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电能供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能供电系统用变电站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2.电能供电系统由电源系统和输配电系统组成的产生电能并供应和输送给用电设备的系统,电能供电系统需要变电站对电能进行分配,而变电站可以用作锋利发电机配套使用的升压变电站,也可以用作分配电能的降压变电站;针对上述所提到的变电站所存在的技术问题,经检索发现,有一篇专利号为cn201810028447.8一种耐高温耐火的预装箱式变电站及供电系统,该种耐高温耐火的预装箱式变电站及供电系统,水箱内设置有半导体制冷板,半导体制冷板与温度传感器均连接于控制系统,此变电站具有优异的耐高温耐火的性能;由于变电站需要长时间安装于户外,缺乏工作人员定期养护,导致变电站散热时,散热网内部易附着大量灰尘,而该种变电站无法自动定时对散热网外侧进行清理,导致散热网内部灰尘较多时,严重影响变电站整体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能供电系统用变电站及其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描述问题。
4.本发明一种电能供电系统用变电站及其系统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达成:一种电能供电系统用变电站及其系统,包括变电站,所述变电站上端的两侧嵌入有储水架,所述储水架的内部贯穿有管道,所述变电站的两侧镶嵌有散热网,所述变电站的内侧设有可自动供水的调节机构和自动清理的传动机构。
5.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转轴、挡板、限位架和凸条,转轴铰接于管道的两侧,挡板摆动于转轴的下端,限位架分别镶嵌于挡板的一侧,凸条安装于限位架的一侧。
6.进一步的,所述挡板呈半圆弧状设置,挡板另一侧的限位架内部嵌入有凹槽,凸条呈25-45
°
倾斜设置,挡板整体设置于储水架的内部。
7.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支架、叶片、旋转轴承、齿片、折叠片、齿轮、伸缩杆、轨道和清理架。
8.进一步的,所述支架设于散热网的一侧,支架内部旋转有旋转轴承,旋转轴承的外侧镶嵌有叶片,旋转轴承的背面旋转有齿片,折叠片贯穿于叶片的内侧,齿轮旋转于齿片的外侧,齿轮的一侧伸缩有伸缩杆,伸缩杆的一端滑动嵌套有轨道,伸缩杆的上端镶嵌有清理架。
9.进一步的,所述支架的上下两端贯穿有孔洞,并支架上端孔洞与管道呈垂直对应设置,叶片的一侧与支架上端孔洞呈垂直对应设置,叶片的内部贯穿有孔洞。
10.进一步的,所述折叠板镶嵌于叶片孔洞内部,折叠板呈波浪状设置,齿轮呈椭圆状设置,旋转轴承贯穿于齿轮的内侧,伸缩杆呈两段伸缩设置,清理架延伸至散热网的一侧,
且轨道呈凹状设置。
11.有益效果:1.由于储水架和管道内部水压不同,挡板通过转轴呈角度摆动,进而雨水进入储水架的内部储存,雨水逐渐蓄满储水架的内部,当储水架内部水压和管道内部水压相同时,挡板与管道嵌合,从而雨水通过管道流动至变电站的下端,当管道内部未流动雨水时,储水架内部水压大于管道内部水压,储水架内部雨水冲击至挡板的一侧,挡板通过转轴摆动,凸条嵌入于限位架的内侧,雨水通过储水架进入管道的内部,使得管道内部能够形成持续供水的效果;2.雨水冲击至叶片的上端,叶片通过旋转轴承呈360
°
旋转,旋转轴承旋转时带动齿片旋转,齿片与齿轮的内侧旋转嵌合,进而齿轮呈水平移动,伸缩杆呈水平延伸,当齿轮的侧面移动至齿片的外侧时,齿轮整体呈垂直旋转移动,进而齿轮向上延伸移动,齿轮向上延伸时,齿轮带动伸缩杆于轨道的内部呈垂直移动,进而伸缩杆能够带动清理架呈垂直移动,使得清理架能够对散热网的侧面进行清理,从而使得该种散热网的侧面能够定时进行清理。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发明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发明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发明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本发明叶片组件结构示意图。
16.图5为本发明图4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6为本发明电能供电系统图。
18.图1-6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1-变电站,101-储水架,102-管道,103-散热网,2-转轴,201-挡板,202-限位架,203-凸条,3-支架,301-叶片,302-旋转轴承,303-齿片,304-折叠板,4-齿轮,401-伸缩杆,402-轨道,403-清理架。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0.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6所示:实施例1:一种电能供电系统用变电站及其系统,包括变电站1,变电站1上端的两侧嵌入有储水架101,储水架101的内部贯穿有管道102,变电站1的两侧镶嵌有散热网103,变电站1的内侧设有可自动供水的调节机构;其中:管道102贯穿并延伸至变电站1上端的两侧,管道102内部雨水通过调节机构进入储水架101内部进行储存,储存后雨水通过管道102进入传动机构内部,传动机构利用
