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窗户结构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平行飘窗。
背景技术:
1、传统的平滑式窗框,在窗户关闭的时候,两个窗框处于不同的轨道内,也就是说,两个窗框并不共面,其美观度较差,为了提高美观度,现有一种平行飘窗;
2、平行飘窗包括位于矩形架01内的固定框02和活动框03,窗户关闭时,两个窗框的内外壁均对应的共面,需要将窗框打开时,将活动框03沿着垂直于窗框玻璃的方向移动,以使活动框03凸出至固定框02外靠近室内的一侧;为了使活动框03移动,在矩形架01内沿水平方向分布有相互连通的槽一011和槽二012;活动框03上固定有伸入槽内的移动件,移动件在沿着槽一011移动时,能够使固定框02和活动框03在垂直于矩形架01的方向上产生间距,待固定框02和活动框03在槽一011的方向上分离后,便可将活动框03沿着槽二012移动,以改变开窗大小。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由于将活动框03向室内移动,以使活动框03向室内移动的过程中,需要依靠人力拉动活动框03,而窗框的重量通常较重,在室内发生燃气泄漏的情况下,用户的体力可能难以拉动活动框03沿槽一011移动,因此,如何便于人员快速省力的将活动框03向室内移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使人员更加快速省力的将窗框沿第一方向移动,本技术提供一种平行飘窗。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平行飘窗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平行飘窗,包括:
4、具有两个安装内壁的矩形框架,两个所述安装内壁平行设置;
5、固定连接于矩形框架内的固定窗框;以及
6、位于所述矩形框架内的活动窗框,所述活动窗框上固定连接有滑动轴;
7、所述矩形框架于所述安装内壁开设有具有垂直段和平行段的导向槽,所述平行段平行于第一方向x设置,所述垂直段平行于第二方向y且靠近室内的一端与所述平行段连通;所述滑动轴插接于所述导向槽内,所述导向槽内侧壁用于引导所述滑动轴的滑动方向,以使所述滑动轴在关闭姿态和打开姿态之间调整;
8、关闭姿态下,所述滑动轴位于所述垂直段内,所述活动窗框与所述固定窗框在第一方向x上并排分布;
9、打开姿态下,所述滑动轴位于所述平行段内,所述活动窗框能够在第二方向y上沿所述矩形框架移动;
10、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活动窗框和所述矩形框架之间的第一压缩弹簧,所述第一压缩弹簧的伸缩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x;所述滑动轴由平行段向垂直段内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压缩弹簧的形变量逐渐增大;以及
11、安装于所述矩形框架和所述活动窗框之间的闭锁组件,所述活动窗框处于关闭姿态时,所述闭锁组件用于将所述活动窗框固定连接于所述矩形框架。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将窗户打开时,只需将闭锁组件解锁后,活动窗框便会在第一压缩弹簧的推动下朝向室内运动,当滑动轴位于平行段内之后,便可将活动窗框沿第二方向y移动,以将窗户打开至不同大小;其通过设置第一压缩弹簧,能够使人员更加省力的开窗,从而能够实现快速开窗。
13、可选的,所述闭锁组件包括插销,所述插销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活动窗框,所述矩形框架上开设有供所述插销插入的销孔;所述活动窗框处于关闭姿态时,插接于所述销孔内的插销与所述活动窗框靠近室内的一侧接触。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开窗时,只需将插销从销孔拔出,第一弹性件便会推动活动窗框向室内运动,以方便人员开窗;将活动窗框调整至关闭姿态后,只需将插销插入销孔内,便可将活动窗框固定,其结构简单,操作较为便捷。
15、可选的,还包括减力组件,所述矩形框架于安装内壁所在的侧壁内开设有容纳腔室,所述减力组件包括:
16、位于容纳腔室内的滑动座,滑动座沿第二方向y滑动连接于矩形框架;
17、第二压缩弹簧,第二压缩弹簧一端固定连接于矩形框架,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滑动座,第二压缩弹簧处于可恢复形变的压缩状态时,具有驱使滑动座朝向固定窗框一侧运动的力;
18、具有被动楔形面的被动楔形块,第一压缩弹簧一端固定连接于滑动座,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被动楔形块,第一压缩弹簧处于可恢复形变的压缩状态时,具有驱使被动楔形块由室外向室内运动的力;
19、具有主动楔形面的主动楔形块,主动楔形块位于被动楔形块靠近的室内的一侧;主动楔形面平行于被动楔形面,且主动楔形面在朝向远离固定窗框的方向上由室外向室内倾斜;以及
20、固定连接于主动楔形块的转接座,转接座沿第一方向x滑动连接于矩形框架;
21、活动窗框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柱,限位柱与滑动轴在第一方向x上并排分布,限位柱一端穿过安装内壁后延伸至容纳腔室内,且与转接座的抵推面接触,抵推面位于限位柱靠近室外的一侧,限位柱沿第一方向x滑动连接于矩形框架;
22、活动窗框处于关闭姿态时,第一压缩弹簧和第二压缩弹簧均处于可恢复形变的压缩状态。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柱推动转接座朝向室外运动的过程中,主动楔形块随转接座同步运动,主动楔形面与被动楔形面接触时,主动楔形座推动被动楔形座朝向远离固定窗框的一侧移动,第二压缩弹簧被压缩,在这个过程中,基于被动楔形块在第二方向y上的滑动,可以减少第一压缩弹簧的形变量,也就是说,对第一压缩弹簧施加相同的力度时,本方案中限位柱向室外滑动的距离大于第一压缩弹簧被压缩的量,从而便可达到省力的效果;撤除对限位柱施加的朝向室外的力之后,第二压缩弹簧便会推动滑动座朝向固定窗框一侧移动,被动楔形块运动至主动楔形面靠近固定窗框的一端时,便会提供更大的压缩力将限位柱向室内推动;通过设置减力组件,能够减少人员关窗时所需的推动力。
24、可选的,所述减力组件还包括第一限位挡块,所述第一限位挡块固定连接于所述容纳腔室内壁,且所述第一限位挡块位于所述滑动座靠近所述固定窗框的一侧;
25、所述活动窗框处于关闭姿态时,所述滑动座与所述第一限位挡块接触。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限位挡块,能够对滑动座的运动行程进行限位,防止滑动座无限制的朝向固定窗框一侧移动。
27、可选的,所述转接座包括平直部和弯折部,所述主动楔形块固定连接于所述平直部;所述抵推面位于所述弯折部,且所述抵推面位于所述平直部靠近室外的一侧。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抵推面和平直部在第一方向x上形成有间距,也就是说,限位柱能够延伸至平直段靠近室外的一侧,那么,在第一压缩弹簧的长度较长的情况下,将限位柱设于侧方,能够减少限位柱和第一压缩弹簧在第一方向x上的总长,从而能够适应较小厚度的矩形框架。
29、可选的,还包括第一伸缩杆,第一伸缩杆的伸缩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x;第一伸缩杆一端固定连接于滑动座,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被动楔形块。
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伸缩杆,能够对被动楔形块沿第一方向x的运动进行导向,防止第一压缩弹簧弯折。
