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EM电解槽压装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5-11-04  2


    本发明涉及pem电解,特别涉及一种pem电解槽压装系统。


    背景技术:

    1、目前,pem电解槽由若干个电解池串联组成,电解池主要部件包括膜电极(ccm)、阳极气体扩散层(多孔传输层)、阴极气体扩散层(多孔传输层)和双极板等,膜电极(ccm)由质子交换膜、阳极催化层和阴极催化层组成,现有的pem电解槽组装工艺为将膜电极,阳极多孔传输层,阴极多孔传输层作为单独的模块逐层叠放在电解槽中组装成一个电解池,再重复堆叠形成包含多个电解池的pem电解槽结构,叠装完成后用螺杆进行锁紧。

    2、现有技术中,各配件之间连接时造型复杂、接触面过多,导致电解槽的装配、拆卸较为不便,同时现有技术的电解槽进行装配时会出现水平度无法调节的情况,这样在进行装配时会导致部件之间产生细小的缝隙,工作时存在较高的侧漏风险,对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pem电解槽压装系统,以解决此类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pem电解槽压装系统,包括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呈间隔对应设置且互相平行,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之间依次设置有电解槽主体、水平调节机构和压力调节装置;

    2、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通过至少两组限位机构连接;

    3、当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相互靠近,并在限位机构的作用下,使得电解槽主体、水平调节机构和压力调节装置连接形成一体,并保持连接,当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相互远离,电解槽主体、水平调节机构和压力调节装置相互解体。

    4、进一步地,限位机构包括连接杆和螺母,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贯穿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连接杆的两端均设置有螺纹,螺母螺纹连接在连接杆两端的螺纹处,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位于两个螺母之间。

    5、进一步地,水平调节机构包括高度标尺、拉杆和定位器,高度标尺位于电解槽主体和压力调节装置之间,高度标尺上设置有与连接杆数量相同的定位环,定位环滑动套接在连接杆表面,拉杆的一端与高度标尺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定位器连接,定位器安装在第一端板上。

    6、进一步地,拉杆的数量至少为两根,且拉杆围绕电解槽主体呈圆周阵列排布。

    7、进一步地,电解槽主体包括壳体、第一极板、第二极板、多孔传输层、膜电极和至少四个管道,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分别位于壳体的两端,壳体内部设置有若干多孔传输层,每两个多孔传输层之间设置有一个电极膜,管道设置在壳体的两端且分别壳体内部连通。

    8、进一步地,多孔传输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流道层和至少一个第二流道层,第一流道层和第二流道层交替布置,第一流道层和第二流道层上均设置有若干阵列排布的流道,第一流道层的流道内径大于第二流道层的流道内径。

    9、进一步地,压力调节装置与高度标尺之间设置有垫板。

    10、进一步地,垫板包括底座、安装柱和若干分压块,安装柱固接在底座的中心位置且与底座同轴设置,分压块固定安装在安装柱的侧壁上且与底座贴合,分压块在安装柱的侧壁上呈圆周阵列排布。

    11、进一步地,分压块从安装柱到底座边缘呈放射状延伸但不超过底座边缘,且分压块的厚度在延伸方向上逐渐减小。

    12、进一步地,压力调节装置与第二端板之间设置有限位器。

    13、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的第一端板、第二端板、限位机构,可快速便捷的对电解槽主体、水平调节机构和压力调节装置进行装配和拆卸,通过设置的水平调节机构可以防止压装完成后电解槽各部件之间存在缝隙,有效降低侧漏的风险,通过设置压力调节装置,可时刻调节压装系统的压力大小,保证电解槽主体在稳定压力下运行,提高了电解槽的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pem电解槽压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呈间隔对应设置且互相平行,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之间依次设置有电解槽主体、水平调节机构和压力调节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em电解槽压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连接杆和螺母,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贯穿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设置有螺纹,所述螺母螺纹连接在所述连接杆两端的螺纹处,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位于两个所述螺母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em电解槽压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调节机构包括高度标尺、拉杆和定位器,所述高度标尺位于所述电解槽主体和所述压力调节装置之间,所述高度标尺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杆数量相同的定位环,所述定位环滑动套接在所述连接杆表面,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所述高度标尺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定位器连接,所述定位器安装在所述第一端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pem电解槽压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的数量至少为两根,且所述拉杆围绕所述电解槽主体呈圆周阵列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em电解槽压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槽主体包括壳体、第一极板、第二极板、多孔传输层、膜电极和至少四个管道,所述第一极板和所述第二极板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两端,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若干多孔传输层,每两个所述多孔传输层之间设置有一个电极膜,所述管道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两端且分别所述壳体内部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pem电解槽压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传输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流道层和至少一个第二流道层,所述第一流道层和所述第二流道层交替布置,所述第一流道层和所述第二流道层上均设置有若干阵列排布的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层的流道内径大于所述第二流道层的流道内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pem电解槽压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调节装置与所述高度标尺之间设置有垫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pem电解槽压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包括底座、安装柱和若干分压块,所述安装柱固接在所述底座的中心位置且与所述底座同轴设置,所述分压块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柱的侧壁上且与所述底座贴合,所述分压块在所述安装柱的侧壁上呈圆周阵列排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pem电解槽压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块从所述安装柱到所述底座边缘呈放射状延伸但不超过所述底座边缘,且所述分压块的厚度在延伸方向上逐渐减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em电解槽压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调节装置与所述第二端板之间设置有限位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EM电解槽压装系统,包括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呈间隔对应设置且互相平行,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之间依次设置有电解槽主体、水平调节机构和压力调节装置;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通过至少两组限位机构连接;当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相互靠近,使得电解槽主体、水平调节机构和压力调节装置连接形成一体,当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相互远离,电解槽主体、水平调节机构和压力调节装置相互解体。本申请可快速便捷的对电解槽主体、水平调节机构和压力调节装置进行装配和拆卸,可以防止压装完成后电解槽存在缝隙,有效降低侧漏的风险,可经时刻调节压装系统的压力大小,保证电解槽主体在稳定压装力下运行,提高了电解槽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修平,付迎豪,刘俊豪,黄斯警,晋聪聪,程启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氢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3165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