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型材挤压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08-10  148


    1.本实用新型涉及型材挤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型材挤压系统。


    背景技术:

    2.型材是指金属经过塑性加工成形、具有一定断面形状和尺寸的实心直条。型材的品种规格繁多,用途广泛,在轧制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3.现有技术中公开了部分有铝型材加工的专利文件,申请号为202023016714.1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包括铝型材熔炼组件、连接组件、铝型材挤压组件、辅助组件以及支撑组件,所述铝型材熔炼组件与所述铝型材挤压组件通过所述连接组件连接;所述铝型材挤压组件与所述辅助组件连接;所述铝型材熔炼组件、所述铝型材挤压组件以及所述辅助组件分别与所述支撑组件连接。
    4.型材在加工过程中需要挤压成型,然而型材挤压成型后容易黏在模具内不便取出,难以满足实际中的需求,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型材挤压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型材挤压系统。
    6.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型材挤压系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模具,所述底座的上端开凿有两个滑槽,两个所述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模具和第三模具,所述第三模具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插块,所述第一密封插块和第一模具相匹配,所述第二模具和第三模具均与第一模具相匹配,所述第二模具和第三模具之间设置有两个牵引机构,两个所述牵引机构均用于带动第二模具和第三模具同时反向移动,所述第一模具的上侧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两个牵引机构移动,所述第二模具的右侧设置有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用于将第一模具内的型材推出;工作时,打开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端旋转带动第一齿轮旋转,第一齿轮的旋转带动第二齿轮旋转,第二齿轮带动螺纹管旋转,两个丝杆的螺纹方向相反,螺纹管的旋转带动两个丝杆向相远离的一端移动,两个丝杆带动两个固定板向相远离的一端移动,两个固定板带动两个冲击块向相远离的一端移动,四个转板旋转,四个转板带动第二模具和第三模具向相靠近的一端移动,第二模具和第三模具与第一模具接触,第一密封插块和第二密封插块插在第一模具内,实现加压第一模具内的型材,当型材挤压成型后,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反向旋转带动第二模具和第三模具向相远离的一端移动,第一密封插块和第二密封插块从第一模具内抽出,两个固定板向相靠近的一端移动,两个固定板带动两个冲击块向相靠近的一端移动,实现两个冲击块撞击第一模具,将念在第一模具内的型材和第一模具分离,如果型材和未和第一模具分离,旋转把手,把手的旋转带动螺杆和第二密封插块旋转,螺杆和螺母相互配合实现带动第二密封插
    块向左移动,打开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带动第二模具和第三模具向相靠近的一端移动,第二密封插块插在第一模具内,第二密封插块伸进第一模具内的长度大于之前长度,第二密封插块将第一模具内的型材顶出,最终实现型材的取出,防止加压后的型材黏在第一模具内难以取出,对现有型材挤压设备进行了优化。
    7.优选的,所述牵引机构包括两个u形连接板、两个固定杆、两个转板和牵引杆,两个所述u形连接板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二模具和第三模具的前端,两个所述固定杆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u形连接板的上下内壁之间,两个所述转板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固定杆的圆周表面,所述牵引杆转动连接于两个转板内,且一个转板通过牵引杆活动铰接于另一个转板;工作时,通过转板的旋转带动两个u形连接板向相反方向移动,从而带动第二模具和第三模具反向移动,便于第二模具、第三模具和第一模具加压型材,也便于第二模具和第三模具打开取出第一模具内的型材。
    8.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螺纹管两个丝杆和两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牵引杆的上端,两个所述丝杆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固定板内,所述螺纹管螺纹连接于两个丝杆,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于螺纹管的圆周表面,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连接于第二齿轮,所述伺服电机固定连接于第一模具的上端,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于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工作时,通过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带动第一齿轮旋转,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旋转,从而带动螺纹管旋转,螺纹管和两个固定板螺纹配合实现带动两个丝杆反向移动,两个丝杆带动两个牵引杆反向移动,从而带动四个转板旋转,实现第二模具和第三模具的反向移动。
