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悬架密封盖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专利查询2025-07-19  18


    本发明涉及空气悬架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悬架密封盖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1、空气悬架是减震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件,而减震器又是减震系统中的核心部件。目前市面上的减震器在组装完成后,需要在减震器中的缸筒的一端安装密封盖以实现对缸筒的内腔的封闭,即密封盖与缸筒的一端螺纹连接,密封盖与缸筒通过嵌装在密封盖与缸筒之间的密封圈进行密封,然而在上述密封盖与缸筒的密封结构中,密封圈很难受到驱使密封圈产生形变以提高密封圈对密封盖与缸筒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的挤压力,从而存在密封圈对缸筒的一端密封效果差的缺点。

    2、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20037337u公开了一种空气悬架密封盖组件,包括支撑座、密封盖和由橡胶材料制成的密封块,支撑座、密封盖和密封块均连接在空气悬架中的缸筒的一端上;缸筒一端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台阶,支撑座的外侧壁与环形台阶的内侧壁螺纹连接,支撑座的上端与环形台阶的内顶部相抵靠;密封盖的上端螺纹连接在环形台阶的开口端中,密封盖的下端一体成型有用于安装悬架衬套组件的套筒部;密封块设置在密封盖与支撑座之间,密封块通过密封盖压紧在支撑座上,密封块的外侧壁与环形台阶的内侧壁紧贴密封;该实用新型能够提高对汽车空气悬架的减震器中的缸筒一端的密封效果。

    3、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20114407u公开了一种空气悬架的防尘罩总成以及空气悬架,空气悬架包括可沿支撑方向伸缩的气囊,以及分别设置在气囊在支撑方向上两端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防尘罩总成包括围绕气囊设置的筒状的支撑件、以及分别设置在支撑件在支撑方向上两端的第一罩部和第二罩部。其中,第一罩部和第二罩部均呈沿支撑方向延伸的筒状结构,支撑件、第一端盖、以及第一罩部包围形成第一密封腔,支撑件、第二端盖、以及第二罩部包围形成第二密封腔。这种防尘罩总成采用分体结构,使得防尘罩不需要完全包裹支撑件,从而减少了沿径向方向的占用空间,减少了空气悬架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涉的风险,更加便于空气悬架在车体上的布置。

    4、但是,上述方法存在以下问题:密封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悬架密封盖及制造方法,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密封效果差的问题。

    2、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悬架密封盖,其设置为圆台状,包括:

    3、固定台,其水平投影的几何中心的对应位置设置有连接结构,用以固定空气悬架;

    4、密封台,其边缘设置为楔形,设置为由若干气密盖组成封闭结构,用以对空气悬架进行封闭;

    5、其中,所述固定台设置在密封台的一面,其对应的另一面设置有与所述固定台形状对应的凹台,所述密封台、固定台以及凹台同轴设置。

    6、进一步地,所述空气悬架包括:

    7、所述密封盖;

    8、外壳,其分为上端和下端,其中,上端和下端对应设置固定点,用以为空气悬架提供支撑;

    9、卡槽组,其设置在外壳内,与所述密封盖同侧设置,用以在空气悬架未受挤压状态下支撑密封盖;

    10、复原弹簧,其设置在所述卡槽组内,用以在空气悬架蠕变状态下为所述固定台提供辅助弹力;

    11、气腔,其与所述卡槽组相连,用以提供常时弹力;

    12、气门,其设置在所述外壳上,用以向所述气腔内充入气体并提供内部压力。

    13、进一步地,所述空气悬架设有所述复原弹簧,所述复原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凹台内,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气门处。

    14、进一步地,所述卡槽组固定在所述外壳的下端的内圈,所述密封盖的下表面设有能够支撑所述气腔的封闭板,所述气腔的下表面与所述封闭板形成气密连接。

    15、进一步地,当所述密封盖受到压力时,沿轴向靠近气门的方向移动,所述密封台对气腔内的压缩空气进行挤压。

    16、进一步地,所述气门设有一个气压阈值,

    17、若所述气腔压力低于设定值,气门将调节阀打开,以使压缩空气进入所述气腔,并使所述气腔内气压上升;

