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向顶推装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08-09  54



    1.本技术涉及材料运输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向顶推装备。


    背景技术:

    2.目前建筑物在建造的过程中需要钢材,板材等材料,因此这些材料的运输成为了建筑物在整个建筑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3.现有技术中在运输这些材料时,需要人工通过各种运输装置对这些材料进行运输。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施工过程,一些施工场地由于地形原因,施工人员难以达到,从而不便于施工人员对建筑材料进行运输。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便于施工人员向地形复杂的施工场地运输材料,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向顶推装备。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向顶推装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多向顶推装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运输机构,所述运输机构包括顶推油缸以及滑板,所述顶推油缸安装于底座的顶部侧壁,所述顶推油缸的活塞杆活动连接于滑板的一侧侧壁,所述滑板滑动连接于底座的顶部侧壁,所述滑板的顶部安装有顶升油缸,所述运输机构还包括用于对材料进行固定的固定组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运输材料时,首先将材料通过固定组件固定放置在顶升油缸的活塞杆上,随后开启顶升油缸,将材料升至较高的位置,之后开启顶推油缸,顶推油缸的活塞杆带动滑板移动,滑板移动带动顶升油缸移动,顶升油缸移动带动材料移动;可将多个该装置进行组装,当材料运输与下一个装置之间的连接处时,此时驱动前一个装置上顶升油缸的活塞杆下降,并解除前一个装置上的固定组件对材料的固定作用,同时开启下一个装置上的顶升油缸,驱动下一个装置上顶升油缸的活塞杆上升,当下一个装置通过固定组件将材料进行固定后,此时开启下一个装置上的顶推油缸,驱动材料移动,以此类推;从而能够实现材料在不同方向上的运输,进而能够便于施工人员向地形复杂的施工场地运输材料。
    9.可选的,所述底座远离顶推油缸的一端安装有荷载转换柱。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材料运输到两个装置之间的连接处,并且下降至与荷载转换柱上的活塞杆相接触时,设置的荷载转换柱能够提高材料在运输时的稳定性,从而能够降低材料在两个装置之间的连接处发生掉落的可能性。
    11.可选的,所述底座远离顶推油缸的一端安装有纠偏油缸,所述纠偏油缸的活塞杆与荷载转换柱的侧壁相抵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纠偏油缸能够降低荷载转换柱发生偏转的可能性。
    13.可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支撑板以及抵接板,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于顶升油缸活塞杆远离底座的一端侧壁,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支撑板的顶部侧壁,所述转杆远离支撑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抵接板的底部侧壁,所述抵接板内开设有存放槽,所述存放槽的两端侧壁分别开设有限位孔,两个所述限位孔内均设有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限位孔的内壁,所述连接杆远离抵接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靠近抵接板的一侧侧壁设有用于对材料进行抵紧的抵紧组件,所述抵接板上设有用于对连接杆进行驱动的驱动组件。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材料进行固定时,首先通过驱动组件驱动两个连接杆相背移动,两个连接板相背移动分别带动两个第一固定板相背移动,随后将材料放置在抵接板上,之后再通过驱动组件驱动两个第一固定板相向移动,最后第一固定板能够通过抵紧组件抵紧材料,从而能够降低材料与抵接板发生分离的可能性。
    15.可选的,所述抵紧组件包括弹簧以及抵紧板,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抵紧板与第一固定板的相对内侧。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固定板移动至抵紧板与材料相接触时,此时继续移动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移动能够压缩弹簧,弹簧的弹力能够推动抵紧板抵紧材料,从而能够降低材料发生晃动的可能性。
