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床抽血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07-09  136



    1.本发明涉及临床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临床抽血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对患者进行静脉采血时,选取血管后穿刺进针,见回血后,用输液贴固定针头,左手指固定针柄和固定连接件,右手持真空采血管,将采血器末端刺入真空采血管内,由于真空采血管内存在负压,血液被自动吸入真空采血管内,采血前要选择好采血试管,一管采集完毕须立即换管。
    3.但在对一些患者进行抽血时需要采集多管血样,用于检查不同的指标,同时用于检查一些特殊指标的真空抽血管内壁上还涂有化学物质,如红头管内上涂有防止挂壁的二氧化硅,同时添加了一些促凝剂,蓝头管内含有枸橼酸钠,因此此类的抽血管在抽完血后需要医护人员立即对抽血管进行晃动4至5次,使血液与化学物质充分融合,如心肌酶检验与血凝检验等,但在实际操作中,医护人员在第一管采集完毕后,需要左手捏住采血器末端,右手将采血器上的采血管拔下,然后匀速晃动4至5次放置好,再拿取第二管采血管重新插在采血器上,当第二管采集完成后,再次拔下晃动混匀,然后再拿取第三管插在采血器上,操作繁琐,且费时费力,同时医护人员在拔插采血管时,有可能会导致采血针偏转或移动,对患者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情况,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临床抽血辅助装置,有效的解决了对患者进行抽血时费时费力,及容易对患者造成伤害的问题。
    5.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包括开口朝上且上下轴向的壳体,壳体上端铰接有盖板,盖板上同轴开设有上下贯通的夹持槽,壳体内下侧同轴设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转动连接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且上下轴向的转柱,转柱上端经转轴转动连接有位于固定板上方且开口朝上的容纳筒,容纳筒下侧壁上同轴开设有上下贯通的圆孔,固定板上同轴滑动连接有可插入圆孔内的顶柱,壳体内同轴设有位于固定板下方且可转动的转盘,顶柱可随转盘的转动而上下滑动,转柱可随转盘的转动而转动;
    6.所述的固定板上开设有多个与容纳筒一一对应且上下贯通的通槽,固定板下端同轴转动连接有转环,转环与转盘之间经l形杆连接,壳体内侧壁上转动连接有多个位于转环下方且与转柱一一对应的转管,转管可随转环的转动而正反向转动,转管上经凸键同轴滑动连接有主带轮,主带轮靠近容纳筒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上下方向的连板,连板可随转环的转动而滑动,连板上端穿过其对应侧的通槽且转动连接有连柱,连柱与其对应侧的容纳筒拆卸连接,连柱上同轴设有副带轮,副带轮经皮带与其对应侧的主带轮连接。
    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实现采血管的自动更换,当第一瓶采血管采血完成后自动将其从静脉采血器上拔下,并使静脉采血器自动插入空的第二个真空采血管内开始采血,当第二管采血完成后自动插入第三管内,相比于传统的人工更换更加快捷,同时可以在
    采血过程中一直按压固定采血针,避免了传统更换真空采血管时拔插造成采血针的晃动及移动对患者造成伤害,同时可以实现在真空采血管采血完成后自动对其进行晃动,使其内壁上的化学药物与血液充分混匀,相比于传统的人工混匀,晃动角度及频率更加精准,使血液与化学药物可以更好的混匀。
    附图说明
    8.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轴测图。
    9.图2是本发明的剖切左视轴测图。
    10.图3是本发明的全剖左视轴测图。
    11.图4是本发明的剖切俯视轴测图。
    12.图5是本发明的全剖俯视轴测图。
    13.图6是本发明的全剖仰视轴测图。
    14.图7是本发明中转管与卡柱的轴测图。
    15.图8是本发明图3中a的放大图。
    16.图9是本发明图3中b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8.由图1至图9给出,包括开口朝上且上下轴向的壳体1,壳体1上端铰接有盖板2,盖板2上同轴开设有上下贯通的夹持槽3,壳体1内下侧同轴设有固定板4,固定板4上转动连接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且上下轴向的转柱5,转柱5上端经转轴转动连接有位于固定板4上方且开口朝上的容纳筒6,容纳筒6下侧壁上同轴开设有上下贯通的圆孔7,固定板4上同轴滑动连接有可插入圆孔7内的顶柱8,壳体1内同轴设有位于固定板4下方且可转动的转盘9,顶柱8可随转盘9的转动而上下滑动,转柱5可随转盘9的转动而转动;
