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病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儿科用智能防坠落病床。
背景技术:
2.根据统计住院患儿跌倒的发生率,分析住院患儿跌倒事件发生的原因,针对各类跌倒形式中最常见的坠床。对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报的262例跌倒事件进行分析,三年内住院患儿跌倒发生率为0.18
‰
,其中床栏未拉起、固定不到位或床栏过低原因导致坠床163例,占62.1%。
3.现在了减少住院患儿跌倒发生率设计了一些智能防坠落病床,但是现有的智能防坠落病床只能起到监测作用,并不能及时干预,防坠效果不理想,同时,患儿不能自主睡着,需要轻微摇晃才能入睡,现有的智能防坠落病床整体结构为固定的,不能进行摇晃,不利于患儿入睡。
4.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儿科用智能防坠落病床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解决的技术问题
6.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儿科用智能防坠落病床。
7.技术方案
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9.一种儿科用智能防坠落病床,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底部四角处设有带刹车功能的万向轮;
10.所述底座顶部对称固定有支撑直板,所述支撑直板顶部固定有床侧板;
11.所述床侧板内壁设有智能监测组件,一组所述床侧板外壁连接有控制器;
12.所述底座顶部连接有摇晃结构,所述摇晃结构包括齿板、第一齿圈、第一直线驱动组件、转动轴、半圆弧形板、齿块、导轨、第二齿圈、弧形槽、弧形支撑块和连接块,所述第一直线驱动组件伸缩端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侧壁连接有齿板,所述齿板下端通过限位滑槽与导轨滑动配合,所述齿板顶部啮合连接有第一齿圈,所述第一齿圈开设的安装孔内安装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等间距固定有第二齿圈,所述半圆弧形板内壁均匀连接有与第二齿圈配合使用的齿块,所述半圆弧形板外壁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半圆弧形板通过弧形槽与弧形支撑块滑动连接;
13.所述半圆弧形板顶部连接有固定床板,所述固定床板一端连接有角度调节组件,所述角度调节组件连接有与固定床板配合使用的活动床板;
14.所述固定床板外壁连接有防护结构。
15.更进一步的,所述底座顶部连接有两组相同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通过轴承与转动轴两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直线驱动组件、导轨和弧形支撑块均安装于底座顶部。
16.更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床板外端中端处通过轴承转动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床
侧板内壁固定连接。
17.更进一步的,所述智能监测组件包括红外感应器和扬声警报器,所述红外感应器对称安装于床侧板内壁上端,所述扬声警报器安装于床侧板外侧上,所述红外感应器电控端与控制器电控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扬声警报器电控端与控制器电控输出端电连接。
18.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直线驱动组件电控端与控制器电控输出端电连接。
19.更进一步的,一侧所述的红外感应器感应到信号时控制器控制扬声警报器进行警报预警,所述控制器控制摇晃结构向感应信号所述的红外感应器方向转动。
20.更进一步的,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三角板、斜槽、推动杆、第二直线驱动组件和第一铰链,所述第一铰链两端分别与固定床板和活动床板相邻端部连接,所述第二直线驱动组件伸缩端连接有推动杆,所述三角板开设有与推动杆配合使用的斜槽,所述第二直线驱动组件电控端与控制器电控输出端电连接。
21.更进一步的,所述三角板固定安装于活动床板底部,所述第二直线驱动组件安装于固定床板底部。
22.更进一步的,所述推动杆移动至斜槽上端时固定床板顶部和活动床板顶部齐平,所述推动杆移动至斜槽下端时固定床板顶面和活动床板顶面之间的角度为120
°
。
23.有益效果
