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股静脉穿刺装置

    专利查询2022-08-10  137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股静脉穿刺装置。


    背景技术:

    2.股静脉作为下肢的主要静脉,其上段位于股三角内。其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界为缝匠肌的内侧缘,内侧界为长收肌的内侧缘,前壁为阔筋膜,后壁由髂腰肌与耻骨肌及其筋膜所构成。股三角内的血管、神经排列关系为股动脉居中,外侧是股神经,内侧是股静脉。
    3.目前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多用于外周浅静脉穿刺困难,寻找股静脉时应以搏动的股动脉为标志,股静脉多位于股动脉内侧约0.5cm处,穿刺点常常选在腹股沟韧带连线的中点下方2~3cm处,股动脉搏动处的内侧0.5cm,经皮肤、浅筋膜、阔筋膜和股鞘到达股静脉。临床上常用的穿刺装置设计简单,无法准确估计穿刺深度,以及穿刺部位,初学者常常出现穿破血管,或伤及血管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4.为此,需要提供一种股静脉穿刺装置,以提高初学者穿刺成功的概率。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股静脉穿刺装置,包括针筒和穿刺针;
    6.所述针筒包括针筒腔、滑动槽和多个的卡槽,所述针筒腔设置在所述针筒内,所述针筒腔连通所述针筒的头部和所述针筒的尾部,所述针筒腔用于容置穿刺针,所述滑动槽设置在所述针筒的外壁上且与所述针筒腔相连通,所述滑动槽的一端还连通位于所述针筒的尾部上的针筒腔,所述卡槽设置在所述针筒的外壁上且与所述针筒腔相连通,所述卡槽还连通所述滑动槽,多个的所述卡槽在所述针筒的尾部朝向所述针筒的头部的方向上依次设置;
    7.所述穿刺针上设置手柄,所述手柄用于沿着滑动槽移动,所述手柄还用于卡接到卡槽中。
    8.进一步地,所述针筒的外壁上设置刻度,所述刻度的零刻度线与所述针筒的尾部平齐。
    9.进一步地,所述刻度的量程在5厘米以上。
    10.进一步地,所述穿刺针包括穿刺针腔,所述穿刺针腔设置在所述穿刺针内,所述穿刺针腔连通所述穿刺针的头部和所述穿刺针的尾部,所述穿刺针腔用于容置导丝。
    11.进一步地,所述穿刺针还包括孔洞,所述孔洞设置在所述穿刺针的外壁上且与所述穿刺针腔相连通。
    12.进一步地,所述穿刺装置还包括导丝,所述导丝的形状为j形。
    13.进一步地,所述穿刺装置还包括挡板和弹簧,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针筒腔中,所述挡板位于所述滑动槽与所述针筒的头部之间,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挡板上,所述弹簧用于套在穿刺针的外壁上。
    14.进一步地,所述穿刺针包括上管和下管,所述上管的宽度大于所述下管的宽度,所
    述穿刺针的头部位于所述上管上远离所述下管的一侧,所述上管与所述下管的连接处设置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用于与弹簧相连接。
    15.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块为橡胶的限位块。
    16.进一步地,所述针筒还包括扩张器,所述扩张器的形状为漏斗形,所述扩张器位于所述针筒的头部。
    17.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中,使用者将穿刺针放入针筒中;使用者的一只手持针筒,另一只手持穿刺针的手柄并缓慢下推,使得穿刺针的头部从位于针筒的头部的针筒腔伸出并刺入皮肤;继续缓慢下推,到达预设的深度后可将手柄偏转使其卡接到卡槽中,进而实现穿刺针的固定;其中,预先设置好卡槽的位置,即可控制穿刺针的固定深度;如此,股静脉穿刺装置提供使用者辅助定位的功能,提高初学者穿刺的成功率,进针的深度得到控制,可有效避免出现血管被穿破的情况。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施例中针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施例中穿刺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说明:
    21.1、针筒;
    22.11、针筒腔;12、滑动槽;13、卡槽;14、扩张器;15、刻度;
    23.2、穿刺针;
    24.21、穿刺针腔;22、手柄;23、孔洞;24、上管;25、下管;
    25.3、弹簧;
    26.4、挡板;
    27.5、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29.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股静脉穿刺装置,包括针筒1和穿刺针2。所述针筒1包括针筒腔11、滑动槽12和多个的卡槽13,所述针筒腔 11设置在所述针筒1内,所述针筒腔11连通所述针筒1的头部和所述针筒1 的尾部。所述针筒腔11用于容置穿刺针2,位于所述针筒1的头部上的针筒腔11用于作为穿刺针2穿出的通道,位于所述针筒1的尾部上的针筒腔11 用于作为穿刺针2进入的通道。所述滑动槽12设置在所述针筒1的外壁上且与所述针筒腔11相连通,所述滑动槽12的一端还连通位于所述针筒1的尾部上的针筒腔11,当穿刺针2进入到针筒腔11中,手柄22位于滑动槽12中可以上下滑动。所述卡槽13设置在所述针筒1的外壁上且与所述针筒腔11 相连通,所述卡槽13还连通所述滑动槽12,所述卡槽13用于供手柄22卡接。多个的所述卡槽13在所述针筒1的尾部朝向所述针筒1的头部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所述穿刺针2上设置手柄22,所述手柄22用于沿着滑动槽12移动,所述手柄22还用于卡接到卡槽13中。
