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炸锅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5-11-12  1


    本技术涉及空气炸锅,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空炸锅不具有烟熏功能,用户往往在通过空炸锅完成对食物的加热后,再通过其他烹饪器具对食物进行烟熏,操作繁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技术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空气炸锅。

    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空气炸锅,包括:机体,机体设有烹饪腔和接油盘,接油盘位于烹饪腔的一侧,接油盘设有过流部;烟熏盒,设于机体,烟熏盒通过过流部与烹饪腔连通;加热件,设于机体,加热件至少用于向烟熏盒供热。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空气炸锅包括机体、烟熏盒和加热件。

    5、机体设有烹饪腔和接油盘,接油盘设有过流部,烟熏盒通过过流部与烹饪腔连通。

    6、具体地,将食材置于烹饪腔,在烹饪腔内烹饪食材,以满足如空炸食材、加热食材、烘烤食材等使用需求。

    7、其中,烟熏盒通过接油盘的过流部与烹饪腔连通,加热件加热烟熏盒,烟熏盒内的熏料高温炭化发烟,烟气能够流向烹饪腔,以对食材进行烟熏。

    8、具体地,将食材置于烹饪腔。将熏料(如,木屑)置于烟熏盒。在食材烘烤完成后,或者食材烘烤过程中,可将烟熏盒产生的烟气排向烹饪腔,对烹饪腔内的食材进行烟熏,从而增加食材的风味,丰富空气炸锅的使用功能,使得空气炸锅具备常规烹饪模式(如,空炸模式、烘烤模式)的同时,还具备烟熏模式,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使用需求,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及市场竞争力。

    9、可以理解的是,食材置于烹饪腔,烹饪食材时,食材能够产生油脂,油脂顺着食材流向接油盘,也即,接油盘具有承载食物的油脂的作用,减少甚至是避免油脂由烹饪腔流向烟熏盒,可以降低对烟熏盒内的熏料的污染,降低油脂在高温环境下产生油烟的可能性。

    10、烟熏盒内放置有熏料,熏料碳化需要的温度在260℃至400℃之间,所以使烹饪腔和烟熏盒为两个相对独立的结构,接油盘具有盛接油脂的作用,使得烹饪食材产生的油脂与烟熏盒分离,这样,避免油脂进入烟熏盒,在高温环境下分解冒烟,影响用户使用体验和食物口感。且由于熏料重量较低,利用接油盘将熏料和烹饪腔隔开,防止烹饪腔内的循环气流将熏料吹走。该设置丰富了接油盘的作用,使得接油盘不仅具有承载食物的油脂的作用,还具有向烹饪腔导流烟气的作用。

    11、可以理解的是,烟熏盒通过过流部与烹饪腔连通,也即,烟熏盒内的熏料高温炭化发烟,烟气流向接油盘的过流部,并通过过流部流向烹饪腔。其中,过流部与烟熏盒连通,且过流部与烹饪腔连通。

    12、根据本技术上述的空气炸锅,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接油盘位于烹饪腔和烟熏盒之间。

    14、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限定接油盘、烹饪腔和烟熏盒的位置关系,使得接油盘位于烹饪腔和烟熏盒之间,也即,接油盘将烹饪腔和烟熏盒分隔开,接油盘具有盛接油脂的作用,使得烹饪食材产生的油脂与烟熏盒分离,这样,避免油脂进入烟熏盒,在高温环境下分解冒烟,影响用户使用体验和食物口感。且由于熏料重量较低,利用接油盘将熏料和烹饪腔隔开,防止烹饪腔内的循环气流将熏料吹走。同时,接油盘的过流部还能够满足烟熏盒与烹饪腔连通的使用需求。该设置复用了接油盘的结构,在保证承载食物的油脂及向烹饪腔导流烟气的有效性及可行性的同时,减少了用于导流烟气的器件投入,有利于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15、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加热件和烟熏盒位于接油盘的同一侧。

    16、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限定加热件、烟熏盒和接油盘的配合结构,使得加热件和烟熏盒位于接油盘的同一侧,也即,接油盘将烹饪腔与加热件和烟熏盒分隔开,接油盘具有盛接油脂的作用,使得烹饪食材产生的油脂与烟熏盒和加热件分离。这样,避免油脂滴落至加热件,而导致污损加热件及油脂在高温环境下分解冒烟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提升空气炸锅使用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1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烟熏盒位于接油盘和加热件之间。

