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医疗管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的住院陪客管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2.陪护一般指家政和医疗行业专门陪护老人、小孩和患者的专业护理人员,家政陪护一般包括病人陪护、老人陪护和小孩陪护。对于独居老人、病人和小孩独留家中时,若没有人员陪护,即无法及时处理紧急和意外情况。
3.而目前经历了新冠肺炎的突发状态后,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已经从应急状态转为常态化,但是全球范围内疫情还处于持续大流行阶段,我国仍然面临“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压力。尽管政策层面对于住院陪客人数进行了规定和限制,但每日陪客管理对临床产生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包括设置专人进行门禁管理、对于陪客进行疫情相关信息登记、以及管理者完成督导,并收集上述信息进行数据上传等等。而这些工作往往都需要大量的人力来手工汇总,这对于原本就人力紧缺的护理是巨大的考验,同时还可能存在一定的隐患。
4.中国专利申请:cn109559789a公开了一种医院用共享陪护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共享陪护系统具有患者电子屏和私人存储空间,所述私人存储空间处于电子锁止状态;使用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患者入院,根据患者信息在护士或医生处建立患者信息档案;步骤s2:根据患者信息档案与共享陪护系统进行绑定,绑定后共享陪护系统开启租用;步骤s3:共享陪护系统对绑定后的患者开放功能,在确认患者一对一身份后,允许开启私人存储空间的电子锁,并允许患者电子屏显示患者的诊疗信息。该装置原理简单、控制方便,但整个系统只针对于普通的住院陪护患者,而对于目前突发的新冠疫情防护而言,仍存在一定的弊端。
5.所以综上所述,现亟需要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思路清晰,能够有效针对新冠疫情的防护要求,提高患者以及陪客人员、医疗人员的安全性,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的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的住院陪客管理系统,但是关于这种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的住院陪客管理系统,目前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的住院陪客管理方法。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8.一种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的住院陪客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s1;医护人员登记陪客人员信息,依次对陪客人员进行数据采集,以及对陪客人员信息进行管理传输;
10.s2;核对数据信息并判断是否已有其他陪客人员位于病区,若有,则不能进入;反之则打印陪客腕带,使其进入;
11.s3;进入病区,病区护士通过pda对于陪客人员身份的有效性进行确认,完成陪客人员体温的每日登记,并查看陪客人员核酸报告是否阴性、以及核酸采集时间、是否有效,使其与患儿住院状态保持联动。
12.在上述所述的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的住院陪客管理方法中,作为一个优选方案,s1步骤中陪客人员信息包括陪护联系方式、关联病员、高风险职业、身份证号码、流行病学史、体温、核酸报告是否阴性、核酸采集时间、且可以上传核酸电子报告单;其上述的陪客人员信息均可通过患者端进行登记,并由护士端对陪客人员的有效信息进行确认。
13.在上述所述的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的住院陪客管理方法中,作为一个优选方案,s2步骤中的打印陪护腕带包括二维码以及陪护者姓名、陪护住院号、手机号、发证日期和从患关系;且陪护腕带与患儿住院状态保持联动,即患者出院,陪客腕带自动失效,无需人工处理。
14.在上述所述的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的住院陪客管理方法中,作为一个优选方案,其二维码中涵盖陪客人员的高风险职业、电话、身份证号码、流行病学史、体温、核酸报告是否阴性、核酸采集时间、且可以上传核酸电子报告单相关信息;且二维码的有效期为7天,护士可以帮助续二维码的有效期。
15.在上述所述的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的住院陪客管理方法中,作为一个优选方案,s2步骤中陪客腕带打印采用的设备为打印机,且所述的打印机与医院管理端网络连接。
16.本发明的再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的住院陪客管理系统。
17.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18.一种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的住院陪客管理系统,包括医院管理端、患者端以及护士端;
19.所述的医院管理端用于了解患者总数、陪客总数、陪客体温、核酸报告、健康码和行程码、患者及陪客进出病区情况是否符合要求;且对于所有存疑的陪客进行预警;
20.所述的患者端用于通过患儿家属在入院处登记信息并自动加载至医院管理端和护士端;
21.所述的护士端用于对于陪客身份的有效性进行确认;并支持对陪客的变更、新增、作废和体温管理。
