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桥梁上部结构施工,特别涉及一种预应力锚索折线先张法台座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bulb-t梁由于跨径大、承载力高、耐久性好、建造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等特点而被广泛使用。其设计为折线先张法预应力结构,相较于传统直线先张法预应力结构,采用折线配束能够使预应力线形与外部荷载弯矩作用下的包络图分布接近,使梁体的跨径得到提高,同时弯起钢束能够提升腹板抗剪能力,避免腹板的开裂,提高梁体耐久性。相较于传统后张法预应力结构,不存在由于灌浆不密实产生的质量问题,提高了结构的耐久性,降低了后期维养成本。制作时无需波纹管和专用锚具,减少了施工工序,生产规模达到一定数量时,具有明显造价的优势。
2、bulb-t梁的折线先张法施工整体思路是:利用转向装置将折线束转换为直线束,再进行钢束的整体张拉,利用反力墙(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承台、桩基础(钢筋混凝土或phc管桩)作为张拉的锚固端,钢结构小车作为活动横梁。
3、现有bulb-t梁张拉施工时,反力端需要提供较大的反力(以40米标准跨径为例,控制张拉力达到1200t),对反力墙的强度、刚度、基础稳定性以及桩基的抗拔承载力、抗剪承载力要求极高。钢结构反力墙虽然自身强度高,但需要钢箱撑杆作为支撑,用钢量大,造价高;钢筋混凝土反力墙为了获得足够的承载力,需要大体量的耳墙辅助受力,且反力墙自身需要配置较多的钢筋,混凝土用量也大,长期的循环荷载作用下,容易出现疲劳开裂现象。桩基础作为抗拔力的主要来源,需要足够的锚固深度及较大桩径。岩石地基不适合采用phc管桩,只能采用钢筋混凝土桩,桩基配筋率较高,施工需要大型钻机,施工周期长,故总体经济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应力锚索折线先张法台座及施工方法,通过采用混凝土框架式基础配合可回收预应力锚索与地基形成一个整体,可以提供满足bulb-t梁张拉施工的抗拔力,同时作为混凝土反力墙的预应力,提高混凝土反力墙的承载力,减少其配筋量,采用可回收预应力锚索,待施工完毕预应力锚索可回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钢材遗留对地下环境的影响,做到环保、绿色施工。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预应力锚索折线先张法台座,包括框架式基础,所述框架式基础下方设有抗剪短桩,所述框架式基础上部左侧设有张拉端反力墙,所述框架式基础上部右侧设有bulb-t梁模块,所述张拉端反力墙与所述bulb-t梁模块之间设有锚固小车和钢束转向架,所述bulb-t梁模块内部设置有多条预应力钢绞线,所述预应力钢绞线穿过所述钢束转向架与所述锚固小车固定连接,所述张拉端反力墙上设有多个千斤顶,所述千斤顶的活动端连接有张拉杆,所述张拉杆与所述锚固小车固定连接,所述框架式基础和张拉端反力墙上分别设有若干可回收预应力锚索。
3、所述bulb-t梁模块包括bulb-t梁,所述bulb-t梁下方设有台座底模,所述台座底模下方设有工字钢,所述工字钢下方设有工字钢基础,所述工字钢基础的左侧与所述框架式基础固定连接。
4、所述预应力钢绞线远离框架式基础一侧连接有梁底转向器,所述梁底转向器下方固定连接有梁底转向横梁,所述梁底转向横梁两端分别设有可回收预应力锚索,所述梁底转向横梁通过可回收预应力锚索与所述bulb-t梁模块固定连接。
5、所述梁底转向横梁上部表面与所述可回收预应力锚索接触处设有横梁加劲板,所述梁底转向横梁下部表面与所述工字钢基础之间设有横梁垫块,所述可回收预应力锚索穿过所述横梁加劲板、梁底转向横梁、横梁垫块和工字钢基础后与地面固定连接。
6、所述梁底转向器下端设有丝杠,所述梁底转向器通过丝杠与所述梁底转向横梁中部固定连接。
7、所述可回收预应力锚索包括锚具,所述锚具外侧设有波纹管,所述波纹管埋设在所述框架式基础和张拉端反力墙内部,所述锚具底部设有可回收器,所述锚具穿过所述框架式基础或张拉端反力墙通过可回收器与地面固定连接。
8、所述可回收预应力锚索为直径范围15.24mm~21.6mm的钢绞线。
9、所述框架式基础为内部中空的混凝土框架结构,所述框架式基础的侧壁设有多个填充孔,所述框架式基础中空内部填充有填充物,所述填充物为沙土或碎石。
10、一种预应力锚索折线先张法台座的施工方法,施工如上所述的一种预应力锚索折线先张法台座,包括以下步骤:
11、s1:根据现场布置要求,确定可回收预应力锚索的安装位置,可回收预应力锚索的安装孔钻孔深度要超过可回收预应力锚索设计长度0.2~0.5m,孔位偏差不得超过±20mm,可回收预应力锚索安装前,应对钻孔孔口进行暂时封堵,不得使碎屑、杂物进入;
12、s2:制作可回收预应力锚索,下放锚具时,先将锚具索体的底端放入孔内,用人工依次向孔内缓慢均匀推进;下放完成后,进行锚索注浆,采用底部压力注浆法完成注浆;
13、s3: 完成锚索施工后,清理基础岩面,采用混凝土浇筑施工框架式基础、抗剪短桩及张拉端反力墙,通过在施工框架式基础和张拉端反力墙内预埋波纹管,以保护锚具;
14、s4: 待施工框架式基础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填充物内填充,回填碎石土,施工时应控制压实度,保证填充密实;
15、s5: 进行可回收预应力锚索的张拉,应分级进行张拉;同时完成梁底转向横梁锚索的施工;
16、s6: 施工框架式基础完成施工后,继续工字钢基础、工字钢、台座底模、钢束转向架和锚固小车的安装,预应力钢绞线一端穿过钢束转向架与锚固小车固定连接,一端与梁底转向横梁连接,张拉端反力墙上安装多个千斤顶,千斤顶的活动端连接有张拉杆,张拉杆与所述锚固小车固定连接,完成台座的施工。