    18、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限定烟熏盒、接油盘和加热件的配合结构,使得烟熏盒位于接油盘和加热件之间。也即,烟熏盒相比于加热件更靠近接油盘。这样,加热件工作所产生的热量能够集中传导至烟熏盒处,有利于提升烟熏盒的出烟速度。

    19、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加热件位于烟熏盒的周侧。

    20、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限定烟熏盒、接油盘和加热件的配合结构,使得加热件位于烟熏盒的周侧,这样,在保证加热件加热烟熏盒的有效性及可行性的同时,能够减小在空气炸锅的高度方向上对空气炸锅的内部空间的占用率。

    21、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机体包括:机本体,烟熏盒设于机本体;载物件,设于机本体,载物件设有烹饪腔和接油盘;空气炸锅还包括热风装置,热风装置用于向烹饪腔供热空气。

    22、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限定空气炸锅的结构,具体地,机体包括机本体和载物件,空气炸锅还包括热风装置。

    23、载物件设有烹饪腔和接油盘,食材置于载物件的烹饪腔。也即,载物件既具有承载食材的作用,还具有承载食物的油脂的作用。

    24、热风装置与烹饪腔连通,在热风装置工作能够加热空气使之形成热空气,热空气在热风装置的风机的作用下,在烹饪腔内循环流动,以加热食材。

    25、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载物件包括:炸盘,炸盘的内表面合围出烹饪腔;炸桶,与炸盘的外表面连接,炸桶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接油盘。

    26、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限定载物件的结构,具体地,载物件包括炸盘和炸桶,炸桶与炸盘的外表面连接,也即,炸桶位于炸盘的外侧。另外,炸盘的内表面合围出烹饪腔。也就是说,烹饪腔具有双重壳体形成的双层壁面结构可以理解的是,炸桶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接油盘,炸盘烹饪食材所产生的油脂能够被炸桶承接,且烟气还能够通过炸桶流向炸盘的烹饪腔。

    2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炸盘的外表面和炸桶的内表面之间合围出过流腔,过流腔与过流部连通。

    28、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限定载物件的结构,具体地,炸盘的外表面和炸桶的内表面之间合围出过流腔,且过流腔与过流部连通。也即,烟熏盒工作所产生的烟气通过过流部流向过流腔,再由过流腔流向烹饪腔。

    29、过流腔相较于过流部的体积更大,这样,有利于增大烟气与烹饪腔的接触面积,进而有利于提升烹饪腔内不同位置处的食材烟熏的均衡性及一致性,有利于提升食材的烟熏口感。

    3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炸盘设有挡板和第一过流口,第一过流口位于挡板的周侧,过流部与挡板对应设置。

    31、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限定炸盘的结构,炸盘设有挡板和第一过流口,过流部与所述挡板对应设置,且第一过流口位于挡板的周侧。

    32、挡板、第一过流口和过流部相配合以改变烟气的流动路径。

    33、具体地,烟熏盒产生的烟气通过过流部流向挡板,挡板会阻挡烟气继续沿当前方向流动,烟气会发生折转并沿着挡板流向挡板周侧的第一过流口,并由第一过流口流向烹饪腔。

    34、另外,烹饪食材时,食材能够产生油脂,油脂顺着食材流向第一过流口,并经由第一过流口流向接油盘,也即,接油盘具有承载食物的油脂的作用。由于挡板和过流部对应设置,挡板具有阻挡油脂流向过流部的作用,避免油脂通过过流部进入烟熏盒的情况发生。若油脂通过过流部流向烟熏盒,油脂会在高温环境下产生油烟,这样,会影响食材口感,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35、可以理解的是,挡板与过流部相对设置,这样,即使油脂流到挡板处,挡板会改变油脂的流动路径,油脂会在挡板的导流下流向远离过流部的第一过流口,并收集于接油盘。也即,油脂不会通过过流部流向烟熏盒。

    36、也就是说,第一过流口既具有供烟气进入烹饪腔的作用,还具有供油脂流向接油盘的作用。

    3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接油盘的一部分朝烹饪腔的方向凸起以形成凸起结构,凸起结构设有过流部,接油盘位于凸起结构的周侧的部分与第一过流口对应设置。

    38、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限定接油盘的结构,使得接油盘的一部分朝烹饪腔的方向凸起以形成凸起结构,凸起结构设有过流部,也即,凸起结构作为过流部的安装载体。

