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型侧的回油道结构及其装配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5-06-10  43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铸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型侧的回油道结构及其装配机构。


    背景技术:

    1、目前,在采用卧浇工艺铸造发动机缸体时,下型侧的回油道因油道砂芯结构较长、形状起伏大,且靠近缸盖面侧一段截面骤然变小,容易产生应力集中,以及浇注过程中在铁液浮力下容易漂芯断裂,从而使得发动机缸体铸造出来后下型侧的回油道极易产生断裂的缺陷,严重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同时也影响到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2、目前,常见的方式是在浇筑时尽量地通过降低浇筑的速度来降低缺陷的发生率,但是这种浇筑方式效率低,而其难度大,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为此,本方案提出了一种下型侧的回油道结构及其装配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下型侧的回油道结构及其装配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发动机采用卧浇工艺时下型侧的回油道在铁液浮力下容易漂芯断裂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下型侧的回油道结构,包括回油道砂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道砂芯的顶面中间位置开设有螺钉孔,且螺钉孔内安装有自攻螺钉。

    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回油道砂芯的中间部位设计螺钉孔,回油道砂芯放入型腔后,螺钉孔与砂型形成配合,利用此配合结构使用自攻螺钉将油道砂芯紧固在砂型上,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在浇筑时回油道漂浮断裂或者变形。

    5、一种下型侧的回油道结构的装配机构,包括装配台、安装在装配台顶面的装钉部和拧紧部,所述装钉部包括固定在装配台顶面的安装台、活动设于在固定台一侧外壁上的安装板、通过安装杆固定在安装板外壁上的多个放置筒和安装在安装台上用于驱动安装板升降的传动组件,所述放置筒的外周顶部开设有操作槽;

    6、所述拧紧部包括通过弹性件安装在安装台顶面的升降板、转动连接在升降板底面的多个螺丝刀、用于驱动多个螺丝刀同步转动的驱动组件和安装在装配台顶部用于在螺丝刀转动时驱动升降板升降的升降组件,多个所述螺丝刀分别位于多个放置筒正上方与其相配合。

    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不仅可以方便同时在多个回油道砂芯上钻入自攻螺丝,从而提高装配的效率,同时还可以在装配结束后对回油道砂芯表面的型砂进行清理。

    8、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台设有安装板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板滑接在安装槽内部,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安装槽底部的螺杆和转动连接在安装槽侧壁上的转轴,所述安装板螺纹套接在螺杆外周,且安装板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槽的两侧内壁抵接,所述转轴的一端与螺杆传动连接,转轴的另一端延伸至安装台外侧并固定有与其同轴设置的调节轮。

    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调节轮可以方便驱动放置筒进行升降。

    10、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台的顶面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弹性件包括设于安装孔内的第一弹簧和底部活动套设在安装孔内的活动柱,所述第一弹簧的底部与安装孔的底部固接,所述活动柱的底部与第一弹簧的顶部固接,所述活动柱的顶部与升降板的底面固接。

    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升降板在受到压力后可以下降,而在失去压力后则是可以自动上升。

    12、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安装在升降板顶面的传动轴和安装在升降板顶面的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传动轴的一端固接,多个所述螺丝刀的顶部均延伸至升降板的上方并与传动轴传动连接。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传动轴的转动带动多个螺丝刀同时转动。

    14、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安装在装配台顶面的安装架、安装在安装架上的伸缩管和安装在升降板上用于驱动伸缩管伸缩的调节件,所述伸缩管包括安装在安装架上的第一气筒和安装在第一气筒内的第一活塞柱,所述第一活塞柱的底部延伸至第一气筒外部并与升降板顶面固接,所述第一活塞柱的顶部固定有与第一气筒内圈吻合的第一活塞,第一活塞的顶部与第一气筒顶部内壁之间安装有第二弹簧。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伸缩管的伸缩来驱动升降板升降。

