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的润滑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07-11  132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的润滑装置。


    背景技术:

    2.电动机的使用寿命直接影响的因素便是电动机输出轴的保持,同时为了使电动机输出轴运行的更加稳定,需要对电动机输出轴的轴承进行润滑,目前对电动机输出轴的轴承都是将润滑脂注入轴承中起到润滑的效果。
    3.但是目前电动机的轴承上,为了起到对轴承的保护效果,会在轴承上安装有防尘盖,一方面是放置灰尘沾染其中对轴承内部造成磨损,另一方面是避免注入的润滑脂溢出,使得添加的润滑脂减少无法起到很好的润滑效果,而每次在需要对轴承内部注入润滑脂时,都需要将防尘盖打开,久而久之会造成防尘盖的损坏,最常遇见的便是通过起子等工具将防尘盖翘起,从而导致防尘盖的一端变形,无法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同时将防尘盖注入润滑脂的方式,无法在注入的过程中对注入的量进行把控,经常会出现注入过多,导致密封盖盖上后润滑脂溢出的情况,不仅容易造成轴承外部脏乱,同时也会造成润滑脂的浪费。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的润滑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便捷、能够快速的进行润滑脂的注入、提高轴承的性能的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的润滑装置。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的润滑装置,包括:电动机和设置在电动机上的输出轴;定位环,所述定位环设置在所述电动机上;轴承,所述轴承设置在所述定位环内,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所述定位环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输出轴贯穿所述轴承并与所述轴承的内壁固定连接;防尘盖,所述防尘盖固定安装在所述定位环的内壁上;两个注射口,两个所述注射口均开设在所述防尘盖的一侧外壁上;转盘,所述转盘滑动安装在所述定位环的内壁上;环形箱,所述环形箱固定安装在所述定位环的一侧外壁上;两个注入机构,两个所述注入机构均设置在所述环形箱内。
    7.优选的,任意一个所述注入机构均包括滑行板、注射头、料箱、导料斗、软管、筒体、延伸杆、转动杆、齿轮一、齿轮二和推板,所述滑行板滑动安装在所述环形箱内,所述注射头固定安装在所述滑行板的一侧外壁上,所述注射头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环形箱外,所述料箱固定安装在所述环形箱的内壁上,所述导料斗固定安装在所述料箱的一侧外壁上,所述导料斗的进料端延伸至所述料箱内并与所述料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软管设置在所述环形箱内,所述软管的一端与所述导料斗的出料端固定连接,所述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滑行板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软管的另一端贯穿所述滑行板并与所述注射头固定连接,所述筒体转动安装在所述料箱的一侧内壁上,所述筒体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料箱外,所述延伸杆滑动安装在所述环形箱内,所述延伸杆的一端贯穿所述筒体并延伸至所述料箱内,所述延
    伸杆与所述筒体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转动杆转动安装在所述料箱的一侧外壁上,所述转动杆的一端贯穿所述环形箱并与所述环形箱的一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齿轮一固定套设在所述转动杆上,所述齿轮二固定套设在所述筒体的外壁上,所述齿轮二与所述齿轮一相互啮合,所述推板固定安装在所述延伸杆位于所述料箱内的一端上。
    8.优选的,所述延伸杆的一端上固定安装有衔接板,所述料箱的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一端贯穿所述衔接板并与所述衔接板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杆的一端与所述环形箱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滑行板的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u型架,所述环形箱的内壁上转动安装有转筒,转筒的内壁上螺纹安装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转筒外并与所述u型架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转盘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通口,所述定位环的内壁上开设有开口槽,所述转盘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一端贯穿所述开口槽并延伸至所述定位环外。
    11.优选的,所述调节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部开设有嵌槽,所述定位环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立柱,所述立柱的顶端转动安装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曲杆,所述曲杆的一端贯穿所述立柱并与所述立柱滑动连接,所述转动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嵌块,所述嵌块的底部延伸至所述嵌槽内。
    12.优选的,所述曲杆的一端上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曲杆上套设有抵触弹簧,所述抵触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挡板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抵触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立柱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
