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短线结构线束的打端绞线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5-06-05  68


    本发明涉及打端绞线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长短线结构线束的打端绞线设备。


    背景技术:

    1、绞合式线束是指通过两根或者两根以上的电线缠绕而成的线束,在制造过程中,需要先在电线的两端安装端子(一般称为打端工艺),再对多根电线进行绞线,从而形成绞合式线束。

    2、目前,有的绞合式线束需要将多个电线的端部错位,形成长短线结构,以便插入特定形状的胶壳。其中,长短线结构是指多根电线两端的非绞合部分的长度不同,而并非指多根电线整体长度不同。

    3、然而,由于多个电线的端部错位,现有的打端绞线设备无法对此结构的线束进行打端,因此在生产时,需要分别配备打端设备和绞线设备,在打端设备完成电线两端的打端工艺以后,通过人工或者拉线设备,拉动部分电线使多根电线错位,再将多根电线放置在绞线设备中进行绞线,此方式生产效率较低,而且多台设备需要占用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长短线结构线束的打端绞线设备,可以对长短线结构的线束的两端进行打端和绞线工艺,提升生产效率,减小设备占用空间。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长短线结构线束的打端绞线设备,包括:进线机构、第一打端工位、剥剪机构、拉线机构、移线机构、第二打端工位和绞线机构,所述进线机构的送线范围覆盖第一打端工位和剥剪机构,所述剥剪机构位于第一打端工位和第二打端工位之间,所述剥剪机构的剥皮剪线位置与拉线机构的拉线位置沿前后方向正对,所述移线机构的送线范围覆盖剥剪机构、第二打端工位和绞线机构;所述打端绞线设备还包括:拉长短线机构,所述拉长短线机构的拉长短线位置与拉线机构的拉线位置沿前后方向正对,所述拉长短线机构包括:第一拉长短线夹头、第二拉长短线夹头和拉长短线纵移装置,所述第一拉长短线夹头和第二拉长短线夹头均设置于拉长短线纵移装置,所述第一拉长短线夹头的夹线位置与第二拉长短线夹头的夹线位置沿左右方向错开。

    3、进一步,所述第一拉长短线夹头包括:第一气动手指、第一上夹块和第一下夹块,所述第一上夹块和第一下夹块均设置于第一气动手指并且二者上下相对布置,所述第一上夹块和第一下夹块均设有避空槽并且二者的避空槽上下相对布置;所述第二拉长短线夹头包括:第二气动手指、第二上夹块和第二下夹块,所述第二上夹块和第二下夹块均设置于第二气动手指并且二者上下相对布置,所述二上夹块和第二下夹块均设设有避空槽并且二者的避空槽上下相对布置。其中,由于第一拉长短线夹头和第二拉长短线夹头均设有避空位置,因此在对多组线束加工时可以避免拉长短线夹头误夹另一根电线,确保有效地将线束的多根电线拉成前后错位的结构,即长短线结构。

    4、进一步,所述拉线机构包括:拉线纵移装置和拉线夹头,所述拉线夹头设置于拉线纵移装置,所述拉线夹头的夹线位置与拉长短线机构的拉长短线位置沿前后方向正对。其中,拉线夹头不仅可以用于将电线拉至预定长度,还可以用于配合第二拉长短线夹头将第二根电线弯曲,使各电线的b端平齐。

    5、进一步,所述拉长短线机构还包括:拉长短线横移装置,所述第一拉长短线夹头和第二拉长短线夹头均设置于拉长短线横移装置,所述拉长短线横移装置设置于拉长短线纵移装置。其中,拉长短线横移装置可以驱动第一拉长短线夹头和第二拉长短线夹头沿左右方向移动,在拉线夹头沿前后方向移动进行拉线时避免发生干涉。

    6、进一步,所述进线机构包括:进线轮组、进线夹头、进线纵移装置和进线横移装置,所述进线轮组位于进线夹头的前侧,所述进线轮组和进线夹头均设置于进线纵移装置,所述进线纵移装置设置于进线横移装置。其中,设置进线轮组可以对电线起到引导作用,提升电线输入的流畅性。