    9.优选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第二密封插块、两个三角连接杆、螺母和螺杆,所述第二密封插块活动插接于第二模具内,所述第二密封插块和第一模具相匹配,两个所述三角连接杆均固定连接于第二模具的右端,所述螺母固定连接于两个三角连接杆之间,所述螺杆固定连接于第二密封插块的右端,所述螺杆螺纹连接于螺母;工作时,第二密封插块是插在第一模具内挤压型材的,通过旋转调节第二密封插块的长度,从而实现第二密封插块插在第一模具内的长度不同,便于第二密封插块插在第一模具内将黏在第一模具内的型材顶出。
    10.优选的,两个所述牵引杆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冲击块,两个所述冲击块均和第一模具相匹配;工作时,冲击块和设置便于第二模具和第三模具打开后两个冲击块撞击第一模具,便于第一模具内的型材从第一模具内壁脱离,防止型材黏在第一模具的内壁。
    11.优选的,所述第一模具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板,所述螺纹管的圆周表面开凿有两个环形槽,两个所述限位板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环形槽内;工作时,限位板和环形槽的设置便于限制螺纹管的位置,防止螺纹管前后左右移动造成第二齿轮和第一齿轮分离。
    12.优选的,所述螺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套,且橡胶套的表面刻有防滑纹;工作时,把手的设置便于螺杆的旋转,橡胶套和防滑纹的设置有益于防止脱手。
    13.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脚,四个所述固定脚的上端均开凿有安装孔;工作时,可以将锁紧螺钉插在安装孔内,将固定脚固定在机床上,防止本装置意外移动。
    14.优选的,所述第三模具的右端和第二模具的左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缓冲垫,四个
    所述缓冲垫均和第一模具相匹配;工作时,缓冲垫的设置便于防止第三模具和第二模具撞击第一模具时造成第一模具的损坏,缓冲垫起到缓冲的效果。
    15.优选的,两个所述滑槽和两个滑块均设置为t形,且两个滑块分别和两个滑槽相匹配;工作时,有益于防止滑块在滑槽内上下前后移动,便于第一密封插块和第二密封插块准确的插在第一模具内挤压第一模具内的型材。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本方案中打开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端旋转带动第一齿轮旋转,第一齿轮的旋转带动第二齿轮旋转,第二齿轮带动螺纹管旋转,两个丝杆的螺纹方向相反,螺纹管的旋转带动两个丝杆向相远离的一端移动,两个丝杆带动两个固定板向相远离的一端移动,两个固定板带动两个冲击块向相远离的一端移动,四个转板旋转,四个转板带动第二模具和第三模具向相靠近的一端移动,第二模具和第三模具与第一模具接触,第一密封插块和第二密封插块插在第一模具内,实现加压第一模具内的型材,当型材挤压成型后,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反向旋转带动第二模具和第三模具向相远离的一端移动,第一密封插块和第二密封插块从第一模具内抽出,两个固定板向相靠近的一端移动,两个固定板带动两个冲击块向相靠近的一端移动,实现两个冲击块撞击第一模具,将念在第一模具内的型材和第一模具分离,如果型材和未和第一模具分离,旋转把手,把手的旋转带动螺杆和第二密封插块旋转,螺杆和螺母相互配合实现带动第二密封插块向左移动,打开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带动第二模具和第三模具向相靠近的一端移动,第二密封插块插在第一模具内,第二密封插块伸进第一模具内的长度大于之前长度,第二密封插块将第一模具内的型材顶出,最终实现型材的取出,防止加压后的型材黏在第一模具内难以取出,对现有型材挤压设备进行了优化。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爆炸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板处的立体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齿轮处的立体图。
    22.图中:1、底座;2、固定脚;3、安装孔;4、滑槽;5、第一模具;6、限位板;7、第二模具;8、螺纹管;9、滑块;10、第三模具;11、缓冲垫;12、第一密封插块;13、第二密封插块;14、螺杆;15、螺母;16、三角连接杆;17、把手;18、u形连接板;19、固定杆;20、转板;21、冲击块;22、牵引杆;23、固定板;24、丝杆;25、环形槽;26、第一齿轮;27、伺服电机;28、第二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24.如图1-图4所示的一种型材挤压系统,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模具5,底座1的上端开凿有两个滑槽4,两个滑槽4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9,两个滑块9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模具7和第三模具10,第三模具10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插块12,第一密封插块12和第一模具5相匹配,第二模具7和第三模具10均与第一模具5相匹配,第二模