    19.所述的固定板4上开设有多个与容纳筒6一一对应且上下贯通的通槽10,固定板4下端同轴转动连接有转环11,转环11与转盘9之间经l形杆12连接,壳体1内侧壁上转动连接有多个位于转环11下方且与转柱5一一对应的转管13,转管13可随转环11的转动而正反向转动,转管13上经凸键同轴滑动连接有主带轮14,主带轮14靠近容纳筒6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上下方向的连板15,连板15可随转环11的转动而滑动,连板15上端穿过其对应侧的通槽10且转动连接有连柱16,连柱16与其对应侧的容纳筒6拆卸连接,连柱16上同轴设有副带轮17,副带轮17经皮带18与其对应侧的主带轮14连接。
    20.为了使顶柱8可随转盘9的转动而上下滑动,所述的固定板4下端滑动连接有位于转盘9后方且l形的拉杆19,固定板4下端经铰接轴铰接有位于拉杆19与顶柱8之间且前低后高的摆杆20,摆杆20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前后贯通的腰形槽21,顶柱8下端与拉杆19上端分别设有插入其对应侧的腰形槽21内的插柱22,转盘9下端设有多个与转柱5一一对应且可与拉杆19接触的顶块23,顶块23先与拉杆19接触的一面为弧形面。
    21.为了使转盘9转动,所述的壳体1下侧壁上设有电机,电机输出端与转盘9同轴固定连接。
    22.为了使转柱5可随转盘9的转动而转动和连板15可随转环11的转动而滑动,所述的
    转柱5下端贯穿固定板4且同轴设有齿轮24,转盘9上端设有两个可与齿轮24啮合的弧形齿条25,两个弧形齿条25位于前侧的齿轮24与左侧的齿轮24之间,转环11外缘面上设有弧形且可与连板15接触的压块26,压块26右端面为倾斜面。
    23.为了使转管13可随转环11的转动而正反向转动,所述的转环11下端左侧开设有位于压块26后方的波浪槽27,波浪槽27两个自由端经弧形槽28连通,壳体1内滑动连接有多个与转管13一一对应且插入其对应侧的转管13内的滑柱29,滑柱29内端伸出转管13且设有插入弧形槽28内的立柱30,转管13上开设有倾斜槽31,滑柱29上设有插入倾斜槽31内的卡柱32。
    24.为了使容纳筒6可与其对应侧的连柱16拆卸连接,所述的连柱16与其对应侧的转轴同轴,容纳筒6外端开设有键槽,连柱16上设有可插入其对应侧的键槽内的连接键33。
    25.为了便于容纳筒6、摆杆20、连板15与真空采血管复位,所述的转轴与铰接轴上分别设有扭簧,连板15外端分别经压簧与壳体1连接,盖板2下端经弹簧连接有位于容纳筒6上方的复位环34。
    26.为了便于对静脉采血器进行夹持固定,所述的盖板2内滑动连接有可插入夹持槽3内的夹块35,夹块35前端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且与盖板2螺纹连接的螺柱,螺柱自由端贯穿盖板2。
    27.为了便于对盖板2进行固定,所述的壳体1前端设有弹性卡扣,盖板2前端设有可与弹性卡扣配合的挂钩。
    28.本发明在使用时,首先设置本发明中电机转动360度一周后自动停止,首先向后按动弹性卡扣,弹性卡扣上端向后摆动,摆动一定角度后与挂钩脱离接触,此时解除对盖板2的固定限位,然后将盖板2打开,将真空采血管依次放入容纳筒6内,然后将盖板2重新盖上,使弹性卡扣与挂钩配合,实现对盖板2的固定限位,然后将静脉采血器可以插入真空采血管的一端插入夹持槽3内,此时转动螺柱,螺柱带动压块26向后滑动插入夹持槽3内并与静脉采血器接触,并对静脉采血器进行挤压固定,固定完成后停止转动螺柱,此时静脉采血器另一端带有穿刺针的一端位于壳体1外;
    29.将壳体1竖直平放,医护人员将采血器上的穿刺针插入患者血管内,然后开启电机,电机带动转盘9逆时针转动,转盘9经l形杆12带动转环11逆时针转动,转环11带动其上的压块26逆时针转动,逆时针转动一定角度后压块26与前侧的连板15接触并挤压前侧的连板15向前滑动并挤压前侧的压簧,前侧的连板15带动前侧的主带轮14与前侧的连柱16向前滑动,前侧的连柱16带动其上的连接键33向前滑动,向前滑动一定距离后,前侧的连接键33与前侧的容纳筒6上的键槽脱离接触,此时解除对前侧的容纳筒6的限位,转盘9与转环11继续同步转动,转动一定角度后此时右侧的弧形齿条25与前侧的齿轮24啮合,并带动前侧的齿轮24顺时针转动,前侧的齿轮24经前侧的转柱5与转轴带动前侧的容纳筒6绕前侧的转柱5顺时针转动,当前侧的容纳筒6绕前侧的转柱5顺时针转动180度后,此时右侧的弧形齿条25与前侧的齿轮24脱离接触,同时此时前侧的容纳筒6的轴线与固定板4的轴线重合,此时前侧的容纳筒6上的圆孔7与顶柱8同轴;
