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离心泵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稳定长寿命离心泵。
背景技术:
2.离心泵是指靠叶轮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来输送液体的泵,包括有立式、卧式、单级、多级、单吸、双吸、自吸式等多种类型。
3.如专利公告号为cn21469834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离心泵,包括电机、泵体、电机安装板、泵体安装板、安装底座、缓冲板、电机转轴和泵体连接轴,安装底座为向上开口的形状,缓冲板设置在安装底座的内侧,电机和泵体设于缓冲板的两端,电机安装板和泵体安装板均滑动设置在缓冲板上,电机转轴的端部设置有十字卡块,泵体连接轴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十字卡块相契合的十字插孔,电机安装板和泵体安装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安装底座上设置用于驱动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反向移动的驱动组件,上述离心泵安装拆卸方便,且拆装效率高,方便操作工人对离心泵进行维护工作。
4.采用上述离心泵,在使用过程中,如果介质中含有颗粒物时,颗粒物易与泵体内壁及泵体内部零件发生摩擦,进而对泵体或泵体内的零件造成损坏,长期工作后,可能会导致离心泵泄漏,降低了离心泵的稳定性,缩短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离心泵使用过程中颗粒物会进入泵体影响泵体使用寿命和稳定性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高稳定长寿命离心泵。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稳定长寿命离心泵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高稳定长寿命离心泵,包括底座、设于所述底座上的泵体和驱动件,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泵体运转,所述泵体上设有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包括设于所述泵体上的固定段、转动连接于固定段上的转动段和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段上的安装段,所述固定段内设有滤网,所述滤网上开设有滤孔,所述转动段上设有刮板,所述刮板抵接于所述滤网。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转动段、滤网和刮板,当离心泵运作时,通过滤网对从进液管进入的液体进行过滤,以减少颗粒等杂质进入泵体进而损坏泵体的情况,提高了泵体运行的稳定性,有利于延长泵体的使用寿命,同时,在离心泵的运转过程中,可通过转动转动段,转动段带动刮板转动,从而将粘附在滤网表面的颗粒等杂质刮下,以减少颗粒等杂质封堵滤孔的情况,可使滤网保持较好的过滤效果,维持滤网过滤效果的稳定性。
8.优选的,所述固定段上滑移连接有穿刺件,所述穿刺件位于所述滤网远离所述刮板的一侧,所述穿刺件滑移穿设或脱离所述滤孔。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穿刺件,当刮板转动将滤网表面粘附的颗粒等杂质刮下后,部分如淤泥等小颗粒物质可能在刮板的转动中被推至滤孔内进而封堵滤孔,此时,
可移动穿刺件,使得穿刺件滑移穿设滤孔,以将卡在滤孔内的小颗粒物质顶出,再反向移动穿刺件,使得穿刺件滑移脱离滤孔即可,进一步提高了滤网过滤效果的稳定性。
10.优选的,所述固定段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让位槽,所述固定段的内壁上设有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位于所述滤网远离所述刮板的一侧并围绕所述滤网的外周设置,所述穿刺件包括抵接部、设于所述抵接部上的穿设部和若干穿刺凸针,所述抵接部位于所述台阶面远离所述滤网的一侧,所述穿设部穿设于所述台阶面和所述让位槽并滑移连接于所述固定段上,所述穿刺凸针位于所述抵接部靠近所述滤网的一侧,所述穿刺凸针用于穿设所述滤孔。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抵接部、穿设部和穿刺凸针,当刮板转动将滤网表面粘附的颗粒等杂质刮下后,朝靠近安装段的方向移动穿设部,带动抵接部和穿刺凸针移动,使得穿刺凸针穿设于滤网上的滤孔对滤孔进行疏通,然后反向移动穿设部,带动穿刺凸针脱离滤孔,使得移动穿刺件更加方便。
