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ra脑部图像的自动分析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影像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筛查mra图像、有效减轻医护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就医效率的mra脑部图像的自动分析系统。
背景技术:
2.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是利用电磁波产生身体二维结构的图像的一种检查方法。是断层成像的一种,它利用磁共振现象从人体中获得电磁信号,并重建出人体信息。磁共振影像灰阶特点是,磁共振信号愈强,则亮度愈大,磁共振的信号弱,则亮度也小,常规的mra有着无创、不需要造影剂和辐射较小等优势,已成为临床上不可或缺检测技术之一,但其只有白色、灰色和黑色三种颜色,且由于检测方便导致使用患者较多进而使图像较多,对于医护人员和影像科人员而言工作量较大,一旦不留意就容易产生不可挽回的就诊时间,患者往往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才能得到结果。
3.因此,目前亟需一种自动筛查mra图像、有效减轻医护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就医效率的mra脑部图像的自动分析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筛查mra图像、有效减轻医护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就医效率的mra脑部图像的自动分析系统。
5.本发明一种mra脑部图像的自动分析系统,包括
6.图像采集模块,其用于采集第一图像;
7.第一数据库,其用于存储初始阈值;
8.信号显示模块,其用于显示第一信号和接收到的第二图像;
9.所述第一信号包括报警信号和观察信号;
10.第一处理器,其用于识别所述第一图像得到第一中心点,将第一图像以所述第一中心点为圆心,以第一长度为半径截取出所述第二图像;
11.所述第一处理器在收到所述第一图像后将所述初始阈值转换为第一阈值;
12.所述第一处理器判断所述第二图像内的灰度大于第一阈值的封闭图形的个数是否超过一个,若是则输出报警信号为所述第一信号,若否则通过第二方法输出所述第一信号;
13.所述第一处理器在输出所述报警信号的同时输出与所述报警信号所对应的所述第二图像至信息显示模块。
14.本发明一种mra脑部图像的自动分析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方法为选取第一图像的质心作为第一中心点。
15.本发明一种mra脑部图像的自动分析系统,其中所述第二方法为直接输出观察信号。
16.本发明一种mra脑部图像的自动分析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器筛选并剔除面积
不超过第九阈值的封闭图形,所述第九阈值为所述第一图像面积的0.5%。
17.本发明一种mra脑部图像的自动分析系统,其中所述“识别所述第一图像得到第一中心点”包括如下步骤:
18.所述第一处理器判断所述第一图像中的灰度值大于第一阈值的封闭图形内能否放下半径大于第三长度的圆,若否则选取所述第一图像的质心作为所述第一中心点,若能则在灰度值大于第一阈值的封闭图形内按照半径由大致小绘制第一数量个第一圆形,并每个所述第一圆形之间不重叠,将所述第一圆形的圆心作为预备定位点;
19.将第一数量个第一圆形的预备定位点作为第一定位点,将第一定位点进行两两不交叉的直线连线所构成的图形为第一封闭图形;
20.所述第一处理器判断所述第一封闭图形的质心和所述第一图像的质心的直线距离是否超过第四长度,若是则选取所述第一图像的质心作为所述第一中心点,若否则将所述第一图像的质心和所述第一封闭图形的质心所构成的连线的中点作为所述第一中心点。
21.本发明一种mra脑部图像的自动分析系统,其中还包括第二处理器,
22.所述信息显示模块还用于显示接收到的第三图像;
23.所述第二处理器包括指令获取模块,所述指令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启动指令或停止指令;
24.所述第二处理器收到所述启动指令时开始运行或继续运行,并在收到所述停止指令时终止运行;