    30.当转盘9带动两个弧形齿条25逆时针转动的同时也带动顶块23逆时针转动,当右侧的弧形齿条25与前侧的齿轮24脱离接触后,此时右侧的顶块23逆时针转动至与拉杆19接触,并向下挤压拉杆19,拉杆19向下滑动带动摆杆20后端向下摆动并扭转扭簧,同时带动摆
    杆20前端向上摆动,前端向上摆动经插柱22带动顶柱8向上滑动,顶柱8向上滑动一段距离后插入前侧的容纳筒6内并向上推动前侧的容纳筒6内的真空采血管,前侧的容纳筒6内的真空采血管向上滑动一段距离后其上端与复位环34接触并向上压动复位环34,复位环34向上滑动并挤压弹簧,继续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后前侧的真空采血管插入静脉采血器的接头内,此时由于真空采血管内存在负压,因此通过静脉采血器将血液吸入前侧的真空采血管内,由于顶块23具有一定长度,因此会持续带动顶柱8向上推动真空采血管,因此实现对患者进行持续采血,防止采血量不够;
    31.转盘9与转环11继续逆时针转动,再次转动一定角度后,此时右侧的顶块23与拉杆19脱离接触,此时由于扭簧的恢复力,摆杆20摆动至初始位置,带动顶柱8回到初始位置,此时顶柱8解除对前侧的真空采血管的推动,且由于弹簧的恢复力,复位环34向下推动前侧的真空采血管,前侧的真空采血管向下滑动一段距离后与静脉采血器的接头脱离接触回到初始位置,此时左侧的弧形齿条25与前侧的齿轮24啮合,并带动前侧的齿轮24再次顺时针转动,前侧的齿轮24经转柱5再次带动前侧的容纳筒6顺时针转动,当前侧的容纳筒6再次顺时针转动180度后左侧的弧形齿条25与前侧的齿轮24脱离接触,此时前侧的容纳筒6顺时针转动了360度回到初始位置,与此同时,压块26与与前侧的连板15脱离接触,此时由于前侧的压簧的恢复力,前侧的连板15带动前侧的连柱16向后滑动,向后滑动一段距离后回到初始位置,此时前侧的连柱16上的连接键33插入前侧的容纳筒6上的键槽内;
    32.当前侧的连柱16上的连接键33重新插入前侧的键槽内后,此时前侧的立柱30从弧形槽28内滑动至波浪槽27内,因此带动前侧的滑柱29来回前后滑动,前侧的滑柱29带动卡柱32在前侧的倾斜槽31内反复前后滑动,进而带动前侧的主带轮14正反向交替转动,前侧的主带轮14经前侧的皮带18带动前侧的副带轮17正反向交替转动,前侧的副带轮17经前侧的连柱16带动前侧的容纳筒6绕前侧的转轴来回交替摆动,实现了对前侧的容纳筒6内的真空采血管的交替摆动,使前侧的真空采血管内的血液与内壁上化学试剂充分混合,摆动一段时间后,此时前侧的立柱30从波浪槽27在再次滑动至弧形槽28内,停止对前侧的容纳筒6的摆动,此时前侧的真空采血管采血完成且晃动混匀完成;
    33.转盘9与转环11继续逆时针转动,再次转动一定角度后此时压块26再次与右侧的连板15接触并向右压动右侧的连板15,使右侧的连柱16上的连接键33与右侧的键槽脱离接触,解除对右侧的容纳筒6的限位,然后右侧的弧形齿轮24与右侧的齿轮24啮合,使右侧的容纳筒6绕右侧的转柱5顺时针转动180度,然后右侧的弧形齿条25与右侧的齿轮24脱离接触,此时原本位于前侧的顶块23与拉杆19接触,带动顶柱8向上滑动,推动右侧的真空抽血管向上滑动插入静脉采血器的连接处,完成抽血,完成抽血后顶块23与拉杆19脱离接触,然后左侧的弧形齿条25与右侧的齿轮24接触再次带动右侧的容纳筒6顺时针转动180度,使右侧的容纳筒6回到初始位置,此时压块26与右侧的连板15脱离接触,连板15带动连柱16复位插入右侧的容纳筒6的键槽内,此时右侧的立柱30转动至波浪槽27内,带动右侧的容纳筒6交替摆动,实现右侧的真空采血管的血液采集及晃动摇匀;
    34.再次转动一定角度后压块26与左侧的连板15接触,运动过程与上述相同,使左侧的真空采血管收集血液病晃动摇匀,此时电机转动一周,自动关闭,然后打开盖板2,将多个真空采血管拿出即可送检,反向转动螺柱,夹块35向前滑动,解除对静脉采血器的限位固定,将静脉采血器取出即可。
    3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设有的壳体、容纳筒、固定板、转盘等,可以实现采血管的自动更换,当第一瓶采血管采血完成后自动将其从静脉采血器上拔下,并使静脉采血器自动插入空的第二个真空采血管内开始采血,当第二管采血完成后自动插入第三管内,相比于传统的人工更换更加快捷,同时可以在采血过程中一直按压固定采血针,避免了传统更换真空采血管时拔插造成采血针的晃动及移动对患者造成伤害,设有的连柱、波浪槽、倾斜槽等,可以实现在真空采血管采血完成后自动对其进行晃动,使其内壁上的化学药物与血液充分混匀,相比于传统的人工混匀,晃动角度及频率更加精准,使血液与化学药物可以更好的混匀,上述过程只需医护人员开启电机即可实现,操作简便,省时省力,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使用性强。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334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