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锁紧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08-09  133



    1.本实用新型属于固定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自适应锁紧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机械加工及运输中,经常涉及对圆柱状或类圆柱状产品的锁紧与固定,现有的锁紧固定装置多针对某一确定规格且表面规整的产品进行设计,当产品表面不规整或为异形弧面时,其锁紧效果欠佳,在运输中会因为震动而发生位移,导致无法有效固定产品。而且,现有技术对此类产品进行锁紧的操作多通过螺栓实现,所需要的操作时间较长,还需要携带并使用辅助工具,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锁紧固定装置。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自适应锁紧固定装置,包括:搁置底座、结构框架、支撑底座、第一转动包带、第二转动包带和快速锁扣;
    6.支撑底座设置于搁置底座上表面的中部,支撑底座的上表面为下弧形面,结构框架设置于搁置底座上且第一转动包带和第二转动包带相对设于结构框架的顶端,第一转动包带和第二转动包带与结构框架的顶端均可转动连接,第一转动包带和第二转动包带的自由端通过快速锁扣进行锁紧,第一转动包带和第二转动包带的自由端的下方分别铰接有第一自调压件和第二自调压件,第一自调压件和第二自调压件的下表面分别为与下弧形面相对设置的第一上弧形面和第二上弧形面;
    7.快速锁扣包括勾头和勾扣组件,勾头设置于第二转动包带的自由端,勾扣组件设置于第一转动包带的自由端,勾扣组件包括:活动板、连接杆、限位杆、限位片、固定杆、勾圈和拉簧,勾圈固定于固定杆上,固定杆固定于第一转动包带的自由端,两个活动板相对设置且两个活动板的一端与第一转动包带的自由端、另一端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活动板的中部开设有腰型孔,限位杆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腰型孔内且通过拉簧与活动板连接,两个限位片相对固定且两个限位片的顶端向下延伸形成一卡合结构;
    8.向下扳动连接杆时活动片逐渐压紧固定杆实现勾圈与勾头的锁紧,与此同时,限位杆进入卡合结构内实现自锁。
    9.优选的,活动板的顶端通过轴销定位座与第一转动包带的自由端可转动连接。
    10.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框架包括相对设置于搁置底座上的两个u型架,第一转动包带、第二转动包带均为u型结构,u型结构的自由端分别与两个u型架的相邻的自由端铰接。
    11.进一步优选的,第一自调压件包括第一自调压件安装座与自调压块,第一自调压件安装座固定于第一转动包带的自由端的下方,自调压块与第一自调压件安装座铰接;第二自调压件的结构与第一自调压件的结构相同。
    12.更为优选的,连接杆上套设有防护套。
    13.最为优选的,结构框架上焊接有加强筋。
    14.进一步优选的,下弧形面、第一上弧形面和第二上弧形面上均设置有弹性材料层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1、可自适应待固定产品的表面,能增大有效接触面积,最终实现牢固、可靠的固定;
    17.2、设有自带自锁功能的快速锁扣,一次操作可以实现锁紧并自锁,避免因为误碰导致的意外开锁;
    18.3、操作简单且无需借助其他辅助工具,可以有效简化操作步骤,节约操作时间。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图1的主视图。
    23.图中:1、搁置面;2、结构框架;3、支撑底座;4、第一转动包带;41、第一自调压件;42、勾扣组件;421、活动板;422、轴销定位座;423、腰型孔;424、连接杆;425、限位杆;426、限位片;427、固定杆;428、勾圈;429、拉簧;5、第二转动包带;51、第二自调压件;52、勾头;6、第一自调压件安装座;7、第二自调压件安装座。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如图1-3共同所示:一种自适应锁紧固定装置,包括:搁置底座1、结构框架2、支撑底座3、第一转动包带4、第二转动包带5和快速锁扣;
