过高而导致肉质根腐烂,同时保证植株充足采光、通风和方便切花采收作业。
    30.本发明提供了切花芍药高效分株和种植方法的具体流程,利用该方法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分株苗,同时能够实现切花芍药的快速成规模的生产,为芍药切花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31.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32.1、本发明先根据平均气温日变化来确定切花芍药的最佳分株时间和种植时间,更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不同地区可以根据气候的不同和每年气候的变化来确定最佳的时间,便于种植者掌握和推广,方法直接有效。
    33.2、本发明与传统方法相比,不需要晾晒多日,缩短了分株的时间,减少了人工成本,同时采用各种保湿方法有效保护了植株的须根和毛细根,加快了新根的形成,从而实现尽快的缓苗,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4.3、本发明采用以0.1%咯菌腈、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和300mg/l吲哚丁酸(iba)形成的混合溶液的药剂浸泡分株苗2小时,可以实现有效杀菌,长效保护和快速生根的效果,减少了缓苗时间,增加了芽子的数量,效果显著。
    35.4、本发明的分株苗的种植方式与传统方法不同,采用斜种的方式可以减少根系的生长深度,减少了植株受涝的风险;芽子与地面齐平种植后,不压实土壤,通过浇水使土壤自然下陷的方法,可防止植株种植过深和根茎成芽能力弱等问题的发生。
    附图说明
    36.图1为不同药剂比例及不同时间浸泡肉质根后生根图片;
    37.图2为传统分株方法与本分株方法获得的分株苗图片;
    38.图3为传统分株方法与本分株方法获得的分株苗种植25d后图片;
    39.图4为传统分株方法与本分株方法获得的分株苗种植50d后图片;
    40.图5为本发明方法切花芍药分株苗种植效果图图片;
    41.图6为本发明方法切花芍药分株苗种植正视图图片;
    42.图7为本发明方法切花芍药分株苗种植侧视图图片;
    43.图8为本发明方法切花芍药分株苗种植俯视图图片;
    具体实施方式
    4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附图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以下实施例中试剂和方法若无特别说明均按照常规方法配制和操作。
    45.供试材料均种植于国家花卉工程中心小汤山基地(北京,昌平区,小汤山镇)。芍药植株均生长强壮、生长势基本一致,无病虫害植株。
    46.实施例1
    47.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切花芍药高效分株和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8.1)母株获得
    49.在秋季该地区平均气温日变化为15℃~25℃时的晴天,掘出肉质根和根鞭(根皮已经变色但还未膨大的须根)完整的切花芍药母株,立即移至无阳光直射的冲洗区域,将母株上的泥土冲洗干净,再移至装有喷雾设备的干净区域喷雾保湿待分株,喷雾间隔30s,喷雾时长5s;
    50.2)分株
    51.将步骤1)中的母株取出,用锋利的美工刀垂直根系方向平切掉烂根和老年根,再用分株刀顺着芍药的根系和根茎结构进行分株,获得的子株留有饱满花芽3~5个,直径大于1.5cm的肉质根3条以上,保留肉质根长度为15~20cm,切口水平,分株好的子株继续放回喷雾设备区域保湿;
    52.3)浸药处理
    53.将步骤2)中分株苗移至阴凉通风处1~2h,阴干植株表面水分后,将其浸泡在用0.1%咯菌腈、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形成的混合溶液中1h,浸泡后取出放置于阴凉通风处1~2h,之后可直接种植;
    54.4)储藏运输
    55.对于不能及时种植或需要长距离运输的分株苗,将其完全埋在装有湿度60%~70%草炭土的纸箱或编织框中储藏保湿,温度为20~25℃;
    56.5)种植
    57.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种植,种植最佳时期与步骤1)中起苗时期基本一致,预先起埂,埂为南北走向,埂间距为90cm,埂到沟的垂直深度为20~30cm,埂呈三角形,分株苗以株距约40~50cm种植在起好的埂上,种植密度约1600~1800株/亩,种植坑深度为15~20cm,植株与地面呈30
    °
    斜放,芽子与地面齐平,再在分株苗上覆盖2~3l的草炭土,然后将下一个坑的土覆盖在前一个分株苗上,不要踩压土壤,种植完毕后立即浇水;
    58.6)覆土
    59.浇水后的土壤下陷露出分株苗的芽子,当田间土壤干燥一点时尽快挖掘垄沟中的土覆盖在芽子上面,覆土深度为高过芽子5~10cm。
    60.实施例2
    61.与实施例1相比,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步骤3)中的混合溶液添加了100mg/l的
    吲哚丁酸(iba)。
    62.实施例3
    63.与实施例1相比,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步骤3)中的混合溶液添加了200mg/l的吲哚丁酸(iba)。
    64.实施例4
    65.与实施例1相比,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步骤3)中的混合溶液添加了300mg/l的吲哚丁酸(iba)。
    66.实施例5
    67.与实施例1相比,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步骤3)中的混合溶液添加了400mg/l的吲哚丁酸(iba)。
    68.实施例6
    69.与实施例1相比,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步骤3)中浸泡在混合溶液中2h。
    70.实施例7
    71.与实施例2相比,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步骤3)中浸泡在混合溶液中2h。
    72.实施例8
    73.与实施例3相比,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步骤3)中浸泡在混合溶液中2h。
    74.实施例9
    75.与实施例4相比,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步骤3)中浸泡在混合溶液中2h。
    76.实施例10
    77.与实施例5相比,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步骤3)中浸泡在混合溶液中2h。
    78.实施例1-10的切花芍药分株苗的高质量生产及种植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如下表1所示。
    79.表1
    80.实施例吲哚丁酸(iba)浓度浸泡时间/h生根率/%平均生根数量/条10mg/l157.001.82100mg/l1100.0020.83200mg/l1100.0023.44300mg/l1100.0033.15400mg/l1100.0029.260mg/l263.302.87100mg/l296.7020.48200mg/l2100.0031.09300mg/l2100.0035.510400mg/l2100.0025.7
    81.结果由表1可知,随着吲哚丁酸浓度的升高,平均生根数逐渐增加,在浓度为300mg/l时达到最高值;在浸泡时间1h和2h时,浸泡2h可以获得更大多的生根数量。使用吲哚丁酸显著的提高了分株苗的生根率,生根率基本为100%。在各个处理中,当300mg/l吲哚丁酸浸泡2h时生根数量最多,平均生根数为35.5条,生根率为100%,是最佳的处理组合。
    82.实施例11
    83.与实施例1相比,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步骤1)中的植株冲洗后未喷雾保湿,并晾干2-3天,且本实施例中步骤2)中分株苗未放回喷雾区域,直接晾干1-2天再种植。
    84.结果表明,实施例11获得的分株苗多数毛细根和须根萎蔫,或失水死亡,而实施例1中获得的分株苗根系保留比较完整;种植25d后,实施例11的分株苗肉质根生根较少,实施例1分株苗主要是须根上形成了一些根系;种植50d后,实施例1分株苗产生了大量的新生根和更多的新芽,而实施例11分株苗肉质根形成的新根数量远小于实施例1。
    85.实施例12
    86.与实施例1相比,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步骤5)种植苗子时上面不覆盖草炭土,直接用土种植。
    87.结果表明,实施例1比实施例12的分株苗更快速的产生了更多的新根。
    88.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及试验,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88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