    1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的润滑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的润滑装置,在进行润滑作业时,将两个注射头推入轴承内,在通过推板挤压的方式将两个料箱内的润滑脂注入进轴承内,从而能够快速的完成注脂润滑作业,并且不会对防尘盖造成损伤,提高了防尘盖以及轴承的使用寿命,并且防尘盖也能起到阻挡的作用,防止注入的润滑脂渗出,减少了润滑脂的浪费,相较于传统的注脂润滑方式,不仅更加的简单便捷、提高润滑的效率,而且减少了对轴承以及防尘盖的损伤,提高了轴承以及防尘盖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的润滑装置第一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16.图2为图1所示的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2所示的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图1所示的防尘盖与转盘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的润滑装置第二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20.图6为图5所示的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中标号:1、电动机;2、输出轴;3、定位环;4、轴承;5、防尘盖;6、注射口;7、转盘;
    8、环形箱;9、滑行板;10、注射头;11、u型架;12、转筒;13、螺纹杆;14、料箱;15、导料斗;16、软管;17、筒体;18、延伸杆;19、转动杆;20、齿轮一;21、齿轮二;22、推板;701、通口;702、开口槽;703、调节杆;23、立柱;24、转动板;25、曲杆;26、抵触弹簧;27、固定块;28、嵌槽;29、嵌块。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3.第一实施例
    24.请结合参阅图1-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的润滑装置包括:电动机1和设置在电动机1上的输出轴2;定位环3,所述定位环3设置在所述电动机1上;轴承4,所述轴承4设置在所述定位环3内,所述轴承4的外圈与所述定位环3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输出轴2贯穿所述轴承4并与所述轴承4的内壁固定连接;防尘盖5,所述防尘盖5固定安装在所述定位环3的内壁上;两个注射口6,两个所述注射口6均开设在所述防尘盖5的一侧外壁上;转盘7,所述转盘7滑动安装在所述定位环3的内壁上,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两个转盘7的一侧外壁与防尘盖5的一侧外壁接触,以此能够通过转盘7将两个注射口6完全封闭;环形箱8,所述环形箱8固定安装在所述定位环3的一侧外壁上;两个注入机构,两个所述注入机构均设置在所述环形箱8内。
    25.为了能够方便将润滑脂注入轴承4内,并且不对防尘盖5造成损伤,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任意一个所述注入机构均包括滑行板9、注射头10、料箱14、导料斗15、软管16、筒体17、延伸杆18、转动杆19、齿轮一20、齿轮二21和推板22,所述滑行板9滑动安装在所述环形箱8内,所述注射头10固定安装在所述滑行板9的一侧外壁上,环形箱8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两个长杆,两个长杆的一端均贯穿滑行板9并与滑行板9滑动连接,所述注射头10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环形箱8外,所述料箱14固定安装在所述环形箱8的内壁上,料箱14的内壁与环形箱8的外壁均开设有注入口,并且注入口通过密封塞封闭,防止在注料的过程中,润滑脂有注入口溢出,所述导料斗15固定安装在所述料箱14的一侧外壁上,所述导料斗15的进料端延伸至所述料箱14内并与所述料箱14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软管16设置在所述环形箱8内,所述软管16的一端与所述导料斗15的出料端固定连接,预留在料箱14内的软管16足够长,所述软管16的另一端与所述滑行板9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软管16的另一端贯穿所述滑行板9并与所述注射头10固定连接,所述筒体17转动安装在所述料箱14的一侧内壁上,所述筒体17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料箱14外,所述延伸杆18滑动安装在所述环形箱8内,所述延伸杆18的一端贯穿所述筒体17并延伸至所述料箱14内,所述延伸杆18与所述筒体17的内壁螺纹连接,筒体17的内壁上开设有内螺纹,延伸杆18外壁上开设有外螺纹,外螺纹与内螺纹相旋合,所述转动杆19转动安装在所述料箱14的一侧外壁上,转动杆19位于环形箱8外的一端上固定安装有转轮二,能够方便工作人员调节操作,所述转动杆19的一端贯穿所述环形箱8并与所述环形箱8的一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齿轮一20固定套设在所述转动杆19上,所述齿轮二21固定套设在所述筒体17的外壁上,所述齿轮二21与所述齿轮一20相互啮合,所述推板22固定安装在所述延伸杆18位于所述料箱14内的一端上。
    26.为了能够对延伸杆18起到有效的限位效果,使延伸杆18在筒体17内螺纹的传动下只能保持水平横向移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延伸杆18的一端上固定安装有衔接板,
    所述料箱14的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一端贯穿所述衔接板并与所述衔接板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杆的一端与所述环形箱8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
