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Revit的接触网吊弦预配数据的提取与优化方法与流程

    专利查询2025-07-31  16


    本发明属于铁路接触网,特别涉及一种基于revit的接触网吊弦预配数据的提取与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1、接触网的吊弦长度与悬挂类型、跨距及吊弦所在的位置等因素有关。链形吊弦中任一点的吊弦长度由公式,式中y为任一点的整体吊弦长度(m);h为链形悬挂的结构高度(m);g为整体吊弦的单位悬挂重量(kg/m);x为吊弦到支柱a的距离(m);l为跨距长度(m);tc为平均温度时承力索的张力(kg)。

    2、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出的吊弦预配数据很难分析其与实际施工时的准确性,只能通过cad软件等比例绘制核对或现场预安装来验证;采用cad软件等比例绘制核对或现场预安装来验证的方式增加了人工干预容易产生错误的几率以及需要较长时间来进行细致的绘制和核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revit的接触网吊弦预配数据的提取与优化方法,要解决传统的采用cad软件等比例绘制核对或现场预安装来验证的方式增加了人工干预容易产生错误的几率,需要较长时间来进行细致的绘制和核对以及消耗人力、物力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基于revit的接触网吊弦预配数据的提取与优化方法,接触网包括有立柱、承力索、吊弦、接触线和吊弦线夹;所述立柱有两根,沿横向间隔设置;所述承力索连接在两根立柱的顶部之间;所述接触线在两立柱间的吊弦底部之间,在承力索的底部与接触线的顶部之间、沿横向间隔布置有一组吊弦;所述吊弦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吊弦线夹与承力索、接触线连接;接触网吊弦预配数据提取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4、步骤一:收集接触网的相关参数:接触网两侧的结构高度、跨距长度、最边部两根吊弦与对应立柱之间的间距均为,吊弦的数量,平均温度时承力索的张力,承力索单位自重、接触线单位自重、吊弦单位自重。

    5、步骤二:计算接触网的单位悬挂重量;

    6、步骤三:根据等高悬挂承力索弛度计算公式,计算出承力索跨中最大弛度;其中,接触网的单位悬挂重量;为跨距,即两立柱间的距离;是平均温度时承力索的张力;

    7、步骤四:设定最边部两根吊弦与对应一侧立柱之间的间距均为,且吊弦等间距布置,计算相邻两根吊弦之间的间距,;

    8、步骤五:在revit中创建承力索、吊弦和接触线的逻辑关系图:根据步骤一中收集的相关参数在revit软件中创建承力索、吊弦和接触线的逻辑关系图;

    9、步骤六:提取吊弦预配数据:在revit软件的参数设置中输入接触网的基层参数,通过修改基层参数,使逻辑关系图变化,在参数设置中直接提取吊弦长度预配参数;

    10、步骤七:通过计算公式,计算出接触网中吊弦中任一点的理论长度,平均温度时承力索的张力;

    11、步骤八:然后将步骤六中提取的吊弦预配参数与步骤七中的计算的对应位置处的吊弦理论长度y进行比较;

    12、步骤九:当误差小于等于±1mm,将提取的吊弦长度预配参数作为实际施工时的吊弦长度;

    13、当误差大于±1mm,对接触网进行调试,直至使误差小于等于±1mm;

    14、步骤十:在revit的另一视图中绘制接触网的各个构件三维模型图;

    15、步骤十一:将构件三维模型图移至逻辑关系图上,并放置在逻辑关系图的对应构件上,使逻辑关系图形成三维模型图。

    16、优选的,的具体计算方式为:。

    17、优选的,步骤五中承力索、吊弦和接触线的逻辑关系图包括有承力索、吊弦和接触线;所述承力索位于接触线的上方;吊弦有根、沿横向间隔布置在承力索与接触线之间。

    18、优选的,步骤六中在revit软件的参数设置中输入接触网的基层参数为跨距长度、结构高度,承力索跨中最大弛度,第一根吊弦距支柱的距离x,最后一根吊弦距支柱的距离x,其中x=5m。

