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感线圈绕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08-10  153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感线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感线圈绕线装置。


    背景技术:

    2.线圈是由导线一圈靠一圈地绕在绝缘管上,导线彼此互相绝缘,而绝缘管可以是空心的,也可以包含铁芯或磁粉芯。传统的电感线圈在生产过程中是通过人工绕线,效率极低,且绕线质量不佳,因此,需要一种电感线圈绕线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绕线的电感线圈绕线装置。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感线圈绕线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方的绕线机构,所述绕线机构包括两块支撑挡板,设置在两块所述支撑挡板中间的绕线轴,设置在所述绕线轴一端的绕线电机,设置在所述绕线轴上方的移动构件,设置在所述移动构件一侧的移动电机,设置在所述移动构件上方的卷线轮。
    5.作为优选,所述绕线轴设置有绕线轴肩,设置在所述轴肩中间的绕线部,设置在所述绕线轴肩两侧的延长部。
    6.作为优选,所述移动构件包括移动丝杆,设置在所述移动丝杆上方的移动导杆,设置在所述移动丝杆和移动导杆上方的导线组件。
    7.作为优选,所述导线组件设置有导线轮,设置在所述导线轮一侧的移动块。
    8.作为优选,所述移动导杆设置有感应轴肩,设置在所述感应轴肩上方的感应器。
    9.作为优选,所述移动电机输出端与移动丝杆相连接。
    10.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主要体现: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所述移动构件中的导线组件将卷线轮中的电感线导出,电感线的一端缠绕在绕线轴上端,所述绕线电机转动绕线轴,使得电感线在绕线部缠绕成电感线圈;同时,所述移动电机转动移动丝杆,使得导线组件可以在移动丝杆上进行横向移动,在所述导线组件与感应器的作用下,可以控制移动电机正反转动移动丝杆,进而实现自动绕线。
    附图说明
    11.图1为一种电感线圈绕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图1中导线组件的侧视图;
    13.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14.图中:底座1、绕线机构2、支撑挡板21、绕线轴22、绕线轴肩221、绕线部222、延长部223、绕线电机23、移动构件24、移动丝杆241、移动导杆242、导线组件243、导线轮2431、移动块2432、移动电机25、卷线轮26。
    具体实施方式
    1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16.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间”、“上”、“下”、“顶部”、“右侧”、“左端”、“上方”、“背面”、“中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17.另,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如未特别说明部件之间的连接或固定方式,其连接或固定方式均可为通过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螺栓固定或钉销固定,或销轴连接等方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在详述。
    18.一种电感线圈绕线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1,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方的绕线机构2,所述绕线机构2包括两块支撑挡板21,设置在两块所述支撑挡板21中间的绕线轴22,设置在所述绕线轴22一端的绕线电机23,设置在所述绕线轴22上方的移动构件24,设置在所述移动构件24一侧的移动电机25,设置在所述移动构件24上方的卷线轮26。
    19.所述绕线轴22设置有绕线轴肩221,设置在所述轴肩221中间的绕线部222,设置在所述绕线轴肩221两侧的延长部223。
    20.具体的,所述绕线部222用于缠绕电感线圈。
    21.所述移动构件24包括移动丝杆241,设置在所述移动丝杆241上方的移动导杆242,设置在所述移动丝杆241和移动导杆242上方的导线组件243。
    22.所述移动电机25输出端与移动丝杆241相连接。
    23.具体的,所述移动电机25可以控制转速的快慢,改变导线组件243在移动丝杆241上的移动速度,进而改变电感线圈之间的间距。
    24.如图2所示,所述导线组件243设置有导线轮2431,设置在所述导线轮2431一侧的移动块2432。
    25.如图3所示,所述移动导杆242设置有感应轴肩2421,设置在所述感应轴肩2421上方的感应器2422。
    26.具体的,所述移动块2432在移动丝杆241移动,当移动块2432触碰到所述感应轴肩2421上方的感应器2422,便可以使移动电机25进行方向转动,进而实现正反转。
    27.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主要体现: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所述移动构件中的导线组件将卷线轮中的电感线导出,电感线的一端缠绕在绕线轴上端,所述绕线电机转动绕线轴,使得电感线在绕线部缠绕成电感线圈;同时,所述移动电机转动移动丝杆,使得导线组件可以在移动丝杆上进行横向移动,在所述导线组件与感应器的作用下,可以控制移动电机正反转动移动丝杆,进而实现自动绕线。
    28.当然,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感线圈绕线装置,包括底座(1),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方的绕线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机构(2)包括两块支撑挡板(21),设置在两块所述支撑挡板(21)中间的绕线轴(22),设置在所述绕线轴(22)一端的绕线电机(23),设置在所述绕线轴(22)上方的移动构件(24),设置在所述移动构件(24)一侧的移动电机(25),设置在所述移动构件(24)上方的卷线轮(26)。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感线圈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轴(22)设置有绕线轴肩(221),设置在所述轴肩(221)中间的绕线部(222),设置在所述绕线轴肩(221)两侧的延长部(223)。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感线圈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构件(24)包括移动丝杆(241),设置在所述移动丝杆(241)上方的移动导杆(242),设置在所述移动丝杆(241)和移动导杆(242)上方的导线组件(243)。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电感线圈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组件(243)设置有导线轮(2431),设置在所述导线轮(2431)一侧的移动块(2432)。5.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电感线圈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导杆(242)设置有感应轴肩(2421),设置在所述感应轴肩(2421)上方的感应器(2422)。6.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电感线圈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电机(25)输出端与移动丝杆(241)相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感线圈绕线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方的绕线机构,所述绕线机构包括两块支撑挡板,设置在两块所述支撑挡板中间的绕线轴,设置在所述绕线轴一端的绕线电机,设置在所述绕线轴上方的移动构件,设置在所述移动构件一侧的移动电机,设置在所述移动构件上方的卷线轮;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所述移动构件中的导线组件将卷线轮中的电感线导出,电感线的一端缠绕在绕线轴上端,所述绕线电机转动绕线轴,使得电感线在绕线部缠绕成电感线圈;同时,所述移动电机转动移动丝杆,使得导线组件可以在移动丝杆上进行横向移动,在所述导线组件与感应器的作用下,可以控制移动电机正反转动移动丝杆,进而实现自动绕线。线。线。


    技术研发人员:贺少林 袁佳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创芯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6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574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