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水体污染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物介导的蓝藻生长抑制方法。
背景技术:
1、目前,我国的一些湖泊、河流及水产养殖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严重。尤其在夏季,由于水温升高、降水减少等气候因素,导致水体流动性进一步减弱,使得富营养化问题加剧,进一步促进藻类的过度繁殖,爆发引起水华。特别是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作为一种常见的能引发水华的蓝藻,其大量繁殖将会影响水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导致水质恶化,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传统的水华控制方法,如化学处理和机械清除,存在成本高昂、易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因此,开发一种环保、经济、高效的水华控制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生态浮床系统通过遮挡阳光、营养竞争来改善水质状况,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在藻类大量繁殖和水华频繁发生的环境中效果有限。
2、将香茅草与生态浮床系统结合,香茅草释放的萜类化合物可以与浮床植物的营养竞争和物理遮挡作用相结合,提供额外的抑藻机制,增强整个系统的抑藻能力。将香茅草应用于生态浮床系统,不仅可以有效净化水体,还能利用其化感作用在生态层面上控制藻类生长。这种方法具有环境友好、成本低廉、操作简便、易于大规模应用等优点,为水华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目前水华频发问题和现有方法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植物介导的蓝藻生长抑制方法,所述方法基于香茅草化感物质的持续性释放,能够有效抑制水体中蓝藻的生长与繁殖。
2、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植物介导的蓝藻生长抑制方法,所述方法通过利用香茅草构建的生态浮床系统来实现。
4、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如下:将香茅草幼苗植株种植于生态浮床上,构建香茅草生态浮床系统,并将其置于蓝藻水体中。
5、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蓝藻为铜绿微囊藻。
6、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香茅草幼苗的生物量与藻液的体积比为25~35g:150ml,具体如25g:150ml、28g:150ml、30g:150ml、35g:150ml等。
7、更优选的,所述香茅草幼苗的生物量与藻液的体积比为28g:150ml。
8、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幼苗优选为健康生长、无受损、根系发达且生长状况相似的香茅草幼苗,植株的株高以20~30cm为宜。
9、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香茅草在抑制蓝藻生长中的应用。
10、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蓝藻为铜绿微囊藻。
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2、(1)本发明通过采用水培共培养实验以及多个对照试验,不仅确立了利用香茅草构建的生态浮床系统能够高效抑藻,还确保了其应用于水体生态恢复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13、(2)将香茅草与生态浮床技术结合应用于水体管理实践中,能够有效抑制藻类的生长,增强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这种综合性的解决方案不仅针对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还能有效应对藻华等水质问题,为水体的长期管理和维护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1.一种植物介导的蓝藻生长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通过利用香茅草构建的生态浮床系统来实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介导的蓝藻生长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如下:将香茅草幼苗植株种植于生态浮床上,构建香茅草生态浮床系统,并将其置于蓝藻水体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植物介导的蓝藻生长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蓝藻为铜绿微囊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介导的蓝藻生长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香茅草幼苗的生物量与藻液的体积比为25~35g:150ml优选28g:150m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介导的蓝藻生长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幼苗的株高为20~30cm。
6.香茅草在抑制蓝藻生长中的应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所述蓝藻为铜绿微囊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