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5-06-30  8


    本发明涉及电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能装置。


    背景技术:

    1、储能装置是一种能够通过化学能的形式存储电能的装置,且储能装置能够将输入的电能进行存储或更具需求将电能对外输出,同时,储能装置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热量,需要通过冷却系统对储能元件和配电元件进行冷却,并通过散热口将热量排出储能装置。在多个储能装置相邻排列的场景下,各储能装置排出的热量可能产生相互影响,导致储能装置的散热能力降低。

    2、此外,现有技术中,通常在储能装置外还需要对应配置储能变流器,造成储能电站的体积占用较大。为此,部分改进方案提出采用体积相对较小的模块化储能变流器与储能装置中的配电元件进行集成,使得储能装置本身具备变流功能,但由于模块化储能变流器的发热量相较于常规配电元件较大,因而如何对集成了变流器的储能装置进行有效散热便是需要考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储能装置,用于解决如何减小相邻储能装置排出热量的相互影响,提高储能装置的散热能力的技术问题。

    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储能装置,该储能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部具有相互隔离的储能空间和电气空间,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电气空间位于所述储能空间下方;储能设备,位于所述储能空间内;电气设备,位于所述电气空间内,所述电气设备与所述储能设备电连接;其中,所述箱体还包括第一散热风道,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散热风道位于所述电气空间的侧方,第一散热风道具有朝向所述箱体上方的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竖直方向垂直;所述电气空间包括电气容纳区域和导风区域,所述导风区域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位于所述电气容纳区域的侧方,所述电气设备位于所述电气容纳区域内,所述电气设备具有过风通道,所述过风通道沿第二方向延伸并连通所述箱体的外部与所述导风区域,所述导风区域连通所述过风通道与所述第一散热风道,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竖直方向。

    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气设备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电气设备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导风区域包括多个相互隔离的子导风通道,各所述子导风通道分别与各所述电气设备的过风通道连通。

    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风区域内具有水平隔板,所述水平隔板将所述导风区域分隔为上方区域和下方区域;其中,一部分的所述子导风通道位于所述上方区域内形成上子导风通道,另一部分的所述子导风通道位于所述下方区域内形成下子导风通道。

    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各所述电气设备的过风通道对应的子导风通道中,所述上子导风通道和所述下子导风通道依次交替排布。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过风通道位于所述电气设备的底部,所述导风区域还包括竖直延伸的连通通道,所述连通通道连通所述过风通道与所述上子导风通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距离所述第一散热风道最远的所述电气设备的所述过风通道对应的所述子导风通道为所述上子导风通道。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子导风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子导风通道在第一截面内的面积成正相关关系,所述第一截面为垂直于所述子导风通道的延伸方向的平面。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气设备包括壳体、高防护部分和低防护部分,壳体内具有相互隔离的内循环空间和外过风空间,所述高防护部分位于所述内循环空间内,所述低防护部分位于所述外过风空间内,所述内循环空间为密封腔,所述外过风空间内形成过风通道且所述低防护部分位于所述过风通道内;

    9、所述电气容纳区域内具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电气容纳区域分隔形成空调过风区域和外部过风区域,所述内循环空间位于所述空调过风区域内,所述外过风空间位于所述外部过风区域内,且所述外部过风区域与所述过风通道连通;所述箱体内还包括供电空间,所述供电空间通过通风口与所述空调过风区域连通;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供电设备和空调设备,所述供电设备和所述空调设备均位于所述供电空间内,所述空调设备用于向所述供电设备输送冷气,所述空调设备还用于通过所述通风口向所述空调过风区域输送冷气。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箱体内还包括第二散热风道,所述第二散热风道具有朝向所述箱体上方的第二出风口;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液冷机组,所述液冷机组包括液冷管路、空液换热器和冷机风机,所述液冷管路位于所述储能空间内并与所述储能设备接触,所述空液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二散热风道内且能够与所述液冷管路进行换热,所述冷机风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散热风道内的空气由所述第二出风口排出。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和所述第二散热风道位于所述储能空间的同一侧;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和所述第二散热风道之间具有连通口,且所述连通口具有开度可控的控制阀。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消防设备,所述消防设备包括消防气罐和消防管路,所述消防气罐位于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内,所述消防管路与所述消防气罐连接并伸入所述储能空间内。

    1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装置包括箱体、储能设备和电气设备,其中,为了提高储能装置的电气集成度,箱体内被划分为储能空间和电气空间,电气空间位于储能空间下方从而使电气设备位于储能设备下方,使电气设备与储能设备之间的连线更加方便,同时,箱体内还被分隔形成具有朝向箱体上方的第一散热风道,第一散热风道在箱体的长度方向上位于电气空间的一侧,且电气空间被进一步分隔形成电气容纳区域和导风区域,电气设备还具有连通箱体的外部与导风区域的过风通道,且导风区域连通该过风区域与第一散热风道,从而使电气设备的热量能够通过过风通道和导风区域,被由储能空间的下方引导至第一散热风道从而能够由箱体的顶部排出,减小了相邻的储能装置热量的相互影响,提高了储能装置的冷却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设备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电气设备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区域内具有水平隔板,所述水平隔板将所述导风区域分隔为上方区域和下方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各所述电气设备的过风通道对应的子导风通道中,所述上子导风通道和所述下子导风通道依次交替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风通道位于所述电气设备的底部,所述导风区域还包括竖直延伸的连通通道,所述连通通道连通所述过风通道与所述上子导风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导风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子导风通道在第一截面内的面积成正相关关系,所述第一截面为垂直于所述子导风通道的延伸方向的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设备包括壳体、高防护部分和低防护部分,壳体内具有相互隔离的内循环空间和外过风空间,所述高防护部分位于所述内循环空间内,所述低防护部分位于所述外过风空间内,所述内循环空间为密封腔,所述外过风空间内形成过风通道且所述低防护部分位于所述过风通道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还包括第二散热风道,所述第二散热风道具有朝向所述箱体上方的第二出风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和所述第二散热风道位于所述储能空间的同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消防设备,所述消防设备包括消防气罐和消防管路,所述消防气罐位于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内,所述消防管路与所述消防气罐连接并伸入所述储能空间内。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储能装置,涉及电源领域,包括:箱体,箱体内部具有相互隔离的储能空间和电气空间,在竖直方向上电气空间位于储能空间下方;储能设备,位于储能空间内;电气设备,位于电气空间内;其中,箱体还包括第一散热风道,在第一方向上第一散热风道位于电气空间的侧方,第一散热风道具有朝向箱体上方的第一出风口,第一方向与竖直方向垂直;电气空间包括电气容纳区域和导风区域,导风区域在第二方向上位于电气容纳区域的侧方,电气设备位于电气容纳区域内,电气设备具有过风通道,过风通道沿第二方向延伸并连通箱体的外部与导风区域,导风区域连通过风通道与第一散热风道,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竖直方向,顶部出风,冷却效果更好。

    技术研发人员:卢艺杰,李春生,潘腾飞,孔祥宇,倪泽联,赵晓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科华数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990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