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集成建筑的装配方法与流程

    专利查询2025-10-19  3


    本申请涉及智能建造,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集成建筑的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建筑业传统建造方式受到较大冲击,迫切需要大力发展智能建造产业,引领带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在此背景下,以新型建筑工业化为路径,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4.0时代的核心技术——mic(modular integratedconstruction,模块化集成建筑),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mic模块化集成建筑体系,在设计阶段将建筑拆分为模块单元,工厂内高效完成模块的结构、装修、水电、设备管线、卫浴设施等所有施工工序,在现场通过可靠连接技术快速组合装配成建筑整体,实现了“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是目前建筑工业化程度较高的绿色建造方式。

    3、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模块化集成建筑均采用吊装装配,但是一些位于建筑内部的mic模块,例如,咨询室、卫生间、更衣室等,在吊装装配时会发生晃动,导致难以精准装配至预定安装位置,进而不但影响施工进度,而且影响建筑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块化集成建筑的装配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提供了一种模块化集成建筑的装配方法,包括:

    3、对建筑图进行装配单元划分,将建筑图划分为位于外围区域的外围模块和位于内嵌区域的内嵌模块;

    4、根据建筑图在工厂内完成外围模块内部各设备的装配,以及内嵌模块内部各设备的装配,并根据预设运输路径,将外围模块和内嵌模块运输至施工现场预定位置;

    5、将外围模块通过吊装装配方法装配在建筑的外围区域;

    6、根据预设装配序列,通过自动滑移车将内嵌模块依次滑移定位至内嵌区域,并将装配进展状态实时更新、显示;

    7、将内嵌模块与外围模块固定连接,构成完整的建筑。

    8、进一步的,所述对建筑图进行装配单元划分,将建筑图划分为位于外围区域的外围模块和位于内嵌区域的内嵌模块,包括:

    9、通过克隆算法得到最佳装配单元划分方案,根据最佳装配单元划分方案对建筑图进行装配单元划分,以将建筑图划分为位于外围区域的外围模块和位于内嵌区域的内嵌模块。

    10、进一步的,所述对建筑图进行装配单元划分,将建筑图划分为位于外围区域的外围模块和位于内嵌区域的内嵌模块,包括:

    11、步骤21,确定装配单元划分方案的初始种群规模;

    12、步骤22,采用随机法产生初始种群,并定义记忆集,所述记忆集规模阈值小于所述初始种群规模;

    13、步骤23,在第k代,对当前装配单元划分方案进行评价,计算当前装配单元划分方案种群中各方案的抗原亲和力、抗体亲和力和抗体繁殖率;

    14、步骤24,如果所述当前装配单元划分方案种群中包含最佳装配单元划分方案,或达到最大迭代次数,则输出最佳装配单元划分方案,退出,否则,进行记忆操作,并进行下一步骤;

    15、步骤25,选择所述当前装配单元划分方案种群中预定个数个高抗原亲和力装配单元划分方案添加到所述记忆集中,当所述记忆集中的装配单元划分方案数量超过所述记忆集规模阈值时,利用排挤算法删除多余方案,得到高抗原亲和力方案群;

    16、步骤26,按照抗体繁殖率对所述当前装配单元划分方案种群进行克隆操作,生成克隆种群;

    17、步骤27,对所述克隆种群按照交叉概率和变异概率分别进行交叉和变异操作,得到新种群;

    18、步骤28,利用步骤25所述记忆集中的所述高抗原亲和力方案群代替所述新种群中低抗原亲和力方案,生成新的装配单元划分方案种群,并跳转到步骤22。

    19、进一步的,所述确定装配单元划分方案的初始种群规模,包括:

    20、通过采用二维编码方式表示装配单元划分方案,如下式所示:

    21、

    22、上式中,n为参与划分的模块数量,m为最大聚类数;矩阵每一行表示一个装配单元,每个单元格的值表示该单元格对应的模块是否属于其对应的装配单元;一个二进制聚类编码矩阵对应一条抗体,采用随机法设定初始种群,对于矩阵的每个列向量,任取一个元素置为1,该列向量的其他元素置为0,形成一条初始抗体;重复该过程,直到达到事先设定的种群规模。

