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青皮核桃的保鲜方法与流程

    专利查询2022-07-10  145



    1.本发明涉及果蔬保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青皮核桃的保鲜方法。


    背景技术:

    2.青皮核桃是指外果皮、中果皮包裹良好的核桃果实。核桃的青皮(外果皮和中果皮)一般在果实成熟后期自然开裂、脱落。未自然脱落的青皮在采后极易腐烂变质,存放时间不超过一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于采后直接使用机器脱皮的方式将其脱去。但是采收后直接脱皮的核桃只能用于生产干果,无法鲜食。鲜食青皮核桃水分更多,口感更脆嫩,同时青皮核桃还可以撕掉核桃仁表面的口感苦涩的包衣,但鲜食核桃需要在运输和售卖过程中需要保留青皮,因此如何有效保鲜青皮核桃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青皮核桃的保鲜方法,解决青皮核桃不耐储存易腐烂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青皮核桃的保鲜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6.(a)采收九分熟的完整青皮核桃果实,采收后阴凉放置一天去除田间热;
    7.(b)将青皮核桃投入循环熏蒸装置的螺旋熏蒸管中,密封螺旋熏蒸管两端后注入终浓度3μl/l的1-mcp,采用风机循环螺旋熏蒸管内的气体,4℃熏蒸24h后卸出青皮核桃;
    8.(c)将青皮核桃使用聚乙烯袋装袋后真空密封,置于4℃保存。
    9.优选地,所述九分熟为核桃仁成熟但尚未出现青皮开裂的情况。
    10.优选地,所述聚乙烯袋为25*35cm、厚80μm的规格。
    11.优选地,所述循环熏蒸装置包括内筒,所述内筒的内部中央设有中央连接管,所述内筒的内壁上设有若干振动电机,所述内筒的外壁上设有螺旋熏蒸管,所述螺旋熏蒸管的上端设有上连接仓,所述上连接仓上设有进料斗,所述上连接仓和进料斗的连接部设有密封阀,所述螺旋熏蒸管的下端设有下连接仓,所述下连接仓上设有放料阀,所述螺旋熏蒸管上端与中央连接管之间设有上循环管,所述螺旋熏蒸管下端与中央连接管之间设有下循环管,所述中央连接管上设有循环风机。
    12.优选地,所述螺旋熏蒸管的内壁上均匀设有若干螺旋形的内槽。
    13.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专利主要通过复合使用三种保鲜技术,将青皮核桃的保存期延长至2个月左右。通过1-甲基环丙烯(1-mcp)对采收的青皮核桃进行熏蒸,竞争性地与乙烯受体蛋白发生不可逆反应,阻碍该受体与乙烯的结合,有效地延缓核桃生理老化。同时使用聚乙烯(pe)袋对处理后的果实进行真空密封,进一步隔绝空气,降低果实的采后呼吸水平,对呼吸跃变型的果实(青皮核桃属于该类型)有显著的保鲜作用。循环熏蒸装置能够使得青皮核桃在熏蒸过程中充分接触1-mcp,使得果实的保鲜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14.图1为不同处理方式对果皮腐烂率的影响。
    15.其中,方块组为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圆形组为普通密封条件下1-mcp熏蒸后真空密封保藏处理;正三角形组为使用循环熏蒸装置进行1-mcp熏蒸并真空密封保藏处理;倒三角组为仅真空密封保藏处理。
    16.图2为不同处理方式对果皮褐变率的影响。
    17.图3为不同处理方式对仁衣褐变率的影响。
    18.图2和图3中,方块组为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圆形组为仅真空密封保藏处理;正三角形组为普通密封条件下1-mcp熏蒸后真空密封保藏处理;倒三角组为使用循环熏蒸装置进行1-mcp熏蒸并真空密封保藏处理。
    19.图4为不同处理方式对果仁色泽的影响。
    20.图4中,方块组为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圆形组为仅真空密封保藏处理;正三角形组为使用循环熏蒸装置进行1-mcp熏蒸并真空密封保藏处理;倒三角组为普通密封条件下1-mcp熏蒸后真空密封保藏处理。
    21.图5为循环熏蒸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循环熏蒸装置的俯视图。
    23.图7为图6中a-a向剖视图。
    24.图8为循环旋蒸管道的内部连接示意图。
    25.图5~8中,1-内筒,11-振动电机,12-中央连接管,2-螺旋熏蒸管,21-上连接仓,22-下连接仓,23-内槽,3-进料斗,31-密封阀,4-放料阀,5-上循环管,6-下循环管,7-循环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27.实施例:一种青皮核桃的保鲜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28.(a)采收九分熟的完整青皮核桃果实,采收后阴凉放置一天去除田间热;所述九分熟为核桃仁成熟但尚未出现青皮开裂的情况。
