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运托盘组件及电池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5-07-13  5


    本申请涉及电池制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转运托盘组件及电池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1、转运托盘是电池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运设备,可以在传送带等设备的带动下将电池从一个生产工位转移至另一个生产工位。在电池生产系统中,多个生产工位上均需要对电池进行加热处理,相关技术中的加热方式是将转运托盘连同其内的电池一起放入特定的加热空间中,然后向该空间内通入热风,利用空气对流的方式对转运托盘和电池进行加热。

    2、但是,采用上述加热方式所需的加热时间较长,且加热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相关技术下的上述缺陷,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运托盘组件及电池生产系统,本申请利用转运托盘内的线圈通电后对电池进行加热,加热效果较好,有利于节省加热时间。

    2、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转运托盘组件,包括:

    3、托盘本体,所述托盘本体内形成有放置空间;

    4、至少两个绝缘板,两个所述绝缘板相对设置于所述放置空间内,且两个所述绝缘板均与所述托盘本体连接;

    5、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设置在两个所述绝缘板之间,所述线圈组件包括线圈,所述线圈与所述托盘本体或所述绝缘板连接,所述线圈组件内形成有安装空间;

    6、至少一个电池,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内。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托盘本体包括底壁、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壁和垂直于第二方向的第二侧壁,所述底壁、两个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共同围成所述放置空间;

    8、所述绝缘板平行于所述第一侧壁设置;

    9、所述线圈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所述安装空间在背离所述第二侧壁的一端形成有开口。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线圈由线径小于0.4mm的导线绕制而成,所述线圈组件还包括线圈骨架,所述线圈绕设在所述线圈骨架上,所述线圈骨架内形成所述安装空间。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线圈由线径大于等于0.4mm的导线绕制而成,所述线圈内形成所述安装空间。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第二方向,所述线圈的绕线密度自所述电池的中部向所述电池的两侧逐渐降低。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线包括铜线或铁线。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电池托架,所述电池托架设置在所述底壁上且与所述电池相抵接,所述电池托架位于所述线圈中相邻的两圈所述导线之间。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池托架呈板状;或者,所述电池托架包括底板和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所述线圈位于所述底板和两个所述侧板所围成的空间内。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填充在所述电池与所述线圈组件之间,和/或所述电池与所述绝缘板之间,和/或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池之间,和/或所述线圈组件与所述托盘本体之间。

    17、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生产系统,包括多个生产工位以及传送设备,所述传送设备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生产工位,所述传送设备上设有如上任一所述的转运托盘组件。

    18、本申请提供一种转运托盘组件及电池生产系统,转运托盘组件包括托盘本体、至少两个绝缘板、线圈组件和至少一个电池;托盘本体内形成有放置空间;两个绝缘板相对设置于放置空间内,且两个绝缘板均与托盘本体连接;线圈组件设置在两个绝缘板之间,线圈组件包括线圈,线圈与托盘本体或绝缘板固定连接,线圈组件内形成有安装空间;电池设置在安装空间内。本申请通过在托盘本体内集成线圈组件,从而可通电后对线圈组件内的电池进行加热;与相关技术中的加热方式相比,本实施例的加热效果较好,且有利于节省加热时间。



    技术特征:

    1.一种转运托盘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托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本体(100)包括底壁(110)、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壁(120)和垂直于第二方向的第二侧壁(130),所述底壁(110)、两个所述第一侧壁(120)和所述第二侧壁(130)共同围成所述放置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运托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310)由线径小于0.4mm的导线绕制而成,所述线圈组件还包括线圈骨架(320),所述线圈(310)绕设在所述线圈骨架(320)上,所述线圈骨架(320)内形成所述安装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运托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310)由线径大于等于0.4mm的导线绕制而成,所述线圈(310)内形成所述安装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4 中任一所述的转运托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沿第二方向,所述线圈(310)的绕线密度自所述电池(400)的中部向所述电池(400)的两侧逐渐降低。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转运托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包括铜线或铁线。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转运托盘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池托架,所述电池托架设置在所述底壁(110)上且与所述电池(400)相抵接,所述电池托架位于所述线圈(310)中相邻的两圈所述导线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运托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托架呈板状;或者,所述电池托架包括底板和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所述线圈(310)位于所述底板和两个所述侧板所围成的空间内。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转运托盘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温层(500),所述保温层(500)填充在所述电池(400)与所述线圈组件之间,和/或所述电池(400)与所述绝缘板(200)之间,和/或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池(400)之间,和/或所述线圈组件与所述托盘本体(100)之间。

    10.一种电池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生产工位以及传送设备,所述传送设备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生产工位,所述传送设备上设有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转运托盘组件。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转运托盘组件及电池生产系统,转运托盘组件包括托盘本体、至少两个绝缘板、线圈组件和至少一个电池;托盘本体内形成有放置空间;两个绝缘板相对设置于放置空间内,且两个绝缘板均与托盘本体连接;线圈组件设置在两个绝缘板之间,线圈组件包括线圈,线圈与托盘本体或绝缘板固定连接,线圈组件内形成有安装空间;电池设置在安装空间内。本申请通过在托盘本体内集成线圈组件,从而可通电后对线圈组件内的电池进行加热;与相关技术中的加热方式相比,本实施例的加热效果较好,且有利于节省加热时间。

    技术研发人员:肖隆明,李贤冬,王中楠,雷松,郭金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3020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