    39、由于接油盘位于凸起结构的周侧的部分与第一过流口对应设置,故而,过流部要高于接油盘位于凸起结构的周侧的部分,也就是说,只有当堆积的油脂的高度高于过流部的位置后,油脂才会流向过流部。换句话说,该设置能够起到阻挡油脂通过过流部流向烟熏盒的情况发生,避免污染烟熏盒内的熏料,且可避免产生油烟。

    40、可以理解的是,凸起结构设有过流部,接油盘位于凸起结构的周侧的部分与第一过流口对应设置,也即,接油盘用于承接油脂的区域的高度要低于过流部的高度。

    41、另外,炸盘的外表面和炸桶的内表面之间合围出过流腔,这样,烟熏盒产生的烟气通过过流部流向过流腔处,并通过过流腔流向位于挡板周侧的第一过流口,以通过第一过流口由食材底部流向食材顶部,以充分烟熏食材,使得食材的不同位置均可被有效烟熏,保证烟熏效果的均衡性及一致性,可保证食材的食用口感。

    42、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机本体和载物件中的至少一个设有烟熏流道,烟熏流道连通过流部和烟熏盒。

    43、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限定机本体和载物件的结构,使得机本体和载物件中的至少一个设有烟熏流道,即,机本体设有烟熏流道,或者载物件设有烟熏流道,或者机本体和载物件均设有烟熏流道。烟熏流道与过流部连通,且烟熏流道与烟熏盒连通,也即,烟熏流道连通过流部和烟熏盒。烟熏盒产生的烟气流向烟熏流道,并通过烟熏流道流向过流部,而后经由过流部流向烹饪腔。

    44、当机本体设有烟熏流道时,机本体作为烟熏流道的安装载体,具有安装和固定烟熏流道的作用,能够保证烟熏流道、过流部和烟熏盒的配合尺寸。

    45、当载物件设有烟熏流道时,载物件作为烟熏流道的安装载体,具有安装和固定烟熏流道的作用,能够保证烟熏流道、过流部和烟熏盒的配合尺寸。

    46、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烟熏流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烟熏流道沿烹饪腔的周向间隔布置。

    47、在该技术方案中,烟熏流道的数量为多个,并限定多个烟熏流道和烹饪腔的配合结构为多个烟熏流道沿烹饪腔的周向间隔布置,该设置有利于使烟气经多个烟熏流道从多个方向及多个角度同时流向烹饪腔,以充分烟熏食材,保证不同位置处的食材均可以烟气充分接触,以保证烟熏食材的均衡性及一致性,可以保证烹饪食材的口感。

    48、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空气炸锅,还包括:过滤件,设于烟熏流道。

    49、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限定空气炸锅的结构,使得空气炸锅还包括过滤件,过滤件设于烟熏流道,过滤件具有过滤杂物的作用,避免杂物等经由烟熏流道掉落至烟熏盒,可保证烟熏盒产生烟气的有效性。若杂物掉落至烟熏盒,杂物在高温的作用下会分解冒烟,进而会影响用户使用体验和食物口感。

    50、同时,当机本体设有烟熏流道时,通过设置过滤件,使得过滤件位于过流部和烟熏盒之间,过滤件可以防止用户误触到高温烟熏盒和加热件的情况发生,能够提升空气炸锅使用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51、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机本体设有密封件,密封件与载物件的外表面抵靠,密封件环绕过流部设置。

    52、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机本体的结构,使得机本体设有密封件,密封件与载物件的外表面抵靠,密封件用于密封机本体和载物件的连接处,避免烟气经由机本体和载物件的连接处外泄的情况发生,使得烟气被定向导流至过流部处。

    53、另外,密封件环绕过流部设置,故而,能够从多个方向和多个角度密封机本体和载物件的连接处,可以保证烟熏流道的密封性。

    54、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机本体还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一出口,第一通道连通烹饪腔和第一出口。

    55、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限定机本体的结构,使得机本体还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一出口,第一通道与第一出口连通,且第一通道与烹饪腔连通,这样,烹饪腔内的烟气可流向第一通道,并经第一出口排出空气炸锅。也即,第一通道具有供烟气外排的作用。能够满足空气炸锅的使用需求。

    56、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热风装置包括电机,机本体还设有第二通道和第二出口,电机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二通道内,第二通道和第一通道间隔布置,第二通道和第二出口连通。

    57、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限定机本体的结构,使得机本体还设有第二通道和第二出口,第二通道与第二出口连通。

    58、其中,热风装置包括电机,电机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二通道内,第二通道内的气流会通过第二出口排出空气炸锅,气流流动会带走电机工作所产生的热量,以达到对电机降温、散热的作用。也即,第二通道具有散热的作用。

