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陆上桩基混凝土灌注的辅助结构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专利查询2022-07-06  203



    1.本发明涉及陆上桩基混凝土灌注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陆上桩基混凝土灌注的辅助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传统桥梁陆地桩基施工时,通常是将原地面整平后即开始进行埋设钢护筒、钻孔、下放钢筋笼、砼灌注作业,待承台开挖完成后进行桩头破除,这种施工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开挖承台时易损坏桩基,二是承台开挖完成才能破除桩头,此时混凝土强度已有所增强,桩头凿除较为困难,花费时间较长,三是现场文明施工较差,且桩顶标高与原地面高差较大,造成混凝土超灌较多。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一方面,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陆上桩基混凝土灌注的辅助结构,安装于待灌注混凝土的钢护筒顶端,所述辅助结构包括结构主体,其呈圆形,由两个弧形板可拆卸拼接而成。
    4.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方案,两个所述弧形板为半圆形,其一端可转动铰接,另一端采用卸扣结构实现可拆卸拼接。
    5.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方案,进一步包括加固环,其缠绕在所述结构主体的外侧壁上。
    6.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加固环由钢丝绳缠绕而成。
    7.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弧形板的外侧壁上周向设置有限位槽,以用于容纳所述加固环,
    8.其中两个所述弧形板上的限位槽连成圆形。
    9.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弧形板沿轴向的底端通过螺栓连接于待灌注混凝土的钢护筒顶端。
    10.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弧形板外侧可拆卸安装有临时支撑;
    11.所述临时支撑为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弧形板的中部,另一端相抵于地面。
    12.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使用所述辅助结构进行陆上桩基混凝土灌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3.s1、埋设钢护筒,向所述钢护筒内下放钢筋笼,并开始浇筑桩基混凝土;
    14.s2、待混凝土灌注至距离钢护筒顶一定距离时,将所述结构主体安装于待灌注混凝土的钢护筒顶端,且在所述结构主体的外侧壁上缠绕至少一圈钢丝绳;
    15.s3、继续浇注桩基混凝土直至达到超灌要求高度;
    16.s4、待混凝土初凝后接触两块弧形板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拆除钢丝绳,拆除所述弧形板与所述钢护筒顶短之间的连接,最后拆除两块所述弧形板。
    17.s5、拆除所述弧形板之后,30分钟之内凿除桩头混凝土。
    18.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方案,在所述步骤s1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19.s0、对施工区域原地面进行开挖,开挖后施工场地标高=承台底标高-承台垫层厚度;
    20.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方案,步骤s1中,埋设钢护筒时,要求钢护筒顶标高不超过承台底标高5cm;
    21.且在下放钢筋笼之前,先对施工现场进行混凝土硬化处理,硬化厚度根据承台垫层厚度决定;
    22.待混凝土硬化强度合格之后,再进行桩基钻孔,并且在钢筋笼下放之前应该对承台部分钢筋采取隔离措施,减少灌装后混凝土和钢筋之间的握裹力。
    23.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用于陆上桩基混凝土灌注的辅助结构,实现提前开挖承台,施作承台垫层,尽早破除桩头,混凝土超灌可以得到控制,改善现场文明施工的效果。
    24.(1)硬化桩基施工区域,相当于提前实施承台垫层,方便安装及拆除护筒;
    25.(2)超灌混凝土方便第一时间凿除;
    26.(3)安装方便,结构简单;
    27.(5)使用范围:适用于桩顶标高低于或平齐原地面的陆上桩。
    28.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发明中一实施方案中用于陆上桩基混凝土灌注的辅助结构的安装使用示意图。