    17.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于抵接板的一侧侧壁,所述第二固定板上安转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抵接板的侧壁开设有转孔,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转动轴转动连接于转孔的侧壁,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转动轴远离第二固定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存放槽内设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两端内均开设有螺纹孔,两个所述连接杆靠近抵接板的一端分别通过两个螺纹孔螺纹连接于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驱动两个连接杆移动时,首先开启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上的转动轴转动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转动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转动带动驱动杆转动,第二驱动杆转动带动两个连接杆相向或相背移动,两个连接杆相向或相背移动分别带动两个第一固定板相向或相背移动,从而能够驱动两个连接板移动,进而能够驱动两个第一固定板移动。
    19.可选的,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用于对抵接板进行转向的转向组件。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转向组件能够驱动抵接板进行转向。
    21.可选的,所述转向组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安装于支撑板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转动轴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转杆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与第三齿轮相啮合。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驱动抵接板进行转向时,首先开启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上的转动轴转动带动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转动带动第四齿轮转动,第四齿轮转动带动转杆转动,转杆转动带动抵接板转动,从而能够驱动抵接板发生转动。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当需要运输材料时,首先将材料通过固定组件固定放置在顶升油缸的活塞杆上,随后开启顶升油缸,将材料升至较高的位置,之后开启顶推油缸,顶推油缸的活塞杆带动滑板移动,滑板移动带动顶升油缸移动,顶升油缸移动带动材料移动;可将多个该装置进
    行组装,当材料运输与下一个装置之间的连接处时,此时驱动前一个装置上顶升油缸的活塞杆下降,并解除前一个装置上的固定组件对材料的固定作用,同时开启下一个装置上的顶升油缸,驱动下一个装置上顶升油缸的活塞杆上升,当下一个装置通过固定组件将材料进行固定后,此时开启下一个装置上的顶推油缸,驱动材料移动,以此类推;从而能够实现材料在不同方向上的运输,进而能够便于施工人员向地形复杂的施工场地运输材料;
    25.2.当第一固定板移动至抵紧板与材料相接触时,此时继续移动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移动能够压缩弹簧,弹簧的弹力能够推动抵紧板抵紧材料,从而能够降低材料发生晃动的可能性;
    26.3.当需要驱动抵接板进行转向时,首先开启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上的转动轴转动带动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转动带动第四齿轮转动,第四齿轮转动带动转杆转动,转杆转动带动抵接板转动,从而能够驱动抵接板发生转动。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突显抵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突显驱动杆的剖视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运输机构;21、顶推油缸;22、滑板;23、顶升油缸;3、固定组件;31、支撑板;32、抵接板;33、转杆;34、存放槽;35、限位孔;36、连接杆;37、第一固定板;4、荷载转换柱;5、纠偏油缸;6、抵紧组件;61、弹簧;62、抵紧板;7、驱动组件;71、第二固定板;72、第一驱动电机;73、转孔;74、第一齿轮;75、驱动杆;76、螺纹孔;77、螺纹杆;78、第二齿轮;8、转向组件;81、第二驱动电机;82、第三齿轮;83、第四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多向顶推装备。如图所示,包括底座1,底座1呈长方体状,底座1上设有运输机构2。
    33.如图1和图2所示,运输机构2包括顶推油缸21以及滑板22,顶推油缸21设置有两个,且均沿底座1的长度方向水平设置,两个顶推油缸21分别安装于底座1的左右两侧侧壁,两个顶推油缸21的活塞杆分别铰接于滑板22的左右两侧侧壁,滑板22呈长方体状,滑板22沿底座1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底座1的顶部侧壁,滑板22的顶部安装有顶升油缸23,顶升油缸23竖直设置,运输机构2还包括用于对材料进行固定的固定组件3;当需要运输材料时,首先将材料通过固定组件3固定放置在顶升油缸23的活塞杆上,随后开启顶升油缸23,将材料升至较高的位置,之后开启顶推油缸21,顶推油缸21的活塞杆带动滑板22移动,滑板22移动带动顶升油缸23移动,顶升油缸23移动带动材料移动;可将多个该装置进行组装,当材料运输与下一个装置之间的连接处时,此时驱动前一个装置上顶升油缸23的活塞杆下降,并解除前一个装置上的固定组件3对材料的固定作用,同时开启下一个装置上的顶升油缸23,驱动下一个装置上顶升油缸23的活塞杆上升,当下一个装置通过固定组件3将材料进行固定后,此时开启下一个装置上的顶推油缸21,驱动材料移动,以此类推;从而能够实现材料在不同方向上的运输,进而能够便于施工人员向地形复杂的施工场地运输材料。