17、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1.本发明通过采用混凝土框架式基础配合可回收预应力锚索与地基形成一个整体,可以提供满足bulb-t梁张拉施工的抗拔力,同时作为混凝土反力墙的预应力,提高混凝土反力墙的承载力,减少其配筋量,可回收预应力锚索相较于钢筋混凝土桩或者phc管桩来说,其施工速度快,无需大型施工设备,材料用量少;2.本发明采用可回收预应力锚索,待施工完毕预应力锚索可回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钢材遗留对地下环境的影响,做到环保、绿色施工;3.本发明混凝土框架式基础采用框架结构,内部填充密实的碎石土,不仅可以节省混凝土量,而且可以保证与地基的紧密结合;4.本发明通过设置梁底转向横梁、预应力锚索、钢束转向架完成梁内预应力束的弯起,梁底转向横梁的设置使梁底转向器的放张更加便捷、安全,放张施工空间不再受台座高度的影响,与可回收预应力锚索配合使用,避免了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
18、以下将结合附图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1.一种预应力锚索折线先张法台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式基础(1),所述框架式基础(1)下方设有抗剪短桩(14),所述框架式基础(1)上部左侧设有张拉端反力墙(3),所述框架式基础(1)上部右侧设有bulb-t梁模块,所述张拉端反力墙(3)与所述bulb-t梁模块之间设有锚固小车(6)和钢束转向架(7),所述bulb-t梁模块内部设置有多条预应力钢绞线,所述预应力钢绞线穿过所述钢束转向架(7)与所述锚固小车(6)固定连接,所述张拉端反力墙(3)上设有多个千斤顶(4),所述千斤顶(4)的活动端连接有张拉杆(5),所述张拉杆与所述锚固小车(6)固定连接,所述框架式基础(1)和张拉端反力墙(3)上分别设有若干可回收预应力锚索(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预应力锚索折线先张法台座,其特征在于:所述bulb-t梁模块包括bulb-t梁(8),所述bulb-t梁(8)下方设有台座底模(13),所述台座底模(13)下方设有工字钢(11),所述工字钢(11)下方设有工字钢基础(12),所述工字钢基础(12)的左侧与所述框架式基础(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预应力锚索折线先张法台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钢绞线远离框架式基础(1)一侧连接有梁底转向器(10),所述梁底转向器(10)下方固定连接有梁底转向横梁(9),所述梁底转向横梁(9)两端分别设有可回收预应力锚索(2),所述梁底转向横梁(9)通过可回收预应力锚索(2)与所述bulb-t梁模块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预应力锚索折线先张法台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梁底转向横梁(9)上部表面与所述可回收预应力锚索(2)接触处设有横梁加劲板(901),所述梁底转向横梁(9)下部表面与所述工字钢基础(12)之间设有横梁垫块(902),所述可回收预应力锚索(2)穿过所述横梁加劲板(901)、梁底转向横梁(9)、横梁垫块(902)和工字钢基础(12)后与地面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预应力锚索折线先张法台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梁底转向器(10)下端设有丝杠,所述梁底转向器(10)通过丝杠与所述梁底转向横梁(9)中部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预应力锚索折线先张法台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回收预应力锚索(2)包括锚具(201),所述锚具(201)外侧设有波纹管(202),所述波纹管(202)埋设在所述框架式基础(1)和张拉端反力墙(3)内部,所述锚具(201)底部设有可回收器(203),所述锚具(201)穿过所述框架式基础(1)或张拉端反力墙(3)通过可回收器(203)与地面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预应力锚索折线先张法台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回收预应力锚索(2)为直径范围15.24mm~21.6mm的钢绞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预应力锚索折线先张法台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式基础(1)为内部中空的混凝土框架结构,所述框架式基础(1)的侧壁设有多个填充孔(102),所述框架式基础(1)中空内部填充有填充物(101),所述填充物(101)为沙土或碎石。
9.一种预应力锚索折线先张法台座的施工方法,施工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种预应力锚索折线先张法台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