    29.(b)循环熏蒸装置置于保鲜冷库中,将青皮核桃投入循环熏蒸装置的螺旋熏蒸管中,密封螺旋熏蒸管两端后注入终浓度3μl/l的1-甲基环丙烯(1-mcp),采用风机循环螺旋熏蒸管内的气体,4℃熏蒸24h后卸出青皮核桃,具体方法如下:将青皮核桃投入进料斗3内,关闭放料阀4,打开密封阀31和振动电机11,青皮核桃经过上连接仓21进入螺旋熏蒸管2内,青皮核桃自上而下顺着螺旋熏蒸管2滚落堆积,直至螺旋熏蒸管2内堆积满青皮核桃,关闭振动电机11并由进料斗3注入1-mcp后关闭密封阀31,此时螺旋熏蒸管2两端封闭,打开循环风机7,螺旋熏蒸管2内的气体经上循环管5、中央连接管12和下循环管6进行循环流动,含1-mcp的气体循环流经青皮核桃表面完成熏蒸过程,熏蒸结束后关闭循环风机7,打开放料阀4和振动电机11,青皮核桃自上而下滚出卸料,直至清空螺旋熏蒸管2,关闭放料阀4,重复上料熏蒸即可。
    30.(c)将青皮核桃使用25*35cm、厚80μm规格的聚乙烯袋装袋后真空密封,置于4℃保
    存。
    31.在本实施例中,循环熏蒸装置,如图5至图8所示,包括内筒1,所述内筒1的内部中央设有中央连接管12,所述内筒1的内壁上设有若干振动电机11,所述内筒1的外壁上设有螺旋熏蒸管2,所述螺旋熏蒸管2的上端设有上连接仓21,所述上连接仓21上设有进料斗3,所述上连接仓21和进料斗3的连接部设有密封阀31,所述螺旋熏蒸管2的下端设有下连接仓22,所述下连接仓22上设有放料阀4,所述螺旋熏蒸管2上端与中央连接管12之间设有上循环管5,所述螺旋熏蒸管2下端与中央连接管12之间设有下循环管6,所述中央连接管12上设有循环风机7。所述螺旋熏蒸管2的内壁上均匀设有若干螺旋形的内槽23。内槽23的设置可以防止偶然情况下青皮核桃堆积密实阻塞螺旋熏蒸管,导致气体循环不畅而熏蒸失败。振动电机11可以保证上料和下料的顺畅,防止螺旋熏蒸管内的局部阻塞而影响青皮核桃的滚落。
    32.不同处理方式对果皮腐烂率和褐变率的影响
    33.果皮腐烂率和褐变率是从外观评价青皮核桃品质的重要指标。由图1可知各组核桃的果皮褐变率(纵轴)随贮藏时间(横轴)的延长而增加,空白对照组腐烂率自14d开始迅速增加,储藏至28d已全部腐烂。普通密封条件下1-mcp熏蒸后真空密封保藏处理组和使用循环熏蒸装置进行1-mcp熏蒸并真空密封保藏处理组在42d才开始出现腐烂现象,且后者较前者效果更优:倒三角组未使用1-mpc熏蒸仅真空密封处理,6周后腐败率迅速增加,并于9周时完全腐烂;使用1-mcp熏蒸并密封保藏的青皮核桃,相对对照组有较长的保存期,9周后果皮腐烂率仅为20%-30%。另外,使用80μm厚pe袋保藏的效果略好于厚度40μm的pe袋。由此可见,使用1-mcp可以显著延缓青皮核桃的腐烂,且不同厚度的保鲜袋也对保鲜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34.由图2可知,果皮褐变指数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未经保鲜剂和密封处理的空白对照组果皮褐变率于28d可达100%。使用1-mcp熏蒸或pe袋密封的各组有不同程度的延缓:仅做密封处理的圆形组,在56d时果皮褐变率达到91.7%,且与正三角、倒三角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三角、倒三角组最终褐变率分别可达70.8%和66.7%。
    35.不同处理方式对青皮核桃仁衣褐变、果仁色泽的影响:
    36.果仁仁衣褐变和果仁色泽变化是核桃储存过程中两种重要的感官变化,反映出核桃采后的氧化程度,通过对这两种指标进行量化分析来评估不同贮藏方式对青皮核桃采后的生理变化。由图3可知,纵轴果仁仁衣褐变率随横轴储藏时间上升,空白对照组的仁衣褐变率始终高于其他各处理组,在28d时褐变率已达45.8%。使用1-mcp熏蒸的各组的褐变情况得到不同程度的延缓,其中倒三角组的褐变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在储藏至56d时褐变率仅为37.5%。
    37.新鲜的核桃仁的颜色为乳白色,经过长期贮存会逐渐发黄变暗。使用色差计可以对核桃仁的色泽变化进行量化分析,其中纵轴l*代表明暗度,是重要的指标之一,数值越大代表颜色越白越亮,反之为黄暗。不同处理方式对核桃仁色泽变化影响如图4所示。
    38.普通1-mcp的熏蒸方法通常是在内衬密封pe袋的纸箱中进行,将1-mcp注入密封pe袋内进行密封熏蒸,但这种方法只适合于小批量制备,因为大批量熏蒸时,大量青皮核桃在密闭空间内会堆积,造成气体扩散流动不畅,仅靠气体自身的扩散效应很难接触到内部的青皮核桃,这就会导致表层的青皮核桃保鲜效果较好而底层或内部的青皮核桃保鲜效果较
    差,整体的保鲜处理效果不均匀。而循环熏蒸装置的使用可以使青皮核桃分散堆积成螺旋状,加之熏蒸气体的循环,可以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促进了青皮核桃与1-mcp的充分接触,在大批量熏蒸处理青皮核桃时使得保鲜效果更均匀,有效提升了保鲜效果。
    39.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发明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发明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发明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发明包含。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367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