    18、若所述气腔压力达到或超过气压阈值时,所述气门将所述调节阀关闭,限制压缩空气流入所述气腔,使气腔内的气压保持稳定。

    19、进一步地,当所述气腔无法保持气压稳定时,所述卡槽组受连杆带动向所述气腔移动,以挤压气腔内的空间,并作为新的气腔进行工作。

    20、进一步地,所述卡槽组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连接,当卡槽组受到所述密封台挤压时,向远离气腔的方向移动以扩充气腔内的空间。

    21、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悬架密封盖的制造方法,包括:

    22、步骤s1,将原料切割为预设尺寸,以形成密封盖胚料;

    23、步骤s2,固定胚料,并标记对应的固定面和密封面;

    24、步骤s3,在密封面的中心加工为凹台状,并在对应的几何中心形成第一类固定点,在对应凹台边缘形成第二类固定点;

    25、步骤s4,通过第一类固定点和第二类固定点固定所述胚料,将所述固定面冷锻为固定台,并在固定台边缘设置第三类固定点;

    26、步骤s5,冷却胚料,通过所述第三类固定点固定胚料,并将所述密封面冷锻为密封台。

    27、进一步地,固定成空气悬架的过程包括:

    28、将所述固定台上表面与设置在所述外壳下表面的密封盖的下表面相贴,用外力压在所述固定台上表面和下表面上;

    29、通过所述固定台的形变,将外壳压紧并固定在所述密封盖的下表面。

    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设置固定台,用以固定空气悬架,密封台,其边缘设置为楔形,设置为由若干气密盖组成封闭结构,用以对空气悬架进行封闭,在密封盖中设置外壳,用以为空气悬架提供支撑,卡槽组,与所述密封盖同侧设置,用以在空气悬架未受挤压状态下支撑密封盖,复原弹簧,其设置在所述卡槽组内,用以在空气悬架蠕变状态下为所述固定台提供辅助弹力,气腔,用以提供常时弹力,气门,用以向所述气腔内充入气体并提供内部压力,提高了空气悬架密封盖的密封效果,降低了空气悬架使用时变形的速度,延长了空气悬架的使用寿命,从而增加了空气悬架的稳定性。

    31、进一步地,通过设置卡槽组,降低了气腔老化导致空气悬架使用时变形的速度,从而增加了空气悬架的稳定性。

    32、进一步地,通过气腔的下表面与封闭板形成气密连接,从而实现对固定台的气压高低的调节,使整个空气悬架始终保持理想的原有刚度,从而增加了空气悬架的稳定性。

    33、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气压阈值,能够对气压高低进行有效判断,提高了空气悬架密封盖的密封效果,从而增加了空气悬架的稳定性。

    34、进一步地,通过使卡槽组与外壳的内表面连接,加快了扩充气腔内空间的速度,提高了空气悬架密封盖的密封效果,从而增加了空气悬架的稳定性。

    35、进一步地,通过固定空气悬架,延长了空气悬架的使用寿命,从而增加了空气悬架的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空气悬架密封盖,其特征在于,其设置为圆台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悬架密封盖,其特征在于,其设置于留有预设尺寸的空气悬架上,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悬架密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原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凹台内,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气门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悬架密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组固定在所述外壳的下端的内圈,所述密封盖的下表面设有能够支撑所述气腔的封闭板,所述气腔的下表面与所述封闭板形成气密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悬架密封盖,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密封盖受到压力时,沿轴向靠近气门的方向移动,所述密封台对气腔内的压缩空气进行挤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悬架密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门设有一个气压阈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悬架密封盖,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气腔无法保持气压稳定时,所述卡槽组受连杆带动向所述气腔移动,以挤压气腔内的空间,并作为新的气腔进行工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悬架密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组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连接,当卡槽组受到所述密封台挤压时,向远离气腔的方向移动以扩充气腔内的空间。

    9.一种空气悬架密封盖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空气悬架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悬架密封盖及其制造方法,其中,密封盖包括:固定台,用以从密封盖一侧固定空气悬架,密封台,其边缘设置为楔形,设置为由若干气密盖组成封闭结构,用以对空气悬架进行封闭,其中,固定台设置在密封台的一面,其对应的另一面设置有与所述固定台形状对应的凹台,密封台、固定台以及凹台同轴设置。提高了空气悬架密封盖的密封效果,降低了空气悬架使用时变形的速度,延长了空气悬架的使用寿命,从而增加了空气悬架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喆卿,姜金万,王凯杰,王涛屹,王周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三维大通精锻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3043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