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开敞水面的耐盐菌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5-10-06  6


    本发明涉及微污染水处理,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开敞水面的耐盐菌发生器。


    背景技术:

    1、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生态友好、运行成本低、效果好的微污染水处理措施,广泛用于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养殖尾水处理、面源污染治理等领域,但由于地域特色因素,当污水呈微咸水性质时,常规的微生物菌剂对其污染物削减效果较差,而耐盐菌因能适应微咸水的环境,并能高效的削减污染物,所以被用于处理海水养殖尾水、北方微咸水等,然而,在开敞水面投撒耐盐菌,由于耐盐菌一般非本地土著物种,与本地物种存在竞争关系,且环境条件不适应等诸多因素,最终难以较好的发挥耐盐菌去除污染物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开敞水面的耐盐菌发生器,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2、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开敞水面的耐盐菌发生器,包括:水溶性-微生物降解型容器,水溶性-微生物降解型容器内部密闭的腔体中放置混有耐盐菌和生长因子的生物载体。

    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4、在耐盐菌发生器不接触水之前,耐盐菌发生器不启动;

    5、当耐盐菌发生器投入开敞水面时,水溶性-微生物降解型容器中的水溶性材料遇水将开始溶解,让水溶性-微生物降解型容器的壁上形成孔隙结构,而污水可以经该孔隙结构流入其内腔中,并接触耐盐菌以及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将促使耐盐菌快速启动,从而对污水进行去污处理,耐盐菌也可以经过孔隙结构释出并进入开敞水面中,而水溶性材料溶解过程中可以为耐盐菌提供碳源,让耐盐菌在腔体内不断生长、繁殖,随着时间推移,微生物降解材料也逐步被降解,以让水溶性-微生物降解型容器的壁上形成更多的孔隙结构,此时,耐盐菌也对环境逐步适应,耐盐菌将逐步大量释出,由于其大量释出,所以可以高效发挥去污效果;

    6、该耐盐菌发生器可为耐盐菌提供其适宜生长的环境条件,并具有耐盐菌缓释功能,以逐步向污染水体释放耐盐菌,使耐盐菌有时间和条件逐步适应受污染水域,同时发挥长效污染物削减作用。

    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8、进一步,生物载体上投撒有其他协同功能菌剂,其他协同功能菌剂为硝化菌、反硝化菌、不动杆菌、假单胞杆菌、乳酸菌中的一种或多种。

    9、进一步,水溶性-微生物降解型容器所采用的原料包括:植物碳源、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微生物降解型高分子聚合物、碎石和水泥砂浆。

    10、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为: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遇水以后可以溶解,以使水溶性-微生物降解型容器的壁上形成孔隙结构,除此之外还可以为耐盐菌提供碳源,碳源为耐盐菌生长必须且较难从开敞水体中获得,微生物降解型高分子聚合物可以被微生物降解,以让水溶性-微生物降解型容器的壁上形成更多的孔隙结构,而植物碳源也可以为耐盐菌提供碳源,为其生长繁殖提供养料,随着植物碳源被微生物利用,水溶性-微生物降解型容器壁上的孔隙结构将越来越多,以使耐盐菌大量释出,从而发挥高效去污效果,在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微生物降解型高分子聚合物以及植物碳源作用完毕以后,所剩结构还可二次利用,在其腔体内部重新装入附着耐盐菌和生长因子的生物载体,其即可作为应急耐盐菌发生器使用,重复利用性较好,绿色环保,对环境无污染。

    11、进一步,水溶性-微生物降解型容器所采用的原料具备三种不同配比范围,分别为:

    12、水溶性-微生物降解型容器中植物碳源的体积占比为20%~30%,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微生物降解型高分子聚合物:植物碳源的体积比为1:(1~5):(1~3);

    13、或,水溶性-微生物降解型容器中植物碳源的体积占比为10%~20%,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微生物降解型高分子聚合物:植物碳源的体积比为1:(5~15):(3~5);

    14、或,水溶性-微生物降解型容器中植物碳源的体积占比为1%~10%,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微生物降解型高分子聚合物:植物碳源的体积比为1:(20~50):(5~10)。

    15、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微生物降解型高分子聚合物、植物碳源的不同搭配,调整水溶性-微生物降解型容器释碳速率差异,使得水溶性-微生物降解型容器壁上的孔隙结构随时间逐步增多,以让耐盐菌更好的适应环境条件,并且满足不同预期作用时间。

    16、进一步,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为pva、peg中的一种或两种;微生物降解型高分子聚合物为pbat、pla、pcl中的一种或多种。

