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株产酯扣囊复膜酵母及其应用,属于白酒酿造。
背景技术:
1、大曲是关乎白酒品质的重要发酵剂,在大曲生产过程中自然环境和制曲工艺的差异导致大曲中微生物富集差异很大,导致大曲各不相同,生产的白酒品质也各不相同,利用功能性菌株生产强化大曲是提升白酒品质的重要途径。研究者们大量筛选优势功能菌,并将这些功能菌接种到大曲中,从而增加大曲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提高大曲的品质,以达到强化大曲的目的。
2、在大曲中,酯类物质是重要的风味物质,在大曲生产过程中,酯类物质可以由两个途径产生:①在发酵过程中各种微生物产生的酯化酶能将周围环境中的有机酸和醇类催化合成酯类物质。有研究学者发现,大曲中酯化酶直接催化酸类与醇类的酯化反应,合成相应的酯类物质,是酯类物质的重要来源。②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本身产生酯类物质。有研究学者研究发现在酵母中拥有丰富的调控乙酸酯合成的重要基因,可以使得酵母产生丰富的酯类物质。
3、丁酸乙酯、乙酸异戊酯、己酸乙酯是酒中重要的风味物质,丁酸乙酯是白酒中重要的香味成分之一,它具有类似菠萝香味,赋予了白酒清雅爽口、窖香幽柔、突出了甘爽风格,与己酸乙酯、庚酸乙酯等香气成分相互协调,是产生浓郁窖香的重要成分之一。乙酸异戊酯是白酒中的一种呈香物质,具有梨和苹果香,赋予白酒较大的入口剌激感,对酒体的丰满有较大的贡献,使白酒尾味较长。己酸乙酯是浓香型白酒中的首要香味成分,浓香型白酒的香气以己酸乙酯为主,它具有菠萝香,味甜、爽口,是浓香型大曲酒的主要香味成分,它赋予了白酒特殊的窖香,决定了白酒的后香(即饮酒后的回味)。在优质白酒中己酸乙酯的含量为1.5-2.5g/l。
4、研究人员近年来也开始关注这些物质的生产。如公开号为cn116875472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产生物膜的扣囊复膜酵母菌株,该菌株能够产生物膜,耐受ph 3.5、酒精6%、温度40℃的环境,同时,浓香型白酒主体香味物质己酸乙酯的含量是其浮游态的2倍,也即是说,其可以通过形成生物膜来丰富白酒中的风味物质。然而,现有经过产酯酵母菌的强化的大曲中的丁酸乙酯、乙酸异戊酯、己酸乙酯含量仍然不高。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新型强化大曲的菌剂,以期能够提升强化大曲中丁酸乙酯、乙酸异戊酯、己酸乙酯含量,同时将该强化大曲应用到白酒生产,提升白酒中丁酸乙酯、乙酸异戊酯、己酸乙酯含量。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株产酯扣囊复膜酵母及其应用,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化大曲的生产方法,并将该强化大曲应用于白酒中,解决现有白酒中丁酸乙酯、乙酸异戊酯、己酸乙酯含量仍然不高的技术问题。
2、本发明提供的第一个技术方案为一株扣囊复膜酵母(saccharomycopsisfibuligera)sdbz5,已于2024年05月21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no.64666。
3、本发明提供的第二技术方案为一种发酵剂,所述发酵剂含有第一个技术方案所述的扣囊复膜酵母sdbz5和黑曲霉gdmcc 3.25。
4、本发明提供的第三个技术方案为一种利用第二个技术方案的发酵剂发酵生产强化大曲的方法,提高了大曲中丁酸乙酯、乙酸异戊酯、己酸乙酯的含量,并将该强化大曲应用于白酒的生产,能够提高白酒中丁酸乙酯、乙酸异戊酯、己酸乙酯的含量。
5、包括以下步骤:
6、s1、种子液制备:将第一个技术方案所述的扣囊复膜酵母sdbz5和黑曲霉gdmcc3.25分别进行活化,获得扣囊复膜酵母种子液和黑曲霉种子液,利用生理盐水进行稀释备用;
7、s2、大曲制备:每块大曲选择无杂质、无霉变的小麦,经过润麦、浸泡、压麦、加水、添加母曲、添加由步骤s1中扣囊复膜酵母种子液和黑曲霉种子液组成的混合种子液、成型制成大曲;
8、s3、大曲发酵:发酵分为三个时期:低温培养期,高温转化期,后火期,得到强化大曲。
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中,润麦的具体操作如下:每1.5kg小麦,加入100~200ml35~45℃的水进行润麦。
1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中,浸泡的时间为2.5~4.5h。
1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中,加水的具体操作为:每1.5kg小麦,加入400~600ml25~35℃水。
1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中,添加母曲的具体操作为:每1.5kg小麦,加入65~80g母曲。
1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中,混合种子液的添加量为1×105~1×109cfu/g小麦;所述混合种子液中,所述扣囊复膜酵母sdbz5的活菌数和所述黑曲霉gdmcc 3.25的活菌数比例为(0.5~10):1。