12.优选的,所述抵接部上开设有若干通孔。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通孔,通过若干通孔将经过抵接部的液体分成若干股流体进向前输送,有利于减少液体在泵体的运转下不断撞击固定段内壁产生的噪音,具有一定的降噪效果。
14.优选的,所述固定段上设有弹性件一,所述弹性件一抵紧于所述穿设块,使得所述抵接部具有远离所述滤网的趋势。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弹性件一,当朝靠近安装段的方向移动穿设部使得穿刺凸针穿设于滤网上的滤孔后,松开穿设部,弹性件一抵紧于穿设部使得穿设部移动远离安装段,进而带动抵接部和穿刺凸针移动远离滤网,使得移动穿刺件更加方便,并使得穿刺凸针在不移动穿设部的情况下始终保持脱离滤孔的状态,以便于经过滤网的液体通过通孔流出,减少了台阶面盖住通孔影响固定段内的液体流通的情况。
16.优选的,所述转动段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段上的外环和轴向滑移连接于所述外环上的内环,所述安装段转动连接于所述外环上,所述刮板设于所述内环上,所述外环上设有弹性件二,所述弹性件二抵紧于所述内环使得所述内环具有靠近所述滤网的趋势;所述内环的外侧壁上开设有限位环槽,所述限位环槽位于所述固定段内,所述固定段内铰接有联动块,所述联动块位于所述穿设部靠近所述安装段的一侧并抵接于所述穿设部,且所述联动块伸入所述限位环槽内,所述穿设块移动靠近所述联动块,使得所述联动块翻转且所述内环移动远离所述滤网。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联动块和弹性件二,当朝靠近安装段的方向移动穿设部时,穿设部抵接于联动块并推动联动块发生翻转,联动块抵接于限位环槽的内壁,带动内环和刮板移动远离滤网,使得刮板和滤网脱离,以便于穿刺凸针穿设滤孔,减少了穿刺凸针被刮板卡住的情况,提高了穿刺凸针对滤网的穿刺效果,有利于进一步减少滤孔被封堵的情况,使得滤网的过滤效果更佳,然后松开穿设部,穿设部在弹性件一的作用下移动远离安装段,内环在弹性件二的作用下移动靠近滤网,带动刮板移动使得刮板继续抵接于滤网。
18.优选的,所述联动块包括铰接于所述固定段内的铰接部和设于所述铰接部上的受力部,所述铰接部伸入所述限位环槽内,所述受力部位于所述铰接部的铰接轴靠近所述刮板的一侧并位于所述铰接部靠近所述滤网的一侧,所述穿设部抵接于所述受力部。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铰接部和受力部,由于受力部位于铰接部的铰接轴
靠近刮板的一侧,因此,当穿设部移动靠近安装段时,穿设部抵接于受力部,推动铰接部位于其铰接轴靠近刮板一侧的部分朝远离滤网的方向发生翻转,使得穿设部移动带动内环移动更加方便。
20.优选的,所述刮板包括安装条和设于所述安装条上的板体,所述板体上铰接有定位件,所述内环上开设有供所述安装条插入的安装槽,所述内环的内壁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位于所述安装槽靠近所述滤网的一侧,所述定位槽供所述定位件卡入,所述定位件的铰接轴上设有弹性件三,所述弹性件三使得所述定位件具有卡入所述定位槽的趋势。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安装条、板体和定位件,当离心泵长时间使用后,板体上会积聚有较多的刮下来的杂质,可在离心泵停止工作后,转动定位件使得定位件脱离定位槽,然后将板体从固定段内取出进行清理,待清理完板体后,将板体伸入固定段内,使安装条卡入安装槽内,此时,定位件和定位槽对准,在弹性件三的作用下,使定位件卡入定位槽内,通过定位件抵接于定位槽的内壁,且安装条抵接于安装槽的内壁,即可实现刮板在内环上的安装,使得清理刮板更加方便。
22.优选的,所述定位件包括铰接于所述板体上的连接部和设于所述连接部上的倾斜部,所述倾斜部朝靠近所述安装条的方向向所述定位槽倾斜,且所述倾斜部伸出所述板体边缘,所述定位槽供所述倾斜部卡入。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连接部和倾斜部,当将板体伸入固定段内时,固定段的内壁抵接于倾斜面,并顺着倾斜面的倾斜幅度推动定位件克服弹性件三的弹力发生翻转,以便于板体进入固定段内,至倾斜部和定位槽对准,倾斜部在弹性件三的作用下卡入定位槽内实现刮板在内环上的定位,使得安装刮板更加方便。
