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麻醉辅助设备。
背景技术:
2.麻醉学是一门研究临床麻醉,生命机能调控,重症监测治疗和疼痛诊疗的科学,通常用于手术或急救过程中,现在,麻醉学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中一个专门的独立学科,主要包括临床麻醉学、急救复苏医学、重症诊疗学和其他相关医学及其机制的研究,是一门研究麻醉、镇痛、急救复苏及重症医学的综合性学科。现有的麻醉器械都比较复杂庞大,在室外麻醉时,或者进行野外急救麻醉时,不便于运输麻醉器械,并且也不便于携带,使用不便,影响医护人员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麻醉辅助设备,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麻醉装置都比较庞大造成不便于运输、携带和使用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麻醉辅助设备,包括壳体,用以控制麻醉气体吸入人体的浓度、压力,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腔体;
5.第一储气瓶,用以储存麻醉气体,所述第一储气瓶安装于壳体的底部,并通入到所述壳体的腔体中;
6.第一控制组件,用以控制第一储气瓶中麻醉气体进入到壳体的腔体中,所述第一控制组件安装于壳体的顶部;
7.面罩,用以人体吸入麻醉气体,所述面罩通过输气软管与壳体的腔体相连通;
8.第二控制组件,用以调节输气软管中通过的麻醉气体。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储气瓶的顶部安装有按压式喷嘴。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控制组件包括顶杆、支撑板、按压头,所述支撑板固定于壳体的腔体的中部,支撑板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和多个透气孔,所述顶杆插入到第一安装孔中,顶杆的底端抵触到按压式喷嘴上,顶杆的顶端延伸至壳体的腔体的上端,所述壳体的顶面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按压头设置于第二安装孔中,向下调整按压头带动顶杆运动抵压按压式喷嘴,释放第一储气瓶中的麻醉气体。
11.进一步的,所述腔体的顶部设置有膜片,所述膜片的边缘和所述腔体的内壁密封连接,且所述膜片设置于顶杆的顶端和按压头的底端之间。
12.进一步的,所述按压头采用螺纹结构安装于第二安装孔中。
13.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顶面上设置有压力表和浓度计。
14.进一步的,还包括呼吸气囊,用以辅助人体呼吸;所述呼吸气囊的出气口通过管道连接于所述腔体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第一安全阀,所述呼吸气囊连接有储气袋。
15.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二储气瓶,用以储存氧气;所述第二储气瓶的上方同样设置有第一控制组件,用以控制第二储气瓶中氧气进入到壳体中。
1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控制组件包括均设置于输气软管上的单向阀、第二安全阀和流量计。
17.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第一储气瓶、面罩和输气软管均可放置于运输箱中。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本发明中,将第一储气瓶安装于壳体的底部,然后使用第一控制组件将第一储气瓶中麻醉气体释放到壳体中的腔体中,并通过第二控制组件控制腔体中的麻醉气体进入到输气软管、面罩中,使得人体可以将麻醉气体自行吸入;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体积较小,便于进行运输,不必配备额外的能源,可以进行野外使用,并且第一储气瓶可以单独存放,便于分开携带。
20.本发明中,壳体上连接的呼吸气囊便于辅助已经麻醉的人体进行呼吸,使得人体麻醉的同时可以保证正常的呼吸,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图(拆除面罩);
23.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控制组件安装示意图。
24.图中:1-壳体;2-腔体;3-第一储气瓶;4-面罩;5-输气软管;6-按压式喷嘴;7-顶杆;8-支撑板;9-按压头;10-透气孔;11-膜片;12-压力表;13-浓度计;14-呼吸气囊;15-第一安全阀;16-储气袋;17-第二储气瓶;18-单向阀;19-第二安全阀;20-流量计。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6.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麻醉辅助设备,包括壳体1、第一储气瓶3、第一控制组件、第二控制组件、面罩4、第二控制组件,所述第一储气瓶3通过螺纹结构安装于壳体1的底部,所述壳体1的内部开设有腔体2,所述第一储气瓶3中储存有一定压力的麻醉气体,第一储气瓶3的顶端通入到腔体2中,第一控制组件安装于壳体1的顶部,使用第一控制组件可以将第一储气瓶3中的麻醉气体进入到壳体1的腔体2中,所述面罩4可以压罩到人体的口鼻处,用以人体吸入壳体1腔体2中的麻醉气体,所述面罩4通过输气软管5与壳体1的腔体2相连通;第二控制组件可以调节从腔体2中向输气软管5通入的量,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体积较小,便于进行运输,不必配备额外的能源,可以进行野外使用,并且第一储气瓶3可以单独存放,便于分开携带。