    27.为了能够调节注射头10的位置,使注射头10能够进入轴承4内,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滑行板9的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u型架11,所述环形箱8的内壁上转动安装有转筒12,转筒12的内壁上螺纹安装有螺纹杆13,所述螺纹杆13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转筒12外并与所述u型架11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
    28.为了能够对两个注射口6进行封闭,防止注脂润滑完成后,轴承4内的润滑脂沿着注射口6溢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转盘7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通口701,所述定位环3的内壁上开设有开口槽702,所述转盘7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调节杆703,所述调节杆703的一端贯穿所述开口槽702并延伸至所述定位环3外。
    2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的润滑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30.在需要对电动机1的轴承4进行润滑作业时,工作人员首先可以将润滑脂注入两个料箱14内,随后通过密封塞将注入口封闭,随后工作人员可以转动调节杆703,调节杆703在开口槽702内转动,会带动转盘7在定位环3内转动,当调节杆703转动至开口槽702的边缘时,两个通口701正对向两个注射口6,随后工作人员可以分别转动两个转轮一,转轮一转动带动转筒12转动,此时由于螺纹杆13受到u型架11以及滑行板9的限位效果,从而使螺纹杆13无法转动,而是在螺纹的传动下横向移动,从而带动u型架11以及滑行板9横向移动,由于预留的软管16足够长,因此滑行板9可以推动注射头10横向移动,两个注射头10横向移动会逐渐穿过两个通口701,并且继续横向移动的过程中会穿过两个注射口6,从而贯穿防尘盖5进入轴承4内,随后工作人员可以分别转动两个转轮二,转轮二转动带动转动杆19转动,从而调动齿轮一20转动,进而带动与齿轮一20相互啮合的齿轮二21转动,最终带动筒体17转动,筒体17转动时,由于延伸杆18受到限位杆的限位效果无法转动,因此会在筒体17内壁的螺纹传动下使延伸杆18横向移动,进而带动推板22在料箱14内横向一定,此时两个推板22会将两个料箱14内的润滑脂逐渐推向两个料箱14的一侧,润滑脂受到挤压会逐渐通过导料斗15和软管16,最终通过注射头10注入轴承4内,从而完成对电动机轴承4的润滑效果,在注入完成后,可作人员可以反向转动两个转轮一,从而使两个注射头10分别由两个轴承4内移出,并且与转盘7分离,最后工作人员可以再次转动两个调节杆703,通过将转盘7转动,使两个通口701不在正对向两个注射口6,从而实现对轴承4的保护。
    31.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的润滑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2.在进行润滑作业时,将两个注射头10推入轴承4内,在通过推板22挤压的方式将两个料箱14内的润滑脂注入进轴承4内,从而能够快速的完成注脂润滑作业,并且不会对防尘盖5造成损伤,提高了防尘盖5以及轴承4的使用寿命,并且防尘盖5也能起到阻挡的作用,防止注入的润滑脂渗出,减少了润滑脂的浪费,相较于传统的注脂润滑方式,不仅更加的简单便捷、提高润滑的效率,而且减少了对轴承4以及防尘盖5的损伤,提高了轴承4以及防尘盖5的使用寿命。
    33.第二实施例:
    34.基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的润滑装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的润滑装置。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的优选
    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
    3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36.请结合参阅图5-图6,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的润滑装置还包括固定块27,所述固定块27固定安装在所述调节杆703的顶端,所述固定块27的顶部开设有嵌槽28,所述定位环3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立柱23,所述立柱23的顶端转动安装有转动板24,所述转动板2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曲杆25,所述曲杆25的一端贯穿所述立柱23并与所述立柱23滑动连接,曲杆25为转动板24预设了转动轨迹,从而使转动板24转动至水平状态下时,嵌块29能够准确的进入嵌槽28内,从而实现定位的效果,所述转动板2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嵌块29,所述嵌块29的底部延伸至所述嵌槽28内。
    37.为了使转动板24在不受较大外力影响下始终保持水平的状态,从而保持嵌块29始终位于嵌槽28内,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曲杆25的一端上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曲杆25上套设有抵触弹簧26,所述抵触弹簧26的一端与所述挡板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抵触弹簧26的另一端与所述立柱23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
    38.在日常使用电动机1的过程中,为了防止调节杆703受到电动机1运行的颠动发生偏移转动,从而使调节杆703带动转盘7移动至正对向防尘盖5的位置上,最终使灰尘通过开口槽702进入轴承4内,同时防止轴承4内的润滑脂渗出,在注脂润滑完成后,将调节杆703转动至不正对向防尘盖5的位置上,随后工作人员可以转动转动板24,在转动板24转动后将嵌块29转入嵌槽28内,从而实现对固定块27的限位效果,以此完成对调节杆703的定位,同时抵触弹簧26会始终向曲杆25施加抵触力,从而使转动板24不会受到电动机1运行颠动而偏移的情况,从而更加提高对轴承4的保护。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414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