    17、进一步,植物碳源为常规农业废弃物,常规农业废弃物为花生壳、玉米芯、秸秆中的一种或多种。

    18、进一步,水溶性-微生物降解型容器的数量为一个,水溶性-微生物降解型容器所采用的原料为三种不同配比范围内的任一种;

    19、水溶性-微生物降解型容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水溶性-微生物降解型容器所采用的原料为三种不同配比范围内的任两种;

    20、水溶性-微生物降解型容器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水溶性-微生物降解型容器所采用的原料对应三种不同配比范围。

    21、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叠加多个耐盐菌发生器,且每个耐盐菌发生器中水溶性-微生物降解型容器的材料配比不同,可以调控每层耐盐菌发生器发挥作用的时间,从而在时间轴线上延长耐盐菌发生器的使用寿命,发挥耐盐菌发生器的长效机制。

    22、进一步,水溶性-微生物降解型容器的数量为两个或三个,水溶性-微生物降解型容器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通孔;所有水溶性-微生物降解型容器上、下依次布置,相邻两个水溶性-微生物降解型容器之间由孔塞相连,孔塞的两端分别塞入位于下方的水溶性-微生物降解型容器顶部的通孔内以及位于上方的水溶性-微生物降解型容器底部的通孔内,所有水溶性-微生物降解型容器中位于最下方的水溶性-微生物降解型容器底部的通孔由孔塞密封,所有水溶性-微生物降解型容器中位于最上方的水溶性-微生物降解型容器顶部的通孔由孔塞密封。

    23、进一步,生物载体为聚氨酯或绳状人工水草。

    24、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为:该类型的生物载体可以为耐盐菌提供生长繁殖空间。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开敞水面的耐盐菌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溶性-微生物降解型容器(1),所述水溶性-微生物降解型容器(1)内部密闭的腔体中放置混有耐盐菌(2)和生长因子(3)的生物载体(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开敞水面的耐盐菌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载体(4)上投撒有其他协同功能菌剂,所述其他协同功能菌剂为硝化菌、反硝化菌、不动杆菌、假单胞杆菌、乳酸菌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开敞水面的耐盐菌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微生物降解型容器(1)所采用的原料包括:植物碳源、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微生物降解型高分子聚合物、碎石和水泥砂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开敞水面的耐盐菌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微生物降解型容器(1)所采用的原料具备三种不同配比范围,分别为: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用于开敞水面的耐盐菌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为pva、peg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微生物降解型高分子聚合物为pbat、pla、pcl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用于开敞水面的耐盐菌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碳源为常规农业废弃物,所述常规农业废弃物为花生壳、玉米芯、秸秆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开敞水面的耐盐菌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开敞水面的耐盐菌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微生物降解型容器(1)的数量为两个或三个,所述水溶性-微生物降解型容器(1)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通孔(110);所有水溶性-微生物降解型容器(1)上、下依次布置,相邻两个水溶性-微生物降解型容器(1)之间由孔塞(5)相连,所述孔塞(5)的两端分别塞入位于下方的水溶性-微生物降解型容器(1)顶部的通孔(110)内以及位于上方的水溶性-微生物降解型容器(1)底部的通孔(110)内,所有水溶性-微生物降解型容器(1)中位于最下方的水溶性-微生物降解型容器(1)底部的通孔(110)由孔塞(5)密封,所有水溶性-微生物降解型容器(1)中位于最上方的水溶性-微生物降解型容器(1)顶部的通孔(110)由孔塞(5)密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开敞水面的耐盐菌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载体(4)为聚氨酯或绳状人工水草。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开敞水面的耐盐菌发生器,水溶性‑微生物降解型容器内部密闭的腔体中放置混有耐盐菌和生长因子的生物载体。有益效果为:当耐盐菌发生器投入开敞水面时,水溶性‑微生物降解型容器中的水溶性材料遇水将开始溶解,让水溶性‑微生物降解型容器的壁上形成孔隙结构,而污水可以经该孔隙结构流入其内腔中,并接触耐盐菌以及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将促使耐盐菌快速启动,从而对污水进行去污处理,耐盐菌也可以经过孔隙结构释出并进入开敞水面中,该耐盐菌发生器可为耐盐菌提供其适宜生长的环境条件,并具有耐盐菌缓释功能,以逐步向污染水体释放耐盐菌,使耐盐菌有时间和条件逐步适应受污染水域,同时发挥长效污染物削减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苏苑君,王小平,杨春花,谢舒婷,彭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远浪潮生态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3129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