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和具有其的蓄能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5-11-13  5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尤其是涉及一种换热器和具有其的蓄能器。


    背景技术:

    1、蓄能器具有体积小、蓄热量大和蓄热不存水等优点,与热泵连接,形成家庭热水采暖设备,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2、在蓄能器中,最常用的是管翅式(或蛇形管)金属换热器,具有优异的换热器性能以及高效、高品质、成熟的规模生产工艺。蓄能器主要结构为多组管翅式换热器拼接组合,再在金属箱体中与蓄能材料充分结合,然后由箱体保温材料包裹而成。

    3、为满足蓄能器的应用性能需求,换热器设计成多组流路,而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在占据箱体中大部分的空间的同时,换热效果却无法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排布合理、紧凑,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在大小相同的情况下,在同样的蓄能器内的换热效果更好。

    2、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蓄能器,所述蓄能器包括上述的换热器。

    3、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包括:换热器主体,所述换热器主体包括多个子换热器,多个所述子换热器沿第一方向排布,每个所述子换热器均包括换热器本体和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包括连接的直管段和弯管段,所述直管段穿设于换热器本体内且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弯管段设于所述换热器本体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侧;第一连接管,每个所述子换热器的所述换热管均与一个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具有第一管段,所述第一管段位于所述换热器本体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管段沿第三方向延伸,多个所述第一管段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集流管,所述集流管设于所述换热器主体沿所述第三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且包括第一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远离所述换热管的一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两两相互垂直。

    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通过将第一管段设于换热器本体沿第二方向的一侧,将集流管设于换热器主体沿第三方向或第二方向的一侧,排布合理,使换热器的排布紧凑,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在大小相同的情况下,在同样的蓄能器内的换热效果更好。

    5、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换热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一管板,所述换热器主体沿所述第二方向的至少一侧设有所述第一管板,所述第一管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换热器主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连接,所述弯管段和所述第一管段均位于所述第一管板的内侧。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板与所述第一连接管间隔开。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板与所述第一连接管之间的间隙大于等于5mm。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主体沿所述第二方向的至少一侧设有多个所述第一管板,多个所述第一管板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开。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三方向,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管板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5cm;所述第一管板沿所述第三方向的宽度为1-10cm。

    11、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管板具有朝向远离所述换热器本体方向凹入的第一凹入部,所述第一凹入部为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开的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凹入部与多个所述第一管段一一对应,所述第一管段位于相应的所述第一凹入部内。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板沿所述第三方向的两端具有朝向远离所述换热器本体方向弯折的翻边。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还包括:第二管板,所述换热器主体沿所述第二方向的至少一侧设有所述第二管板,所述第二管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换热器主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管段位于所述第二管板外侧,所述第一管板和所述第二管板在所述第三方向上间隔设置。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板具有朝向所述换热器本体方向凹入的第二凹入部,所述第二凹入部为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开的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凹入部与多个所述第一管段一一对应,所述第一管段位于相应的所述第二凹入部内。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还包括:吊装板,所述换热器主体设有所述集流管的一侧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均设有所述吊装板,所述吊装板上具有吊装孔。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吊装孔的直径为0.5-2cm。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流管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吊装板的背离所述换热器主体的一侧具有避让所述集流管的避让缺口。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子换热器均具有沿所述第三方向弯折延伸的所述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包括第一进出口和第二进出口,所述第一进出口和所述第二进出口分别位于所述换热管靠近第三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一进出口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二连接管,所述集流管还包括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二进出口和所述第二集流管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管连通。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集流管设于所述换热器主体沿所述第三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管还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管段,所述第二管段连通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第一集流管。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集流管设于所述换热器主体沿所述第三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管包括延伸段和连接段,所述延伸段沿第二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换热器主体沿所述第三方向的一侧,所述连接段连通所述延伸段和所述第二进出口。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集流管设于所述换热器主体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管包括延伸段,所述延伸段沿第三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换热器主体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所述延伸段和所述第二进出口连通。