雨水冲击传动,从而使得该种变电站1能够自动对散热网103的内侧进行清理;其中:参考说明书附图6,变电站1、高压配电所、调度机和用电设备组合呈供电系统,供电系统能够对用电进行分配,方便后续用电;调节机构包括转轴2、挡板201、限位架202和凸条203,转轴2铰接于管道102的两侧,挡板201摆动于转轴2的下端,限位架202分别镶嵌于挡板201的一侧,凸条203安装于限位架202的一侧;挡板201呈半圆弧状设置,挡板201另一侧的限位架202内部嵌入有凹槽,凸条203呈25-45
°
倾斜设置,挡板201整体设置于储水架101的内部;其中:由于储水架101和管道102内部水压不同,挡板201通过转轴2呈角度摆动,进而雨水进入储水架101的内部储存,雨水逐渐蓄满储水架101的内部,当储水架101内部水压和管道102内部水压相同时,挡板201与管道102嵌合,从而雨水通过管道102流动至变电站1的下端,当管道102内部未流动雨水时,储水架101内部水压大于管道102内部水压,储水架101内部雨水冲击至挡板201的一侧,挡板201通过转轴2摆动,凸条203嵌入于限位架202的内侧,雨水通过储水架101进入管道102的内部,使得管道102内部能够形成持续供水的效果;雨水进入管道102的内部,雨水冲击至挡板201的一侧,由于储水架101和管道102内部水压不同,挡板201通过转轴2呈角度摆动,进而雨水进入储水架101的内部储存,雨水逐渐蓄满储水架101的内部,当储水架101内部水压和管道102内部水压相同时,挡板201与管道102嵌合,从而雨水通过管道102流动至变电站1的下端,当管道102内部未流动雨水时,储水架101内部水压大于管道102内部水压,储水架101内部雨水冲击至挡板201的一侧,挡板201通过转轴2摆动,凸条203嵌入于限位架202的内侧,雨水通过储水架101进入管道102的内部;其中:挡板201呈半圆弧状设置,半圆弧角度与管道102角度相同,能够通过挡板201对管道102的内侧密封;凸条203呈25-45
°
倾斜设置,挡板201向上摆动时,凸条203与限位架202侧面的凹槽嵌套,增加挡板201整体稳定性;实施例2:参考说明书附图3、4和5,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变电站1的内侧设有自动清理的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支架3、叶片301、旋转轴承302、齿片303、折叠片304、齿轮4、伸缩杆401、轨道402和清理架403,支架3设于散热网103的一侧,支架3内部旋转有旋转轴承302,旋转轴承302的外侧镶嵌有叶片301,旋转轴承302的背面旋转有齿片303,折叠片304贯穿于叶片301的内侧,齿轮4旋转于齿片303的外侧,齿轮4的一侧伸缩有伸缩杆401,伸缩杆401的一端滑动嵌套有轨道402,伸缩杆401的上端镶嵌有清理架403;支架3的上下两端贯穿有孔洞,并支架3上端孔洞与管道102呈垂直对应设置,叶片301的一侧与支架3上端孔洞呈垂直对应设置,叶片301的内部贯穿有孔洞,且折叠板304镶嵌于叶片301孔洞内部,折叠板304呈波浪状设置,齿轮4呈椭圆状设置,旋转轴承302贯穿于齿轮4的内侧,伸缩杆401呈两段伸缩设置,清理架403延伸至散热网103的一侧,且轨道402呈凹状设置;其中:雨水冲击至叶片301的上端,叶片301通过旋转轴承302呈360
°
旋转,旋转轴
承302旋转时带动齿片303旋转,齿片303与齿轮4的内侧旋转嵌合,进而齿轮4呈水平移动,伸缩杆401呈水平延伸,当齿轮4的侧面移动至齿片303的外侧时,齿轮4整体呈垂直旋转移动,进而齿轮4向上延伸移动,齿轮4向上延伸时,齿轮4带动伸缩杆401于轨道402的内部呈垂直移动,进而伸缩杆401能够带动清理架403呈垂直移动,使得清理架403能够对散热网103的侧面进行清理,从而使得该种散热网103的侧面能够定时进行清理;雨水通过管道102掉落至支架3的内部,雨水冲击至叶片301的上端,叶片301通过旋转轴承302呈360
°
旋转,旋转轴承302旋转时带动齿片303旋转,齿片303与齿轮4的内侧旋转嵌合,进而齿轮4呈水平移动,伸缩杆401呈水平延伸,当齿轮4的侧面移动至齿片303的外侧时,齿轮4整体呈垂直旋转移动,进而齿轮4向上延伸移动,齿轮4向上延伸时,齿轮4带动伸缩杆401于轨道402的内部呈垂直移动,进而伸缩杆401能够带动清理架403呈垂直移动;其中:折叠板304呈波浪状设置,利用波浪状的设置,能够减缓雨水掉落速度,进而能够辅助雨水带动叶片301旋转;齿轮4呈椭圆状设置,利用齿轮4的椭圆设置,旋转轴承302能够通过齿片303带动齿轮4呈水平垂直旋转移动;伸缩杆401呈两段伸缩设置,方便齿轮4呈水平移动。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3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