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5-10-05  4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具体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1、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的工作原理是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载流子分别从阳极和阴极注入至有机功能层,载流子在发光层内复合形成激子,激子跃迁至基态从而发出光。由于其具有自发光、能耗低、全固态、高品质图像、超薄柔性等诸多特点,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被应用于平面光源、电子产品等多个领域。

    2、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有机功能层可分为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发光层、发光辅助层、空穴传输层、空穴注入层、覆盖层等。其中,发光层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光层普遍采用主-客体结构,从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迁移过来的电子和空穴先被发光层内主体材料捕获,分别迁移至lumo和homo能级复合成激子,然后才是能量的传递。针对于发光层主体材料,往往存在三线态能级不合适、材料电子和空穴迁移率低、homo/lumo能级与相邻功能层不匹配、热稳定性和成膜性差等问题,而这些可能会导致客体材料到主体材料的能量回传、电子和空穴的传输不平衡、激子复合区域变窄、电子和空穴的注入势垒提高等问题的出现,从而大大降低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

    3、因此,需要研发出具有高载流子迁移率、合适的homo/lumo能级、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成膜性的发光层主体材料,降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驱动电压,提高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延长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使用寿命。另外,当器件中同时搭配能级匹配的电子传输区域材料时,能够进一步提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阳极、有机物层以及阴极,所述有机物层位于阳极和阴极之间,所述有机物层包含发光层、电子传输区域、空穴传输区域,所述发光层包含主体材料,所述主体材料含有式1所示的化合物,

    3、

    4、其中,所述z相同或不同的选自cr0或n,且至少一个z选自n;

    5、所述r0选自氢、氘、氰基、卤素、硝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甲硅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2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30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20的脂环与c6~c30的芳环的稠合环基中的一种;

    6、ar1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30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20的脂环与c6~c30的芳环的稠合环基中的一种,或者ar1直接与l1连接;

    7、所述r1、r2相同或不同的选自氢、氘、氰基、卤素、硝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甲硅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2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30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20的脂环与c6~c30的芳环的稠合环基中的一种;

    8、所述n1相同或不同的选自0、1、2、3或4;

    9、所述y选自o或s;

    10、所述v相同或不同的选自ch或n;

    11、所述r3选自氢、氘、氰基、卤素、硝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甲硅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2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30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20的脂环与c6~c30的芳环的稠合环基中的一种,或者相邻两个r3键合形成取代或未取代的苯环、吡啶环、嘧啶环;

    12、所述m1选自0、1、2、3、4或5;

    13、所述ar3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30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20的脂环与c6~c30的芳环的稠合环基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14、所述l1、l2、l3相同或不同的选自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的亚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30的亚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20的脂环与c6~c30的芳环的亚稠合环基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15、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发光层主体包含式1化合物,其具有合适的能级、良好的载流子迁移率、较好的稳定性和成膜性,不但有利于平衡发光层内的载流子,拓宽发光层内激子复合区域,提高激子的利用率,而且有效抑制客体材料到主体材料的能量回传,从而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降低器件的驱动电压,延长器件的使用寿命。尤其是,当式1化合物作为发光层主体材料搭配式2化合物作为空穴阻挡材料时,进一步提升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阳极、有机物层以及阴极,所述有机物层位于阳极和阴极之间,所述有机物层包含发光层、电子传输区域、空穴传输区域,所述发光层包含主体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材料含有式1所示的化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材料的bandgap为2.6~3.0ev,t1能级≥2.25ev,lomo能级≥-3.20ev。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ar1选自如下所示基团中的一种或者其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选自如下所示基团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选自如下所示基团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ar3选自如下所示基团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ar3选自如下所示基团中的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l1、l2、l3相同或不同的选自单键或如下所示基团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式1化合物选自如下所示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传输区域含有式2所示的化合物,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涉及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发光层包含式1化合物,其具有较高的三线态能级、良好的载流子迁移率、较好的稳定性和成膜性,不但有利于平衡发光层内的载流子,拓宽发光层内激子复合区域,提高激子的利用率,而且有效抑制客体材料到主体材料的能量回传,从而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降低器件的驱动电压,延长器件的使用寿命。尤其是,当式1化合物作为发光层主体材料搭配式2化合物作为空穴阻挡材料时,进一步提升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可应用于信息显示、照明以及有机太阳能电池等领域。

    技术研发人员:刘喜庆,孙月,苗玉鹤,杜明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春海谱润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3127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