    30.上述技术方案中,使用者将穿刺针放入针筒中;使用者的一只手持针筒,另一只手
    持穿刺针的手柄并缓慢下推,使得穿刺针的头部从位于针筒的头部的针筒腔伸出并刺入皮肤;继续缓慢下推,到达预设的深度后可将手柄偏转使其卡接到卡槽中,进而实现穿刺针的固定;其中,预先设置好卡槽的位置,即可控制穿刺针的固定深度;如此,股静脉穿刺装置提供使用者辅助定位的功能,提高初学者穿刺的成功率,进针的深度得到控制,可有效避免出现血管被穿破的情况。
    31.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测量穿刺针2下降的深度,所述针筒1 的外壁上设置刻度15,所述刻度15的零刻度线与所述针筒1的尾部平齐。所述刻度15用于测量穿刺针2下降的深度,而穿刺针2是从针筒1的尾部进入的,所以测量前将手柄22与零刻度线平齐,此时穿刺针2的针头最好刚要露出针筒1的头部。优选的,所述针筒1为透明的针筒,材质可选用塑料或者玻璃,便于使用者从外部看见内部的穿刺针2。
    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刻度15的量程在5厘米以上,所述刻度15的量程可以为5厘米、6厘米、7厘米、8厘米等,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例如图1 的刻度15的量程上的1代表1厘米刻度线,6代表6厘米刻度线,所述刻度 15的分度值为1毫米,方便肉眼观察,以进行精确调整。
    33.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股静脉穿刺装置适用于导丝法穿刺法,所述穿刺针2包括穿刺针腔21,所述穿刺针腔21设置在所述穿刺针2内,所述穿刺针腔21连通所述穿刺针2的头部和所述穿刺针2的尾部,所述穿刺针腔21 用于容置导丝。导丝从所述穿刺针2的尾部进入到穿刺针腔21中,导丝从穿刺针腔21的头部伸出。所述导丝可以为直形导丝,即导丝为笔直的;所述导丝还可以为j形导丝,即导丝的形状为j形。
    34.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穿刺成功后血液溢至手术视野,所述穿刺针2还包括孔洞23,所述孔洞23设置在所述穿刺针2的外壁上且与所述穿刺针腔21相连通。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孔洞23设置在所述穿刺针2的上部分。如此,通过穿刺针腔21溢上来的血液会从孔洞23流出,这样血液便无法继续上溢至手术视野处,为使用者提较佳的手术环境。
    35.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调节穿刺针2下降的深度,所述穿刺装置还包括挡板4和弹簧3。所述挡板4设置在所述针筒腔11中,所述挡板4 位于所述滑动槽12与所述针筒1的头部之间。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挡板4的中部设置槽口,供穿刺针2穿过。所述弹簧3设置在所述挡板4上,所述弹簧3用于套在穿刺针2的外壁上。所述弹簧3与所述针筒1的高度相平行,所述针筒1的高度为针筒1的头部至针筒1的尾部之间的距离。优选的,所述弹簧3为记忆弹簧,记忆弹簧用记忆合金丝绕制成的,利用了记忆合金的记忆效应。需要说明的是,弹簧3为螺旋形弹簧,弹簧3的一端固定在挡板4 上,穿刺针2下降时套在弹簧3另一端上,而后向下压缩弹簧3,避免穿刺针 2下降得过快而刺伤血管。需要说明的是,手柄22置于卡槽13中,弹簧3的弹力不会使得手柄22离开卡槽13即可。
    36.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让穿刺针2的结构与弹簧3相适配,所述穿刺针2包括上管24和下管25,所述上管24的宽度大于所述下管25的宽度,所述穿刺针2的头部位于所述上管24上远离所述下管25的一侧。需要说明的是,因为穿刺针2具有穿刺针腔21,所以上管24和下管25的中部相连通并形成所述穿刺针腔21。所述下管25可以为钢针,较细,主要起到穿刺作用,所述上管24可以为透明塑胶材质,较粗,所述手柄22和所述孔洞23 可设置在所述上管24上。
    37.请参阅图1和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管24与所述下管25的连接处设置限位块5,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限位块5为橡胶或者塑料。所述限位块5用于与弹簧3相连接,所述限位
    块5的侧壁与针筒腔11的侧壁相贴合,防止在穿刺的时候穿刺针2左右偏移。
    38.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针筒1还包括扩张器14,所述扩张器 14的形状为漏斗形,所述扩张器14位于所述针筒1的头部。因为扩张器14 在穿刺针2刺入皮肤起到扩皮作用,所述扩张器14的材质可选用医用级的塑料,符合手术需求。
    39.在此说明穿刺的过程:
    40.1、患者体位:
    41.患者仰卧,下肢伸直并略外展、外旋。如果患者为幼儿,将大腿外展与身体长轴成45
    °
    ,大腿下垫一小枕,小腿弯曲与大腿成90
    °
    ,并由助手固定。穿刺点在腹股沟韧带中部下方2~3厘米(cm),股动脉搏动处内侧约0.5cm。
    42.2、穿刺装置的使用方法:
    43.①
    置入穿刺针以及针筒:于穿刺点处轻轻压迫皮肤及股静脉,并稍加固定在有搏动的股动脉内侧;可用针筒上的刻度15来协助定位,并最终确定穿刺点;穿刺针的针头斜面向上,针尖与皮肤成30
    °
    ~45
    °
    角;将外露的针尖刺入皮肤,左右移动让扩张器进入皮下,此时注意动作轻柔,以便后续的导管置入;待扩张器进入皮下组织后,右手持针柄缓慢下推,一般进针深度为2~ 5cm;穿刺过程中,动作放慢,并注意观察针芯内有无回血以及血液颜色,若血液颜色为鲜红色以及血液的流速快则表示穿刺针已经穿入股动脉内,反之则表示穿刺成功。
    44.②
