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节能生态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07-06  241



    1.本技术涉及房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绿色节能生态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2.绿色建筑是指能够达到节能减排的建筑物;绿色建筑强调了生态、可持续的设计理念,通过创造性的结构和使用设计使整个建筑物在其寿命周期对环境影响最小,并且达到节省资源的目的,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目前,市面上的建筑物墙体多以钢筋水泥和砖块建造而成,墙体的隔热能力差,在冬季寒冷的环境下,钢筋、水泥和砖块将房间的热量散失出去,使室内的温度降低;因此,在冬季或较为寒冷的时候,通常会通过空调来调节室温,使人们在居住的时候更加舒适。
    4.然而空调在使用过程中,大量细菌和微生物容易沉积并附着在空调的出风口处,并通过空调将这些细菌和微生物迅速传播并蔓延至整个建筑物,从而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人们在居住时的健康安全,本技术提供一种绿色节能生态建筑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绿色节能生态建筑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绿色节能生态建筑结构,包括墙体和储水箱,所述储水箱上连通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用于连通家用水源,所述出水管上连通有加热水箱,所述加热水箱上设置有用于对加热水箱内水进行加热的加热组件,所述加热水箱上连通有第一导水管,所述墙体内嵌设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的内部设置有储水腔,所述导热板上开设有与储水腔连通的进水口,所述第一导水管与进水口连通,所述导热板的储水腔还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导热板的连通端靠近墙体的顶壁。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进水管将水导入储水箱内,在需要对室内进行供热时,通过出水管将储水箱内的水导入加热水箱内,再由加热组件对加热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经加热后的水通过第一导水管导入导热板的储水腔内,再由导热板将热量传递给墙体,从而对室内进行供热,之后,水通过排水管排出,从而持续对室内进行供热;人们在居住时,不需要通过空调也能对室内进行供热,从而大大提高了人们在居住时的健康安全。
    8.可选的,所述第一导水管与导热板可拆卸连接,所述进水口处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一导水管或排水管的第一连接件。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并通过第一连接件使第一导水管与其中一个墙体上的进水口相连,并使该墙体的排水管与下一级墙体的进水口相连,从而实现一个加热水箱同时对多个墙体进行供热,大大提高了墙体对室内的供热效果并节约了成本。
    10.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安装套管,所述安装套管的一端穿设于进水口且与导热板转动连接,所述安装套管上且位于进水口外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导水管和排水管的内壁均开设有与安装套管上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导热板与第一导水管或上一级墙体的排水管进行连接时,使安装套管插入第一导水管或排水管内,转动安装套管,使安装套管与第一导水管或排水管上的内螺纹相配合,从而对第一导水管或排水管进行连接。
    12.可选的,所述储水箱还连通有第二导水管,所述第二导水管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排水管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导水管上设置有用于将储水腔内水抽至储水箱的抽水泵。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导水管对排水管与储水箱进行连接,排水管内排出的水通过抽水泵抽回储水箱内,实现水循环,大大提高了水的利用率。