24.优选的,所述定位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定位件分别位于所述板体的相对两端,两个所述连接部之间的距离朝靠近所述滤网的方向逐渐变大,两个所述连接部之间设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相对两端弯折形成有钩槽,所述钩槽和所述连接部一一对应,所述钩槽供对应所述连接部卡入。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调节杆和钩槽,当需要将刮板从固定段内取出时,朝靠近滤网的方向移动调节杆,钩槽的内壁抵接于连接部,从而使得两个连接部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发生翻转,带动倾斜部脱离定位槽,无需手动转动连接部并定位,使得将刮板从固定段内取出更加方便。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转动段、滤网和刮板,当离心泵运作时,通过滤网对从进液管进入的液体进行过滤,以减少颗粒等杂质进入泵体进而损坏泵体的情况,提高了泵体运行的稳定性,有利于延长泵体的使用寿命,同时,可通过转动转动段,带动刮板转动,以减少颗粒等杂质封堵滤孔的情况,可使滤网保持较好的过滤效果,维持滤网过滤效果的稳定性;2.通过设置抵接部、穿设部和穿刺凸针,当转动刮板将滤网表面粘附的颗粒等杂质刮下后,朝靠近安装段的方向移动穿设部,带动穿刺凸针穿设于滤网上的滤孔,以将卡在滤孔内的小颗粒物质顶出,然后反向移动穿设部,带动穿刺凸针脱离滤孔,进一步提高了滤网过滤效果的稳定性;3.通过设置联动块和弹性件二,当朝靠近安装段的方向移动穿设部时,穿带动内环和刮板移动,使得刮板和滤网脱离,减少了穿刺凸针被刮板卡住的情况,提高了穿刺凸针
对滤网的穿刺效果,然后松开穿设部,穿设部在弹性件一的作用下带动内环和刮板移动,使得刮板继续抵接于滤网。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局部在进液管处剖开的结构图,主要展示转动段的结构;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局部在转动段处剖开的结构图,主要展示定位件和调节杆的结构;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局部在进液管处剖开的结构图,主要展示联动块的结构。
28.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泵体;3、驱动件;4、进液管;41、固定段;411、台阶面;412、让位槽;42、转动段;421、外环;422、内环;4221、环体;4222、凸块;43、安装段;5、出液管;6、滤网;61、滤孔;7、圆环一;71、活动槽一;8、圆环二;81、活动槽二;9、滑槽;91、弹性件二;10、刮板;101、安装条;102、板体;11、安装槽;12、定位槽;13、定位件;131、连接部;132、倾斜部;14、弹性件三;15、调节杆;151、钩槽;16、穿刺件;161、抵接部;162、穿设部;1621、杆体;1622、延伸块;163、穿刺凸针;17、凹槽;171、弹性件一;18、通孔;19、限位环槽;20、联动块;201、铰接部;202、受力部。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高稳定长寿命离心泵。参见图1,高稳定长寿命离心泵包括底座1、泵体2和驱动件3,泵体2和驱动件3均固定于底座1的上端面,且泵体2和驱动件3呈间隔设置,驱动件3用于驱动泵体2运转,本实施例中,驱动件3为电机。
31.参见图1,泵体2的外侧壁上固定有进液管4和出液管5,进液管4位于泵体2远离驱动件3的一侧,出液管5位于泵体2的上方,且进液管4和出液管5均与泵体2内部连通。进液管4包括固定段41、转动段42和安装段43,固定段41、转动段42和安装段43均为环体,固定段41固定于泵体2上。
32.参见图2,固定段41的内壁上固定有滤网6,滤网6的外周贴合固定段41的内壁,且滤网6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滤孔61。固定段41的内壁上加工形成有台阶面411,台阶面411位于滤网6靠近泵体2的一侧,且台阶面411围绕滤网6的外周并垂直于固定段41的轴向设置。
33.参见图2和图3,转动段42位于固定段41远离泵体2的一侧,转动段42包括外环421和内环422,外环421靠近固定段41的端面固定有圆环一7,圆环一7围绕外环421内圈的外周设置,固定段41靠近外环421的端面开设有活动槽一71,活动槽一71供圆环一7卡入,且活动槽一71的横截面的径向宽度朝靠近外环421的方向逐渐变小,圆环一7贴合活动槽一71的内壁设置,圆环一7活动连接于活动槽一71内,外环421通过圆环一7和活动槽一71的配合转动连接于固定段41上,外环421的转动轴线和其轴线重合。
34.参见图2,安装段43位于外环421远离固定段41的一侧,外环421靠近安装段43的端面固定有圆环二8,圆环二8围绕外环421内圈的外周设置,安装段43靠近外环421的端面开设有活动槽二81,活动槽二81供圆环二8卡入,且活动槽二81的横截面的径向宽度朝靠近外
