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发热体、包含多孔发热体的雾化器及多孔体制备方法与流程

    专利查询2025-11-04  2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子烟,尤其涉及一种多孔发热体、包含多孔发热体的雾化器及多孔体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电子烟产品的核心部件为对电子烟油进行蒸发胶的雾化器,雾化器的功能实现主要是基于一多孔体、以及一发热元件组成。其中,多孔体是一个自身内部具有毛细微孔的部件,可以通过内部的微孔进行烟油的浸润吸收和传导;而发热元件具有用于发热的发热部分、以及导电引脚部分,发热部分用于对多孔体传导来的烟油进行加热蒸发,形成供吸食的烟油气溶胶。

    2、目前,多孔体的通常有多孔纤维、多孔陶瓷、发泡金属等等;这些刚性结构的多孔体,在使用中通常采用空心柱状/或者是方块状设计,发热件嵌在陶瓷体内部,然后整体安装在固定尺寸的雾化器外壳套内。

    3、以上形状和结构的多孔体,一方面在多孔体内外径恒定前提下,空心柱状结构浸润导油速度相对慢,容易导油不足,引起香精香料分解,导致口感体验中还原度不够,或者发热丝干烧产生糊味;而且外径恒定的柱形,不便于设置与雾化器外壳套固定和连接的结构部件,不便于实现稳定的装配和密封。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多孔导油体导油和装配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导油性更好、且便于装配和密封的多孔发热体。

    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孔发热体,多孔发热体,包括用于传导液体的多孔体,所述多孔体包括沿该多孔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多孔部、第二多孔部和第三多孔部;且沿所述多孔体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多孔部和第三多孔部的截面面积均大于第二多孔部;

    3、所述多孔体上设有沿多孔体长度方向延伸的发热元件,该发热元件具有用于雾化液体以生成气溶胶的发热部;所述发热部沿多孔体长度方向上的延伸长度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二多孔部的延伸长度相重叠。

    4、优选地,所述第一多孔部沿多孔体宽度方向上的截面面积恒定;

    5、和/或,

    6、所述第二多孔部沿多孔体宽度方向上的截面面积恒定;

    7、和/或,

    8、所述第三多孔部沿多孔体宽度方向上的截面面积恒定。

    9、优选地,沿所述多孔体的长度方向、且朝第二多孔部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多孔部沿多孔体宽度方向上的截面面积逐渐减小。

    10、优选地,沿所述多孔体的长度方向、且朝第二多孔部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多孔部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导油段和第二导油段;其中,

    11、所述第一导油段沿宽度方向上的截面面积恒定;

    12、沿所述多孔体的长度方向、且朝第二多孔部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导油段沿宽度方向上的截面面积逐渐减小。

    13、优选地,沿所述多孔体的长度方向、且朝第二多孔部的方向上,所述第三多孔部沿多孔体宽度方向上的截面面积逐渐减小。

    14、优选地,沿所述多孔体的长度方向、且朝第二多孔部的方向上,所述第三多孔部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三导油段和第四导油段;其中,

    15、所述第三导油段沿宽度方向上的截面面积恒定;

    16、沿所述多孔体的长度方向、且朝第二多孔部的方向上,所述第四导油段沿宽度方向上的截面面积逐渐减小。

    17、在以上多孔发热体的基础上,本发明进一步还提出包含上述多孔发热体的雾化器产品;具体雾化器,包括中空外壳体,该外壳体内具有用于存储烟油的储油腔;所述外壳体内还设置有用于从储油腔吸取烟油、并对烟油进行雾化的多孔发热体;所述多孔发热体为以上所述的多孔发热体。

    18、优选地,所述多孔体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沿该多孔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贯穿所述第一多孔部、第二多孔部和第三多孔部的通孔。

    19、优选地,所述多孔体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沿该多孔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贯穿所述第一多孔部、第二多孔部和第三多孔部的通孔。

    20、优选地,所述通孔内壁包括第一烟油工作面;且沿所述通孔的径向方向,所述第二多孔部具有与第一烟油工作面相对应的第二烟油工作面;

    21、且当所述通孔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沿所述通孔的径向方向,所述第一烟油工作面与第二烟油工作面的间距相同。

    22、优选地,所述通孔用于导出气溶胶;所述第一烟油工作面被配置为雾化烟油的雾化面,所述发热元件的发热部设于该雾化面上;所述第二烟油工作面被配置为与烟油接触的液体接触面。

    23、优选地,所述通孔内壁具有两个相对的雾化面,两个雾化面上对应设置有第一发热部和第二发热部,所述第一发热部和第二发热部以并联或串联的方式连接。

    24、优选地,所述通孔与所述储油腔相连通,所述第一烟油工作面被配置为与烟油接触的液体接触面,所述第二烟油工作面被配置为雾化烟油的雾化面,所述发热部设于该雾化面上。