    19、优选的,步骤六调试的方法具体为,调整承力索单位自重和/或接触线单位自重和/或吊弦单位自重和/或吊弦线夹的长度,重复步骤三~步骤八的过程,直至误差小于等于±1mm。

    20、优选的,步骤十中绘制的接触网的各个构件三维模型图以步骤九误差小于等于±1mm时接触网的各个构件为基准。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22、1、采用本发明的接触网吊弦预配数据提取与核对方法直接提取数据,并将三维构件模型图移至逻辑关系图中进行模拟,能够很简便的提供更高的精度和一致性,减少了人工干预的错误,从而避免了传统采用手动绘制和现场调整可能会因为操作失误或者人为因素影响精度。

    23、2、本发明中的接触网吊弦预配数据提取与核对方法自动化了数据采集和处理过程,直接提取的数据可以更快速地用来进行验证和分析,并且实时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可以更早发现潜在问题。另外,当现场情况发生变化或者数据不完整,仅需重新更新基层参数即可,相比于传统方法效率更高。

    24、3、通过cad软件等比例绘制进行核对和现场预安装可能会引入人为错误和增加时间成本。而采用本发明的直接提取与核对的数据处理方法通常会更快、更准确,同时也减少了时间和人力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revit的接触网吊弦预配数据的提取与优化方法,接触网包括有立柱(1)、承力索(2)、吊弦(3)、接触线(4)和吊弦线夹(5);所述立柱(1)有两根,沿横向间隔设置;所述承力索(2)连接在两根立柱(1)的顶部之间;所述接触线(4)在两立柱(1)之间,在承力索(2)的底部与接触线(4)的顶部之间、沿横向间隔布置有一组吊弦(3);所述吊弦(3)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吊弦线夹(5)与承力索(2)、接触线(4)连接;其特征在于,接触网吊弦预配数据提取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evit的接触网吊弦预配数据的提取与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的具体计算方式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evit的接触网吊弦预配数据的提取与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承力索、吊弦和接触线的逻辑关系图包括有承力索、吊弦和接触线;所述承力索位于接触线的上方;吊弦有根、沿横向间隔布置在承力索与接触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evit的接触网吊弦预配数据的提取与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六中在revit软件的参数设置中输入接触网的基层参数为跨距长度、结构高度,承力索跨中最大弛度,第一根吊弦距支柱的距离x,最后一根吊弦距支柱的距离x,其中x=5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evit的接触网吊弦预配数据的提取与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六调试的方法具体为,调整承力索单位自重和/或接触线单位自重和/或吊弦单位自重和/或吊弦线夹的长度,重复步骤三~步骤八的过程,直至误差小于等于±1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evit的接触网吊弦预配数据的提取与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十中绘制的接触网的各个构件三维模型图以步骤九误差小于等于±1mm时接触网的各个构件为基准。


    技术总结
    一种基于Revit的接触网吊弦预配数据的提取与优化方法包括步骤如下:步骤一:收集接触网相关参数;步骤二:计算接触网单位悬挂重量;步骤三:计算承力索跨中最大弛度;步骤四:计算两根吊弦间距;步骤五:创建承力索、吊弦和接触线逻辑关系图;步骤六:提取吊弦预配数据;步骤七:计算接触网中吊弦中任一点理论长度;步骤八:将提取吊弦预配参数与计算吊弦理论长度y进行比较;步骤九:将提取吊弦长度预配参数作为实际施工时吊弦长度或对接触网进行调试;步骤十:绘制接触网各个构件三维模型图;步骤十一:使逻辑关系图形成三维模型图。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方式增加了错误几率,需较长时间绘制和核对以及消耗人力、物力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傅强,周育伟,信恒杰,郭民祥,张江,魏志强,陈召召,刘小伟,周双奎,文亮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二十一局集团电务电化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3081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