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冷管废弃热发电装置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5-11-12  1


    本发明属于废弃热发电,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中冷管废弃热发电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1、随着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在提高增压发动机功率和扭矩的同时,中冷管的进口温度也在不断提升,平均温度在180℃-200℃,极限温度可达250℃。由于发动机温度的提高,中冷管的设计也变得更为困难,其结构设计变得更为复杂。另外,对于增压发动机中的热量也难以实现回收利用,造成了废弃热的极大浪费。

    2、现有技术中,多将整根中冷管设计为不锈钢材料,该方式会大大增加系统的整体质量,同时也使中冷系统的负荷增加,严重增加了中冷管的设计难度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冷管废弃热发电装置及车辆,能够既能有效降低中冷管的出气管温度,又能充分利用废弃热进行发电,实现整车的电能储备,降低了发动机的油耗。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中冷管废弃热发电装置,包括:

    3、壳体,壳体的一端设有与涡轮增压器出口相连的进气管、另一端设有与中冷管入口相连的出气管;

    4、冷却夹层,围设于壳体的外周,冷却夹层连通有冷却液进液管和冷却液出液管;

    5、若干个温差半导体片,分别连接于壳体的内壁,其中任意两个温差半导体片上一一对应连接有延伸至壳体外部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能够形成电势差。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壳体为圆筒状构件,温差半导体片沿壳体的轴向设置、且温差半导体片向壳体的轴心处延伸。

    7、一些实施例中,温差半导体片靠近壳体轴心的侧缘还贴合连接有导热翅片,导热翅片沿壳体的轴向延伸。

    8、一些实施例中,温差半导体片向壳体的轴心处延伸至与进气管的内孔轴向对应;

    9、温差半导体片沿壳体的周向间隔布设有若干个,相邻两个温差半导体片之间的夹角相等。

    10、一些实施例中,温差半导体片的板面沿壳体的径向设置,温差半导体片为碲化铋材质构件。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冷却液进液管和冷却液出液管分别连接于冷却夹层的两端、且冷却液进液管和冷却液出液管分别位于壳体轴心的两侧。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进气管和出气管的内径均小于壳体的内径,进气管和出气管分别通过锥形过渡部与壳体相连,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贯穿同一锥形过渡部延伸至壳体外。

    13、一些实施例中,中冷管废弃热发电装置还包括蓄电池,蓄电池具有与第一电极相连的正极以及与第二电极相连的负极。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进气管和出气管分别与壳体同轴设置,且进气管和出气管对称位于壳体的两端。

    15、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冷管废弃热发电装置,利用冷却夹层和涡轮增压器的高温气体在温差半导体片的两极之间形成温度差,进而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电势差以形成发电效果,实现整车的电能供应和储备,达到对废弃热的有效利用,使进入中冷管的气体得到有效降温,便于降低发动机的油耗,上述结构可有效降低中冷管的设计难度,同时还有助于实现良好的节能效果。

    16、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上述车辆包括中冷管废弃热发电装置。该车辆利用中冷管废弃热发电装置充分利用涡轮增压器排出的废弃热,通过温差发电的方式实现整车的电能供应和储备,达到对废弃热的有效利用,使进入中冷管的气体得到有效降温,便于降低发动机的油耗,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



    技术特征:

    1.中冷管废弃热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管废弃热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为圆筒状构件,所述温差半导体片(3)沿所述壳体(1)的轴向设置、且所述温差半导体片(3)向所述壳体(1)的轴心处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冷管废弃热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差半导体片(3)靠近所述壳体(1)轴心的侧缘还贴合连接有导热翅片(4),所述导热翅片(4)沿所述壳体(1)的轴向延伸。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冷管废弃热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差半导体片(3)向所述壳体(1)的轴心处延伸至与所述进气管(11)的内孔轴向对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冷管废弃热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差半导体片(3)的板面沿所述壳体(1)的径向设置,所述温差半导体片(3)为碲化铋材质构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管废弃热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进液管(21)和所述冷却液出液管(22)分别连接于所述冷却夹层(2)的两端、且所述冷却液进液管(21)和所述冷却液出液管(22)分别位于所述壳体(1)轴心的两侧。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中冷管废弃热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11)和所述出气管(12)的内径均小于所述壳体(1)的内径,所述进气管(11)和所述出气管(12)分别通过锥形过渡部(13)与所述壳体(1)相连,所述第一电极(31)和所述第二电极(32)分别贯穿同一所述锥形过渡部(13)延伸至所述壳体(1)外。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冷管废弃热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管废弃热发电装置还包括蓄电池,所述蓄电池具有与所述第一电极(31)相连的正极以及与所述第二电极(32)相连的负极。

    9.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中冷管废弃热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11)和所述出气管(12)分别与所述壳体(1)同轴设置,且所述进气管(11)和所述出气管(12)对称位于所述壳体(1)的两端。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上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中冷管废弃热发电装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冷管废弃热发电装置及车辆,包括壳体、冷却夹层以及若干个温差半导体片,壳体的一端设有与涡轮增压器出口相连的进气管、另一端设有与中冷管入口相连的出气管;冷却夹层围设于壳体的外周;若干个温差半导体片分别连接于壳体的内壁,其中任意两个温差半导体片上一一对应连接有延伸至壳体外部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能够形成电势差。本发明提供的中冷管废弃热发电装置,利用冷却夹层和涡轮增压器的高温气体在温差半导体片的两极之间形成温度差,进而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电势差以形成发电效果,实现整车的电能供应和储备,达到对废弃热的有效利用,便于降低发动机的油耗。

    技术研发人员:朱静,赵再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3191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