22.在上述所述的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的住院陪客管理系统中,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的医院管理端还包括数据处理系统和后台管理服务系统,且所述数据处理系统与后台管理服务系统相互连通。
23.在上述所述的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的住院陪客管理系统中,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的数据处理系统能够将病员住院信息、以及陪客人员信息与医院后台管理服务系统对接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入医院管理端,供其实时查询病员信息、陪客人员信息,导出后台实时汇总数据。
24.本发明优点在于:
25.1、本发明实时、高效、完善的将医疗场所住院部的陪客管理与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紧密结合,实现了多系统的融合,对于目前的新冠疾病的防控以及病区人员的管控有着积极的意义,保证了住院人员以及医护人员的安全性,提升了患者住院治疗的体验。
26.2、本发明对于临床护士而言,减少文书耗时,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效率,有效完成疫情下的住院陪客的防控管理;其对于管理者而言,方便临床质控、专科护士跟踪及数据分析整改。
27.3、本发明能够实现病人及陪客信息的汇总,其病人腕带的二维码涵盖了陪客的相关信息,包括了高风险职业、电话、身份证号码、流行病学史、体温、核酸报告是否阴性、核酸采集时间、且可以上传核酸电子报告单;使陪客与患儿住院状态保持联动,无需人工处理。
28.4、本发明能够协助护士通过pda对于陪客身份的有效性进行确认,并完成陪客体温的每日登记;查看陪客核酸报告是否阴性、核酸采集时间、是否有效,并与患儿住院状态保持联动。
29.5、本发明能够协助临床管理者通过后台汇总及导出患者及陪客数目、陪客体温是否符合要求等信息;对于所有存疑的陪客(体温高、高风险职业等)进行预警,满足临床上报的需求。
附图说明
30.附图1是本发明中所述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的住院陪客管理方法的结构流程图。
31.附图2是本发明中所述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的住院陪客管理的局部流程图。
32.附图3是本发明中所述陪护腕带的打印流程图。
33.附图4是本发明中护士端查询登记的局部流程图。
34.附图5是本发明中医院管理端的局部操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36.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37.1.医院管理端2.患者端3.护士端4.数据处理系统5.后台管理服务系统 38.实施例1
39.请参见附图1-5所示,附图1是本发明中所述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的住院陪客管理方法的结构流程图。附图2是本发明中所述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的住院陪客管理的局部流程图。附图3是本发明中所述陪护腕带的打印流程图。附图4是本发明中护士端查询登记的局部流程图。附图5是本发明中医院管理端的局部操作流程图。
40.一种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的住院陪客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1.s1;医护人员登记陪客人员信息,依次对陪客人员进行数据采集,以及对陪客人员信息进行管理传输;其间医护人员主要记录陪客人员的基础信息(如姓名、电话、与住院患者的关系、核酸检测信息等),记录完数据信息后上传至医院管理端进行数据存储完善;
42.s2;核对数据信息并判断是否已有其他陪客人员位于病区,若有,则不能进入;反
之则打印陪客腕带,使其进入;医院管理端能够对输入的陪客人员信息进行汇总核对,判断是否之前有陪客人员的数据记录,若系统读取有类似数据,则发出预警,不给与进入;反之则顺利打印与住院患者信息关联的陪客腕带,用于对医患陪护的顺利进入;
43.s3;进入病区,病区护士通过pda对于陪客人员身份的有效性进行确认,完成陪客人员体温的每日登记,并查看陪客人员核酸报告是否阴性、以及核酸采集时间、是否有效,使其与患儿住院状态保持联动;陪客人员进入病区后,病区护士则通过pda扫描陪护腕带上的二维码,进行与系统内部数据的核对,进而实现对陪客信息的有效核对,同时当数据核对无误后,并再次对陪客的身份状态进行登记记录,以保证整个陪护流程的安全性。
44.在本实施例中,优选s1步骤中陪客人员信息包括陪护联系方式、关联病员、高风险职业、身份证号码、流行病学史、体温、核酸报告是否阴性、核酸采集时间、且可以上传核酸电子报告单等信息;其上述的陪客人员信息均可通过患者端进行登记,并由护士端对陪客人员的有效信息进行确认。
45.在本实施例中,优选s2步骤中的打印陪客腕带上包括二维码以及陪客者姓名、陪护住院号、手机号、发证日期和从患关系;且陪客腕带与患儿住院状态保持联动,即患者出院/死亡,陪客腕带自动失效,无需人工处理;符合一人一陪,一人二陪状态,同时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显示当前陪客信息和允许陪客信息。
46.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其二维码中涵盖陪客人员的高风险职业、电话、身份证号码、流行病学史、体温、核酸报告是否阴性、核酸采集时间、且可以上传核酸电子报告单相关信息,同时陪客人员可以凭二维码在病区扫描后可以核对相关信息(如核酸报告、时间及结果等),当扫描后的核酸报告超过七天,则会告知陪客人员重新检测核酸报告,并上传至医院管理端,以保证陪护患者的顺利通过;同时在日常监测过程中,若监测到陪客有发热、咳嗽、咽痛等任一情况,督促其及时就医,必要时重新检测核酸;其陪客腕带中二维码的有效期为7天,医护人员可以在不更换陪客人员的情况下帮助更新二维码的有效期(由病区护士根据陪客新的核酸报告在pda后台进行信息更新);当更换陪客人员时,则病区医护负责人员发送电子版更换陪客申请给入院卫生处的医院管理端,更换的陪客凭患儿相关信息前往入院卫生处打印手圈,其更换后的陪客腕带则自动失效。
