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步抱闸机构、高压锁模装置及注塑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5-07-25  27


    本发明涉及注塑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步抱闸机构,与包括这种同步摆闸机构的高压锁模装置,以及包括这种同步抱闸机构的注塑机。


    背景技术:

    1、锁模装置是注塑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注塑机的模具包括定模板和动模板,其中动模板可以沿导向杆作滑动,从而紧密盖合在定模板上以实现合模或者远离定模板以实现开模。在合模的过程中,当动模板紧贴定模板后,首先需要动模板上的抱闸机构动作,抱死导向杆,令动模板和导向杆之间相互咬紧,使动模板固定不动;然后再通过高压锁模油缸输出锁模力,使定模板和动模板之间锁死,保证熔融料无法从模具中溢出。

    2、以往的同步抱闸机构如公开号为cn116330598a中国发明申请公开的一种二板注塑机同步抱闸装置,其通过在第一半闸和第二半闸之间设连杆式传动机构,当抱闸油缸驱动第二半闸运动时,通过连杆机构的摆臂和铰接座的配合,同步带动第一半闸相向运动,从而实现两个半闸的合闸或分离。然而,在实际的生产中,这种同步抱闸机构存在以下的问题:(1)铰接点和相对运动点的数量多,而且为了保证两个半闸的运动保持一致同步,要求连杆机构的传动响应及时、传动不能失效,这就对抱闸机构的润滑要求很高,需要往每个运动点内都注入足量的润滑油。相应地该同步抱闸机构会在安装板和下托板上都开设润滑槽,并间断性地注入润滑油,维护成本高;如果维护不当的话,导致连杆机构传动失效或传动精度降低,导致抱闸不稳或抱闸变形卡死,在锁模时容易损坏模具。(2)传动机构安装在半闸顶部并裸露在外,其美观性不好,润滑油脂容易挥发失效,并且还有潜在机械伤害的风险。(3)采用力传感器来检测抱闸机构的合闸是否到位,当传动机构失效时,合闸力将无法准确地反映合闸位置是否到位。

    3、又如公开号为cn116160641a中国发明申请公开的一种新型电动同步抱闸,采用了上下抱闸联动的形式,通过使电磁铁通断以及对电缸电平和触点控制,控制抱闸合闸的动作。然而这种联动方式同时控制多个闸门,没有对每个闸门单独进行控制,当不同侧的高压锁模油缸增压变形不一致时,易出现部分抱闸机构错位卡死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同步抱闸机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包括同步抱闸机构的高压锁模装置,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包括同步抱闸机构的注塑机,其可以解决现有同步抱闸机构易抱闸不稳或变形卡死、维护麻烦、美观性差的问题。

    2、本发明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同步抱闸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半闸和第二半闸;抱闸油缸,其活塞杆固接于所述第一半闸;连动机构,包括:主动齿条、传动齿轮、从动齿条以及上托盒;所述主动齿条固定于所述第一半闸上,所述传动齿轮同时啮合于所述主动齿条和所述从动齿条,所述从动齿条固定于所述第二半闸;所述上托盒的底部开设有呈工字型的容纳凹槽,所述主动齿条、所述传动齿轮以及所述从动齿条均内置于所述容纳凹槽,所述上托盒固定在所述第一半闸和所述第二半闸的顶部;抱闸限位块,固定于所述上托盒;所述第一半闸和所述第二半闸的相对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当所述第一半闸与所述第二半闸合闸时,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紧密抵接于所述抱闸限位块的两侧。

    4、进一步地,所述同步抱闸机构还包括:油缸安装座和滑杆;所述抱闸油缸固定于所述油缸安装座上,所述油缸安装座的侧部固设有两根所述滑杆,所述第一半闸与所述第二半闸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杆上。

    5、进一步地,所述同步抱闸机构还包括: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包括:接近开关、接近开关安装座、移动件以及移动件安装座;所述接近开关通过所述接近开关安装座固定设置在所述上托盒的侧部,所述移动件通过所述移动件安装座固定设置在所述油缸安装座上;当所述第一半闸和所述第二半闸合闸时,所述移动件位于所述接近开关的下方。

    6、进一步地,所述上托盒还设有润滑槽和注油孔;所述注油孔开设于所述上托盒的两侧,并连通于所述润滑槽;所述润滑槽设于所述容纳凹槽的两侧,并具有出油口以连通至所述连动机构。

    7、进一步地,所述同步抱闸机构还包括接油盘;所述接油盘固定在所述第一半闸和第二半闸的下方,以与所述润滑槽相对设置。

    8、进一步地,所述同步抱闸机构还包括:抱闸定位轴;所述传动齿轮通过滚珠轴承套设于所述抱闸定位轴上,所述抱闸定位轴设于所述上托盒内。

    9、进一步地,所述抱闸油缸上还设有连通于缸体内部的:进油接头和出油接头;所述进油接头和所述出油接头上均设有用于调制液压油流量的流量控制阀。

    10、进一步地,所述同步抱闸机构还包括:抱闸托板;所述抱闸托板开设有轨道结构,所述第一半闸和所述第二半闸滑动设置在所述抱闸托板上。

    11、一种高压锁模装置,包括所述的同步抱闸机构;所述高压锁模装置还包括:动模板、导向杆、定模板以及高压锁模油缸;所述定模板固定套接于所述导向杆,所述动模板滑动连接于所述导向杆上,所述高压锁模油缸固定于所述动模板;所述同步抱闸机构固定于所述动模板上,用于咬合固定所述导向杆。

