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钢板下表面质量的轧制方法与流程

    专利查询2025-07-02  7


    本发明涉及轧制工艺,特别是涉及一种改善钢板下表面质量的轧制方法。


    背景技术:

    1、目前的除鳞设备及工艺可以解决钢板上表面的花斑问题,但越来越多的工程机械行业对钢板双面的要求越来越高。钢板下表面与辊道、护板等设备接触,会导致氧化铁皮更容易压入钢板表面,形成花斑,在抛丸将表面氧化铁皮去除后形成轻微凹凸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改善钢板下表面质量的轧制方法。

    2、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改善钢板下表面质量的轧制方法,包括:

    4、将板坯加热至满足轧制工艺要求;

    5、设置轧制道次参数,并按照所述轧制道次参数对板坯进行轧制;其中,所述轧制道次参数包括待温坯厚度,且所述待温坯厚度的最小值为3.3h,所述h为成品钢板的厚度;

    6、对轧制后的钢板进行超快冷处理,得到成品。

    7、作为本发明所述改善钢板下表面质量的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待温坯厚度的最小值为46.2mm。

    8、作为本发明所述改善钢板下表面质量的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轧制道次参数还包括精轧第一道次压下量,且所述精轧第一道次压下量的最小值为12.5mm。

    9、作为本发明所述改善钢板下表面质量的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轧制道次参数还包括精轧第二道次压下量,且所述精轧第二道次压下量的最小值为8.5mm。

    10、作为本发明所述改善钢板下表面质量的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轧制道次参数还包括粗轧道次数和精轧道次数,且所述粗轧道次数为四,所述精轧道次数为七。

    11、作为本发明所述改善钢板下表面质量的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除鳞道次为粗轧前两道次和精轧前两道次。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3、本发明通过增大待温坯厚度,有效增大了控轧后前两道次压下量,压下量增大意味着除鳞时板面与除鳞喷嘴距离减小,除鳞效果与板面到喷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从而有效提升除鳞效果,能够大幅降低钢板下表二氧压入的产生,基本解决钢板下表花斑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改善钢板下表面质量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钢板下表面质量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温坯厚度的最小值为46.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钢板下表面质量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轧制道次参数还包括精轧第一道次压下量,且所述精轧第一道次压下量的最小值为12.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钢板下表面质量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轧制道次参数还包括精轧第二道次压下量,且所述精轧第二道次压下量的最小值为8.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钢板下表面质量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轧制道次参数还包括粗轧道次数和精轧道次数,且所述粗轧道次数为四,所述精轧道次数为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善钢板下表面质量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除鳞道次为粗轧前两道次和精轧前两道次。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钢板下表面质量的轧制方法,涉及轧制工艺技术领域,包括:将板坯加热至满足轧制工艺要求;设置轧制道次参数,并按照所述轧制道次参数对板坯进行轧制;其中,所述轧制道次参数包括待温坯厚度,且所述待温坯厚度的最小值为3.3H,所述H为成品钢板的厚度;对轧制后的钢板进行超快冷处理,得到成品。本发明通过增大待温坯厚度,有效增大了控轧后前两道次压下量,压下量增大意味着除鳞时板面与除鳞喷嘴距离减小,除鳞效果与板面到喷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从而有效提升除鳞效果,能够大幅降低钢板下表二氧压入的产生,基本解决钢板下表花斑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成康荣,吴结文,徐凡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995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