25.所述第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2.1、所述第一处理器发送所述启动指令至第二处理器;
26.s2.2、所述第二处理器将所述第一长度增加第一变量后得到第二长度;
27.s2.3所述第二处理器将所述第一图像以所述第一中心点为圆心,以第二长度为半径截取出所述第三图像;
28.s2.4、所述第二处理器判断所述第三图像内的灰度大于第一阈值的封闭图形的个数是否超过一个,若超过则输出所述报警信号为第一信号,若不超过则判断所述第二长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一图像的长边的第一倍数,若是则输出所述停止指令和所述观察信号为第一信号,若否则通过第三方法运行;
29.所述第二处理器在输出所述报警信号后输出与所述报警信号所对应的所述第三图像至信息显示模块;
30.所述第二处理器在输出所述观察信号后输出与所述观察信号所对应的所述第三图像至信息显示模块。
31.本发明一种mra脑部图像的自动分析系统,其中所述第三方法为:所述第二处理器将第三图像删除,将所述第一长度删除,将所述第二长度转换为第一长度,并跳转至s2.2。
32.本发明一种mra脑部图像的自动分析系统,其中所述第二处理器包括指令获取模块,所述指令获取模块为键盘和按钮。
33.本发明一种mra脑部图像的自动分析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库与所述第一处理器电连接。
34.本发明一种mra脑部图像的自动分析系统,其中所述图像显示模块为液晶显示屏。
35.本发明一种mra脑部图像的自动分析系统,其中所述第二处理器与所述图像显示
模块电连接。
36.本发明一种mra脑部图像的自动分析系统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发明通过所述第一处理器通过截取第二图像进而优先检测优先度高的脑部的中心部分,并通过识别封闭图形的个数进而判断脑部图像内的血管是否为相互连通的或者存在,若只存在一个封闭图形则说明脑血管之间连通较好,若存在一个以上的封闭图形则说明脑血管内存在有狭窄或封闭的血管,进而输出报警信号为第一信号以提醒医生注意,若有则输出报警信号进而达到提醒医生的目的,不仅减少了影像科医生的工作强度,避免了医生从杂乱的脑部血管中寻找狭窄或封闭的部分,更促进了检测结果的更快完成,提高了患者的就医就诊速度。
3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种mra脑部图像的自动分析系统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38.图1是一种mra脑部图像的自动分析系统的第一示意图;
39.图2是一种mra脑部图像的自动分析系统的第二示意图;
40.图3是一种mra脑部图像的自动分析系统的第三示意图;
41.图4是一种mra脑部图像的自动分析系统的第四示意图;
42.图5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43.图6是信息显示模块的界面示意图;
44.图7是误判情况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5.如图1~7所示,参见图1、2、5、6,一种mra脑部图像的自动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46.图像采集模块,其用于采集第一图像;
47.第一数据库,其用于存储初始阈值;
48.信号显示模块,其用于显示第一信号和接收到的第二图像;
49.所述第一信号包括报警信号和观察信号;
50.第一处理器,其用于识别所述第一图像得到第一中心点,将第一图像以所述第一中心点为圆心,以第一长度为半径截取出所述第二图像;
51.所述第一处理器在收到所述第一图像后将所述初始阈值转换为第一阈值;
52.所述第一处理器判断所述第二图像内的灰度大于第一阈值的封闭图形的个数是否超过一个,若是则输出报警信号为所述第一信号,若否则通过第二方法输出所述第一信号;
53.所述第一处理器在输出所述报警信号的同时输出与所述报警信号所对应的所述第二图像至信息显示模块。
54.本发明通过所述第一处理器通过截取第二图像进而优先检测优先度高的脑部的中心部分,并通过识别封闭图形的个数进而判断脑部图像内的血管是否为相互连通的或者存在,若只存在一个封闭图形则说明脑血管之间连通较好,若存在一个以上的封闭图形则说明脑血管内存在有狭窄或封闭的血管,进而输出报警信号为第一信号以提醒医生注意,若有则输出报警信号进而达到提醒医生的目的,不仅减少了影像科医生的工作强度,避免