环421的方向逐渐变小,圆环二8贴合活动槽二81的内壁设置,圆环二8活动连接于活动槽二81内,安装段43通过圆环二8和活动槽二81的配合转动连接于外环421上,安装段43的转动轴线和外环421的转动轴线重合。在实际使用中,可在固定段41上固定密封圈一,密封圈一位于固定段41和外环421之间,以提高固定段41和外环421之间的密封性,并可在安装段43上固定密封圈二,密封圈二位于安装段43和外环421之间,以提高安装段43和外环421之间的密封性,密封圈一和密封圈二的材质一般为橡胶。
35.参见图2和图3,内环422包括环体4221和两个凸块4222,环体4221位于外环421的内圈内并贴合外环421的内圈壁设置,且环体4221朝靠近固定段41的方向伸入固定段41内并嵌设于固定段41内,两个凸块4222分别位于环体4221沿轴向的相对两侧并与环体4221固定连接,且两个凸块4222对齐设置。外环421的内圈壁上开设有滑槽9,滑槽9的数量和位置与凸块4222的数量和位置一一对应,滑槽9供对应凸块4222卡入,每个滑槽9的内壁上均固定有弹性件二91,弹性件二91位于滑槽9内凸块4222远离固定段41的一侧,且弹性件二91的相对两端分别抵紧于凸块4222和滑槽9远离固定段41的内壁,使得凸块4222具有靠近滤网6的趋势。
36.参见图3,凸块4222滑移连接于对应滑槽9内,且凸块4222的滑移方向平行于外环421的转动轴线,环体4221通过凸块4222和滑槽9的配合轴向滑移连接于外环421上。
37.参见图2和图3,环体4221内设置有刮板10,刮板10包括安装条101和板体102,环体4221远离固定段41的端面开设有安装槽11,安装槽11供安装条101卡入,板体102位于安装条101靠近固定部的一侧并与安装条101固定连接,且板体102朝靠近固定段41的方向穿设于环体4221和固定段41并抵接于滤网6。
38.参见图2和图3,环体4221的内壁上开设有定位槽12,定位槽12为圆环槽,且定位槽12的轴线和环体4221的轴线重合,定位槽12位于安装槽11靠近滤网6的一侧并与安装槽11呈间隔设置。
39.参见图2和图3,板体102的外侧壁上铰接有两个定位件13,两个定位件13位于板体102的同一侧,且两个定位件13分别位于板体102沿环体4221轴向的相对两端,每个定位件13均包括连接部131和倾斜部132,连接部131的一端铰接于板体102上,且连接部131的铰接轴线垂直于环体4221的轴线,两个连接部131之间的距离朝靠近滤网6的方向逐渐变大,且连接部131的铰接轴位于连接部131远离滤网6的一端。
40.参见图2和图3,倾斜部132位于两个连接部131相互远离的两侧,倾斜部132朝靠近安装条101的方向向定位槽12倾斜,倾斜部132远离安装条101的端部和对应连接部131靠近滤网6的端部固定连接,且倾斜部132靠近安装条101的端部伸出板体102边缘,定位槽12供倾斜部132卡入。
41.参见图3,连接部131的铰接轴上同轴固定有弹性件三14,弹性件三14驱使对应连接部131朝靠近定位槽12的方向翻转,使得倾斜部132具有卡入定位槽12的趋势。本实施例中,弹性件三14为扭簧。
42.参见图3,两个连接部131之间设有调节杆15,调节杆15位于连接部131远离板体102的一侧,且调节杆15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环体4221的轴线并垂直于连接部131的铰接轴线设置,调节杆15的相对两端均朝靠近板体102的方向向内弯折形成有钩槽151,两个钩槽151的位置和两个连接部131的位置一一对应,且两个钩槽151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连接部131
远离滤网6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并小于两个连接部131靠近滤网6的端部之间的距离,钩槽151供对应连接部131卡入。
43.当需要将刮板10从环体4221上取出时,朝靠近滤网6的方向移动调节杆15,钩槽151的内壁抵接于连接部131,使得两个连接部131克服弹性件三14的作用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发生翻转,至倾斜部132脱离定位槽12,松开调节杆15,调节杆15通过与连接部131之间的摩擦阻力实现相对定位,然后朝远离滤网6的方向移动安装条101,带动板体102脱离环体4221,即可将刮板10从环体4221上卸下。
44.当在环体4221上安装刮板10时,将板体102朝靠近滤网6的方向穿设于环体4221和固定段41,此时,环体4221的内壁抵接于两个倾斜部132并顺着两个倾斜部132的倾斜幅度挤压倾斜部132,使得两个连接部131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发生翻转,以便于板体102伸入环体4221内,至安装条101卡入安装槽11内并抵接于安装槽11的槽底内壁,此时,两个倾斜部132和定位槽12对准,连接部131在对应弹性件三14的作用下发生翻转,带动倾斜部132卡入定位槽12内,通过倾斜部132抵接于定位槽12靠近安装槽11的内壁,且安装条101抵接于安装槽11的槽底内壁,即可实现刮板10在环体4221上的安装。