27.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储气瓶3的顶部安装有按压式喷嘴6,使用第一控制组件的可以按压第一储气瓶3上的按压式喷嘴6,使得第一储气瓶3中的麻醉气体释放到壳体1的腔体2中,而第一储气瓶3中可以充注乙醚、异氟烷、氧化亚氮等,充注时使得第一储气瓶3中的气体压力为3-5mpa。
28.具体的,所述第一控制组件包括顶杆7、支撑杆、按压头9,所述支撑板8一体成型于
壳体1的腔体2的中部,支撑板8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和多个透气孔10,所述顶杆7插入到第一安装孔中,顶杆7能于第一安装孔中上下窜动,顶杆7的底端能够抵触到按压头9式喷嘴上,顶杆7的顶端延伸至壳体1的腔体2的上端,所述壳体1的顶面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按压头9设置于第二安装孔中,所述按压头9包括销轴、通过螺纹结构设置于销轴上下两端的挡环,向下调整按压头9带动顶杆7运动抵压按压式喷嘴6,释放第一储气瓶3中的麻醉气体,上述结构简单,使用极为方便。
29.优选的,所述腔体2的顶部设置有膜片11,所述膜片11的边缘和所述腔体2的内壁通过密封胶密封连接,且所述膜片11设置于顶杆7的顶端和按压头9的底端之间,腔体2中的麻醉气体不能从壳体1中溢出,密封结构简单,同时使得按压头9可以很好的作用到顶杆7上,所述膜片11使用医用橡胶。
30.优选的,按压头9采用螺纹结构安装于第二安装孔,在释放第一储气瓶3中的麻醉气体时,旋动按压头9向下运动,在顶杆7向下运动抵紧到第一储气瓶3上的按压式喷嘴6时,在使用者不旋动按压头9时,就能使得第一储气瓶3持续释放麻醉气体,不会在按压头9上的始终施加作用力,使用方便;并且在第一储气瓶3持续释放麻醉气体时,同时在人体通过面罩4吸入麻醉气体时,会使得输气管道中产生持续流动的气体,不用频繁使用第一控制组件释放第一储气瓶3中的麻醉气体。
31.所述壳体1的顶面绳设置有压力表12和浓度计13,用以监测腔体2中麻醉气体的浓度和压力,使得腔体2中的麻醉气体的浓度和压力位于人体使用的安全范围内。
32.本实施例中,还具有呼吸气囊14,所述呼吸气囊14的出气口通过管道连接于所述腔体2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第一安全阀15,所述呼吸气囊14连接有储气袋16,在人体吸入麻醉气体后,会进入到深度麻醉,需要对人体进行辅助呼吸,而在野外进行急救时,没有相应的呼吸机,并且使用人工呼吸的方式也是极不可能的,所以为了麻醉的安全和达到相应的治疗效果,使用呼吸气囊14帮助人体进行呼吸,丰富了本发明的使用功能。
33.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二储气瓶17,第二储气瓶17同样采用螺纹结构于壳体1进行连接,在壳体1的底部开设有螺纹孔,在第二储气瓶17的瓶口处设置有外螺纹,第二储气瓶17的顶部同样安装有按压式喷嘴6;第二储气瓶17中暂存有3-5mpa压力的氧气,所述第二储气瓶17的上方同样设置有第一控制组件,用以控制第二储气瓶17中氧气进入到壳体1的腔体2中;具体的,如图3所示,第二控制组件包括安装于输气软管5上的单向阀18、第二安全阀19和流量计20,在人体吸入到麻醉气体或氧气时,单向阀18可以防止人体的呼出的废气进入到壳体1中,而第二安全阀19可以在防止麻醉气体或氧气压力多大关闭输气软管5,保证使用安全,并且流量计20可以监测麻醉气体或氧气与输气软管5中气体的流量,保证气体的流量在人体接收的范围内,规范医护人员的使用。
34.在具体操作时,将第一储气瓶3和第二储气瓶17安装到壳体1的底部,然后关闭输气软管5上的第二控制组件中第二安全阀19,旋动第一储气瓶3上方的按压头9,使得顶杆7抵压到第一储气瓶3上的按压式喷嘴6上,第一储气瓶3中的麻醉气体进入到壳体1的腔体2中,在压力表12和浓度计13显示腔体2中的麻醉气体达到合适的压力和浓度时,将面罩4按压到人体的口鼻处,然后打开第二安全阀19,腔体2中的麻醉气体通过输气软管5排入到面罩4中,人体通过面罩4吸收麻醉气体,进而麻醉人体;当人体达到麻醉效果时,旋动第二储气瓶17上方的按压头9,使得按压头9顶触到顶杆7,并使得顶杆7将第二储气瓶17上的按压
式喷嘴6打开,第二储气瓶17中的氧气持续进入到壳体1的腔体2中,并打开第一安全阀15,挤压呼吸气囊14结合人体的呼吸,辅助麻醉后的人体进行呼吸,直到急救结束或人体完全恢复自主呼吸。
35.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便于携带本发明,将输气软管5、面罩4、第一储气瓶3、第二储气瓶17、壳体1拆卸开来,并将上述零部件放置于运输箱体中,并在运输箱体中设置有容纳上述零部件的多个凹槽,在运输和携带时更为方便。