了医生从杂乱的脑部血管中寻找狭窄或封闭的部分,更促进了检测结果的更快完成,提高了患者的就医就诊速度。
55.例如,对某患者进行检测后得到第一图像,对第一图像进行截取后得到第二图像,检测所述第二图像后发现图像内存在两个白色的封闭图形,所述信息显示模块显示了报警信号,即说明该名患者的脑部的血管中间可能出现了堵塞,主治医生通过观察由第一图像截取的第二图像后,在相对于第一图像而言范围较小的第二图像内快速找到了堵塞的区域,紧急为患者使用了溶栓剂以稳定患者病情,并与相关医生会诊准备手术。
56.其中,所述第一长度可为第一图像的长边的8%~12%,优选为10%。
57.本发明通过设置所述第一长度可为第一图像的长边的8%~12%,优选为10%,进而达到减少医生需要搜寻的范围,减轻医生的工作强度。
58.其中,所述第二图像内识别血管为封闭图形,如何识别血管为封闭图形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59.其中,所述初始阈值可为208~256,优选为240。
60.本发明通过设置所述初始阈值可为208~256,优选为240,进而达到筛选流速较慢的末梢血管和毛细血管。
61.其中,判断封闭图形的技术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62.其中,如图1、2所示,从所述第一图像中截取的所述第二图像的边缘线可作为封闭图形的组成部分。
63.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参见图1、2、5,所述第一方法为选取第一图像的质心作为第一中心点。
64.本发明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方法为选取第一图像的质心作为第一中心点,进而提高所述第一中心点的捕捉效率。
65.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参见图1、2,所述第二方法为直接输出观察信号。
66.本发明通过设置所述第二方法为直接输出观察信号,进而达到在确定没有血管堵塞的情况下输出观察信号让医生继续对病人进行维持当前状况的治疗手段。
67.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所述第一处理器筛选并剔除面积不超过第九阈值的封闭图形,所述第九阈值可为所述第一图像面积的0.5%。
68.本发明通过所述第一处理器筛选并剔除面积不超过第九阈值的封闭图形,进而达到去除图像中的干扰亮点等因素。
69.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参见图1、2、4、5、6、7,所述“识别所述第一图像得到第一中心点”包括如下步骤:
70.所述第一处理器判断所述第一图像中的灰度值大于第一阈值的封闭图形内能否放下半径大于第三长度的圆,若否则选取所述第一图像的质心作为所述第一中心点,若能则在灰度值大于第一阈值的封闭图形内按照半径由大致小绘制第一数量个第一圆形,并每个所述第一圆形之间不重叠,将所述第一圆形的圆心作为预备定位点;
71.将第一数量个第一圆形的预备定位点作为第一定位点,将第一定位点进行两两不交叉的直线连线所构成的图形为第一封闭图形;
72.所述第一处理器判断所述第一封闭图形的质心和所述第一图像的质心的直线距离是否超过第四长度,若是则选取所述第一图像的质心作为所述第一中心点,若否则将所
述第一图像的质心和所述第一封闭图形的质心所构成的连线的中点作为所述第一中心点。
73.本发明通过选取宽度较大的血管的中心区域作为预备定位点,以确保更接近与不同患者的个体脑部中心,并再通过以所述第一图像的质心与各第一定位点的距离作为筛选条件进而选出第一数量个第一定位点构成的图形为第一封闭图形,通过对所述第一封闭图形的质心和所述第一图像的质心所构成的连线的中点作为所述第一中心点以减少由于个人身体的生长差异导致的脑部中心区域不同的误差,使所述第二图像的中心更接近与患者的脑部中心,进而增强准确性。
74.例如,所述第一处理器选取了所述第一图像内血管体积宽度最大的16个点作为第一定位点,并将距离所述第一图像内血管体积宽度最大的10个第一圆形的中心点作为构成所述第一封闭图形的点,将10个点依次连线后得到一个十边形作为所述第一封闭图形,并根据所述十边形的质心与所述第一图像的质心的连线的中点作为所述第一中心点,由此得出的第一中心点更加接近于该名患者的脑部中心区域。
75.其中,所述第三长度为所述第一图像的2~4%。
76.本发明通过设置所述第三长度为所述第一图像的2~4%,进而筛选脑中宽度较大的主动脉。
