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物流运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需求偏差撮合实现企业运力协同快速响应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2.生产领域的运输任务计划性很强,通常是提前根据业务量安排车辆,然而在实际运行中也很难符合安排的运输车次和业务需求完美契合的情况。因此也需要临时征调车辆进行运输任务或者遣散多余的运力,整个运力调整的过程中最缺乏对运费的标准化定价需要对价格进行多方博弈,也就无法实现运力快速响应协同。参考网约车在业务繁忙时允许用户以红包的形式临时加价给司机,以促成司机优先选择自己的约车订单。由此司机在选择订单的时候参考的关键要素有运输起点、终点,当前自身位置以及加价的费用。此种业务方式所形成的撮合模式在生产领域中容易产生恶意加价并影响原有业务订单的执行。由此,企业运力灵活调度受到阻碍,需要更高效的协同响应系统辅助实现行业整体降本增效。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需求偏差撮合实现企业运力协同快速响应方法及系统,既可以提升企业现有运力的稳定性,也可以为企业多余闲置的运力做快速的调配,实现企业运力最优配置。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需求偏差撮合实现企业运力协同快速响应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业务方上传业务计划和完成评价;物流公司上传包含车辆位置信息的运力投放情况,以及运费报价;后端系统根据业务方的业务计划、完成评价及物流公司的运力投放情况、运费报价,计算需求偏差;后端系统在满足位置信息、运输车辆要求情况下优先查找需求偏差为正值的物流公司进行价格比对,若业务方价格大于等于物流公司价格,则为双方自动完成运输业务签订;后端系统进行价格比对时,若业务方价格小于物流公司价格,则放弃运输业务签订。
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物流公司包括:个体户及拥有多个车辆的物流公司,物流公司下辖多个运输车辆。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需求偏差的单位是重量、体积,或车次。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需求偏差是运输业务量与预估量之间差值与可靠性系数相乘后的数值。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物流公司上传的运力投放信息包括车辆和司机信息,有车牌号、车型、载重等车辆信息,司机包括姓名、手机号。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业务方接入系统时维护关联物流公司的信息,由此接收相应车辆的位置信息及需求偏差,并且在匹配运输需求时可及时联系司机。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当需求偏差满足某个阀值时物流公司接收并响应来自其他业务方的运输任务申请。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业务方接入系统时维护运输业务项目数据。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运输业务项目数据包括:货物类型、装货地点、卸货地点、对承载车辆的要求、价格。
13.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需求偏差撮合实现企业运力协同快速响应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业务方、物流公司、后端系统,用于执行根据前文所述的基于需求偏差撮合实现企业运力协同快速响应方法。
14.采用这样的设计后,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5.本发明技术方案约定限制物流公司在满足关联业务方情况下可接纳更多运输业务,有助于业务方敢于释放闲置运力服务其他业务方,物流公司敢于在业务关联方投放更多运力保障业务稳定性,消除了各个不同业务方之间的资源隔阂,使得更大范围的运力协同成为可能,为整体提升效率创造更高空间。
附图说明
16.上述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7.图1是基于需求偏差撮合实现企业运力协同快速响应系统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19.本发明提供一种以运费定价为核心的运输业务撮合系统,此系统运行后既可以提升企业现有运力的稳定性,也可以为企业多余闲置的运力做快速的调配,实现企业运力最优配置。
20.此系统的参与角色主要有业务方(可以是生产企业,也可以是贸易商或者其他物流业务管理所属的角色)和物流公司(可以小到某单一运输车辆的个体户,物流公司下辖多个运输车辆)。其中,业务方是主要角色可以关联多个物流承运企业,物流承运企业必须依托某一个或多个业务方参与。
21.业务方发布运输业务需求,系统根据不同的数据匹配物流承运企业提供运力支持,并且提供定价标准。
22.业务方接入系统时可以维护运输业务项目数据,包括不限于货物类型、装货地点、卸货地点、对承载车辆的要求、价格。
23.业务方接入系统时可以维护关联物流公司的信息,由此系统接收相应车辆的位置信息及需求偏差,并且在匹配运输需求时可及时联系司机。
24.物流公司可以看到业务方运输业务项目除价格外的部分数据,并且提供自己的运费报价。
25.需求偏差解释:在某一周期内业务主体可以实际完成(不是已经完成,是经过评估后可以完成)的运输业务量和预估量之间的差值,单位可以是重量、体积,也可以是车次,描述方式可以是按数量绝对值也可以是按比例。某一周期可以是月、日或者其他。业务主体可能是生产机构、或者运输公司、也可能是某个个体户等。偏差可以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26.需求偏差数据来源于业务方上传的业务计划和完成评价,物流公司上传包含车辆位置信息的运力投放情况,依托两者的关系计算业务量与运力投放之间的关系进而判断物流公司的运力是否可以满足业务方的业务诉求。同时,需要建立两者与业务执行时间、天气、交通状况、司机个体、业务方、装卸货地点等可以影响运输执行效率的历史数据库,计算依据相同参数的需求偏差可靠性系数a。最终输出给其他模块的需求偏差是乘以可靠性系数a后的值,a的值依托数据沉淀不断修正。