    14.可选的,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管、蓄电池和太阳能板,所述加热管设置在加热水箱内,所述蓄电池与加热管连接,所述太阳能板与蓄电池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太阳能板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并储存在蓄电池内,当需要对室内进行供热时,将水导入加热水箱内,通过蓄电池对加热管通电,从而对加热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
    16.可选的,所述进水管连通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连通有蓄水池,所述蓄水池的顶端开口设置,所述蓄水池内设置有用于过滤水中杂质的滤水件。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蓄水池对雨水进行收集,进入蓄水池的雨水通过滤水件进行过滤,之后,通过分流管进入进水管内,再由进水管输送至储水箱内,提高对水资源的利用。
    18.可选的,所述滤水件包括滤水筒,所述蓄水池内固定设置有隔板,所述滤水筒贯通隔板,所述滤水筒靠近蓄水池顶壁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夹板,所述滤水筒靠近蓄水池底壁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上均开设有滤水孔,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设置有滤水棉;所述分流管与蓄水池的连通端位于隔板靠近蓄水池底壁的一侧。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入蓄水池的雨水汇聚在隔板上,再通过第一夹板上的滤水孔进入滤水筒内,通过滤水筒内的滤水棉实现对雨水的过滤;之后,经过滤后的雨水通过第二夹板上的滤水孔进入隔板的下方,并通过分流管导入进水管内。
    20.可选的,所述第一夹板与滤水筒可拆卸连接,所述滤水筒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夹板的固定件。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滤水筒内的滤水棉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发生脏污,通过松开固定件,将第一夹板从滤水筒上拆卸下来,即可滤水筒内的滤水棉进行更换,大大提高了实用性。
    22.可选的,所述分流管内固定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通水孔,所述分流管内且位于固定块远离蓄水池的一侧沿靠近或远离固定块的方向滑动设置有挡流板,所述挡流板用于封堵通水孔,所述固定块上设置有用于驱使挡流板向靠近固定块方向滑动的弹性件。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蓄水池进入分流板的雨水对挡流板形成一定的压力,并推动挡流板向远离固定块方向滑动,从而使通水孔打开,之后,水通过挡流板与分流管内壁之间的间隙流至进水管内;当分流管内无水流通过时,挡流板在弹性件的弹力驱使下向靠近固定块方向滑动,并对固定块上的通水孔进行封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储水箱内的水回流至蓄水池内。
    24.可选的,所述墙体内且位于储水腔靠近室外一侧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保温棉。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保温棉一定程度上放置导热板上的温度传递到室外,并与室外的冷空气形成热交换,造成热量的流失。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 通过进水管将水导入储水箱内,在需要对室内进行供热时,通过出水管将储水箱内的水导入加热水箱内,再由加热组件对加热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经加热后的水通过第一导水管导入导热板的储水腔内,再由导热板将热量传递给墙体,从而对室内进行供热,之后,水通过排水管排出,从而持续对室内进行供热;人们在居住时,不需要通过空调也能对室内进行供热,从而大大提高了人们在居住时的健康安全;2.并通过第一连接件使第一导水管与其中一个墙体上的进水口相连,并使该墙体的排水管与下一级墙体的进水口相连,从而实现一个加热水箱同时对多个墙体进行供热,大大提高了墙体对室内的供热效果并节约了成本;3.通过蓄水池对雨水进行收集,进入蓄水池的雨水汇聚在隔板上,再通过第一夹板上的滤水孔进入滤水筒内,通过滤水筒内的滤水棉对雨水的过滤;之后,经过滤后的雨水通过第二夹板上的滤水孔进入隔板的下方,并通过分流管导入进水管内,再由进水管输送至储水箱内,提高对水资源的利用。