77.其中,第一个第一圆形在灰度值大于第一阈值的封闭图形内可以放置的半径最大的第一圆形。
78.其中,所述第一数量为偶数,第一数量可为4、6、8、10至2n,n为正整数,所述第一数量优选为4。
79.本发明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数量至少为3个上以确保能够构成封闭图形,且随着所述第一数量的增大,可以更加准确的估测出该名患者的脑部中心。
80.本发明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数量为偶数进而达到最大程度保持质心位于相对中心区域,避免出现质心偏移严重的情况出现。
81.其中,所述第三长度可为所述第一图像的长边的1~3%,优选为1.5%。
82.本发明通过设置所述第三长度可为所述第一图像的长边的1~3%,优选为1.5%,进而达到确定动脉的位置。
83.其中,所述第四长度可为所述第一图像的长边的5~8%,优选为6%。
84.本发明通过设置所述第四长度可为所述第一图像的长边的5~8%,优选为6%,进而避免个体差异导致的第一中心点偏移。
85.其中,所述“第一数量个点进行两两不交叉的直线连线所构成的图形为第一封闭图形”的连线方法为使用直线进行连接,且每个所述第一定位点仅为两条线段的端点。
86.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参见图1、2、3、4、5、7,还包括第二处理器,
87.所述信息显示模块还用于显示接收到的第三图像;
88.所述第二处理器包括指令获取模块,所述指令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启动指令或停止指令;
89.所述第二处理器收到所述启动指令时开始运行或继续运行,并在收到所述停止指令时终止运行;
90.所述第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2.1、所述第一处理器发送所述启动指令至第二处理器;
91.s2.2、所述第二处理器将所述第一长度增加第一变量后得到第二长度;
92.s2.3所述第二处理器将所述第一图像以所述第一中心点为圆心,以第二长度为半径截取出所述第三图像;
93.s2.4、所述第二处理器判断所述第三图像内的灰度大于第一阈值的封闭图形的个数是否超过一个,若超过则输出所述报警信号为第一信号,若不超过则判断所述第二长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一图像的长边的第一倍数,若是则输出所述停止指令和所述观察信号为第一信号,若否则通过第三方法运行;
94.所述第二处理器在输出所述报警信号后输出与所述报警信号所对应的所述第三图像至信息显示模块;
95.所述第二处理器在输出所述观察信号后输出与所述观察信号所对应的所述第三图像至信息显示模块。
96.本发明通过所述第二处理器不停的扩大截取的图像的面积,进而先对脑部核心区域进行排查,进而以最快时间排除最严重的的情况,再对脑部边缘区域进行排查,有效针对所有脑血管的情况进行检测,进而输出帮助医生快速从涉及面积更大、但相对所述第一图像面积更小的第三图像中找到堵塞或狭窄的血管,进而减少医生对所述第一图像的读取难度和工作强度,帮助医生快速做出诊断,帮助患者快速进行相应的治疗。
97.例如,对某患者进行检测后得到第一图像,对第一图像进行截取后得到第二图像,检测所述第二图像后发现图像内存在一个白色的封闭图形,说明当前为止尚未出现血管狭窄或堵塞的情况,增大截取面积后生成第三图像,检测所述第三图像后发现图像内存在两个白色的封闭图形,所述信息显示模块显示了报警信号,即说明该名患者的脑部的血管中偏向中间的区域可能出现了堵塞,经过影像科医生对所述相对相对于第一图像而言显示范围较小的第三图像进行观察后,快速找到了疑似狭窄的血管区域并通知了该名患者的家属和主治医师,主治医师使用硝化甘油暂时增加患者的血管宽度,并与患者家属商量后准备进行微创支架手术。
98.其中,所述第三方法为输出所述观察信号为第一信号。
99.其中,所述第一变量可为所述第一图像的长边的3%~10%,优选为8%。
100.本发明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变量可为所述第一图像的长边的3%~10%,优选为8%,进而达到主簿扩大搜寻范围的目的。
101.其中,所述第一倍数为是第一图像的短边的平方与长边的平方的和开根号得到值,即所述第一图像中短边和长边所构成的斜边。
102.本发明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倍数,进而达到减少低效率的识别过程,避免无限制的放大范围识别,进而减少患者等待结果的时间。