    置入导丝:在穿刺针腔内插入导丝,确保导丝进入血管内10cm,插入过程中应该注意心率变化;相对固定导丝后,退出穿刺针,压迫止血,要注意导丝进入血管的深度不要超过15cm,以免刺激心脏造成心律失常。
    45.③
    引入导管:将导管套在导丝外面,左手拿导丝尾端,右手将导管插入,待导管进入股静脉后,一边退导丝一边推进导管进入股静脉,成年人置管的深度约为12~15cm。
    46.④
    验证导管在股静脉内:用规格为5毫升(ml)的针筒回抽导管内血液,并用生理盐水冲管后,盖上肝素帽,在皮肤入口处可以用缝针固定导管,覆盖上贴膜加以保护。
    47.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股静脉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针筒和穿刺针;所述针筒包括针筒腔、滑动槽和多个的卡槽,所述针筒腔设置在所述针筒内,所述针筒腔连通所述针筒的头部和所述针筒的尾部,所述针筒腔用于容置穿刺针,所述滑动槽设置在所述针筒的外壁上且与所述针筒腔相连通,所述滑动槽的一端还连通位于所述针筒的尾部上的针筒腔,所述卡槽设置在所述针筒的外壁上且与所述针筒腔相连通,所述卡槽还连通所述滑动槽,多个的所述卡槽在所述针筒的尾部朝向所述针筒的头部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所述穿刺针上设置手柄,所述手柄用于沿着滑动槽移动,所述手柄还用于卡接到卡槽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股静脉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的外壁上设置刻度,所述刻度的零刻度线与所述针筒的尾部平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股静脉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刻度的量程在5厘米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股静脉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包括穿刺针腔,所述穿刺针腔设置在所述穿刺针内,所述穿刺针腔连通所述穿刺针的头部和所述穿刺针的尾部,所述穿刺针腔用于容置导丝。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股静脉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还包括孔洞,所述孔洞设置在所述穿刺针的外壁上且与所述穿刺针腔相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股静脉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装置还包括导丝,所述导丝的形状为j形。7.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股静脉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装置还包括挡板和弹簧,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针筒腔中,所述挡板位于所述滑动槽与所述针筒的头部之间,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挡板上,所述弹簧用于套在穿刺针的外壁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股静脉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包括上管和下管,所述上管的宽度大于所述下管的宽度,所述穿刺针的头部位于所述上管上远离所述下管的一侧,所述上管与所述下管的连接处设置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用于与弹簧相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股静脉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为橡胶的限位块。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股静脉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还包括扩张器,所述扩张器的形状为漏斗形,所述扩张器位于所述针筒的头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布一种股静脉穿刺装置,包括针筒和穿刺针;所述针筒包括针筒腔、滑动槽和多个的卡槽,所述针筒腔设置在所述针筒内,所述针筒腔连通所述针筒的头部和所述针筒的尾部,所述针筒腔用于容置穿刺针,所述滑动槽设置在所述针筒的外壁上且与所述针筒腔相连通,所述滑动槽的一端还连通位于所述针筒的尾部上的针筒腔,所述卡槽设置在所述针筒的外壁上且与所述针筒腔相连通,所述卡槽还连通所述滑动槽,多个的所述卡槽在所述针筒的尾部朝向所述针筒的头部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所述穿刺针上设置手柄,所述手柄用于沿着滑动槽移动,所述手柄还用于卡接到卡槽中。股静脉穿刺装置提供使用者辅助定位的功能,提高初学者穿刺的成功率。率。率。


    技术研发人员:梁子昌 邱利利 林丽婷 洪鸿志 杨露 林均宏 林梦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医科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10.12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574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