45.参见图2和图4,固定段41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让位槽412,让位槽412为环槽,且让位槽412围绕固定段41的外周设置。固定段41上滑移连接有穿刺件16,穿刺件16位于滤网6远离刮板10的一侧,穿刺件16包括抵接部161、两个穿设部162和若干穿刺凸针163,抵接部161位于台阶面411远离滤网6的一侧,且抵接部161的外周贴合固定段41的内圈壁设置。
46.参见图4,每个穿设部162均包括杆体1621和延伸块1622,两个杆体1621均位于抵接部161靠近滤网6的一侧并分别位于抵接部161的相对两端,每个杆体1621均沿固定段41的轴向穿设于台阶面411、固定段41和让位槽412,且杆体1621远离抵接部161的一端位于让位槽412靠近外环421的一侧并位于固定段41内,两个杆体1621均沿固定段41的轴向滑移连接于固定段41上。在实际使用中,可在固定段41上固定有密封圈三,密封圈三位于固定段41和杆体1621之间,以保证杆体1621和固定段41之间的密封性,密封圈三的材质一般为橡胶。
47.参见图2和图4,延伸块1622位于杆体1621靠近让位槽412槽底的一侧并与杆体1621固定连接,让位槽412的槽底内壁上开设有凹槽17,凹槽17的数量和位置与延伸块1622的位置和数量一一对应,凹槽17供对应延伸块1622伸入,凹槽17的内壁上固定有弹性件一171,弹性件一171位于凹槽17内延伸块1622远离抵接部161的一侧,且弹性件一171的相对两端分别抵紧于凹槽17远离抵接部161的内壁和延伸块1622,弹性件一171通过与穿设部162的配合使得抵接部161具有远离滤网6的趋势。
48.参见图2和图4,若干穿刺凸针163均位于抵接部161靠近滤网6的一侧并位于滤网6围成的区域内,若干穿刺凸针163均与抵接部161固定连接,且若干穿刺凸针163相互之间呈间隔设置,穿刺凸针163用于穿设滤孔61。抵接部161靠近滤网6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若干通孔18,若干通孔18围绕穿刺凸针163的外周呈均匀间隔分布,每个通孔18均沿固定段41的轴向贯穿于抵接部161。
49.参见图2和图4,环体4221的外侧壁上开设有限位环槽19,限位环槽19位于固定段41内,固定段41内铰接有联动块20,联动块20的数量和位置与杆体1621的数量和位置一一对应,且联动块20位于对应杆体1621靠近安装段43的一侧。每个联动块20均包括铰接部201和受力部202,铰接部201铰接于固定段41内,且铰接部201的铰接轴线垂直于环体4221的轴
线,铰接部201朝靠近固定段41轴线的方向穿设于固定段41并伸入限位环槽19内。
50.参见图4,受力部202位于铰接部201的铰接轴靠近刮板10的一侧并位于铰接部201靠近滤网6的一侧,且受力部202和铰接部201固定连接,受力部202远离铰接部201的端部抵接于对应杆体1621远离抵接部161的一端。
5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高稳定长寿命离心泵的实施原理为:当离心泵运作时,通过滤网6对从进液管4进入的液体进行过滤,以减少颗粒等杂质进入泵体2进而损坏泵体2的情况,提高了泵体2运行的稳定性,有利于延长泵体2的使用寿命。
52.在离心泵的运转过程中,可手动摩擦外环421,通过手部和外环421之间的摩擦阻力带动外环421转动,外环421通过内环422带动刮板10转动,通过刮板10将粘附在滤网6表面的颗粒等杂质刮下。
53.然后朝靠近安装段43的方向移动杆体1621,带动抵接部161和若干穿刺凸针163移动靠近滤网6,使得若干穿刺凸针163穿设于滤网6上的滤孔61对滤孔61进行疏通,同时,杆体1621抵接于受力部202,带动铰接部201位于其铰接轴靠近刮板10一侧的部分朝远离滤网6的方向发生翻转,通过铰接部201抵接于限位环槽19的内壁,带动内环422和刮板10移动远离滤网6,使得刮板10和滤网6脱离,以减少穿刺凸针163被刮板10卡住的情况。
54.再松开杆体1621,此时,弹性件一171发生复位推动延伸块1622带动杆体1621移动远离安装段43,进而带动若干穿刺凸针163移动脱离滤孔61,即可使滤网6继续稳定的发挥过滤作用,同时,弹性件二91抵紧于凸块4222,带动环体4221和刮板10移动靠近滤网6,使得刮板10继续抵接于滤网6,以便于后续刮除滤网6上的杂质。
55.当离心泵长时间使用后,板体102上会积聚有较多的刮下来的杂质,可在离心泵停止工作后,将刮板10从环体4221上取下进行清理,清理好刮板10后,再将刮板10重新安装于环体4221上即可,使得清理刮板10更加方便。
5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3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