103.其中,设置所述第一变量与第一倍数的关系,使得第一变量始终无法直接跳转至输出观测信号。
104.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所述第二处理器包括指令获取模块,所述指令获取模块为键盘和按钮。
105.本发明通过设置所述第二处理器包括指令获取模块,所述指令获取模块为键盘和按钮,使操作人员通过所述指令获取模块随时输入启动指令或停止指令。
106.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所述第一数据库与所述第一处理器电连接。
107.本发明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数据库与所述第一处理器电连接,进而帮助所述第一处理器调取数据的效率更高。
108.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所述图像显示模块为液晶显示屏。
109.本发明通过设置所述图像显示模块为液晶显示屏,进而方便医护人员能够更直观的进行观察。
110.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所述第二处理器与所述图像显示模块电连接。
111.本发明通过设置所述第二处理器与所述图像显示模块电连接,进而帮助信号更快的传至所述图像显示模块进行显示。
112.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参见图1,还包括修正模块,
113.所述修正模块判断是否运行过所述第三方法,若是则不动作,若否则在所述第一处理器、第二处理器在输出所述报警信号后跳转至运行所述第三方法;
114.所述第三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115.所述修正模块判断所述第一阈值是否小于第三阈值;若是则输出所述停止指令和所述观察信号的第一信号,若否则所述修正模块对所述第一阈值减少第二变量生成所述第二阈值,将所述第一阈值删除,并将所述第二阈值转化为所述第一阈值;
116.所述第一处理器判断所述第三图像内的灰度大于第一阈值的封闭图形的个数是否超过一个,若是则输出所述报警信号并跳转至s2.2,若否则跳转至s2.2。
117.本发明通过改变第一阈值进而能够使图像内的封闭图形面积增大,进而筛选更大面积的脑部血管分布情况,同时削弱对图像的筛选强度有利于增强识别的敏感性,使得图像面积不变的同时图像内的图形面积增大,进而更容易诊断处供血不足或血管狭窄的地方,更改灰度阈值是为了更好的剔除中心区域较前的血管,进而避免影响正常结果,医生能够根据多个输出报警信号的图像进而可以更好的观察究竟是血管狭窄还是出现堵塞,并及时判断情况是否严重进而给出相应的诊疗方案。
118.本发明通过第三方法为增大截取面积和减少灰度阈值,进而从两个方面判断输出的信号的准确性,避免出现图形不完整或处于灰度临界值导致的报警信号的误判等情况。
119.其中,所述第三阈值可为180~200,优选为192。
120.本发明通过设置所述第三阈值为180~200,优选为192,进而达到避免过度缩小灰度值导致浪费运算能力和时间。
121.其中,所述第二变量可为5~10,优选为8。
122.本发明通过设置所述第二变量可为5~10,优选为8,进而达到逐步增加显示的面积,更有利于医生观察疑似区域。
123.例如,对某患者进行检测后得到第一图像,对第一图像进行截取后得到第二图像,检测所述第二图像后发现图像内存在一个白色的封闭图形,说明当前为止尚未出现血管狭窄或堵塞的情况,增大截取面积后生成第三图像,检测所述第三图像后发现图像内存在两个白色的封闭图形,所述信息显示模块显示了报警信号,说明当前为止尚未出现血管狭窄或堵塞的情况,系统继续采用第三方法运行,改变所述第一阈值后输出一次第三图像至图像显示模块,再通过第五方法扩大截取所述第一图像的面积生成达到所述第三图像,并判断所述第三图像内的封闭图形个数,最终经过影像科医生对比多张第三图像后发现靠前输出的第三图像显示为完全堵塞,靠后输出的第三图像显示为完整的封闭图形,因此判断这
是由于血管狭窄导致的病状,影像科医生与主治医师告知情况后主治医师先使用硝化甘油暂时增加患者的血管宽度,并与患者家属商量后准备进行微创支架手术。
124.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参见图1、6,还包括风险预警模块,其用于接收报警信号和观察信号,并通过第四方法将第二信号输出至显示模块;
125.所述第二信号包括危险信号、观测信号和修改信号;