24.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5.1、本发明摇晃结构的第一直线驱动组件带动连接块来回移动,连接块带动齿板沿着导轨来回移动,导轨带动第一齿圈来回转动,第一齿圈带动转动轴来回转动,转动轴带动第二齿圈来回转动,第二齿圈通过齿块和弧形支撑块带动半圆弧形板来回转动,半圆弧形板带动固定床板来回走转动,来回晃动的固定床板带动患儿晃动,对患儿轻微摇晃提升入睡速度。
26.2、本发明智能监测组件的红外感应器进行监测,当患儿活动至红外感应器之间时,红外感应器得到监测信号,红外感应器感应到信号时控制器控制扬声警报器进行警报预警,控制器控制摇晃结构向感应信号所述的红外感应器方向转动,摇晃结构带动固定床板向感应信号所述的红外感应器方向轻微翘起,智能防坠落病床进行智能监测并及时进行干预,有效地避免患儿从智能防坠落病床上坠落,防坠效果理想。
27.3、本发明角度调节组件带动第二直线驱动组件带动推动杆移动,推动杆在三角板的斜槽内滑动,推动杆用过斜槽带动三角板沿着第一铰链转动,三角板带动活动床板沿着第一铰链转动,活动床板便于转动至倾斜状态,提升舒适度。
28.4、本发明防护结构的围板沿着第二铰链转动,第二铰链转动至竖直状态后,定位组件将围板限位在固定床板外侧处,方便将围板固定调节至竖直状态进行防护处理,同时,定位组件带动弹簧带动定位插板插在固定床板的插孔内,定位组件方便安装对围板进行限位。
附图说明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0.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儿科用智能防坠落病床主体结构立体图一;
31.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儿科用智能防坠落病床结构正视图;
32.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右视图;
33.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儿科用智能防坠落病床主体结构立体图二;
34.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儿科用智能防坠落病床主体结构立体图三;
35.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儿科用智能防坠落病床主体结构立体图四;
36.图7为图4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37.图8为本发明的电路原理图;
38.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底座;2、床侧板;3、固定床板;4、围板;5、红外感应器;6、活动床板;7、摇晃结构;71、齿板;72、第一齿圈;73、第一直线驱动组件;74、转动轴;75、半圆弧形板;76、齿块;77、导轨;78、第二齿圈;79、弧形槽;710、支撑座;711、弧形支撑块;712、连接块;8、定位组件;81、定位插板;82、弹簧;9、角度调节组件;91、三角板;92、斜槽;93、推动杆;94、第二直线驱动组件;95、第一铰链;10、控制器;11、扬声警报器;12、第二铰链;13、连接轴;14、万向轮;15、支撑直板。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41.实施例1
42.如图1、2、3、4、5和8所示一种儿科用智能防坠落病床,包括底座1,底座1底部四角处设有带刹车功能的万向轮14;
43.底座1顶部对称固定有支撑直板15,支撑直板15顶部固定有床侧板2;
44.床侧板2内壁设有智能监测组件,智能监测组件包括红外感应器5和扬声警报器11,红外感应器5对称安装于床侧板2内壁上端,扬声警报器11安装于床侧板2外侧上,红外感应器5电控端与控制器10电控输入端电连接,扬声警报器11电控端与控制器10电控输出端电连接,第一直线驱动组件73电控端与控制器10电控输出端电连接,一侧的红外感应器5感应到信号时控制器10控制扬声警报器11进行警报预警,控制器10控制摇晃结构7向感应信号的红外感应器5方向转动,一组床侧板2外壁连接有控制器10;在具体生产时,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所,将扬声警报器11替换为闪灯之类的其他报警结构,避免影响患儿。
45.智能监测组件的红外感应器5进行监测,当患儿活动至红外感应器5之间时,红外感应器5得到监测信号,红外感应器5感应到信号时控制器10控制扬声警报器11进行警报预警,控制器10控制摇晃结构7向感应信号的红外感应器5方向转动,摇晃结构7带动固定床板3向感应信号的红外感应器5方向轻微翘起,智能防坠落病床进行智能监测并及时进行干预,有效地避免患儿从智能防坠落病床上坠落,防坠效果理想。
46.底座1顶部连接有摇晃结构7,摇晃结构7包括齿板71、第一齿圈72、第一直线驱动