    26.支撑底座3设置于搁置底座1上表面的中部,支撑底座3的上表面为下弧形面,结构框架2设置于搁置底座1上且第一转动包带4和第二转动包带5相对设于结构框架2的顶端,第一转动包带4和第二转动包带5与结构框架2的顶端均可转动连接,第一转动包带4和第二转动包带5的自由端通过快速锁扣进行锁紧,第一转动包带4和第二转动包带5的自由端的下方分别铰接有第一自调压件41和第二自调压件51,第一自调压件41和第二自调压件51的下表面分别为与下弧形面相对设置的第一上弧形面和第二上弧形面;
    27.快速锁扣包括勾头52和勾扣组件42,勾头52设置于第二转动包带5的自由端,勾扣组件42设置于第一转动包带4的自由端,勾扣组件42包括:活动板421、连接杆424、限位杆425、限位片426、固定杆427、勾圈428和拉簧429,勾圈428固定于固定杆427上,固定杆427固定于第一转动包带4的自由端,两个活动板421相对设置且两个活动板421的一端与第一转
    动包带4的自由端、另一端通过连接杆424固定连接,活动板421的中部开设有腰型孔423,限位杆425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腰型孔423内且通过拉簧429与活动板421连接,两个限位片426相对固定且两个限位片426的顶端向下延伸形成一卡合结构;
    28.向下扳动连接杆424时活动片421逐渐压紧固定杆427实现勾圈428与勾头52的锁紧,与此同时,限位杆425进入卡合结构内实现自锁。
    29.工作原理:设置于第一自调压件41下表面的第一上弧形面、设置于第二自调压件51下表面的第二上弧形面以及设置于支撑底座3上表面的下弧形面共同形成了一紧箍结构。使用时,打开快速锁扣并将第一转动包带4和第二转动包带5分别向外打开,将待锁紧固定产品放置于支撑底座3上,之后合上第一转动包带4和第二转动包带5,第一自调压件41的第一上弧形面与第二自调压件51的第二上弧形面自适应待锁紧固定产品的表面,最后将勾圈428勾住勾头52并向下扳动连接杆424,在扳动的过程中,活动片421逐渐压紧固定杆427使得勾圈428与勾头52锁紧,与此同时,限位杆425在撞击作用下进入卡合结构内并在拉簧429的作用下稳定地置于卡合结构内实现自锁,防止本实用新型意外开启;需要解锁时,向外拉动限位杆425使其脱离卡合结构并反向扳动连接杆424即可打开第一转动包带4和第二转动包带5。
    30.具体实践中,第一转动包带4的自由端固定有轴销定位座422,活动板421的顶端优选通过轴销定位座422与第一转动包带4的自由端可转动连接。
    31.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结构框架2包括相对设置于搁置底座1上的两个u型架,第一转动包带4、第二转动包带5均为u型结构,u型结构的自由端分别与两个u型架的相邻的自由端铰接。两个u型架的中间部分焊接于搁置底座1相对的两端,两个u型架的相邻的两个自由端用于与第一转动包带4及第二转动包带5铰接,使得第一转动包带4、第二转动包带5满足相对锁紧或背向解锁时的转动需要。为了便于勾扣组件42的设置,第一转动包带4的自由端优选设置有安装板等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按照需求自行确定即可。
    32.具体来说,第一自调压件41包括第一自调压件安装座6与自调压块,第一自调压件安装座6固定于第一转动包带4的自由端的下方,自调压块与第一自调压件安装座6铰接;第二自调压件51的结构与第一自调压件41的结构相同,第二自调压件51包括第二自调压件安装座7,第二自调压件安装座7设置于第二转动包带5的自由端且用于铰接另一自调压块。
    33.为了便于锁紧与解锁的操作,改善操作的舒适性,连接杆424上优选套设有防护套,防护套具体材料不限,可以增大摩擦以方便手着力的现有技术均可。
    34.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框架2为本实用新型的骨架,为了保证刚强度,结构框架2上优选焊接有加强筋。
    35.再进一步优选的,为了进一步改善锁紧效果并防止强力挤压对待锁紧固定产品的破坏,下弧形面、第一上弧形面和第二上弧形面上均设置有弹性材料层,比如高弹橡胶层。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自适应锁紧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搁置底座(1)、结构框架(2)、支撑底座(3)、第一转动包带(4)、第二转动包带(5)和快速锁扣;支撑底座(3)设置于搁置底座(1)上表面的中部,支撑底座(3)的上表面为下弧形面,结构框架(2)设置于搁置底座(1)上且第一转动包带(4)和第二转动包带(5)相对设于结构框架(2)的顶端,第一转动包带(4)和第二转动包带(5)与结构框架(2)的顶端均可转动连接,第一转动包带(4)和第二转动包带(5)的自由端通过所述快速锁扣进行锁