    16、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件包括固定在升降板顶面的活塞筒、安装在活塞筒内部的活塞板和固定在活塞板一侧外壁上的传动齿条,所述传动齿条的另一端延伸至活塞筒外部,所述传动轴的外周套接有与传动齿条啮合的传动齿轮,所述活塞筒的一端安装有泄压管和与第一气筒内部连通的第二输气管,泄压管上安装有泄压阀。

    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利用传动轴的转动来驱动传动齿条移动,进而可以将活塞筒内的空气输入到第一气筒内,使得伸缩管伸长,也可以将第一气筒内的空气重新抽回,从而使伸缩管缩短。

    18、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台上安装有清灰组件,所述清灰组件包括套设在放置筒外周的环管、用于连通多个放置筒外部的环管的固定管和安装在安装台上的输气件,所述输气件包括安装在安装台外壁上的弹性气囊和用于在升降板下降时向弹性气囊内充气的充气件,所述弹性气囊上安装有与固定管连通的第一输气管,所述第一输气管上安装有密闭阀,所述安装台上还安装有用于启闭密闭阀的联动组件。

    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放置筒从回油道砂芯顶面抬起后从环管内吹出空气对回油道砂芯表面进行吹扫,从而保证回油道砂芯表面的整洁。

    20、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充气件包括固定在安装台外壁上的第二气筒和安装在第二气筒内的第二活塞柱,第二活塞柱的顶部与升降板的底面固接,所述第二活塞柱的底部固定有与第二气筒内壁吻合的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气筒底部安装有吸气管和与弹性气囊连通的连接管,且连接管和吸气管上均安装有单向阀。

    2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升降板的升降来带动第二活塞柱升降,从而对弹性气囊内充气。

    22、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联动组件包括固定在安装台外壁上的套筒,设于套筒内部的第三弹簧和顶部活动套设在套筒内部的联动齿条,所述第三弹簧的顶部与套筒的顶部内壁固接,所述联动齿条的顶部与第三弹簧的底部固接,联动齿条的底部延伸至套筒外部,所述联动齿条的两侧长边均设有齿槽,所述转轴位于安装台外侧的部分的外周套接有与联动齿条一侧齿槽啮合的联动齿轮,所述密闭阀的阀杆的一端固定有与联动齿条另外一侧长边上的齿槽啮合的第二联动齿轮。

    2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放置筒向上抬起的同时将密闭阀打开,从而使得弹性气囊内的空气可以输入到环管中去。

    24、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25、1.在回油道砂芯的中间部位设计螺钉孔,回油道砂芯放入型腔后,螺钉孔与砂型形成配合,利用此配合结构使用自攻螺钉将油道砂芯紧固在砂型上,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在浇筑时回油道漂浮断裂。

    26、2.通过装配机构的设置,可以将同时方便快速地将多个螺钉同时拧进多个回油道砂芯上的螺钉孔内,从而可以高效地完成回油道砂芯与砂型之间的装配,大大地提高了装配的效率。

    27、3.通过清灰组件的设置,可以在装配结束后放置筒上升的过程中对回油道砂芯的表面进行吹扫,从而将自攻螺钉钻入砂型的过程中带出的型砂从回油道砂芯的表面清理掉。


    技术特征:

    1.一种下型侧的回油道结构,包括回油道砂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道砂芯的顶面中间位置开设有螺钉孔,且螺钉孔内安装有自攻螺钉。