31、可选的,所述减力组件还包括第二限位挡块,所述第二限位挡块固定连接于所述容纳腔室内壁,且所述第二限位挡块位于所述转接座靠近室内的一侧,所述活动窗框处于开启姿态时,所述转接座与所述第二限位挡块接触。
3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二限位挡块,能够防止转接座无限制的朝向室内运动。
33、可选的,还包括辅助组件,所述辅助组件包括:
34、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伸缩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y,所述第二伸缩杆一端固定连接于被动楔形块;以及
35、第三压缩弹簧,第三压缩弹簧位于被动楔形块远离固定窗框的一侧,第三压缩弹簧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伸缩杆,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转接座;第三压缩弹簧的伸缩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x,且第三压缩弹簧在可恢复形变的状态下,具有驱使转接座朝向室内运动的力;
36、活动窗框处于关闭姿态时,所述第三压缩弹簧处于可恢复形变的压缩状态。
3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两个压缩弹簧,在将活动窗框滑动相同距离的情况下,两个压缩弹簧的设置相较于一个压缩弹簧的设置而言,只需用较小的力将压缩弹簧压缩较小的形变量,在两个压缩弹簧形变量的叠加下,便能够满足活动窗框的移动需求。
38、可选的,所述辅助组件还包括第三伸缩杆,所述第三伸缩杆的伸缩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x,且所述第三伸缩杆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伸缩杆,另一端固定连接连接于所述转接座。
3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三伸缩杆,能够防止第三压缩弹簧弯折。
40、可选的,还包括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
41、具有第一定位面的定位条,所述第一定位条固定连接于所述转接座;以及
42、具有第二定位面的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固定连接于所述滑动座;
43、所述第一定位面和所述第二定位面平行,且均朝向远离所述固定窗框的一侧由室外向室内倾斜;
44、所述活动窗框处于关闭姿态时,所述第一定位面与所述第二定位面接触;
45、所述活动窗框处于开启姿态时,所述第一定位面与第二定位面分离。
4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活动窗框快接近关闭姿态时,此时的第一压缩弹簧和第三压缩弹簧的形变量已经较大,因此,在第一定位面与第二定位面接触后,在两个倾斜面的配合下,施加于第一方向x上的力会产生朝向远离固定窗框一侧的分力,从而能够将活动窗框更加省力的向室外推动。
4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48、1.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压缩弹簧,能够使人员更加省力的开窗;
49、2.本技术通过设置减力组件,能够供人员使用更小的力来改变活动窗框的姿态;
50、3.通过设置辅助组件,能够进一步的供人员使用更小的力来改变活动窗框的姿态。
1.一种平行飘窗,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行飘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闭锁组件(4)包括插销(41),所述插销(41)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活动窗框(3),所述矩形框架(1)上开设有供所述插销(41)插入的销孔(13);所述活动窗框(3)处于关闭姿态时,插接于所述销孔(13)内的插销(41)与所述活动窗框(3)靠近室内的一侧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平行飘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力组件(6),所述矩形框架(1)于安装内壁(11)所在的侧壁内开设有容纳腔室(14),所述减力组件(6)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平行飘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力组件(6)还包括第一限位挡块(68),所述第一限位挡块(68)固定连接于所述容纳腔室(14)内壁,且所述第一限位挡块(68)位于所述滑动座(61)靠近所述固定窗框(2)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平行飘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座(65)包括平直部(652)和弯折部(653),所述主动楔形块(64)固定连接于所述平直部(652);所述抵推面(651)位于所述弯折部(653),且所述抵推面(651)位于所述平直部(652)靠近室外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平行飘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伸缩杆(51),第一伸缩杆(51)的伸缩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x;第一伸缩杆(51)一端固定连接于滑动座(61),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被动楔形块(63)。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平行飘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力组件(6)还包括第二限位挡块(69),所述第二限位挡块(69)固定连接于所述容纳腔室(14)内壁,且所述第二限位挡块(69)位于所述转接座(65)靠近室内的一侧,所述活动窗框(3)处于开启姿态时,所述转接座(65)与所述第二限位挡块(69)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3-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平行飘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组件(7),所述辅助组件(7)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平行飘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组件(7)还包括第三伸缩杆(73),所述第三伸缩杆(73)的伸缩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x,且所述第三伸缩杆(73)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伸缩杆(71),另一端固定连接连接于所述转接座(6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平行飘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组件(8),所述定位组件(8)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