紧,第一转动包带(4)和第二转动包带(5)的自由端的下方分别铰接有第一自调压件(41)和第二自调压件(51),第一自调压件(41)和第二自调压件(51)的下表面分别为与所述下弧形面相对设置的第一上弧形面和第二上弧形面;所述快速锁扣包括勾头(52)和勾扣组件(42),勾头(52)设置于第二转动包带(5)的自由端,勾扣组件(42)设置于第一转动包带(4)的自由端,勾扣组件(42)包括:活动板(421)、连接杆(424)、限位杆(425)、限位片(426)、固定杆(427)、勾圈(428)和拉簧(429),勾圈(428)固定于固定杆(427)上,固定杆(427)固定于第一转动包带(4)的自由端,两个活动板(421)相对设置且两个活动板(421)的一端与第一转动包带(4)的自由端、另一端通过连接杆(424)固定连接,活动板(421)的中部开设有腰型孔(423),限位杆(425)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腰型孔(423)内且通过拉簧(429)与活动板(421)连接,两个限位片(426)相对固定且两个限位片(426)的顶端向下延伸形成一卡合结构;向下扳动连接杆(424)时活动片(421)逐渐压紧固定杆(427)实现勾圈(428)与勾头(52)的锁紧,与此同时,限位杆(425)进入所述卡合结构内实现自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锁紧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活动板(421)的顶端通过轴销定位座(422)与第一转动包带(4)的自由端可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锁紧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结构框架(2)包括相对设置于搁置底座(1)上的两个u型架,第一转动包带(4)、第二转动包带(5)均为u型结构,所述u型结构的自由端分别与两个所述u型架的相邻的自由端铰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锁紧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自调压件(41)包括第一自调压件安装座(6)与自调压块,第一自调压件安装座(6)固定于第一转动包带(4)的自由端的下方,所述自调压块与第一自调压件安装座(6)铰接;第二自调压件(51)的结构与第一自调压件(41)的结构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锁紧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杆(424)上套设有防护套。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自适应锁紧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结构框架(2)上焊接有加强筋。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适应锁紧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弧形面、所述第一上弧形面和所述第二上弧形面上均设置有弹性材料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自适应锁紧固定装置,包括:搁置底座、结构框架、支撑底座、第一转动包带、第二转动包带和快速锁扣;支撑底座设置于搁置底座上表面的中部,支撑底座的上表面为下弧形面,结构框架设置于搁置底座上,第一转动包带和第二转动包带与结构框架的顶端均可转动连接,第一转动包带和第二转动包带的自由端通过快速锁扣进行锁紧,第一转动包带和第二转动包带的自由端的下方分别铰接有第一自调压件和第二自调压件,第一自调压件和第二自调压件的下表面分别为第一上弧形面和第二上弧形面;快速锁扣包括勾头和勾扣组件。本实用新型可自适应待固定产品的表面,最终实现牢固、可靠的固定,而且自带自锁功能,一次操作可以实现锁紧并自锁。实现锁紧并自锁。实现锁紧并自锁。


    技术研发人员:杨治国 刘广顺 朱文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航天和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13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542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