    具7和第三模具10之间设置有两个牵引机构,两个牵引机构均用于带动第二模具7和第三模具10同时反向移动,第一模具5的上侧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两个牵引机构移动,第二模具7的右侧设置有旋转机构,旋转机构用于将第一模具5内的型材推出;工作时,打开伺服电机27,伺服电机27的输出端旋转带动第一齿轮26旋转,第一齿轮26的旋转带动第二齿轮28旋转,第二齿轮28带动螺纹管8旋转,两个丝杆24的螺纹方向相反,螺纹管8的旋转带动两个丝杆24向相远离的一端移动,两个丝杆24带动两个固定板23向相远离的一端移动,两个固定板23带动两个冲击块21向相远离的一端移动,四个转板20旋转,四个转板20带动第二模具7和第三模具10向相靠近的一端移动,第二模具7和第三模具10与第一模具5接触,第一密封插块12和第二密封插块13插在第一模具5内,实现加压第一模具5内的型材,当型材挤压成型后,伺服电机27的输出端反向旋转带动第二模具7和第三模具10向相远离的一端移动,第一密封插块12和第二密封插块13从第一模具5内抽出,两个固定板23向相靠近的一端移动,两个固定板23带动两个冲击块21向相靠近的一端移动,实现两个冲击块21撞击第一模具5,将念在第一模具5内的型材和第一模具5分离,如果型材和未和第一模具5分离,旋转把手17,把手17的旋转带动螺杆14和第二密封插块13旋转,螺杆14和螺母15相互配合实现带动第二密封插块13向左移动,打开伺服电机27,伺服电机27的输出端带动第二模具7和第三模具10向相靠近的一端移动,第二密封插块13插在第一模具5内,第二密封插块13伸进第一模具5内的长度大于之前长度,第二密封插块13将第一模具5内的型材顶出,最终实现型材的取出,防止加压后的型材黏在第一模具5内难以取出,对现有型材挤压设备进行了优化。
    25.具体的,牵引机构包括两个u形连接板18、两个固定杆19、两个转板20和牵引杆22,两个u形连接板18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二模具7和第三模具10的前端,两个固定杆19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u形连接板18的上下内壁之间,两个转板20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固定杆19的圆周表面,牵引杆22转动连接于两个转板20内,且一个转板20通过牵引杆22活动铰接于另一个转板20;工作时,通过转板20的旋转带动两个u形连接板18向相反方向移动,从而带动第二模具7和第三模具10反向移动,便于第二模具7、第三模具10和第一模具5加压型材,也便于第二模具7和第三模具10打开取出第一模具5内的型材。
    26.具体的,驱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27、第一齿轮26、第二齿轮28、螺纹管8两个丝杆24和两固定板23,两个固定板23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牵引杆22的上端,两个丝杆24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固定板23内,螺纹管8螺纹连接于两个丝杆24,第二齿轮28固定连接于螺纹管8的圆周表面,第一齿轮26啮合连接于第二齿轮28,伺服电机27固定连接于第一模具5的上端,第一齿轮26固定连接于伺服电机27的输出端;工作时,通过伺服电机27的输出端带动第一齿轮26旋转,第一齿轮26带动第二齿轮28旋转,从而带动螺纹管8旋转,螺纹管8和两个固定板23螺纹配合实现带动两个丝杆24反向移动,两个丝杆24带动两个牵引杆22反向移动,从而带动四个转板20旋转,实现第二模具7和第三模具10的反向移动。
    27.具体的,旋转机构包括第二密封插块13、两个三角连接杆16、螺母15和螺杆14,第二密封插块13活动插接于第二模具7内,第二密封插块13和第一模具5相匹配,两个三角连接杆16均固定连接于第二模具7的右端,螺母15固定连接于两个三角连接杆16之间,螺杆14固定连接于第二密封插块13的右端,螺杆14螺纹连接于螺母15;工作时,第二密封插块13是插在第一模具5内挤压型材的,通过旋转调节第二密封插块13的长度,从而实现第二密封插
    块13插在第一模具5内的长度不同,便于第二密封插块13插在第一模具5内将黏在第一模具5内的型材顶出。
    28.具体的,两个牵引杆22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冲击块21,两个冲击块21均和第一模具5相匹配;工作时,冲击块21和设置便于第二模具7和第三模具10打开后两个冲击块21撞击第一模具5,便于第一模具5内的型材从第一模具5内壁脱离,防止型材黏在第一模具5的内壁。
    29.具体的,第一模具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板6,螺纹管8的圆周表面开凿有两个环形槽25,两个限位板6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环形槽25内;工作时,限位板6和环形槽25的设置便于限制螺纹管8的位置,防止螺纹管8前后左右移动造成第二齿轮28和第一齿轮26分离。