    59、另外,第二通道和第一通道间隔布置,也即,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通道,第一通道内的气流不会流入第二通道,且第二通道内的气流不会流入第一通道。该设置可以防止第一通道内的烟气回流至第二通道的情况发生,同样,可以防止第二通道内的热空气回流至第一通道内。

    6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空气炸锅,还包括:电路板,设于第二通道,电路板与热风装置电连接。

    61、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限定空气炸锅的结构,具体地,空气炸锅还包括电路板,电路板设于第二通道,且电路板与热风装置电连接,电路板具有控制热风装置工作的作用。电路板工作时会产生热量,将电路板置于第二通道,第二通道内的气流会通过第二出口排出空气炸锅,气流流动会带走电路板工作所产生的热量,以达到对电路板降温、散热的作用。

    62、可以理解的是,电路板上设置有电子元件。

    6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热风装置还包括:驱动轴,与电机连接,驱动轴穿过第二通道伸入第一通道;第一扇叶,位于第一通道,第一扇叶与驱动轴连接;第二扇叶,位于第二通道,第二扇叶与驱动轴连接;发热件,设于第一通道。

    64、在该技术方案中,热风装置还包括驱动轴、第一扇叶、第二扇叶和发热件。

    65、驱动轴与电机连接,驱动轴穿过第二通道伸入第一通道,且驱动轴与第一扇叶连接。电机工作能够驱动驱动轴转动,驱动轴转动能够带动第一扇叶转动,第一扇叶转动能够驱动热空气在烹饪腔和第一通道之间往复循环流动。

    66、驱动轴与电机连接,驱动轴还与位于第二通道的第二扇叶连接。电机工作能够驱动驱动轴转动,驱动轴转动能够带动第二扇叶转动,第二扇叶转动能够驱动第二通道内的气流流向第二出口,以达到对电机散热的使用需求,这样,能够降低电机的温升,有利于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

    67、可以理解的是,机本体上还设有进风口,进风口与第二通道连通。

    68、可以理解的是,发热件工作以加热第一通道内的气流,使之产生热空气。其中,发热件包括发热管、发热片和发热盘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69、另外,第一扇叶和第二扇叶均与驱动轴连接,也即,电机能够同时驱动第一扇叶和第二扇叶工作,这样,在保证第一扇叶和第二扇叶工作的使用需求,还减少了用于驱动第一扇叶和第二扇叶工作的器件投入,降低了烹饪器具的生产成本。

    7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机本体包括:壳体,壳体设有第一出口、第二出口、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连通烹饪腔和第一出口,第二通道和第二出口连通;隔板,设于壳体内,隔板在机本体的高度方向上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形成第一通道的一部分壁面,第二端面形成第二通道的一部分壁面,隔板位于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之间;热风装置包括电机,电机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二通道内。

    71、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细化机本体的结构,具体地,机本体包括壳体和隔板,隔板设于壳体内。

    72、隔板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沿机本体的高度方向相对且间隔布置。第一端面形成第一通道的一部分壁面,第二端面形成第二通道的一部分壁面。也即,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位于隔板的相对两侧。

    73、由于隔板位于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之间,也即,隔板具有分隔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的作用,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第一出口排出的气流流入第二出口,且可以有效避免第二出口排出的气流流入第一出口。该设置可以防止第一通道内的烟气回流至第二通道的情况发生,同样,可以防止第二通道内的热空气回流至第一通道内。

    74、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机本体包括具有第一开口的腔室,载物件通过第一开口可拆装地设于腔室。

    75、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限定机本体和载物件的配合结构,具体地,机本体包括具有第一开口的腔室,载物件通过第一开口可拆装地设于腔室,也即,载物件能够通过机本体上的第一开口插入腔室内以密封腔室,载物件还能够通过机本体上的第一开口与机本体分离以打开腔室。

    76、由于载物件设有烹饪腔和接油盘,故而,当载物件与机本体分离时,烹饪腔和接油盘也随之与机本体分离。

    7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载物件和腔室的腔壁之间合围出烟熏腔,烟熏盒与烟熏腔可拆装连接。

    78、在该技术方案中,载物件和腔室的腔壁之间合围出烟熏腔,也即,当载物件通过第一开口插入腔室内后,载物件和腔室的腔壁之间合围出用于容置烟熏盒的烟熏腔。烟熏腔具有安装和固定烟熏盒的作用。