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表达蓄水池与储水箱的连接关系;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表达滤水筒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表达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表达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墙体;11、框架柱;12、屋顶;121、安装槽;13、导热板;131、储水腔;132、进水口;133、排水管;134、安装套管;14、空腔;15、保温棉;2、储水箱;21、进水管;211、分流管;22、出水管;23、第二导水管;231、抽水泵;232、连接套管;233、第三导水管;234、换向阀;3、蓄水池;31、隔板;4、加热水箱;41、第一导水管;5、加热组件;51、加热管;52、蓄电池;53、太阳能板;6、固定块;61、通水孔;62、挡流板;621、连接杆;6211、限位块;63、弹性件;64、连接槽;65、限位槽;7、滤水筒;71、容置槽;72、第一夹板;73、固定件;74、第二夹板;75、滤水孔;76、滤水棉。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绿色节能生态建筑结构。参照图1、2,包括墙体1、设置于墙体1两侧的框架柱11以及设置于墙体1和框架柱11顶部的屋顶12,屋顶12的顶壁上固定设置有储水箱2和蓄水池3,屋顶12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加热水箱4,蓄水池3的顶壁开口设置,蓄
    水池3内设置有用于过滤水中杂质的滤水件,储水箱2分别与蓄水池3和加热水箱4,加热水箱4上设置有用于对加热水箱4内水进行加热的加热组件5。
    31.参照图2,屋顶12上且位于蓄水池3的底部开设有安装槽121,储水箱2的侧壁连通有进水管21,进水管21位于安装槽121内,进水管21用于与家用水源连通,进水管21的侧壁上连通有分流管211,分流管211与蓄水池3的底壁连通。
    32.参照图2、3,分流管211内固定设置有固定块6,固定块6上开设有通水孔61,分流管211内且位于固定块6远离蓄水池3的一侧沿靠近或远离固定块6的方向滑动设置有挡流板62,挡流板62与分流管211的内壁间隔设置,挡流板62用于封堵通水孔61,所述固定块6上设置有用于驱使挡流板62向靠近固定块6方向滑动的弹性件63。
    33.参照图3,挡流板62上靠近固定块6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杆621,固定块6上靠近挡流板62的一端沿挡流板62的滑动方向开设有连接槽64,连接杆621滑动设置在连接槽64内,连接杆621的侧壁固定设置有限位块6211,连接槽64的侧壁沿连接杆621的滑动方向开设有限位槽65,限位块6211滑动设置在限位槽65内;弹性件63包括拉簧,拉簧设置在连接槽64内,拉簧的一端与连接槽64的底壁固定连接,拉簧的另一端与连接杆621固定连接。
    34.通过蓄水池3进入分流板的雨水对挡流板62形成一定的压力,并推动挡流板62向远离固定块6方向滑动,从而使通水孔61打开,之后,水通过挡流板62与分流管211内壁之间的间隙流至进水管21内;当分流管211内无水流通过时,挡流板62在拉簧的弹力驱使下向靠近固定块6方向滑动,并对固定块6上的通水孔61进行封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储水箱2内的水回流至蓄水池3内。
    35.参照图2、4,滤水件包括滤水筒7,蓄水池3内固定设置有隔板31,隔板31水平设置,滤水筒7贯通隔板31且与隔板31固定连接,滤水筒7的轴向垂直于隔板31,滤水筒7的顶端与隔板31的顶端齐平,分流管211与蓄水池3的连通端位于隔板31的下方;滤水筒7的顶端沿滤水筒7的轴向开设有与滤水筒7内部连通的容置槽71,容置槽71内设置有第一夹板72,滤水筒7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夹板72的固定件73,固定件73包括螺栓,第一夹板72通过螺栓与滤水筒7固定,滤水筒7的底端固定设置有第二夹板74,第一夹板72和第二夹板74上均开设有滤水孔75,第一夹板72和第二夹板74之间设置有滤水棉76。
    36.进入蓄水池3的雨水汇聚在隔板31上,再通过第一夹板72上的滤水孔75进入滤水筒7内,通过滤水筒7内的滤水棉76实现对雨水的过滤;之后,经过滤后的雨水通过第二夹板74上的滤水孔75进入隔板31的下方,并通过分流管211导入进水管21内;并且,通过松开固螺栓,将第一夹板72从滤水筒7上拆卸下来,还能对滤水筒7内的滤水棉76进行更换,大大提高了实用性。
    37.参照图5,储水箱2的侧壁连通有出水管22,出水管22与加热水箱4的顶壁连通,加热组件5包括加热管51、蓄电池52和太阳能板53,加热管51固定设置在加热水箱4内,蓄电池52固定设置在储水箱2的顶壁,且蓄电池52与加热管51连接,储水箱2的顶壁固定设置有支撑架,太阳能板53固定设置在支撑架上,且太阳能板53与蓄电池52连接;通过太阳能板53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并储存在蓄电池52内,当需要对室内进行供热时,将水导入加热水箱4内,通过蓄电池52对加热管51通电,从而对加热水箱4内的水进行加热。