1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中,成型的具体操作如下:将曲料放入尺寸为26cm×20cm×5cm的模具中,填满后压实,然后脱模。
1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3中,低温培养期的操作具体如下:温度25~35℃,相对湿度大于75%~90%,持续4~6天,在最初24小时内,观察曲坯表面水分蒸发情况,当大曲表皮变硬时,进行第一次翻曲,之后每24小时翻曲一次。
1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3中,高温转化期的操作具体如下:温度50~60℃,相对湿度大于75%~90%,培养8~12天。
1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3中,后火期的操作具体如下:温度40~50℃,相对湿度65%~80%,培养9~14天。
18、本发明提供的第四个技术方案为利用第三个技术方案所述的方法制备的强化大曲。
19、本发明提供的第五个技术方案为一种白酒酿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0、(1)原料前处理:高粱经过浸泡蒸煮和经过蒸煮的糠壳进行混合,并添加第四个技术方案所述的强化大曲进行糖化;
21、(2)白酒发酵:将糖化的原料和母糟进行混合发酵;
22、(3)蒸酒:白酒发酵完成后,利用蒸锅进行蒸酒。
2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步骤(1)中,强化大曲的添加量为高粱添加量的5%~15%。
2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步骤(2)中,糖化的原料和母糟的质量比为1:1。
25、本发明提供的第六个技术方案为第一个技术方案所述的扣囊复膜酵母sdbz5,或者第二个技术方案所述的发酵剂,或者第三个技术方案所述的方法,或者第四个技术方案所述的强化大曲在酿造领域中的应用。
26、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如下:
27、本发明采用产酯扣囊复膜酵母sdbz5和黑曲霉gdmcc 3.25组合的复合发酵剂,该发酵剂能够显著提高大曲中丁酸乙酯、乙酸异戊酯、己酸乙酯含量,并且生产的大曲用于白酒的生产可以显著提高白酒中丁酸乙酯、乙酸异戊酯、己酸乙酯含量。
28、生物材料保藏
29、一株扣囊复膜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sdbz5,分类命名为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已于2024年05月21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地址为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保藏编号为:gdmcc no.64666。
1.一株扣囊复膜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sdbz5,其特征在于,已于2024年05月21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 no.64666。
2.一种发酵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剂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囊复膜酵母sdbz5和黑曲霉gdmcc 3.25。
3.一种生产强化大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润麦的具体操作如下:每1.5kg小麦,加入100~200ml 35~45℃的水进行润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混合种子液的添加量为1×105~1×109cfu/g小麦;所述混合种子液中,所述扣囊复膜酵母sdbz5的活菌数和所述黑曲霉gdmcc3.25的活菌数比例为(0.5~10):1。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低温培养期的操作具体如下:温度25~35℃,相对湿度大于75%~90%,持续4~6天,在最初24小时内,观察曲坯表面水分蒸发情况,当大曲表皮变硬时,进行第一次翻曲,之后每24小时翻曲一次;
7.利用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的强化大曲。
8.一种白酒酿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强化大曲的添加量为高粱添加量的5%~15%;
10.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囊复膜酵母sdbz5,或者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酵剂,或者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权利要求7所述的强化大曲在酿造领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