    30.具体的,螺杆14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把手17,把手1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套,且橡胶套的表面刻有防滑纹;工作时,把手17的设置便于螺杆14的旋转,橡胶套和防滑纹的设置有益于防止脱手。
    31.具体的,底座1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脚2,四个固定脚2的上端均开凿有安装孔3;工作时,可以将锁紧螺钉插在安装孔3内,将固定脚2固定在机床上,防止本装置意外移动。
    32.具体的,第三模具10的右端和第二模具7的左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缓冲垫11,四个缓冲垫11均和第一模具5相匹配;工作时,缓冲垫11的设置便于防止第三模具10和第二模具7撞击第一模具5时造成第一模具5的损坏,缓冲垫11起到缓冲的效果。
    33.具体的,两个滑槽4和两个滑块9均设置为t形,且两个滑块9分别和两个滑槽4相匹配;工作时,有益于防止滑块9在滑槽4内上下前后移动,便于第一密封插块12和第二密封插块13准确的插在第一模具5内挤压第一模具5内的型材。
    34.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35.打开伺服电机27,伺服电机27的输出端旋转带动第一齿轮26旋转,第一齿轮26的旋转带动第二齿轮28旋转,第二齿轮28带动螺纹管8旋转,两个丝杆24的螺纹方向相反,螺纹管8的旋转带动两个丝杆24向相远离的一端移动,两个丝杆24带动两个固定板23向相远离的一端移动,两个固定板23带动两个冲击块21向相远离的一端移动,四个转板20旋转,四个转板20带动第二模具7和第三模具10向相靠近的一端移动,第二模具7和第三模具10与第一模具5接触,第一密封插块12和第二密封插块13插在第一模具5内,实现加压第一模具5内的型材,当型材挤压成型后,伺服电机27的输出端反向旋转带动第二模具7和第三模具10向相远离的一端移动,第一密封插块12和第二密封插块13从第一模具5内抽出,两个固定板23向相靠近的一端移动,两个固定板23带动两个冲击块21向相靠近的一端移动,实现两个冲击块21撞击第一模具5,将粘在第一模具5内的型材和第一模具5分离,如果型材未和第一模具5分离,旋转把手17,把手17的旋转带动螺杆14和第二密封插块13旋转,螺杆14和螺母15相互配合实现带动第二密封插块13向左移动,打开伺服电机27,伺服电机27的输出端带动第二模具7和第三模具10向相靠近的一端移动,第二密封插块13插在第一模具5内,第二密封插块13伸进第一模具5内的长度大于之前长度,第二密封插块13将第一模具5内的型材顶出。
    3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
    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型材挤压系统,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模具(5),所述底座(1)的上端开凿有两个滑槽(4),两个所述滑槽(4)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9),两个所述滑块(9)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模具(7)和第三模具(10),所述第三模具(10)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插块(12),所述第一密封插块(12)和所述第一模具(5)相匹配,所述第二模具(7)和所述第三模具(10)均与所述第一模具(5)相匹配,所述第二模具(7)和所述第三模具(10)之间设置有两个牵引机构,两个所述牵引机构均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模具(7)和所述第三模具(10)同时反向移动,所述第一模具(5)的上侧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两个牵引机构移动,所述第二模具(7)的右侧设置有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一模具(5)内的型材推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型材挤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机构包括两个u形连接板(18)、两个固定杆(19)、两个转板(20)和牵引杆(22),两个所述u形连接板(18)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模具(7)和所述第三模具(10)的前端,两个所述固定杆(19)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u形连接板(18)的上下内壁之间,两个所述转板(20)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固定杆(19)的圆周表面,所述牵引杆(22)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转板(20)内,且一个所述转板(20)通过所述牵引杆(22)活动铰接于另一个所述转板(2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型材挤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27)、第一齿轮(26)、第二齿轮(28)、螺纹管(8)、两个丝杆(24)和两个固定板(23),两个所述固定板(23)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