    30.图2为本发明中一实施方案中用于陆上桩基混凝土灌注的辅助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32.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形。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33.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4.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
    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35.如图1-2所示,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陆上桩基混凝土灌注的辅助结构,安装于待灌注混凝土的钢护筒1p顶端,所述辅助结构包括结构主体,其呈圆形,由两个弧形板1可拆卸拼接而成。
    36.包括弧形板1在内的所有构件均在工厂完成加工,现场使用直接安装,所述弧形板1采用q345c材质钢材制作,考虑到钢护筒都是圆柱状,其截面为圆形,两块弧形板均为半圆形,这样可以拼成一个适配于钢护筒的圆形,且两个所述弧形板1形成的圆形的半径与钢护筒半径一直,或者大于桩基半径0.2-0.4m。
    37.所述弧形板1的高度满足超灌要求,一般为0.5-1m,两块弧形板采用卸扣一侧利用卸扣连接。
    38.下面提供一种弧形板之间的具体连接结构,两个所述弧形板1之间,一端可转动铰接,另一端采用卸扣结构2实现可拆卸拼接,这样可实现弧形板1之间的快速安装,在安装之前,解除两个弧形板1之间的快速连接,套设在钢护筒1p顶部,待套设完毕之后,再将两个弧形板1之间的卸扣结构2进行连接。
    39.具体可以是,两个所述弧形板1之间,一端可转动铰接,另一端采用花篮螺栓实现可拆卸拼接。
    40.为了进一步提高两个弧形板1之间的连接稳固性,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还进一步在所述结构主体的外侧壁上缠绕加固环3,且所述加固环3可以是多层,沿着弧形板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这个更佳牢固。
    41.实际施工中,所述加固环3缠绕在所述结构主体的外侧壁上,可以具体是采用钢丝绳缠绕在所述结构主体的外侧壁上,钢丝绳具有一定的韧性,可形变性,方便操作,可以随着不同尺寸的结构主体的改变而随时调整,而且钢丝绳还具备很高的强度。
    42.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为了避免加固环3在弧形板1上下滑动,还进行了以下设计,所述弧形板1的外侧壁上周向设置有限位槽,以用于容纳所述加固环3,其中两个所述弧形板1上的限位槽连成圆形,利用限位槽将加固环3限位在槽内,避免其滑动。
    43.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弧形板1沿轴向的底端通过螺栓连接于待灌注混凝土的钢护筒1p顶端。其中,所述弧形板1上预留有螺栓孔4。
    44.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当弧形板的高度超过0.5m时,可能会容易产生变形,为了进一步加强两块弧形钢板的稳定性,需要进行以下设计,所述弧形板1外侧可拆卸安装有临时支撑;
    45.下面提供了一种临时支撑的具体结构,所述临时支撑为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弧形板1的中部,另一端相抵于地面。
    46.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使用所述辅助结构进行陆上桩基混凝土灌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7.s0、对施工区域原地面进行开挖,开挖后施工场地标高=承台底标高-承台垫层厚度;
    48.s1、埋设钢护筒1p,向所述钢护筒内下放钢筋笼,并开始浇筑桩基混凝土;
    49.s2、待混凝土灌注至距离钢护筒1p顶一定距离时,将所述结构主体安装于待灌注
    混凝土的钢护筒顶端,且在所述结构主体的外侧壁上缠绕至少一圈钢丝绳;
    50.s3、继续浇注桩基混凝土直至达到超灌要求高度;
    51.s4、待混凝土初凝后接触两块弧形板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拆除钢丝绳,拆除所述弧形板与所述钢护筒顶短之间的连接,最后拆除两块所述弧形板。
    52.s5、拆除所述弧形板之后,30分钟之内凿除桩头混凝土。
    53.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方案,步骤s1中,埋设钢护筒时,要求钢护筒顶标高不超过承台底标高5cm;
    54.且在下放钢筋笼之前,先对施工现场进行混凝土硬化处理,硬化厚度根据承台垫层厚度决定;
    55.待混凝土硬化强度合格之后,再进行桩基钻孔,并且在钢筋笼下放之前应该对承台部分钢筋采取隔离措施,减少灌装后混凝土和钢筋之间的握裹力。
    56.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36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