    79、可以理解的是,腔室经由载物件分隔出烟熏腔,当载物件通过机本体上的第一开口与机本体分离时,烟熏盒完全暴露于腔室,此时,用户可通过第一开口拆装烟熏盒,亦可通过第一开口向烟熏盒内投放熏料。

    80、烟熏盒与烟熏腔可拆装连接,即,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烟熏盒的拆装及决定烟熏盒相对于烟熏腔的安装位置,进而可适用不同型号空气炸锅的使用需求,产品的适应性强,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另外,烟熏盒与烟熏腔可拆装连接,便于烟熏盒的清洗及清理,可保证空气炸锅的使用卫生性及安全性。

    81、具体地,使用空气炸锅的烟熏模式时,可将载物件通过机本体上的第一开口与机本体分离,向烟熏盒内放置熏料,而后将载物件通过机本体上的第一开口插入腔室。

    82、具体地,清理烟熏盒时,可将载物件通过机本体上的第一开口与机本体分离,再将烟熏盒取出,以清理烟熏盒。

    83、具体地,当无需对食材进行烟熏时,可将烟熏盒由机本体内取出,以直接对烹饪腔内的食材进行烹饪,进而实现如空炸、烘烤等的常规烹饪操作。该设置可满足多样化的使用需求,产品的功能更丰富,可实现多种烹饪功能的目的,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及市场竞争力。

    84、具体地,烟熏盒与机本体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卡接、螺接、磁吸及通过紧固件(如,螺钉、螺栓或铆钉)紧固连接。

    85、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机本体上还设有第二开口,烟熏盒通过第二开口插接于烟熏腔。

    86、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限定机本体的结构,使得机本体上还设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与烟熏腔连通,可通过第二开口将烟熏盒插入烟熏腔,亦可通过第二开口将烟熏盒抽出烟熏腔。

    87、可通过第二开口将烟熏盒与烟熏腔分离,以清理烟熏盒,亦可向烟熏盒内投放熏料。

    88、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烟熏盒设有置物槽,置物槽与过流部连通。

    89、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限定烟熏盒的结构,具体地,烟熏盒设有置物槽,可向置物槽内投放熏料,亦可将置物槽内的熏料取出。

    90、置物槽与过流部连通,烟气经置物槽的槽口流向过流部。

    91、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空气炸锅还包括:烟熏盖,烟熏盖与烟熏盒可拆装连接,烟熏盖设有通孔,置物槽通过通孔与过流部连通。

    92、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限定空气炸锅的结构,使得空气炸锅还包括烟熏盖,烟熏盖与烟熏盒可拆装连接。即,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烟熏盖与烟熏盒的拆装及决定烟熏盖相对于烟熏盒的安装位置,进而可适用不同型号空气炸锅的使用需求,产品的适应性强,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

    93、另外,烟熏盖设有通孔,通孔与置物槽连通,且通孔与过流部连通,也即,置物槽通过通孔与过流部连通。置物槽处的烟气通过通孔流出烟熏盒,而后流向过流部。

    94、由于烟熏盖盖设于烟熏盒上,烟熏盖能够避免烟熏盒内的熏料颗粒散落,烟熏盒和烟熏盖配合以限位熏料,避免熏料外溢。

    95、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机体上还设有入口,烟熏盒设有网孔,网孔连通入口和置物槽。

    96、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限定机体和烟熏盒的配合结构。具体地,机体上还设有入口。烟熏盒设有网孔。入口与烟熏盒的网孔连通,网孔与置物槽连通,置物槽与过流部连通。

    97、可以理解的是,环境中的气体可通过入口流入网孔,气体通过熏料后流向过流部。气体流经烟熏盒,气体能够与熏料充分接触,有助于熏料燃烧,能够使熏料充分燃烧,使得熏料完全燃烧。有利于提升熏料的出烟效率。

    98、可以理解的是,入口、网孔和置物槽形成空气通道。使得熏料能够与空气充分接触。

    99、可选地,机本体位于入口和烟熏盒处的部分为阻燃件,这样,能够降低机本体在高温情况下燃烧的发生概率,有利于提升空气炸锅使用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100、可以理解的是,置物槽的槽口形成第二过流口,第二过流口与过流部连通。

    101、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入口位于烟熏盒远离过流部的一侧。

    102、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限定入口的设置位置,使得入口位于烟熏盒远离过流部的一侧,该设置使得空气由烟熏盒背离过流部的一侧流向过流部,延长了空气在置物槽内的流动路径,使得熏料能够充分与空气接触,有利于提升熏料的燃烧率。