36.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麻醉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用以控制麻醉气体吸入人体的浓度、压力,所述壳体(1)内部设置有腔体(2);第一储气瓶(3),用以储存麻醉气体,所述第一储气瓶(3)安装于壳体(1)的底部,并通入到所述壳体(1)的腔体(2)中;第一控制组件,用以控制第一储气瓶(3)中麻醉气体进入到壳体(1)的腔体(2)中,所述第一控制组件安装于壳体(1)的顶部;面罩(4),用以人体吸入麻醉气体,所述面罩(4)通过输气软管(5)与壳体(1)的腔体(2)相连通;第二控制组件,用以调节输气软管(5)中通过的麻醉气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醉科用麻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气瓶(3)的顶部安装有按压式喷嘴(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麻醉科用麻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组件包括顶杆(7)、支撑板(8)、按压头(9),所述支撑板(8)固定于壳体(1)的腔体(2)的中部,支撑板(8)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和多个透气孔(10),所述顶杆(7)插入到第一安装孔中,顶杆(7)的底端抵触到按压式喷嘴(6)上,顶杆(7)的顶端延伸至壳体(1)的腔体(2)的上端,所述壳体(1)的顶面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按压头(9)设置于第二安装孔中,向下调整按压头(9)带动顶杆(7)运动抵压按压式喷嘴(6),释放第一储气瓶(3)中的麻醉气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麻醉科用麻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2)的顶部设置有膜片(11),所述膜片(11)的边缘和所述腔体(2)的内壁密封连接,且所述膜片(11)设置于顶杆(7)的顶端和按压头(9)的底端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麻醉科用麻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头(9)采用螺纹结构安装于第二安装孔中。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麻醉科用麻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顶面上设置有压力表(12)和浓度计(13)。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醉科用麻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呼吸气囊(14),用以辅助人体呼吸;所述呼吸气囊(14)的出气口通过管道连接于所述腔体(2)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第一安全阀(15),所述呼吸气囊(14)连接有储气袋(16)。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麻醉科用麻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二储气瓶(17),用以储存氧气;所述第二储气瓶(17)的上方同样设置有第一控制组件,用以控制第二储气瓶(17)中氧气进入到壳体(1)中。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麻醉科用麻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组件包括均设置于输气软管(5)上的单向阀(18)、第二安全阀(19)和流量计(20)。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醉科用麻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第一储气瓶(3)、面罩(4)和输气软管(5)均可放置于运输箱中。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麻醉辅助设备,包括壳体,用以控制麻醉气体吸入人体的浓度、压力,壳体内部设置有腔体;第一储气瓶,用以储存麻醉气体,第一储气瓶安装于壳体的底部,并通入到壳体的腔体中;第一控制组件,用以控制第一储气瓶中麻醉气体进入到壳体的腔体中,第一控制组件安装于壳体的顶部;面罩,用以人体吸入麻醉气体,面罩通过输气软管与壳体的腔体相连通;第二控制组件,用以调节输气软管中通过的麻醉气体;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体积较小,便于进行运输,不必配备额外的能源,可以进行野外使用,并且第一储气瓶可以单独存放,便于分开携带。于分开携带。于分开携带。
技术研发人员:姜素莉 秦元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02.21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5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