47.在本实施例中,优选s2步骤中陪客腕带打印采用的设备为打印机,且所述的打印机与医院管理端网络连接;当医院管理端网络接收到数据后,则控制打印机打印出新的陪客腕带以供陪客人员进行使用;若在陪护过程中,陪客腕带损坏,则通过病区电话告知院处,并带着损坏腕带换取新的陪客腕带,其损坏后的腕带将给与没收。
48.如图1所示,新病人及陪客办理入院后,需要依次进行信息的登记,并打印陪护腕带,进行住院以及陪护治疗的流程;对于在icu病房的患者而言,若退床则需要在数据库内新增一名陪客人员,并进行与新病人一致的流程,若不退床(不变更陪客)则直接与护士端进行对接;若不退床(陪客更改或增加)则重新办理陪客流程,其与新病人流程一致;待出院、转院、退床者护士将其陪护腕带进行作废,并剪掉陪客腕带。
49.附图2所示,本系统登记病员信息时,首先将从医院管理端导入病员或者陪客人员住院信息,经后台管理服务系统读取病员或者陪客人员身份信息和入院体温信息等信息,医护人员使用患者端将病员或者陪客人员提供的流行病学调查信息等数据信息录入系统,然后进行核对并根据核对结果判断是否打印陪客腕带。
50.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能够实现病人及陪客信息的汇总,其病人腕带的二维码涵盖了陪客的相关信息,包括了高风险职业、电话、身份证号码、流行病学史、体温、核酸报告是否阴性、核酸采集时间、且可以上传核酸电子报告单。使陪客与患儿住院状态保持联动,无需人工处理;同时也可协助护士通过pda对于陪客身份的有效性进行确认,并完成陪客体温的每日登记;查看陪客核酸报告是否阴性、核酸采集时间、是否有效,并与患儿住院状态保持联动;以及协助临床管理者通过后台汇总及导出患者及陪客数目、陪客体温是否符合要求等信息;对于所有存疑的陪客(体温高、高风险职业等)进行预警,满足临床上报的需求。
51.实施例2
52.请参见附图2所示,附图2是本发明中所述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的住院陪客管理的局部流程图。
53.本实施例中主要结合医院现有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系统)、人脸核验设备、红外测温设备、人脸采集摄像头等智能硬件设备,进而能够满足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的住院患儿陪客管理的全流程、闭环式的以护理为主导的软件管理系统;且该系统主要为一种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的住院陪客管理系统,其包括医院管理端1、患者端2以及护士端3;
54.所述的医院管理端1用于了解患者总数、陪客总数、陪客体温、核酸报告、健康码和行程码、患者及陪客进出病区情况是否符合要求;且对于所有存疑的陪客人员进行预警;所述的医院管理端1通过数据信息的记录、上传以及比对,从而实现住院患者以及陪客患者的信息数据汇总,并通过数据分析来进行对陪客人员各个数据的判断预警,来保证整个过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同时所述的医院管理端还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后,对患者的信息以及位置进行同步,并通过后台管理服务系统以及数据处理系统监管并判断其陪客的准确位置以及进出科室的时间。
55.所述的患者端2用于通过患儿家属在入院处登记信息并自动加载至医院管理端和护士端;所述的患者端主要进行住院患者以及陪客的基本信息记录。
56.所述的护士端3用于对于陪客身份的有效性进行确认;并支持对陪客的变更、新增、作废和体温管理。当陪客患者进入病区时,护士端扫码进行信息核准,来掌控陪客人员的进入,其中当陪客人员想要更换、陪客腕带损坏等问题都要经过护士端进行记录处理,进而实现对陪客患者数据信息的变更。
57.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的医院管理端1还包括数据处理系统4和后台管理服务系统5,且所述数据处理系统4与后台管理服务系统5相互连通。
58.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的数据处理系统4能够将病员住院信息、以及陪客人员信息与医院后台管理服务系统对接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入医院管理端,供其实时查询病员信息、陪客人员信息,导出后台实时汇总数据(病员陪客信息导出可以将当前病区内所有住院病员及其当前有效陪客人员信息以excel文件方式导出,便于医护人员快速查找,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59.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时、高效、完善的将医疗场所住院部的陪客管理与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紧密结合,实现了多系统的融合,对于目前的新冠疾病的防控以及病区人员的管控有着积极的意义,保证了住院人员以及医护人员的安全性,提升了患者住院治疗的体验;本发明对于临床护士而言,减少文书耗时,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效率,有
效完成疫情下的住院陪客的防控管理;其对于管理者而言,方便临床质控、专科护士跟踪及数据分析整改;且本系统已经应用于临床,均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利于广泛推广和使用。
60.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3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