    2.一种适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型侧的回油道结构的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装配台、安装在装配台顶面的装钉部和拧紧部,所述装钉部包括固定在装配台顶面的安装台、活动设于在固定台一侧外壁上的安装板、通过安装杆固定在安装板外壁上的多个放置筒和安装在安装台上用于驱动安装板升降的传动组件,所述放置筒的外周顶部开设有操作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下型侧的回油道结构的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台设有安装板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板滑接在安装槽内部,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安装槽底部的螺杆和转动连接在安装槽侧壁上的转轴,所述安装板螺纹套接在螺杆外周,且安装板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槽的两侧内壁抵接,所述转轴的一端与螺杆传动连接,转轴的另一端延伸至安装台外侧并固定有与其同轴设置的调节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下型侧的回油道结构的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台的顶面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弹性件包括设于安装孔内的第一弹簧和底部活动套设在安装孔内的活动柱,所述第一弹簧的底部与安装孔的底部固接,所述活动柱的底部与第一弹簧的顶部固接,所述活动柱的顶部与升降板的底面固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下型侧的回油道结构的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安装在升降板顶面的传动轴和安装在升降板顶面的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传动轴的一端固接,多个所述螺丝刀的顶部均延伸至升降板的上方并与传动轴传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下型侧的回油道结构的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安装在装配台顶面的安装架、安装在安装架上的伸缩管和安装在升降板上用于驱动伸缩管伸缩的调节件,所述伸缩管包括安装在安装架上的第一气筒和安装在第一气筒内的第一活塞柱,所述第一活塞柱的底部延伸至第一气筒外部并与升降板顶面固接,所述第一活塞柱的顶部固定有与第一气筒内圈吻合的第一活塞,第一活塞的顶部与第一气筒顶部内壁之间安装有第二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下型侧的回油道结构的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包括固定在升降板顶面的活塞筒、安装在活塞筒内部的活塞板和固定在活塞板一侧外壁上的传动齿条,所述传动齿条的另一端延伸至活塞筒外部,所述传动轴的外周套接有与传动齿条啮合的传动齿轮,所述活塞筒的一端安装有泄压管和与第一气筒内部连通的第二输气管,泄压管上安装有泄压阀。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下型侧的回油道结构的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台上安装有清灰组件,所述清灰组件包括套设在放置筒外周的环管、用于连通多个放置筒外部的环管的固定管和安装在安装台上的输气件,所述输气件包括安装在安装台外壁上的弹性气囊和用于在升降板下降时向弹性气囊内充气的充气件,所述弹性气囊上安装有与固定管连通的第一输气管,所述第一输气管上安装有密闭阀,所述安装台上还安装有用于启闭密闭阀的联动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下型侧的回油道结构的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件包括固定在安装台外壁上的第二气筒和安装在第二气筒内的第二活塞柱,第二活塞柱的顶部与升降板的底面固接,所述第二活塞柱的底部固定有与第二气筒内壁吻合的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气筒底部安装有吸气管和与弹性气囊连通的连接管,且连接管和吸气管上均安装有单向阀。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下型侧的回油道结构的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包括固定在安装台外壁上的套筒,设于套筒内部的第三弹簧和顶部活动套设在套筒内部的联动齿条,所述第三弹簧的顶部与套筒的顶部内壁固接,所述联动齿条的顶部与第三弹簧的底部固接,联动齿条的底部延伸至套筒外部,所述联动齿条的两侧长边均设有齿槽,所述转轴位于安装台外侧的部分的外周套接有与联动齿条一侧齿槽啮合的联动齿轮,所述密闭阀的阀杆的一端固定有与联动齿条另外一侧长边上的齿槽啮合的第二联动齿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铸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下型侧的回油道结构的装配机构,针对现有技术中发动机采用卧浇工艺时下型侧的回油道在铁液浮力下容易漂芯断裂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包括装配台、安装在装配台顶面的装钉部和拧紧部,所述装钉部包括固定在装配台顶面的安装台、活动设于在固定台一侧外壁上的安装板、通过安装杆固定在安装板外壁上的多个放置筒和安装在安装台上用于驱动安装板升降的传动组件,所述放置筒的外周顶部开设有操作槽。本发明不仅可以方便同时在多个回油道砂芯上钻入自攻螺丝,从而提高装配的效率,同时还可以在装配结束后对回油道砂芯表面的型砂进行清理。

    技术研发人员:刘浩辉,汪德松,葛志国,孟海然,吴泽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肥江淮铸造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927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