组件73、转动轴74、半圆弧形板75、齿块76、导轨77、第二齿圈78、弧形槽79、弧形支撑块711和连接块712,第一直线驱动组件73伸缩端连接有连接块712,连接块712侧壁连接有齿板71,齿板71下端通过限位滑槽与导轨77滑动配合,齿板71顶部啮合连接有第一齿圈72,第一齿圈72开设的安装孔内安装有转动轴74,转动轴74等间距固定有第二齿圈78,半圆弧形板75内壁均匀连接有与第二齿圈78配合使用的齿块76,半圆弧形板75外壁开设有弧形槽79,半圆弧形板75通过弧形槽79与弧形支撑块711滑动连接,底座1顶部连接有两组相同的支撑座710,支撑座710通过轴承与转动轴74两端转动连接,第一直线驱动组件73、导轨77和弧形支撑块711均安装于底座1顶部;
47.摇晃结构7的第一直线驱动组件73带动连接块712来回移动,连接块712带动齿板71沿着导轨77来回移动,导轨77带动第一齿圈72来回转动,第一齿圈72带动转动轴74来回转动,转动轴74带动第二齿圈78来回转动,第二齿圈78通过齿块76和弧形支撑块711带动半圆弧形板75来回转动,半圆弧形板75带动固定床板3来回走转动,来回晃动的固定床板3带动患儿晃动,对患儿轻微摇晃提升入睡速度。
48.半圆弧形板75顶部连接有固定床板3,固定床板3外端中端处通过轴承转动有连接轴13,连接轴13与床侧板2内壁固定连接,连接轴13圆心线与半圆弧形板75圆心线重合,固定床板3一端连接有角度调节组件9,角度调节组件9连接有与固定床板3配合使用的活动床板6;
49.连接轴13对固定床板3进行转动支撑。
50.固定床板3外壁连接有防护结构。
51.实施例2
52.实施例2是对实施例1的进一步改进。
53.如图2和6所示的角度调节组件9包括三角板91、斜槽92、推动杆93、第二直线驱动组件94和第一铰链95,第一铰链95两端分别与固定床板3和活动床板6相邻端部连接,第二直线驱动组件94伸缩端连接有推动杆93,三角板91开设有与推动杆93配合使用的斜槽92,第二直线驱动组件94电控端与控制器10电控输出端电连接,三角板91固定安装于活动床板6底部,第二直线驱动组件94安装于固定床板3底部,推动杆93移动至斜槽92上端时固定床板3顶部和活动床板6顶部齐平,推动杆93移动至斜槽92下端时固定床板3顶面和活动床板6顶面之间的角度为120
°
。
54.角度调节组件9带动第二直线驱动组件94带动推动杆93移动,推动杆93在三角板91的斜槽92内滑动,推动杆93用过斜槽92带动三角板91沿着第一铰链95转动,三角板91带动活动床板6沿着第一铰链95转动,活动床板6便于转动至倾斜状态,提升舒适度。
55.实施例3
56.实施例3是对实施例2的进一步改进。
57.如图1、7所示的防护结构包括围板4、定位组件8和第二铰链12,固定床板3外侧壁均匀连接有第二铰链12,第二铰链12顶部连接有围板4,围板4连接有定位组件8,定位组件8与固定床板3连接,围板4竖直设置时围板4内壁与固定床板3和活动床板6侧壁贴合接触;
58.防护结构的围板4沿着第二铰链12转动,第二铰链12转动至竖直状态后,定位组件8将围板4限位在固定床板3外侧处,方便将围板4固定调节至竖直状态进行防护处理。
59.实施例4
60.实施例4是对实施例3的进一步改进。
61.如图7所示的定位组件8包括定位插板81和弹簧82,围板4外壁固定有弹簧82,弹簧82外端连接有定位插板81,定位插板81里端贯穿围板4后与固定床板3侧壁的插孔插接。
62.定位组件8带动弹簧82带动定位插板81插在固定床板3的插孔内,定位组件8方便安装对围板4进行限位。
63.第一直线驱动组件73和第二直线驱动组件94选用气缸或者电动推杆。
64.使用时,将患儿放置固定床板3上,防护结构的围板4沿着第二铰链12转动,第二铰链12转动至竖直状态后,定位组件8带动弹簧82带动定位插板81插在固定床板3的插孔内,定位组件8方便安装对围板4进行限位,方便将围板4限位在固定床板3外侧处,方便将围板4固定调节至竖直状态进行防护处理;控制器10启动角度调节组件9带动第二直线驱动组件94,第二直线驱动组件94带动推动杆93移动,推动杆93在三角板91的斜槽92内滑动,推动杆93用过斜槽92带动三角板91沿着第一铰链95转动,三角板91带动活动床板6沿着第一铰链95转动,活动床板6便于转动至倾斜状态,提升舒适度;患儿需要轻微摇晃时,控制器10启动摇晃结构7的第一直线驱动组件73,第一直线驱动组件73带动连接块712来回移动,连接块712带动齿板71沿着导轨77来回移动,导轨77带动第一齿圈72来回转动,第一齿圈72带动转动轴74来回转动,转动轴74带动第二齿圈78来回转动,第二齿圈78通过齿块76和弧形支撑块711带动半圆弧形板75来回转动,半圆弧形板75带动固定床板3来回走转动,来回晃动的固定床板3带动患儿晃动,对患儿轻微摇晃提升入睡速度。
65.患儿在床侧板2内时,智能监测组件的红外感应器5进行监测,当患儿活动至红外感应器5之间时,红外感应器5得到监测信号,红外感应器5感应到信号时控制器10控制扬声警报器11进行警报预警,控制器10控制摇晃结构7向感应信号的红外感应器5方向转动,摇晃结构7带动固定床板3向感应信号的红外感应器5方向轻微翘起,智能防坠落病床进行智能监测并及时进行干预,有效地避免患儿从智能防坠落病床上坠落,防坠效果理想;其中能够通过控制器10控制红外感应器5的启闭,避免摇晃结构7工作时影响红外感应器5的判断。
66.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