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液冷散热器的进出水结构及液冷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5-06-06  65


    本发明涉及芯片降温,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液冷散热器的进出水结构及液冷散热器。


    背景技术:

    1、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处理器性能不断提升,其散热需求也随之急剧增加。传统的风冷散热系统在面对高性能cpu时散热效果不佳,因此液冷散热技术因其优异的散热效果而被广泛应用于高性能cpu。然而,当前市场上普遍采用的液冷散热器进出水结构只有一个单独的腔体用于冷却液的流动和热交换,这种设计在使用中仍存在一些显著的局限性。

    2、首先,单腔体设计难以实现冷却液的精确控制和均匀分布。在单腔体结构中,冷却液往往会形成优先流动路径,导致某些区域的散热效果不佳。其次,单一流道设计限制了冷却液与散热表面的接触时间和面积,无法充分发挥液冷系统的散热效果。此外,单腔体结构容易造成冷热流接触,从而降低整体散热效率。最后,单腔体进出水结构的液冷散热器可维护性和模块化程度较低,拆装不便,维护成本较高。

    3、综上所述,目前市场上广泛应用的单腔体进出水结构的液冷散热器难以适应不同功率cpu的散热需求,适应性较差。因此,亟需一种新型的液冷散热器设计,能够优化冷却液的流动路径,提高热交换效率,同时具备更好的可维护性和适应性,以解决当前液冷散热器单腔体进出水结构存在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液冷散热器的进出水结构及液冷散热器,目的在解决现有技术当中散热效率不足、冷却液分布不均匀、流道设计单一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液冷散热器的进出水结构,包括定子组件、转子组件、外壳组件以及内置于外壳组件的隔离板;

    3、外壳组件设有与外部管道连通的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

    4、隔离板的周侧与外壳组件相互抵接,外壳组件与隔离板之间形成容置腔体,容置腔体的内部形成具有底部开口的中空腔室;

    5、隔离板靠近容置腔体的一侧设置与中空腔室形状匹配的凸起结构,隔离板沿凸起结构的周侧形成环形流道;

    6、凸起结构上设有贯穿隔离板的第一通孔,环形流道区域均匀设置若干贯穿隔离板的第二通孔;

    7、出水通道与中空腔室之间设置管道连通,进水通道与环形流道之间设置进水槽连通;

    8、壳体组件的上表面设有安装腔,定子组件安装于安装腔内,转子组件包括转动部和叶轮部,定子组件驱动转子组件转动。

    9、进一步地,外壳组件包括上壳体以及与之可拆卸连接的下壳体,隔离板与所述下壳体一体成型,所述进水通道和所述出水通道设置于所述上壳体。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呈圆锥形结构,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从靠近所述容置腔体的一端向另一端沿轴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从靠近所述容置腔体的一端向另一端沿轴向逐渐减小。

    11、进一步地,凸起结构上设有密封装置,密封装置与凸起结构可拆卸连接或一体成型。

    12、进一步地,环形流道区域沿周向均匀设置2-6个第二通孔。

    13、进一步地,叶轮部与转动部可拆卸连接,转动部环绕设置于定子组件的周侧,叶轮部安装于中空腔室内并随转动部转动。

    14、进一步地,叶轮部包括圆盘状主体结构以及设置于其上的多个螺旋状叶片,叶片从所述叶轮部中心位置向外周弯曲延伸,相邻叶片之间设置通孔。

    15、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液冷散热器,包括应用于液冷散热器的进出水结构、散热排以及连接进出水结构和散热排的管道,进出水结构的底部固定连接底板,底板设有鳍片阵列,鳍片阵列由若干垂直于底板的鳍片组成。

    16、进一步地,底板与隔离板之间依次设置分水板和密封板,分水板底部与底板上的鳍片阵列相抵接,密封板盖合于分水板上,分水板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三通孔,密封板上设有至少一个第四通孔,第三通孔与第四通孔相互连通。

    17、进一步地,密封板的下表面具有一体成型的凹陷结构,分水板内置于凹陷结构内,分水板上的第三通孔的形状与密封板上的第四通孔的形状对应相同。

    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9、1、优化流动路径。采用创新的双腔体结构,通过壳体组件与隔离板之间形成容置腔体,结合容置腔体内形成的中空腔室及隔离板上的凸起结构和环形流道的设计,创造了多重的冷却液流动通道。

    20、2、冷却液均匀分布。凸起结构上的第一通孔和环形流道区域均匀设置的多个第二通孔,确保冷却液的均匀分布以及与散热表面的充分接触。

    21、3、提高散热效率。进水通道与环形流道连通,出水通道与中空腔室连通的设计有效防止了冷热流接触,避免了热能的损失。

    22、4、有效控制冷却液流量并缓冲压力。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采用圆锥形结构设计,其中第一通孔的孔径从靠近容置腔体的一端向另一端沿轴向逐渐增大,而第二通孔的孔径从靠近容置腔体的一端向靠近另一端沿轴向逐渐减小。通过调节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锥度和尺寸可实现对冷却液流量的精确控制和有效缓冲液压变化。



    技术特征:

    1.一种应用于液冷散热器的进出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组件、转子组件、外壳组件以及内置于所述外壳组件的隔离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液冷散热器的进出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组件包括上壳体以及与之可拆卸连接的下壳体,所述隔离板与所述下壳体一体成型,所述进水通道和所述出水通道设置于所述上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液冷散热器的进出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呈圆锥形结构,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从靠近所述容置腔体的一端向另一端沿轴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从靠近所述容置腔体的一端向另一端沿轴向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液冷散热器的进出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上设有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与所述凸起结构可拆卸连接或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液冷散热器的进出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流道区域沿周向均匀设置2-6个第二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液冷散热器的进出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部与所述转动部可拆卸连接,所述转动部环绕设置于所述定子组件的周侧,所述叶轮部安装于所述中空腔室内并随所述转动部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于液冷散热器的进出水结构及液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部包括圆盘状主体结构以及设置于其上的多个螺旋状叶片,所述叶片从所述叶轮部中心位置向外周弯曲延伸,所述相邻叶片之间设置通孔。

    8.一种液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应用于液冷散热器的进出水结构、散热排以及连接所述应用于液冷散热器的进出水结构及液冷散热器和散热排的管道,所述进出水结构的底部固定连接底板,所述底板设有鳍片阵列,所述鳍片阵列由若干垂直于所述底板的鳍片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与所述隔离板之间依次设置分水板和密封板,所述分水板底部与所述底板上的鳍片阵列相抵接,所述密封板盖合于所述分水板上,所述分水板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三通孔,所述密封板上设有至少一个第四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四通孔相互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于液冷散热器的进出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板的下表面具有一体成型的凹陷结构,所述分水板内置于所述凹陷结构内,所述分水板上的第三通孔的形状与所述密封板上的第四通孔的形状对应相同。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液冷散热器的进出水结构及液冷散热器,包括定子组件、转子组件、外壳组件以及内置于所述外壳组件的隔离板,通过壳体组件与隔离板之间形成容置腔体,结合容置腔体内形成的中空腔室及隔离板上的凸起结构和环形流道的设计,创造了多重的冷却液流动通道。凸起结构上的第一通孔和环形流道区域均匀设置的多个第二通孔,确保冷却液的均匀分布以及与散热表面的充分接触。整体设计简洁高效,适用于高性能CPU的散热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李明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超频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913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