    38.参照图5、6,加热水箱4的侧壁连通有第一导水管41,墙体1嵌设有导热板13,导热板13采用金属材质,导热板13的内部设置有储水腔131,导热板13上且靠近顶端的侧壁上开
    设有与储水腔131连通的进水口132,进水口132处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一导水管41的第一连接件;导热板13远离进水口132的侧壁上还连通有排水管133,排水管133延伸至储水腔131的底部,储水箱2的顶壁还连通有第二导水管23,第二导水管23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排水管133的第二连接件,第二导水管23上设置有用于将储水腔131内水抽至储水箱2的抽水泵231。
    39.经加热后的水通过第一导水管41导入导热板13的储水腔131内,再由导热板13将热量传递给墙体1,从而对室内进行供热,之后,水通过排水管133排出,并通过抽水泵231抽回储水箱2内,实现水循环,大大提高了水的利用率。
    40.参照图6,墙体1内且位于储水腔131靠近室外一侧开设有空腔14,所述空腔14内设置有保温棉15;通过保温棉15一定程度上放置导热板13上的温度传递到室外,并与室外的冷空气形成热交换,造成热量的流失。
    41.参照图6,第一连接件包括安装套管134,安装套管134的一端穿设于进水口132且与导热板13转动连接,安装套管134的侧壁固定设置有环形块,进水口132的侧壁开设有与进水口132连通的环形槽,环形块转动设置在环形槽内,安装套管134上且位于进水口132外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外螺纹,第一导水管41远离加热水箱4的内壁开设有与安装套管134上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在对导热板13与第一导水管41进行连接时,使安装套管134插入第一导水管41,转动安装套管134,使安装套管134与第一导水管41上的内螺纹相配合,从而使第一导水管41与进水口132进行连接。
    42.参照图6,排水管133的出口端与安装套管134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排水管133远离导热板13的内壁上同样开设有与安装套管134上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框架柱11上开设嵌槽,排水管133穿设在嵌槽内,并通过安装套管134使该墙体1的排水管133与下一级墙体1的进水口132相连,从而实现一个加热水箱4同时对多个墙体1进行供热,大大提高了墙体1对室内的供热效果并节约了成本。
    43.参照图6,第二连接件包括连接套管232,连接套管232与第二导水管23远离储水箱2的一端同轴转动连接,连接套管232上位于第二导水管23外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与排水管133上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通过连接套管232对第二导水管23与排水管133进行连接,从而使排水管133与储水箱2连通。
    44.参照图6,第二导水管23上且位于抽水泵231远离排水管133的一侧连通有第三导水管233,第三导水管233与房屋内的排水系统连通,第二导水管23上设置有用于连通第三导水管233的换向阀234,当第二导水管23与第三导水管233连通时,通过换向阀234封闭第二导水管23通往储水箱2的路径,启动抽水泵231将储水腔131内的水通过第三导水管233导入房屋的排水系统内,从而对储水腔131内的水进行更换;在夏季时,通过抽水泵231将储水腔131内的水完全抽离,还能提高墙体1的隔热效果。
    45.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绿色节能生态建筑结构的实施原理为:通过进水管21将水导入储水箱2内,当需要对室内进行供暖时,通过出水管22将储水箱2内的水导入加热水箱4内,通过蓄电池52对加热管51通电,对加热水箱4内的水进行加热,经加热后的水通过第一导水管41导入导热板13的储水腔131内,再由导热板13将热量传递给墙体1,从而对室内进行供热。
    46.当储水腔131内水温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打开抽水泵231将储水腔131内的水通过
    排水管133排出,并通过第二导水管23重新导回储水箱2内,从而持续对室内进行供热;人们在居住时,不需要通过空调也能对室内进行供热,从而大大提高了人们在居住时的健康安全。
    4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9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