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固定结构、电池固定系统、电池包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5-11-13  2


    本公开涉及车辆,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固定结构、电池固定系统、电池包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1、随着新能源车辆事业的发展,其续航能力及安全性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为了有足够的续航里程和足够的储能能力,目前的新能源车辆都需要布置一个较大的电池包来容纳足够多的电池。

    2、目前使用的电池包内部往往将电池的正极端面(具有极柱的一端)朝向乘用舱设置,将电池的负极端面朝向车辆底盘底板设置;这种设置方式需要在电池的极柱与乘用舱底板之间留有缓冲空间,缓冲空间是用于防止电池的极柱受到乘用舱底板上的压力导致电池损坏;缓冲空间的设置,会造成电池包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占用过多空间,会影响电池包以及整车的布置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池固定结构、电池固定系统、电池包以及车辆。

    2、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池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支撑座;

    3、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板朝向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一侧用于与电池的负极端面相抵;

    4、所述支撑座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朝向所述第一固定板的表面上,所述支撑座上开设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容纳所述电池的正极端面的极柱。

    5、可选的,所述支撑座上开设有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与车辆上的热失控引流通道连通。

    6、可选的,所述支撑座还包括贴合部和支撑部;

    7、所述贴合部上形成有与所述电池的正极端面平行设置的贴合面,并用于与所述电池的正极端面贴合设置;

    8、所述贴合部通过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第二固定板连接,所述贴合部、所述支撑部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围绕形成所述导流通道。

    9、可选的,还包括巴片,多个所述电池的极柱通过位于所述导流通道内的所述巴片电连接;

    10、所述容纳空间为通孔结构,所述电池的极柱的端部穿过所述容纳空间并伸入到所述导流通道内。

    11、可选的,所述支撑座为弹性结构。

    12、可选的,所述支撑座上开设有与所述电池的防爆阀相对设置的导流孔,所述导流孔与所述导流通道连通。

    13、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为车辆的乘用舱底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为车辆的底盘底板。

    14、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池固定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固定结构,还包括第三固定板;

    15、所述第三固定板为刚性绝缘板;

    16、两组所述电池固定结构中的所述第二固定板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三固定板的两侧面上。

    17、可选的,其中一组所述电池固定结构的所述第一固定板为车辆的乘用舱底板,另一组所述电池固定结构的所述第一固定板为车辆的底盘底板。

    18、第三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固定结构或如上所述的电池固定系统以及电池,所述电池安装在所述电池固定结构或所述电池固定系统上。

    19、第四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包。

    20、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21、本公开提供的电池固定结构,通过第一固定板上的平面结构的设置,能够与电池的负极端面进行贴合,或者是与负极端面形成环形的接触面,从而为电池的负极端面提供可靠的支撑固定效果;通过支撑座和第二固定板的设置,能够为电池的正极端面提供可靠的支撑固定效果;通过支撑座上开设的容纳空间能够对极柱实现避让,使极柱被包裹在支撑座内,从而避免第二固定板对极柱产生挤压,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节省了第一固定板与极柱之间的缓冲空间高度,同时也节省了极柱自身的高度;显著地降低电池包在车辆高度方向上的高度,从而降低电池包对整车布置的影响。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支撑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上开设有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与车辆上的热失控引流通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还包括贴合部和支撑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巴片,多个所述电池的极柱通过位于所述导流通道内的所述巴片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为弹性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上开设有与所述电池的防爆阀相对设置的导流孔,所述导流孔与所述导流通道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为车辆的乘用舱底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为车辆的底盘底板。

    8.一种电池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固定结构,还包括第三固定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一组所述电池固定结构的所述第一固定板为车辆的乘用舱底板,另一组所述电池固定结构的所述第一固定板为车辆的底盘底板。

    10.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固定结构或如权利要求8和9所述的电池固定系统以及电池,所述电池安装在所述电池固定结构或所述电池固定系统上。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包。


    技术总结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固定结构、电池固定系统、电池包以及车辆。该电池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支撑座;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板朝向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一侧为平面结构,并用于与电池的负极端面贴合;所述支撑座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朝向所述第一固定板的表面上,所述支撑座上开设有容纳空间。该电池固定结构,通过支撑座和第二固定板的设置,能够为电池的正极端面提供可靠的支撑固定效果;通通过支撑座上开设的容纳空间能够对极柱实现避让,使极柱被包裹在支撑座内,从而避免第二固定板对极柱产生挤压,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节省了第一固定板与极柱之间的缓冲空间高度。

    技术研发人员:刘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罗克维尔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3195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