    34.如图1所示,底座1远离顶推油缸21的一端安装有荷载转换柱4,荷载转换柱4呈圆柱体状,且竖直设置;当材料运输到两个装置之间的连接处,并且下降至与荷载转换柱4上的活塞杆相接触时,设置的荷载转换柱4能够提高材料在运输时的稳定性,从而能够降低材料在两个装置之间的连接处发生掉落的可能性。
    35.如图1所示,底座1远离顶推油缸21的一端安装有纠偏油缸5,纠偏油缸5设置有两个,两个纠偏油缸5分别安装于底座1的左右两侧,两个纠偏油缸5的活塞杆均与荷载转换柱4的侧壁相抵接;设置的纠偏油缸5能够降低荷载转换柱4发生偏转的可能性。
    36.如图1和图2所示,固定组件3包括支撑板31以及抵接板32,支撑板31和抵接板32均呈长方体状,支撑板31固定连接于顶升油缸23活塞杆远离底座1的一端侧壁,支撑板31上设有转杆33,转杆33呈圆柱体状且竖直设置,转杆33靠近支撑板31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支撑板31的顶部侧壁,转杆33远离支撑板3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抵接板32的底部侧壁,抵接板32内开设有存放槽34,存放槽34沿抵接板32的长度方向延伸,存放槽34的两端侧壁分别开设有限位孔35,限位孔35沿抵接板32的长度方向延伸,两个限位孔35内均设有连接杆36,连接杆36呈长方体状且水平设置,两个连接杆36沿抵接板32的长度方向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限位孔35的内壁,连接杆36远离抵接板3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37,第一固定板37呈长方体状,第一固定板37靠近抵接板32的一侧侧壁设有用于对材料进行抵紧的抵紧组件6,抵接板32上设有用于对连接杆36进行驱动的驱动组件7;当需要将材料进行固定时,首先通过驱动组件7驱动两个连接杆36相背移动,两个连接板相背移动分别带动两个第一固定板37相背移动,随后将材料放置在抵接板32上,之后再通过驱动组件7驱动两个第一固定板37相向移动,最后第一固定板37能够通过抵紧组件6抵紧材料,从而能够降低材料与抵接板32发生分离的可能性。
    37.如图2和图3所示,抵紧组件6包括弹簧61以及抵紧板62,弹簧61水平设置,弹簧6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抵紧板62与第一固定板37的相对内侧;当第一固定板37移动至抵紧板62与材料相接触时,此时继续移动第一固定板37,第一固定板37移动能够压缩弹簧61,弹簧61的弹力能够推动抵紧板62抵紧材料,从而能够降低材料发生晃动的可能性。
    38.如图2和图3所示,驱动组件7包括第二固定板71,第二固定板71呈长方体状,第二固定板71固定连接于抵接板32的一侧侧壁,第二固定板71上安转有第一驱动电机72,抵接板32的侧壁开设有转孔73,转孔73沿抵接板32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一驱动电机72的转动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转孔73的侧壁,第一驱动电机72转动轴远离第二固定板71的一端套设固定有第一齿轮74,第一齿轮74为锥齿轮,存放槽34内设有驱动杆75,驱动杆75呈圆柱体状且水平设置,驱动杆75的两端内均开设有螺纹孔76,两个螺纹孔76均沿驱动杆75的轴向延伸,两个连接杆36的相对内侧均固定连接有螺纹杆77,两个螺纹杆77均水平设置,两个螺纹杆77分别通过两个螺纹孔76螺纹连接于驱动杆75,驱动杆75的侧壁套设固定有第二齿轮78,第二齿轮78为锥齿轮,第二齿轮78与第一齿轮74相啮合;当需要驱动两个连接杆36移动时,首先开启第一驱动电机72,第一驱动电机72上的转动轴转动带动第一齿轮74转动,第一齿轮74转动带动第二齿轮78转动,第二齿轮78转动带动驱动杆75转动,第二驱动杆75转动带动两个连接杆36相向或相背移动,两个连接杆36相向或相背移动分别带动两个第一固定板37相向或相背移动,从而能够驱动两个连接杆36移动,进而能够驱动两个第一固定板37移动。
    39.如图2所示,支撑板31上设有用于对抵接板32进行转向的转向组件8,设置的转向组件8能够驱动抵接板32进行转向;转向组件8包括第二驱动电机81,第二驱动电机81安装于支撑板31上,第二驱动电机81的转动轴套设固定有第三齿轮82,第三齿轮82为锥齿轮,转杆33的侧壁套设有第四齿轮83,第四齿轮83为锥齿轮,第四齿轮83与第三齿轮82相啮合;当需要驱动抵接板32进行转向时,首先开启第二驱动电机81,第二驱动电机81上的转动轴转动带动第三齿轮82转动,第三齿轮82转动带动第四齿轮83转动,第四齿轮83转动带动转杆33转动,转杆33转动带动抵接板32转动,从而能够驱动抵接板32发生转动。
    40.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运输材料时,首先将材料通过固定组件3固定放置在顶升油缸23的活塞杆上,随后开启顶升油缸23,将材料升至较高的位置,之后开启顶推油缸21,顶推油缸21的活塞杆带动滑板22移动,滑板22移动带动顶升油缸23移动,顶升油缸23移动带动材料移动;可将多个该装置进行组装,当材料运输与下一个装置之间的连接处时,此时驱动前一个装置上顶升油缸23的活塞杆下降,并解除前一个装置上的固定组件3对材料的固定作用,同时开启下一个装置上的顶升油缸23,驱动下一个装置上顶升油缸23的活塞杆上升,当下一个装置通过固定组件3将材料进行固定后,此时开启下一个装置上的顶推油缸21,驱动材料移动,以此类推;从而能够实现材料在不同方向上的运输,进而能够便于施工人员向地形复杂的施工场地运输材料。