    22、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子换热器中的部分为蓄能换热器,部分为放能换热器,所述第一集流管包括第一子集流管和第二子集流管,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管包括多个第一子连接管和多个第二子连接管,所述第一子连接管连通所述蓄能换热器的所述换热管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子集流管,所述第二子连接管连通所述放能换热器的所述换热管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子集流管,所述集流管还包括第二集流管,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多个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集流管包括第三子集流管和第四子集流管,多个所述第二连接管包括多个第三子连接管和多个第四子连接管,所述第三子连接管连通所述蓄能换热器的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子集流管,所述第四子连接管连通所述放能换热器的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子集流管。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蓄能换热器和所述放能换热器沿所述第一方向交替排布。

    2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蓄能器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用于设置蓄能材料,所述箱体的一端敞开;顶盖,所述顶盖盖设于所述箱体的敞开口处;上述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箱体内,所述集流管位于所述换热器主体的朝向所述箱体敞开口的一侧。

    25、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蓄能器,通过设有上述的换热器,通过将第一管段设于换热器本体沿第二方向的一侧,将集流管设于换热器主体沿第三方向或第二方向的一侧,排布合理,使换热器的排布紧凑,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在大小相同的情况下,在同样的蓄能器内的换热效果更好。

    26、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一管板,所述换热器主体沿所述第二方向的至少一侧设有所述第一管板,所述第一管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换热器主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连接,所述弯管段和所述第一管段均位于所述第一管板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板与所述第一连接管间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板与所述第一连接管之间的间隙大于等于5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主体沿所述第二方向的至少一侧设有多个所述第一管板,多个所述第一管板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三方向,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管板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5cm;所述第一管板沿所述第三方向的宽度为1-10c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管板具有朝向远离所述换热器本体方向凹入的第一凹入部,所述第一凹入部为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开的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凹入部与多个所述第一管段一一对应,所述第一管段位于相应的所述第一凹入部内。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板沿所述第三方向的两端具有朝向远离所述换热器本体方向弯折的翻边。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板具有朝向所述换热器本体方向凹入的第二凹入部,所述第二凹入部为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开的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凹入部与多个所述第一管段一一对应,所述第一管段位于相应的所述第二凹入部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孔的直径为0.5-2cm。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吊装板的背离所述换热器主体的一侧具有避让所述集流管的避让缺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子换热器均具有沿所述第三方向弯折延伸的所述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包括第一进出口和第二进出口,所述第一进出口和所述第二进出口分别位于所述换热管靠近第三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一进出口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二连接管,所述集流管还包括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二进出口和所述第二集流管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管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设于所述换热器主体沿所述第三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管还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管段,所述第二管段连通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第一集流管。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集流管设于所述换热器主体沿所述第三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管包括延伸段和连接段,所述延伸段沿第二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换热器主体沿所述第三方向的一侧,所述连接段连通所述延伸段和所述第二进出口。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集流管设于所述换热器主体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管包括延伸段,所述延伸段沿第三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换热器主体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所述延伸段和所述第二进出口连通。

    18.根据权利要求1或1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子换热器中的部分为蓄能换热器,部分为放能换热器,所述第一集流管包括第一子集流管和第二子集流管,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管包括多个第一子连接管和多个第二子连接管,所述第一子连接管连通所述蓄能换热器的所述换热管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子集流管,所述第二子连接管连通所述放能换热器的所述换热管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子集流管,所述集流管还包括第二集流管,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多个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集流管包括第三子集流管和第四子集流管,多个所述第二连接管包括多个第三子连接管和多个第四子连接管,所述第三子连接管连通所述蓄能换热器的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子集流管,所述第四子连接管连通所述放能换热器的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子集流管。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换热器和所述放能换热器沿所述第一方向交替排布。

    20.一种蓄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和具有其的蓄能器,换热器包括:换热器主体,换热器主体包括多个子换热器,每个子换热器均包括换热器本体和换热管,换热管包括连接的直管段和弯管段,直管段穿设于换热器本体内且沿第二方向延伸,弯管段设于换热器本体沿第二方向的两侧;第一连接管,每个子换热器的换热管均与一个第一连接管的一端连通,第一连接管具有第一管段,第一管段位于换热器本体沿第二方向的一侧,第一管段沿第三方向延伸;集流管,集流管设于换热器主体沿第三方向或第二方向的一侧且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一集流管与第一连接管的远离换热管的一端连接。根据本发明的换热器,排布合理、紧凑,能够提高在同样的蓄能器内的换热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曾德森,蔡宗航,黄招彬,王长君,霍志杰,董宏生,徐箐,邹海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3194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