    25、优选地,所述烟油经液体接触面传导至对应雾化面的最短传导距离,小于所述通孔内壁沿该通孔的径向方向与第一多孔部或第三多孔部外表之间的距离。

    26、优选地,所述通孔包括沿该多孔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贯穿所述第一多孔部、第二多孔部和第三多孔部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27、所述发热元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通孔的雾化面的第一发热部、以及设于所述第二通孔的雾化面的第二发热部;且所述第一发热部与第二发热部被配置为具有不同的发热温度。

    28、优选地,所述外壳体内设有用于将多孔发热体雾化生成的烟油气溶胶输出至雾化器外的烟气传输管、用于固定所述多孔发热体的固定座、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多孔发热体和烟气传输管的连接件;其中,

    29、所述固定座上设有与第一多孔部适配的第一容纳部;

    30、所述连接件具有与第三多孔部适配的第二容纳部、以及与所述烟气传输管连接的连接部;

    31、所述多孔发热体通过第一多孔部和第一容纳部的配合与固定座连接、及通过第三多孔部和第二容纳部的配合与连接件连接。

    32、采用本发明的以上多孔发热体,通过将多孔体采用中间细小、两端粗大的哑铃状形状,中间部分相对具有更短的烟油传导距离,烟油传导的更加快捷,有利于提升烟油雾化时的导油性。两端突出部位一方面能起到储油的效果补充中间部分的烟油消耗,从而雾化时提升烟油补充效率;另一方面便于与其他部件进行固定和密封衔接;同时还能减少热量向两端与多孔发热体连接的部件传导。

    33、基于多孔体更高导油效率的立意,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高出烟量和出烟效率的多孔体制备方法及按照该方法制备获得的多孔体产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4、按照各质量百分数的如下成分获取原料:硅藻土50%~75%、氧化铝0%~10%、造孔剂15%~35%、粘土5%~10%、玻璃粉5%~15%;

    35、将所述原料与石蜡混合均匀后制成原料蜡块;

    36、将所述原料蜡块按照所需形状压制成型,获得生胚;

    37、将所述生胚先于200~500℃下保温4~10h、再于700~1200℃下烧结2~4h,得到多孔体。

    38、优选地,所述造孔剂选自蔗糖、淀粉、木纤维及短碳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39、优选地,将所述原料与石蜡混合均匀后制成原料蜡块步骤之前,还包括:

    40、将所述原料于去离子水或无水乙醇介质下进行湿法球磨处理。

    41、优选地,将所述原料蜡块按照所需形状压制成型步骤中,

    42、所述压制成型于温度70~85℃、压力0.4~1mpa条件下进行。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孔发热体,包括用于传导液体的多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体包括沿该多孔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多孔部、第二多孔部和第三多孔部;所述多孔体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沿该多孔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贯穿所述第一多孔部、第二多孔部和第三多孔部的通孔;所述第一多孔部和第三多孔部的截面面积大于第二多孔部的截面面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横截面积或直径是恒定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孔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沿多孔体长度方向上的延伸长度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二多孔部的延伸长度相重叠。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孔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孔部沿多孔体宽度方向上的截面面积恒定;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孔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多孔体的长度方向、且朝第二多孔部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多孔部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导油段和第二导油段;其中,所述第一导油段沿宽度方向上的截面面积恒定;沿所述多孔体的长度方向、且朝第二多孔部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导油段沿宽度方向上的截面面积逐渐减小;

    6.一种雾化器,包括中空外壳体,该外壳体内具有用于存储烟油的储油腔;所述外壳体内还设置有用于从储油腔吸取烟油、并对烟油进行雾化的多孔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发热体为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多孔发热体;所述通孔的内壁表面被配置为雾化烟油的雾化面;所述第二多孔部的外表面被配置为与烟油接触的吸油面,并将烟油从所述吸油面向所述雾化面传导。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还被用作为气溶胶的传输通道,以用于导出气溶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油经液体接触面传导至所述雾化面的最短传导距离,小于所述通孔内壁沿该通孔的径向方向与第一多孔部或第三多孔部外表面之间的距离。

    9.如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内壁具有两个相对的雾化面,两个雾化面上对应设置有第一发热部和第二发热部,所述第一发热部和第二发热部以并联或串联的方式连接。

    10.如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包括沿该多孔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贯穿所述第一多孔部、第二多孔部和第三多孔部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11.如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内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多孔发热体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有与第一多孔部适配的第一容纳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出一种多孔发热体,包括多孔体;多孔体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多孔部、第二多孔部和第三多孔部;且沿宽度方向上,第一多孔部和第三多孔部的截面面积均大于第二多孔部;多孔体上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发热元件,该发热元件具有发热部;发热部延伸长度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多孔部的延伸长度相重叠。本发明的多孔发热体,通过将多孔体采用中间细小、两端粗大的哑铃状形状,中间部分相对具有更短的烟油传导距离,有利于提升烟油雾化时的导油性。两端突出部位一方面能起到储油的效果补充中间部分的烟油消耗,从而雾化时提升烟油补充效率;另一方面便于与其他部件进行固定和密封衔接;同时还能减少热量朝外散热。

    技术研发人员:张青,袁军,张云开,李郑发,黄德胜,雷宝灵,李永海,徐中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3165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