牵引杆(22)的上端,两个所述丝杆(24)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固定板(23)内,所述螺纹管(8)螺纹连接于两个所述丝杆(24),所述第二齿轮(28)固定连接于所述螺纹管(8)的圆周表面,所述第一齿轮(26)啮合连接于所述第二齿轮(28),所述伺服电机(27)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模具(5)的上端,所述第一齿轮(26)固定连接于所述伺服电机(27)的输出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型材挤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第二密封插块(13)、两个三角连接杆(16)、螺母(15)和螺杆(14),所述第二密封插块(13)活动插接于所述第二模具(7)内,所述第二密封插块(13)和所述第一模具(5)相匹配,两个所述三角连接杆(16)均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模具(7)的右端,所述螺母(15)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三角连接杆(16)之间,所述螺杆(14)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密封插块(13)的右端,所述螺杆(14)螺纹连接于所述螺母(1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型材挤压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牵引杆(22)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冲击块(21),两个所述冲击块(21)均和所述第一模具(5)相匹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型材挤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板(6),所述螺纹管(8)的圆周表面开凿有两个环形槽(25),两个所述限位板(6)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环形槽(25)内。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型材挤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14)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把手(17),所述把手(1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套,且所述橡胶套的表面刻有防滑纹。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型材挤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脚(2),四个所述固定脚(2)的上端均开凿有安装孔(3)。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型材挤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模具(10)的右端和所述第二模具(7)的左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缓冲垫(11),四个所述缓冲垫(11)均和所述第
    一模具(5)相匹配。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型材挤压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滑槽(4)和两个所述滑块(9)均设置为t形,且两个所述滑块(9)分别和两个所述滑槽(4)相匹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型材挤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型材挤压系统,包括底座,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模具,底座的上端开凿有两个滑槽,两个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两个滑块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模具和第三模具,第三模具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插块,第一密封插块和第一模具相匹配,第二模具和第三模具均与第一模具相匹配,第二模具和第三模具之间设置有两个牵引机构,两个牵引机构均用于带动第二模具和第三模具同时反向移动,第一模具的上侧设置有驱动机构,最终实现型材的取出,防止加压后的型材黏在第一模具内难以取出,对现有型材挤压设备进行了优化。型材挤压设备进行了优化。型材挤压设备进行了优化。


    技术研发人员:李益初 曾维高 唐传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达昊铝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9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593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