126.所述第四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27.所述风险预警模块判断是否收到所述观察信号,若否则不动作,若是则判断是否过所述报警信号,若否则输出所述观测信号;若是则判断收到的报警信号的数量是否超过第四阈值,若否则输出所述修改信号,若是则输出所述危险信号。
128.本发明通过所述风险预警模块判断是否收到所述观察信号进而判断是否结束所有的第一信号的输出,再判断是否收到过报警信号进而确定是否有过疑似或可能的血管堵塞狭窄的情况,若没有则输出观测信号使医护人员继续对患者进行医学观察,若有则判断报警信号的次数是否过多,若过多则说明存在血管堵塞狭窄的可能性很大,建议立刻采取相关应急救治方法,若没有则说明可能由于常规mra的优势为无创且不需要造影剂,这同时也导致了常规型mra的局限性导致存在一定误差,因此输出所述修改信号建议修改检测方法,例如使用增强型mra或脑ct等手段重新进行检测,确保检测结果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129.例如,所述某患者进行检测后系统对其第一图像进行检测,共输出8次报警信号,报警信号次数大于所述第四阈值3,因此输出所述危险信号至所述信息显示模块,达到提醒医生该名患者的病情情况较为严重的目的。
130.例如,所述某患者进行检测后系统对其第一图像进行检测,共输出2次报警信号,报警信号次数小于于所述第四阈值4,因此输出所述修改信号至所述信息显示模块,达到提醒医生该名患者的病情情况无法使用常规型mra进行判断,医生建议患者使用注射造影剂的增强型mra再次进行判断,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131.其中,所述风险处理模块在输出危险信号、观测信号和修改信号中的任意一种信号后清除收到的所述第一信号的记录。
132.其中,所述第四阈值可为1~6次,优选为2次。
133.本发明通过设置所述第四阈值可为1~6次,优选为2次,由于常规型mra方便快捷虽然可以筛查大部分的脑血管情况,但还是需要给予常规型mra检测提供一定的容错率,避免出现由于检测手段导致的误诊等情况。
134.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所述数据库存储有患者等级,所述患者等级包括一级患者、二级患者、三级患者、四级患者;
135.所述数据库存储有所述修改信号和所述危险信号的记录,所述第一处理器判断所述危险信号次数是否大于第五阈值,若是则将该患者的患病等级为一级患者,若否则判断若所述危险信号次数小于第五阈值且大于第六阈值,若是则该患者的患病等级为二级患者,若否则判断是否存在修改信号,若是则该患者的患病等级为三级患者,若否该患者的患病等级为四级患者;
136.所述数据库存储有与患病等级所对应的所述第一变量和所述第二变量。
137.本发明通过为患者进行分级,进而能够更准确的输出信号,输出危险信号的次数大于所述第五阈值过多,则说明该名患者身体情况很脆弱,若输出危险信号的次数大于所
述第六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五阈值,则说明患者的身体情况较弱,那些小于所述第六阈值的患者则判断其是否有过修改信号进而判断是否有潜在风险,若是则说明患者身体情况处于亚健康情况,若否则说明患者身体情况较好,并根据患者身体情况来调整所述第一变量和所述第二变量,使得相对于高患者等级的患者(如四级患者)而言低等级的患者(如一级患者)每次的图像变化更小但更加敏感,进而更倾向于输出更多的报警信号,达到使系统更细致的对身体较弱的患者进行检查,进而更方便大夫对其影响进行细致的排查。
138.例如,某患者首次住院,此前一直身体状况没有过就诊记录,因此在这次入院前不存在危险信号和修改信号的记录,则该名患者所对应的患病等级为四级患者,并使用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变量和所述第二变量。
139.其中,所述第五阈值可为3~6,优选为5。
140.本发明通过设置所述第五阈值可为3~6,优选为5,进而达到更科学的为身体较弱的患者分级。
141.其中,所述第六阈值可为1~3,优选为2。
142.本发明通过设置所述第六阈值可为1~3,优选为2,进而达到更科学的为身体欠佳的患者分级。
143.其中,所述患病等级与所述第一变量和所述第二变量的对照关系如下表1所示。
144.患病等级第一变量第二变量一级患者3%5二级患者5%7三级患者7%9四级患者9%10
145.表1
