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储能一体化的运维管理方法与流程

    专利查询2025-11-04  4


    本技术涉及运维管理,特别是涉及一种光伏储能一体化的运维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1、光伏储能一体化是指将光伏发电系统和储能系统相结合的一种技术概念,光伏发电系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但是光伏电站受天气日照影响,存在间歇性、随机性和波动性,这导致了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量的波动。因此,在光伏电站配置一定容量的储能系统,则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系统的可靠性。

    2、现有技术中,运维管理方法多依赖于人工巡检和维护,对光伏储能一体化的运行数据以及系统性能分析不全面,限制了运维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不能保证光伏储能一体化的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储能一体化的运维管理方法,根据多个运维指标的历史相关数据组构建对应的运维指标管理模型,并根据光伏储能一体化的实时相关数据得到对应的运维策略,根据运维策略后的管理系数的变化趋势生成运维策略的应用评价结果,根据应用评价结果对运维策略进行修正,提高光伏储能一体化系统的性能以及安全性,从而提高运维管理效率,保证光伏储能一体化的安全稳定运行。

    2、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光伏储能一体化的运维管理方法,包括:

    3、获取历史运维日志,对历史运维日志进行分类处理,得到多个运维指标的历史相关数据组,所述历史相关数据组包括历史相关数据以及对应的历史运维策略;

    4、根据多个运维指标的历史相关数据组生成多个训练数据集,根据训练数据集构建多个运维指标管理模型;

    5、对实时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是否需要运维,若需要运维,基于对应的运维指标管理模型,生成运维策略;

    6、按照运维策略进行运维管理,计算运维后的管理系数并判断管理系数的变化趋势,根据管理系数以及变化趋势对运维策略进行应用评价,根据应用评价结果判断是否对运维策略生成修正指令。

    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得到多个运维管理指标的历史相关数据组,包括:

    8、根据历史运维日志中的运维类型设定多个运维指标;

    9、获取历史运维日志的历史数据,计算历史数据与每个运维指标的关联系数,将关联系数大于预设关联系数阈值的历史数据设定为对应运维指标的历史相关数据;

    10、获取历史相关数据对应的历史运维策略,将历史相关数据以及对应的历史运维策略生成对应运维指标的历史相关数据组。

    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多个运维管理指标的历史相关数据组生成多个训练数据集,包括:

    12、针对同一运维管理指标的每个历史运维策略的历史涉及时长建立多个时间参考线,并基于预设检测精度设定对应时间参考线的预设时间间隔,根据预设时间间隔设定多个采集时间节点;

    13、针对每个时间参考线中的多个采集时间节点,对历史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并将同一时间参考线中的同一采集时间节点处的历史相关数据与对应运维管理指标的预设标准数据区间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标记异常相关数据并计算相应的异常系数;

    14、根据标记的历史相关数据的数量以及异常系数设定对应采集时间节点处的历史状态系数,根据历史状态系数设定当前历史运维策略对应的初始故障时间节点和末端故障时间节点;

    15、针对每一时间参考线中的初始故障时间节点和末端故障时间节点,截取初始故障时间节点和末端故障时间节点之间的历史相关数据,并将截取的历史相关数据认定为对应运维管理指标的一组训练数据;

    16、将多个时间参考线对应的多组训练数据构建对应运维管理指标的训练数据集并进行神经网络训练,得到对应的运维指标管理模型。

    1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标记的历史相关数据的数量以及异常系数设定对应采集时间节点处的历史状态系数,包括:

    18、根据比对结果得到不处于预设标准数据区间且历史相关数据差值大于预设数据差值阈值的历史相关数据,将对应的历史相关数据设定为异常数据;

    19、根据异常数据的历史相关数据差值与预设数据差值阈值的偏差程度生成对应异常数据的异常系数;

    20、根据同一采集时间节点处的标记的异常数据的数量以及对应的异常系数生成对应采集时间节点处的历史状态系数;

    21、所述历史状态系数为:

    22、

    23、其中,k为历史状态系数,u为异常数据的数量,∣zs-z0∣为异常系数,zs为第s个历史相关数据差值,z0为预设数据差值阈值,l为状态转换系数。

    2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对实时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是否需要运维,包括:

    25、获取预设时段内的实时相关数据,对实时相关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得到多个运维指标的实时相关数据;

    26、将每个运维指标的实时相关数据与预设标准数据区间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计算出每个运维指标的状态系数;

    27、若所有运维指标的状态系数都大于预设状态系数阈值,则判断不需要运维;

    28、若所有运维指标的状态系数不都大于预设状态系数阈值,筛选出状态系数小于预设状态系数阈值的运维指标,并设定为异常运维指标;

    29、获取异常运维指标对应的运维指标管理模型,将当前异常运维指标所涉及的实时相关数据输入至对应的运维指标管理模型中,得到运维策略。

    3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按照运维策略进行运维管理,计算运维后的管理系数并判断管理系数的变化趋势,包括:

    31、将运维策略划分为多个运维流程,按照运维流程进行运维管理;

    32、获取每个运维流程后的当前异常运维指标的实时相关数据,将实时相关数据与当前异常运维指标的预设标准数据区间进行比较;

    33、若处于预设标准数据区间内,设定相应的正常系数;