    4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向顶推装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有运输机构(2),所述运输机构(2)包括顶推油缸(21)以及滑板(22),所述顶推油缸(21)安装于底座(1)的顶部侧壁,所述顶推油缸(21)的活塞杆活动连接于滑板(22)的一侧侧壁,所述滑板(22)滑动连接于底座(1)的顶部侧壁,所述滑板(22)的顶部安装有顶升油缸(23),所述运输机构(2)还包括用于对材料进行固定的固定组件(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向顶推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远离顶推油缸(21)的一端安装有荷载转换柱(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向顶推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远离顶推油缸(21)的一端安装有纠偏油缸(5),所述纠偏油缸(5)的活塞杆与荷载转换柱(4)的侧壁相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向顶推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3)包括支撑板(31)以及抵接板(32),所述支撑板(31)固定连接于顶升油缸(23)活塞杆远离底座(1)的一端侧壁,所述支撑板(31)上设有转杆(33),所述转杆(33)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支撑板(31)的顶部侧壁,所述转杆(33)远离支撑板(3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抵接板(32)的底部侧壁,所述抵接板(32)内开设有存放槽(34),所述存放槽(34)的两端侧壁分别开设有限位孔(35),两个所述限位孔(35)内均设有连接杆(36),两个所述连接杆(36)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限位孔(35)的内壁,所述连接杆(36)远离抵接板(3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37),所述第一固定板(37)靠近抵接板(32)的一侧侧壁设有用于对材料进行抵紧的抵紧组件(6),所述抵接板(32)上设有用于对连接杆(36)进行驱动的驱动组件(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向顶推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抵紧组件(6)包括弹簧(61)以及抵紧板(62),所述弹簧(6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抵紧板(62)与第一固定板(37)的相对内侧。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向顶推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7)包括第二固定板(71),所述第二固定板(71)固定连接于抵接板(32)的一侧侧壁,所述第二固定板(71)上安转有第一驱动电机(72),所述抵接板(32)的侧壁开设有转孔(73),所述第一驱动电机(72)的转动轴转动连接于转孔(73)的侧壁,所述第一驱动电机(72)转动轴远离第二固定板(7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74),所述存放槽(34)内设有驱动杆(75),所述驱动杆(75)的两端内均开设有螺纹孔(76),两个所述连接杆(36)的相对内侧均固定连接有螺纹杆(77),两个所述螺纹杆(77)分别通过两个螺纹孔(76)螺纹连接于驱动杆(75),所述驱动杆(75)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78),所述第二齿轮(78)与第一齿轮(74)相啮合。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向顶推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1)上设有用于对抵接板(32)进行转向的转向组件(8)。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向顶推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组件(8)包括第二驱动电机(81),所述第二驱动电机(81)安装于支撑板(31)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81)的转动轴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82),所述转杆(33)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四齿轮(83),所述第四齿轮(83)与第三齿轮(82)相啮合。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材料运输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向顶推装备,其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运输机构,运输机构包括顶推油缸以及滑板,顶推油缸安装于底座的顶部侧壁,顶推油缸的活塞杆活动连接于滑板的一侧侧壁,滑板滑动连接于底座的顶部侧壁,滑板的顶部安装有顶升油缸,运输机构还包括用于对材料进行固定的固定组件。本申请具有便于施工人员向地形复杂的施工场地运输材料的效果。运输材料的效果。运输材料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周松 郑玉明 秦开文 张怀忠 闫沾 邱亮 杨大兵 曹洋洋 李海霞 张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7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541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