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汽车空调,具体涉及一种轴流式双层流空调箱结构。
背景技术:
1、双层流空调是现代空调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其在温度分布均匀性、舒适性提升以及节能省电等多方面都表现出显著的优势。汽车空调通常包括进风箱和分配箱,进风箱和分配箱之间设有蜗壳箱,蜗壳箱内设有鼓风机;根据整车装配位置,汽车空调分为中置式和偏置式两种,传统的中置式空调箱和偏置式空调箱存在以下问题:
2、1、无论偏置式还是中置式,进风箱均布置在分配箱的左侧或右侧,y向空间占比较大,不利于驾乘舱空间布置;
3、2、无论偏置式还是中置式,均采用离心式风机,蜗壳箱占据较大空间,导致空调箱整体体积较大;
4、3、传统的中置式空调受其结构影响,难以实现双层流进气模式,耗能较高。
5、新型内容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流式双层流空调箱结构,以解决现有空调箱体积较大,不利于优化车内空间布局,以及传统中置式空调难以实现双层流进气模式的问题。
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8、一种轴流式双层流空调箱结构,包括进风箱和分配箱,进风箱内设有内循环进风口和外循环进风口,内循环进风口和外循环进风口分别设有用于调节进风量的内循环风门和外循环风门;进风箱和分配箱安装在同一直线上,进风箱内设有转换风门和双头轴流风机,转换风门位于内循环进风口和外循环进风口之间,分配箱内设有隔板、滤网、蒸发器芯体以及若干出风口,隔板将分配箱分隔成上层流道和下层流道,双头轴流风机包括电机,电机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上叶轮和下叶轮,上叶轮用于将内循环进风口或外循环进风口的进风输送至上层流道内,下叶轮用于将内循环进风口或外循环进风口的进风输送至下层流道内。
9、进一步地,所述进风箱和分配箱可拆卸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上叶轮和下叶轮外分别设有上罩壳和下罩壳,上罩壳和下罩壳沿其轴向分别设有上进风口和下进风口,上罩壳和下罩壳沿其径向分别设有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分别与上层流道和下层流道连通。
11、进一步地,所述蒸发器芯体和若干出风口之间设有温度风门和暖风芯体。
12、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口包括除霜风口、前吹面风口、前吹脚风口、后吹脚风口和后吹面风口,除霜风口、前吹面风口、前吹脚风口、后吹脚风口和后吹面风口分别设有用于调节出风量的除霜风门、前吹面风门、前吹脚风门、后吹面风门和后吹脚风门。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本发明的进风箱和分配箱前后布置,与传统的偏置式或中置式空调箱相比,缩小了空调箱的y向尺寸;并且,本发明采用双头轴流风机实现双层流进风,与离心式风机相比,结构更加紧凑,进一步缩小了空调箱的整体体积,节省安装空间;本发明的空调箱结构简单、可靠,在实现双层流功能的基础上,根据整车边界布置情况,可选择将进风箱和分配箱设置为可拆卸连接的两部分,灵活性更高,能够满足左舵车和右舵车的空调安装需求,具有较好的兼容性,降低研发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一种轴流式双层流空调箱结构,包括进风箱(1)和分配箱(3),进风箱(1)内设有内循环进风口(11)和外循环进风口(12),内循环进风口(11)和外循环进风口(12)分别设有用于调节进风量的内循环风门(111)和外循环风门(121),其特征在于:进风箱(1)和分配箱(3)安装在同一直线上,进风箱(1)内设有转换风门(13)和双头轴流风机(2),转换风门(13)位于内循环进风口(11)和外循环进风口(12)之间,分配箱(3)内还设有隔板(4)、滤网(5)、蒸发器芯体(6)以及若干出风口,隔板(4)将分配箱(3)分隔成上层流道(41)和下层流道(42),双头轴流风机(2)包括电机(21),电机(2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上叶轮(22)和下叶轮(23),上叶轮(22)用于将内循环进风口(11)或外循环进风口(12)的进风输送至上层流道(41)内,下叶轮(23)用于将内循环进风口(11)或外循环进风口(12)的进风输送至下层流道(4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流式双层流空调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箱(1)和分配箱(3)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轴流式双层流空调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叶轮(22)和下叶轮(23)外分别设有上罩壳(24)和下罩壳(25),上罩壳(24)和下罩壳(25)沿其轴向分别设有上进风口(241)和下进风口(251),上罩壳(24)和下罩壳(25)沿其径向分别设有上出风口(242)和下出风口(252),上出风口(242)和下出风口(252)分别与上层流道(41)和下层流道(4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轴流式双层流空调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芯体(6)和若干出风口之间设有温度风门(7)和暖风芯体(8)。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轴流式双层流空调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包括除霜风口(31)、前吹面风口(32)、前吹脚风口(33)、后吹面风口(34)和后吹脚风口(35),除霜风口(31)、前吹面风口(32)、前吹脚风口(33)、后吹面风口(34)和后吹脚风口(35)分别设有用于调节出风量的除霜风门(311)、前吹面风门(321)、前吹脚风门(331)、后吹面风门(341)和后吹脚风门(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