    34、若不处于预设标准数据区间内,计算实时相关数据与预设标准数据区间的数据差值,并根据数据差值与预设数据差值区间之间的关系,设定相应的异常系数;

    35、根据对应的正常系数或异常系数设定每个运维流程后的管理系数,并按照运维流程的运维顺序,将多个管理系数生成管理系数矩阵f,f(f1,f2,…,fn),其中,fi为第i个运维流程后的管理系数,i=1,2…,n;

    36、计算管理系数矩阵f中相邻管理系数的系数差值;

    37、判断所有系数差值是否都大于预设系数差值阈值,若都大于预设系数差值阈值,判断管理系数的变化趋势为上升趋势;

    38、若不都大于预设系数差值阈值,根据系数差值与预设系数差值阈值的偏差程度以及对应的权重系数生成变化系数;

    39、当变化系数处于第一预设变化系数区间中,判断管理系数的变化趋势为一般下降趋势;

    40、当变化系数处于第二预设变化系数区间中,判断管理系数的变化趋势为严重下降趋势,且第一预设变化系数区间小于第二预设变化系数区间;

    41、根据不同变化趋势设定相应的补偿系数;

    42、当管理系数的变化趋势为上升趋势时,设定补偿系数为第三补偿系数d3;

    43、当管理系数的变化趋势为一般下降趋势时,设定补偿系数为第二补偿系数d2;

    44、当管理系数的变化趋势为严重下降趋势时,设定补偿系数为第一补偿系数d1;

    45、其中,0.5<d1<d2<1<d3<1.25;

    46、根据管理系数以及对应管理系数的变化趋势的补偿系数对运维策略进行应用评价。

    4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预先设定第一预设标准数据区间,第二预设标准数据区间和第三预设标准数据区间;

    48、当实时相关数据处于第一预设标准数据区间时,设定正常系数为第一预设正常系数a1;

    49、当实时相关数据处于第二预设标准数据区间时,设定正常系数为第二预设正常系数a2;

    50、当实时相关数据处于第三预设标准数据区间时,设定正常系数为第三预设正常系数a3;

    51、其中,0<a1<a2<a3<1;

    52、预先设定第一预设数据差值区间,第二预设数据差值区间和第三预设数据差值区间;

    53、当数据差值处于第一预设数据差值区间时,设定异常系数为第三预设异常系数c3;

    54、当数据差值处于第二预设数据差值区间时,设定异常系数为第二预设异常系数c2;

    55、当数据差值处于第一预设数据差值区间时,设定异常系数为第一预设异常系数c1;

    56、其中,-1<c1<c2<c3<0。

    5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管理系数及其变化趋势对运维策略进行应用评价,包括:

    58、根据对应运维策略的管理系数矩阵f以及变化趋势对应的补偿系数对运维策略进行应用评价;

    59、所述应用评价的计算公式为:

    60、

    61、其中,w为应用评价结果,dr为第r补偿系数,r=1,2,3,fi为第i个管理系数,ei为第i个管理系数对应的权重系数。

    62、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储能一体化的运维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应用评价结果判断是否对运维策略生成修正指令,包括:

    63、预先设定应用评价阈值;

    64、当应用评价结果小于应用评价阈值时,对运维策略生成修正指令,根据系数差值选定需要修正的运维流程,并生成新的运维策略;

    65、当应用评价结果大于应用评价阈值是,不对运维策略生成修正指令。

    66、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光伏储能一体化的运维管理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67、根据多个运维指标的历史相关数据组构建对应的运维指标管理模型,并根据光伏储能一体化的实时相关数据得到对应的运维策略,根据运维策略后的管理系数的变化趋势生成运维策略的应用评价结果,根据应用评价结果对运维策略进行修正,提高光伏储能一体化系统的性能以及安全性,从而提高运维管理效率,保证光伏储能一体化的安全稳定运行。


    技术特征:

    1.一种光伏储能一体化的运维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储能一体化的运维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得到多个运维管理指标的历史相关数据组,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储能一体化的运维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多个运维管理指标的历史相关数据组生成多个训练数据集,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储能一体化的运维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标记的历史相关数据的数量以及异常系数设定对应采集时间节点处的历史状态系数,包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储能一体化的运维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实时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是否需要运维,包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储能一体化的运维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运维策略进行运维管理,计算运维后的管理系数并判断管理系数的变化趋势,包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储能一体化的运维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储能一体化的运维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管理系数及其变化趋势对运维策略进行应用评价,包括: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储能一体化的运维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应用评价结果判断是否对运维策略生成修正指令,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伏储能一体化的运维管理方法,包括:获取历史运维日志,对历史运维日志进行分类处理,得到多个运维指标的历史相关数据组,所述历史相关数据组包括历史相关数据以及对应的历史运维策略;根据多个运维指标的历史相关数据组生成多个训练数据集,根据训练数据集构建多个运维指标管理模型;对实时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是否需要运维,若需要运维,基于对应的运维指标管理模型,生成运维策略,提高光伏储能一体化系统的性能以及安全性,从而提高运维管理效率,保证光伏储能一体化的安全稳定运行。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华,史学峰,彭志忠,陈琰俊,张林旭,刘志宏,秦俊东,巩绪先,赵基勇,易伟峰,朱壮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能山西综合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3162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