    23、进一步的,所述根据预设装配序列,通过自动滑移车将内嵌模块依次滑移定位至内嵌区域,并将装配进展状态实时更新、显示,其中,预设装配算法,包括如下步骤:

    24、根据建筑图提取装配关系矩阵并初始化有向图,建立层次化的建筑结构,对建筑中的内嵌区域进行路径规划,以结合路径对内嵌区域进行逐层填充;

    25、根据不同层次内嵌区域的关系补充内嵌模块间的优先约束,从而生成高级有向图,即相对完善的有向图;

    26、通过粒子群算法对高级有向图的拓扑排序进行启发式搜索,得到最优的装配序列。

    27、进一步的,所述根据预设装配序列,通过自动滑移车将内嵌模块依次滑移定位至内嵌区域,并将装配进展状态实时更新、显示,其中,

    28、在自动滑移车上设置阅读器和4根天线,在内嵌区域设置标签,通过滑移测距定位至内嵌区域。

    29、进一步的,所述在自动滑移车上设置阅读器和4根天线,在内嵌区域设置标签,通过滑移测距定位至内嵌区域,包括:

    30、依次控制阅读器通过连接的4根天线发射频率为f1和f2的rfid信号;

    31、阅读器实时读取频率在f1和f2下的标签反射信号的载波相位θ1和θ2以及入射角度α;

    32、当阅读器天线发射2个频率不同的rfid信号到达标签,经过相同的传输距离后,接收到2个不同的相位值时,计算出阅读器到目标标签之间的距离di(i=1,2,3,4);

    33、构造测距三角形,计算标签到阅读器之间的距离;

    34、计算最终的测距结果值d,根据测距结果值进行导航定位。

    35、进一步的,所述根据预设装配序列,通过自动滑移车将内嵌模块依次滑移定位至内嵌区域,并将装配进展状态实时更新、显示,其中,将装配进展状态实时更新、显示,具体为:

    36、当内嵌区域的标签与阅读器之间的距离为零时,将装配进展状态实时更新显示为当前内嵌区域装配完成。

    37、由上可见,本申请实施由于将建筑划分成外围区域和内嵌区域,并通过吊装装配方法将外围模块装配在外围区域,且通过滑移装配方法将内嵌模块装配在内嵌区域,因此,有效避免了通过吊装方法装配位于建筑内部的mic模块,所导致模块晃动情况发生,且通过滑移式装配方法能够将内嵌模块精准装配至预定安装位置,不但有效提高施工进度,而且确保建筑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模块化集成建筑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建筑图进行装配单元划分,将所述建筑图划分为位于外围区域的外围模块和位于内嵌区域的内嵌模块,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克隆算法得到最佳装配单元划分方案,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装配单元划分方案的初始种群规模,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装配序列,通过自动滑移车将所述内嵌模块依次滑移定位至所述内嵌区域,并将装配进展状态实时更新、显示,其中,还包括根据预设装配算法得到最优的预设装配序列,具体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装配序列,通过自动滑移车将所述内嵌模块依次滑移定位至所述内嵌区域,并将装配进展状态实时更新、显示,其中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自动滑移车上设置阅读器和4根天线,在所述内嵌区域设置标签,将所述内嵌模块通过滑移测距定位至所述内嵌区域,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装配序列,通过自动滑移车将所述内嵌模块依次滑移定位至所述内嵌区域,并将装配进展状态实时更新、显示,其中,将装配进展状态实时更新、显示,具体为: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智能建造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模块化集成建筑的装配方法,该方法包括:对建筑图进行装配单元划分,将建筑图划分为位于外围区域的外围模块和位于内嵌区域的内嵌模块;根据建筑图在工厂内完成外围模块内部各设备的装配,以及内嵌模块内部各设备的装配,并根据预设运输路径,将外围模块和内嵌模块运输至施工现场预定位置;将外围模块通过吊装装配方法装配在建筑的外围区域;根据预设装配序列,通过自动滑移车将内嵌模块依次滑移定位至内嵌区域,并将装配进展状态实时更新、显示;将内嵌模块与外围模块固定连接,构成完整的建筑。本申请不但有效提高施工进度,而且确保建筑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毅,王勇,葛斌,高志标,齐冠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国际医疗产业发展(深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3141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