27.业务方实时更新物流公司的需求偏差,当需求偏差满足某个阀值时物流公司可以接收并响应来自其他业务方的运输任务申请,接收运输任务申请还依据其名下对应车辆提供的位置信息,在约定范围内有车辆的物流公司才可以响应。
28.业务方发起运输任务申请,在满足位置信息、运输车辆要求情况下优先查找需求偏差为正值且较大的物流公司进行价格比对,若业务方价格大于等于物流公司价格则为双方自动完成运输业务签订,价格不符合则找下一物流公司比对。
29.本发明技术方案约定限制物流公司在满足关联业务方情况下可接纳更多运输业务,有助于业务方敢于释放闲置运力服务其他业务方,物流公司敢于在业务关联方投放更多运力保障业务稳定性,消除了各个不同业务方之间的资源隔阂,使得更大范围的运力协同成为可能,为整体提升效率创造更高空间。
30.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需求偏差撮合实现企业运力协同快速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业务方上传业务计划和完成评价;物流公司上传包含车辆位置信息的运力投放情况,以及运费报价;后端系统根据业务方的业务计划、完成评价及物流公司的运力投放情况、运费报价,计算需求偏差;后端系统在满足位置信息、运输车辆要求情况下优先查找需求偏差为正值的物流公司进行价格比对,若业务方价格大于等于物流公司价格,则为双方自动完成运输业务签订;后端系统进行价格比对时,若业务方价格小于物流公司价格,则放弃运输业务签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需求偏差撮合实现企业运力协同快速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物流公司包括:个体户及拥有多个车辆的物流公司,物流公司下辖多个运输车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需求偏差撮合实现企业运力协同快速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需求偏差的单位是重量、体积,或车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需求偏差撮合实现企业运力协同快速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需求偏差是运输业务量与预估量之间差值与可靠性系数相乘后的数值。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需求偏差撮合实现企业运力协同快速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物流公司上传的运力投放信息包括车辆和司机信息,有车牌号、车型、载重等车辆信息,司机包括姓名、手机号。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需求偏差撮合实现企业运力协同快速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业务方接入系统时维护关联物流公司的信息,由此接收相应车辆的位置信息及需求偏差,并且在匹配运输需求时可及时联系司机。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需求偏差撮合实现企业运力协同快速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当需求偏差满足某个阀值时物流公司接收并响应来自其他业务方的运输任务申请。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需求偏差撮合实现企业运力协同快速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业务方接入系统时维护运输业务项目数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需求偏差撮合实现企业运力协同快速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运输业务项目数据包括:货物类型、装货地点、卸货地点、对承载车辆的要求、价格。10.一种基于需求偏差撮合实现企业运力协同快速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业务方、物流公司、后端系统,用于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需求偏差撮合实现企业运力协同快速响应方法。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需求偏差撮合实现企业运力协同快速响应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业务方上传业务计划和完成评价;物流公司上传包含车辆位置信息的运力投放情况,以及运费报价;后端系统根据业务方的业务计划、完成评价及物流公司的运力投放情况、运费报价,计算需求偏差;后端系统在满足位置信息、运输车辆要求情况下优先查找需求偏差为正值的物流公司进行价格比对,若业务方价格大于等于物流公司价格,则为双方自动完成运输业务签订。本发明提供的基于需求偏差作何实现企业运力协同快速响应方法及系统既可以提升企业现有运力的稳定性,也可以为企业多余闲置的运力做快速的调配,实现企业运力最优配置。实现企业运力最优配置。实现企业运力最优配置。
技术研发人员:韦毅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盖德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2.23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3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