    12、一种注塑机,包括所述的同步抱闸机构。

    1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能达到的有益效果为:

    14、在合闸时:抱闸油缸动作,驱动第一半闸往靠近第二半闸的方向直线运动,第一半闸同时会带动主动齿条作直线运动,由于传动齿轮两侧同时啮合于主动齿条和从动齿条,因此,从动齿轮往第一半闸的方向直线运动,从而带动第二半闸往第一半闸的方向运动,使两个半闸相互靠近并实现合闸,将导向杆咬紧抱死,使动模板固定不动,实现合模。

    15、在开模时:抱闸油缸反向动作,驱动第一半闸往远离第二半闸的方向直线运动,同时第一半闸同时会带动主动齿条作反向的直线运动,通过传动齿轮的传动,从动齿条带动第二半闸往远离第一半闸的方向运动,使两个半闸相互分离并实现分闸,从而松开导向杆,使动模板可以自由滑动,并与定模板之间实现分离。

    16、(1)相较于以往的连杆摇臂机构,本连动机构的运动点和连接位点的数量更少,因此润滑点更少,需要注入润滑油的频次和油量可减少,维护成本更低。(2)上托盒的底部开设有与连动机构形状相匹配的容纳凹槽,以将齿轮齿条内嵌在上托盒内,相当于连动机构采用了隐藏式设计,美观性更好;由于传动机械结构被内嵌到上托盒内,避免了潜在的机械伤害风险,尤其是在抱闸油缸高速动作过程中。(3)当两个半闸处于合闸状态下,抱闸限位块对两侧合闸均实现了物理限位,避免了因过度咬合而导致抱死变形的问题。(4)对每个同步抱闸机构分别实现单独的控制,并通过控制进油量来调制各个抱闸的同步性,能够有效解决由于四个高压缸增压变形不一致导致抱闸同步结构错位卡死的现象,能有效提高结构的可靠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同步抱闸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抱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抱闸机构还包括:油缸安装座和滑杆;所述抱闸油缸固定于所述油缸安装座上,所述油缸安装座的侧部固设有两根所述滑杆,所述第一半闸与所述第二半闸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杆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步抱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抱闸机构还包括: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包括:接近开关、接近开关安装座、移动件以及移动件安装座;所述接近开关通过所述接近开关安装座固定设置在所述上托盒的侧部,所述移动件通过所述移动件安装座固定设置在所述油缸安装座上;当所述第一半闸和所述第二半闸合闸时,所述移动件位于所述接近开关的下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抱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托盒还设有润滑槽和注油孔;所述注油孔开设于所述上托盒的两侧,并连通于所述润滑槽;所述润滑槽设于所述容纳凹槽的两侧,并具有出油口以连通至所述连动机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步抱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抱闸机构还包括接油盘;所述接油盘固定在所述第一半闸和第二半闸的下方,以与所述润滑槽相对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抱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抱闸机构还包括:抱闸定位轴;所述传动齿轮通过滚珠轴承套设于所述抱闸定位轴上,所述抱闸定位轴设于所述上托盒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抱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抱闸油缸上还设有连通于缸体内部的:进油接头和出油接头;所述进油接头和所述出油接头上均设有用于调制液压油流量的流量控制阀。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抱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抱闸机构还包括:抱闸托板;所述抱闸托板开设有轨道结构,所述第一半闸和所述第二半闸滑动设置在所述抱闸托板上。

    9.一种高压锁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同步抱闸机构;所述高压锁模装置还包括:动模板、导向杆、定模板以及高压锁模油缸;所述定模板固定套接于所述导向杆,所述动模板滑动连接于所述导向杆上,所述高压锁模油缸固定于所述动模板;

    10.一种注塑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同步抱闸机构。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步抱闸机构、高压锁模装置及注塑机,同步抱闸机构包括第一半闸、第二半闸、抱闸油缸、连动机构、抱闸限位块。本连动机构的运动点和连接位点的数量更少,润滑点更少,需要注入润滑油的频次和油量可减少,维护成本更低;将齿轮齿条内嵌在上托盒内,相当于连动机构采用了隐藏式设计,美观性更好,避免了潜在的机械伤害风险。抱闸限位块对两侧合闸均实现了物理限位,避免了因过度咬合而导致抱死变形的问题;对每个同步抱闸机构分别实现单独的控制,并通过控制进油量来调制各个抱闸的同步性,能够有效解决由于四个高压缸增压变形不一致导致抱闸同步结构错位卡死的现象,能有效提高结构的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庆飞,朱康建,袁中华,孙晓波,朱燕志,杜呈表,刘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博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3062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