    10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置物槽内设有格栅置物板,格栅置物板与网孔间隔布置,格栅置物板的孔径大于网孔的孔径。

    104、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烟熏盒的结构,使得置物槽内设有格栅置物板,熏料置于格栅置物板。空气炸锅工作时,气体能够经由格栅置物板流入熏料的底部,再流向熏料的顶部,以充分加热熏料。有利于熏料充分燃烧。

    105、其中,格栅置物板与网孔间隔布置,也即,格栅置物板与网孔之间具有缝隙,这样,更利于气体流向格栅置物板上不同位置处的熏料,有助于熏料燃烧,能够充分加热熏料。

    106、另外,熏料燃烧后会形成粒径更小的料灰。使格栅置物板的孔径大于网孔的孔径,网孔处具有承载灰料的作用,降低灰料由入口掉落出空气炸锅的情况发生。

    10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加热件还用于向烹饪腔供热。

    108、在该技术方案中,加热件还用于向烹饪腔供热,也即,加热件能够向烹饪腔和烟熏盒工作,加热件具有辅助加热烹饪腔的作用。该设置丰富了加热件的功能。

    109、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油盘位于所述烹饪腔和所述烟熏盒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和所述烟熏盒位于所述接油盘的同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烟熏盒位于所述接油盘和所述加热件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位于所述烟熏盒的周侧。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件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炸盘的外表面和所述炸桶的内表面之间合围出过流腔,所述过流腔与所述过流部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炸盘设有挡板和第一过流口,所述第一过流口位于所述挡板的周侧,所述过流部与所述挡板对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油盘的一部分朝所述烹饪腔的方向凸起以形成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设有所述过流部,所述接油盘位于所述凸起结构的周侧的部分与所述第一过流口对应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本体和所述载物件中的至少一个设有烟熏流道,所述烟熏流道连通所述过流部和所述烟熏盒。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烟熏流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烟熏流道沿所述载物件的周向间隔布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本体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与所述载物件的外表面抵靠,所述密封件环绕所述过流部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本体包括: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本体包括具有第一开口的腔室,所述载物件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可拆装地设于所述腔室。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件和所述腔室的腔壁之间合围出烟熏腔,所述烟熏盒与所述烟熏腔可拆装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本体上还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烟熏盒通过所述第二开口插接于所述烟熏腔。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烟熏盒设有置物槽,所述置物槽与所述过流部连通。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炸锅还包括: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炸锅的置物槽与外界大气连通。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上还设有入口,所述烟熏盒设有网孔,所述网孔连通所述入口和所述置物槽。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位于所述烟熏盒远离所述过流部的一侧。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槽内设有格栅置物板,所述格栅置物板与所述网孔间隔布置,所述格栅置物板的孔径大于所述网孔的孔径。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槽内设有格栅置物板,所述格栅置物板与所述网孔间隔布置,所述格栅置物板的孔径小于所述网孔的孔径。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烟熏盒的侧壁设置有所述网孔,在高度方向上,所述置物槽位于所述网孔下方。

    2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还用于向所述烹饪腔供热。

    2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炸桶的内侧壁和所述炸桶的内底壁的连接处设有凸部,所述凸部朝向所述烹饪腔的方向延伸,所述过流部设于所述凸部;所述过流部正对所述炸盘与所述炸桶的侧面间隙,或者,所述过流部正对所述炸盘无漏油孔处。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与所述炸盘间隔布置,或者所述凸部与所述炸盘抵靠。

    3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炸桶的内底壁设有板体,所述板体朝向所述烹饪腔的方向延伸,所述板体与所述炸桶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所述过流部;所述过流部正对所述炸盘与所述炸桶的侧面间隙,或者,所述过流部正对所述炸盘无漏油孔处。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炸盘设有第三过流口,所述板体位于所述第三过流口和所述过流部之间,所述第三过流口连通所述过流部和所述烹饪腔。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与所述炸盘间隔布置,或者所述板体与所述炸盘抵靠。

    3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烟熏盒内设有围板,所述围板围设出所述置物槽;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气炸锅,包括:机体,机体设有烹饪腔和接油盘,接油盘位于烹饪腔的一侧,接油盘设有过流部;烟熏盒,设于机体,烟熏盒通过过流部与烹饪腔连通;加热件,设于机体,加热件至少用于向烟熏盒供热。

    技术研发人员:王团,许智波,曹伟,赵航,孙洪蕾,苏骁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3190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