    7、进一步,所述第一打端工位包括:第一打端机、第一穿防水栓机和第一视觉检测机,所述第一打端机、第一穿防水栓机和第一视觉检测机沿左右方向依次排列并且第一视觉检测机位于最靠近剥剪机构的位置;所述第二打端工位包括:第二打端机、第二穿防水栓机和第二视觉检测机,所述第二打端机、第二穿防水栓机和第二视觉检测机沿左右方向依次排列并且第二视觉检测机位于最靠近剥剪机构的位置。其中,设置第一穿防水栓机和第二穿防水栓机可以在电线的两端安装防水栓,使电线的两端具备防水效果。

    8、进一步,所述剥剪机构包括:上剥剪头、下剥剪头、剥剪升降装置和料管,所述上剥剪头设置于剥剪升降装置,所述上剥剪头、下剥剪头和料管从上往下依次排列。其中,设置料管可以收集被裁断的线皮,避免线皮散落。

    9、进一步,所述移线机构包括:b端送线机械手、a端送线机械手、b端变距机械手、a端变距机械手和移线纵移装置,所述b端送线机械手与a端送线机械手前后相对布置,所述b端变距机械手与a端变距机械手前后相对布置,所述a端送线机械手和a端变距机械手均设置于移线纵移装置,所述b端变距机械手的送线范围覆盖b端送线机械手和绞线机构,所述a端变距机械手的送线范围覆盖a端送线机械手和绞线机构。其中,在打端时,尽量减小多根电线之间的距离有利于采用小型的打端机同时对多根电线进行打端工艺,而在绞线时,则需要将多个电线之间的距离增大,以提供夹持和旋转空间,由于移线机构设置有b端变距机械手和a端变距机械手,因此可以在绞线前增大多根电线之间的距离,以配合绞线工艺;此外,由于移线机构设有移线纵移装置,因此可以适应不同长度的导电线。

    10、进一步,所述b端变距机械手包括:变距夹线器、恢复夹线器和转移横移装置,所述变距夹线器和恢复夹线器均设置于转移横移装置;所述变距夹线器包括:第一变距夹头、第二变距夹头和变距横移装置,所述第一变距夹头的夹线位置与第二变距夹头的夹线位置沿左右方向错开,所述第二变距夹头设置于变距横移装置;所述恢复夹线器包括:恢复夹头和恢复纵移装置,所述恢复夹头设置于恢复纵移装置;所述a端变距机械手的结构与b端变距机械手的结构相同。其中,由于b端变距机械手和a端变距机械手均设有恢复夹线器,因此在绞线前可以对第二根电线进行拉直,以配合绞线工艺。

    11、进一步,所述绞线机构包括:b端绞线机、a端绞线机和绞线纵移装置,所述b端绞线机与a端绞线机前后相对布置,所述a端绞线机设置于绞线纵移装置。其中,由于绞线机构设有绞线纵移装置,因此可以适应不同电线的长度。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打端绞线设备在完成多根电线a端的打端工艺后,可以利用拉线机构和拉长短线机构的配合,在两次打端工艺之间将多根电线错位拉成形成长短线结构,并且使得多根电线的b端平齐,从而实现多根电线b端的打端工艺,克服传统打端绞线设备无法对长短线结构线束两端进行打端工艺的问题,提升了生产效率,减小了生产线束所要占用的空间。



    技术特征:

    1.一种长短线结构线束的打端绞线设备,包括:进线机构、第一打端工位、剥剪机构、拉线机构、移线机构、第二打端工位和绞线机构,所述进线机构的送线范围覆盖第一打端工位和剥剪机构,所述剥剪机构位于第一打端工位和第二打端工位之间,所述剥剪机构的剥皮剪线位置与拉线机构的拉线位置沿前后方向正对,所述移线机构的送线范围覆盖剥剪机构、第二打端工位和绞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端绞线设备还包括:拉长短线机构,所述拉长短线机构的拉长短线位置与拉线机构的拉线位置沿前后方向正对,所述拉长短线机构包括:第一拉长短线夹头、第二拉长短线夹头和拉长短线纵移装置,所述第一拉长短线夹头和第二拉长短线夹头均设置于拉长短线纵移装置,所述第一拉长短线夹头的夹线位置与第二拉长短线夹头的夹线位置沿左右方向错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短线结构线束的打端绞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长短线夹头包括:第一气动手指、第一上夹块和第一下夹块,所述第一上夹块和第一下夹块均设置于第一气动手指并且二者上下相对布置,所述第一上夹块和第一下夹块均设有避空槽并且二者的避空槽上下相对布置;所述第二拉长短线夹头包括:第二气动手指、第二上夹块和第二下夹块,所述第二上夹块和第二下夹块均设置于第二气动手指并且二者上下相对布置,所述二上夹块和第二下夹块均设设有避空槽并且二者的避空槽上下相对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短线结构线束的打端绞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线机构包括:拉线纵移装置和拉线夹头,所述拉线夹头设置于拉线纵移装置,所述拉线夹头的夹线位置与拉长短线机构的拉长短线位置沿前后方向正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长短线结构线束的打端绞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长短线机构还包括:拉长短线横移装置,所述第一拉长短线夹头和第二拉长短线夹头均设置于拉长短线横移装置,所述拉长短线横移装置设置于拉长短线纵移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短线结构线束的打端绞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线机构包括:进线轮组、进线夹头、进线纵移装置和进线横移装置,所述进线轮组位于进线夹头的前侧,所述进线轮组和进线夹头均设置于进线纵移装置,所述进线纵移装置设置于进线横移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短线结构线束的打端绞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打端工位包括:第一打端机、第一穿防水栓机和第一视觉检测机,所述第一打端机、第一穿防水栓机和第一视觉检测机沿左右方向依次排列并且第一视觉检测机位于最靠近剥剪机构的位置;所述第二打端工位包括:第二打端机、第二穿防水栓机和第二视觉检测机,所述第二打端机、第二穿防水栓机和第二视觉检测机沿左右方向依次排列并且第二视觉检测机位于最靠近剥剪机构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短线结构线束的打端绞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剥剪机构包括:上剥剪头、下剥剪头、剥剪升降装置和料管,所述上剥剪头设置于剥剪升降装置,所述上剥剪头、下剥剪头和料管从上往下依次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短线结构线束的打端绞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线机构包括:b端送线机械手、a端送线机械手、b端变距机械手、a端变距机械手和移线纵移装置,所述b端送线机械手与a端送线机械手前后相对布置,所述b端变距机械手与a端变距机械手前后相对布置,所述a端送线机械手和a端变距机械手均设置于移线纵移装置,所述b端变距机械手的送线范围覆盖b端送线机械手和绞线机构,所述a端变距机械手的送线范围覆盖a端送线机械手和绞线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长短线结构线束的打端绞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b端变距机械手包括:变距夹线器、恢复夹线器和转移横移装置,所述变距夹线器和恢复夹线器均设置于转移横移装置;所述变距夹线器包括:第一变距夹头、第二变距夹头和变距横移装置,所述第一变距夹头的夹线位置与第二变距夹头的夹线位置沿左右方向错开,所述第二变距夹头设置于变距横移装置;所述恢复夹线器包括:恢复夹头和恢复纵移装置,所述恢复夹头设置于恢复纵移装置;所述a端变距机械手的结构与b端变距机械手的结构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短线结构线束的打端绞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绞线机构包括:b端绞线机、a端绞线机和绞线纵移装置,所述b端绞线机与a端绞线机前后相对布置,所述a端绞线机设置于绞线纵移装置。


    技术总结
    一种长短线结构线束的打端绞线设备,包括:进线机构、第一打端工位、剥剪机构、拉线机构、拉长短线机构、移线机构、第二打端工位和绞线机构,拉长短线机构的拉长短线位置与拉线机构的拉线位置沿前后方向正对,拉长短线机构包括:第一拉长短线夹头、第二拉长短线夹头和拉长短线纵移装置,第一拉长短线夹头和第二拉长短线夹头均设置于拉长短线纵移装置,第一拉长短线夹头的夹线位置与第二拉长短线夹头的夹线位置沿左右方向错开。本发明的打端绞线设备可以实现对长短线结构线束两端进行打端工艺的技术效果,提升了生产效率,减小了生产线束所要占用的空间。

    技术研发人员:刘爱鄂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铠梵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910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