146.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所述第一处理器根据不良习惯个数x,患者年龄y,血压数值a,总胆固醇数值b、患病等级c通过下列公式得出第一能量值z;
[0147][0148]
通过所述第一能量值z得到相对应的初始阈值和第一数量。
[0149]
具体地说,所述公式中所述不良习惯个数x作为分子进而使不良习惯个数x与所述第一能量值z成正相关,并通过但不乘以倍数以平衡不良习惯个数x的权重;患者年龄y作为分子中对数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能量值z成正相关,借此增加年龄越大所需要的检测越谨慎的目的;所述血压数值a与总胆固醇数值b作为单独增加的值,两者的关系与所述第一能量值z成正相关,并对总胆固醇数值b做乘以10倍的处理,进而增强其对于第一能量值z的权重,有效的与血压值a相互制衡,血脂越高流速越慢,血管越容易堵塞,血压越高流速越快但血管更容易破损;患病等级c作为分母进而与所述第一能量值z成负相关,身体越健康则所述第一能量值z越小,身体情况越脆弱则所述第一能量值z越大。
[0150]
本发明通过公式计算得出所述第一能量值z,并通过所述第一能量值z得到对应的初始阈值和第一数量的值,这其中身体越健康的患者初始阈值越高,身体越弱的患者初始阈值越小,由此对身体较弱的患者将收到进行更细致,更重点的审查,并且在选取中心点时
会选取更多的定位点来构成封闭图形,进一步减少由于个体误差。
[0151]
例如,某患者年龄80岁的患病等级为一级患者,其不良习惯包括吸烟,酗酒和熬夜等五种,血压a为140mm/hg,总胆固醇数b为6mmol/l,通过第一公式得出的第一能量值z为47.52,因此参考表2得出的初始阈值为240,且选取的所述第一数量为12个,进而使选取的中心区域更加准确,判断和检测次数更多。
[0152]
例如,某患者年龄20岁的患病等级为四级患者,其不良习惯包括熬夜,血压a为120mm/hg,总胆固醇数b为4.9mmol/l,通过第一公式得出的第一能量值z为18.76,因此参考表2得出的初始阈值为230,且选取的所述第一数量为4个,进而使获取结果更快。
[0153]
其中,所述血压值a为收缩压。
[0154]
其中,所述第一能量值z与所述初始阈值、第一数量、第三长度的对照关系如下表2所示。
[0155]
第一能量值z初始阈值第一数量第三长度(0,20]23044%(20,35]23583%(35, ∞)240122%
[0156]
表2
[0157]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所述信息显示模块还用于显示第二信息;
[0158]
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中枢神经威胁信号、中部神经威胁信号和边缘神经威胁信号;
[0159]
所述第一处理器判断患者的报警信号次数是否大于第七阈值,若是则输出中枢神经威胁信号为所述第二信息至信息显示模块,若否则判断所述报警信号次数是否小于第八阈值,若是则输出边缘神经威胁信号为所述第二信息,若否则输出中部神经威胁信号为所述第二信息。
[0160]
本发明通过所述第一处理器识别报警信号的次数进而对患病部位进行大致的定位,输出的报警信号越多则说明越靠近神经中枢,则输出中枢神经威胁信号;则输出的危险等级越高,报警信号越少则说明越边缘化,危险性相对越小,则输出中部神经威胁信号或边缘神经威胁信号,进而帮助医生更快的锁定出现问题的血管的区域,减少影像科医生的劳动强度,同时加快就医效率。
[0161]
例如,对某患者进行检测后共输出8次报警信号,则说明系统在患者的脑部中枢部分发现了又疑似堵塞或狭窄的区域,因此所述第一处理器输出了中枢神经威胁信号为所述第二信息至信息显示模块,医生看到中枢神经威胁信号后果然从中枢神经区域找到了疑似堵塞的血管,并联系了中枢神经相关领域的医生一起商量医疗方案。
[0162]
其中,所述第七阈值可为7~10次,优选为8次。
[0163]
本发明通过设置所述第七阈值可为7~10次,优选为8次,进而使超过所述第七阈值往往是从神经中枢部分开始报警的。
[0164]
其中,所述第八阈值可为2~4次,优选为3次。
[0165]
本发明通过设置所述第八阈值可为2~4次,优选为3次,进而合理的划分出现疑似堵塞或狭窄的区域。
[0166]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
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3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