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5-11-08  3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摩托车。


    背景技术:

    1、摩托车,由汽油机驱动,靠手把操纵前轮转向的两轮或三轮车,轻便灵活,行驶迅速,广泛用于巡逻、客货运输等,也用作体育运动器械。从大的方向上来说,摩托车分为街车、公路赛摩托车、越野摩托车、巡航车和旅行车等。特别是巡航摩托车,巡航摩托车相较于仿赛摩托车和越野摩托车,其配备由位置靠前的脚踏组件,使驾驶员在骑行时保持挺拔身姿,骑行姿势较为舒适。

    2、巡航车相对于其他摩托车车型,由于其复古的风格,因此在巡航车上的覆盖件的覆盖面积设置得相对较小,因此摩托车的部件与车架之间的尽可能保持连接点隐蔽,尽可能使电器件和动力组件等部件安装与车架之间的安装方向多样化。因此,但是一体式的车架在结构固定的前提下实现上述效果存在较大的技术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架结构方便拆卸的摩托车。

    2、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摩托车,包括车架,车架包括主车架和设置在主车架后端的副车架;动力系统,动力系统至少部分由车架支撑;行走组件,行走组件包括设置在摩托车前端的前行走轮和设置在摩托车后端的后行走轮;后悬挂组件,后行走轮通过后悬挂组件与车架连接;车架还包括至少部分设置在主车架下方的下托架以及至少部分设置在主车架后方的副车架,主车架包括基本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主管和基本沿高度方向延伸的立管,副车架与立管设置为可拆卸连接;下托架的一端与主管设置为可拆卸连接,下托架的另一端与立管设置为可拆卸连接。

    4、进一步地,主管和立管设置为固定连接;主车架还包括设置在主管下方的竖管,竖管与主管设置为固定连接,下托架与竖管设置为可拆卸连接。

    5、进一步地,下托架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与竖管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端与立管设置为固定连接。

    6、进一步地,立管之间设置有上横管,后悬挂组件包括后减震器,后减震器通过上横管与车架设置为转动连接;副车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至少部分连接至上横管的上方,第二连接部至少部分连接至上横管的下方。

    7、进一步地,副车架包括沿摩托车宽度方向分布的第一副车架和第二副车架,后悬挂组件包括后减震器,后减震器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副车架和第二副车架之间;定义一个垂直于摩托车宽度方向并经过摩托车宽度中心的平面为纵向平面,第一副车架和第二副车架设置为基本关于纵向平面对称。

    8、进一步地,车架还包括设置在副车架后方的附加车架,附加车架与副车架设置为可拆卸连接;附加车架的形状与后行走轮的轮廓设置为基本一致。

    9、进一步地,摩托车包括鞍座组件,鞍座组件包括主坐垫和副坐垫,主坐垫设置在副车架上并与副车架设置为固定连接,副坐垫设置在附加车架上并与附加车架设置为固定连接。

    10、进一步地,副车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和主体,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与主车架连接,第三连接部与附加车架连接。

    11、进一步地,摩托车还包括鞍座组件,鞍座组件设置在副车架上并与副车架设置为固定连接。

    12、进一步地,主管基本设置为管件,立管基本设置为锻钢件。

    13、通过将车架设置为由四个部分组成,并将四个部分分别设置为可拆卸连接,允许设置在不同车架上的部件能够分别与车架预安装,这样能够有效的使各个部件与车架之间的安装方向多样化,使安装点更加隐蔽。



    技术特征:

    1.一种摩托车,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和所述立管设置为固定连接;所述主车架还包括设置在主管下方的竖管,所述竖管与所述主管设置为固定连接,所述下托架与所述竖管设置为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托架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竖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立管设置为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管之间设置有上横管,所述后悬挂组件包括后减震器,所述后减震器通过所述上横管与所述车架设置为转动连接;所述副车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至少部分连接至所述上横管的上方,所述第二连接部至少部分连接至所述上横管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包括沿所述摩托车宽度方向分布的第一副车架和第二副车架,所述后悬挂组件包括后减震器,所述后减震器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副车架和所述第二副车架之间;定义一个垂直于所述摩托车宽度方向并经过所述摩托车宽度中心的平面为纵向平面,所述第一副车架和所述第二副车架设置为基本关于所述纵向平面对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副车架后方的附加车架,所述附加车架与所述副车架设置为可拆卸连接;所述附加车架的形状与所述后行走轮的轮廓设置为基本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包括鞍座组件,所述鞍座组件包括主坐垫和副坐垫,所述主坐垫设置在所述副车架上并与所述副车架设置为固定连接,所述副坐垫设置在所述附加车架上并与所述附加车架设置为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和主体,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主车架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附加车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还包括鞍座组件,所述鞍座组件设置在副车架上并与所述副车架设置为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基本设置为管件,所述立管基本设置为锻钢件。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其包括车架,车架包括主车架和设置在主车架后端的副车架;动力系统至少部分由车架支撑;行走组件,行走组件包括设置在摩托车前端的前行走轮和设置在摩托车后端的后行走轮;后悬挂组件,后行走轮通过后悬挂组件与车架连接;车架还包括至少部分设置在主车架下方的下托架以及至少部分设置在主车架后方的副车架,主车架包括基本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主管和基本沿高度方向延伸的立管,副车架与立管设置为可拆卸连接;下托架的一端与主管设置为可拆卸连接,下托架的另一端与立管设置为可拆卸连接。这样能够有效的使各个部件与车架之间的安装方向多样化,使安装点更加隐蔽。

    技术研发人员:潘及智,马成群,徐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3176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