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0MPa级增强成形性热镀锌双相钢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专利查询2022-07-07  204


    780mpa级增强成形性热镀锌双相钢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属于汽车用高强钢制造领域,涉及一种780mpa级增强成形性热镀锌双相钢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客户对热镀锌双相钢成型性要求越来越高,增强成形性热镀锌双相钢越来越受到客户的青睐。
    3.但是目前的增强成形性双相钢在满足高性能的同时,表面质量问题也逐渐受到客户重视。由于钢种合金元素较多,尤其是si、mn元素,在涂镀过程中容易出现漏镀和麻面等表面质量问题,进而影响成品质量。
    4.公开号为cn 111893379 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780mpa级增强成形性热镀锌双相钢及其制造方法,该申请公开了c:0.16%~0.2%,si:0.35%~0.65%,mn:1.8%~2.3%,al:0.7%~1.0%,p≤0.03%,并含有0.16~0.25%cr或者0~0.3%mo元素。该双相钢中,碳当量较高,对焊接性能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窄搭接电阻焊机焊接不良率较高,且al si含量高达1.2%以上,热轧硅酸亚铁红锈严重,需要较高的除磷设备和压力,对设备能力要求较高,成品表面色差难以控制;另外,该发明中含有cr或mo元素,合金成本较高。
    5.公开号为cn 111979488 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780mpa级合金化热镀锌dh钢及其制备方法,其钢中化学成分以质量百分比计含有:c:0.11%~0.17%,mn:1.4%~2.4%,si:0.15%~0.60%,al:0.02%~1.0%,mo:0.20%~0.70%,p≤0.03%,s≤0.03%,b≤0.005%,v:0~0.05%,ti:0~0.05%,且si al:0.5%~1.5%,该申请提供的热镀锌dh钢含有较高的mo元素,成本较高,且其钢材沿着垂直于轧制方向(横向)取样,其取样方向与现有主流标准均不一致,国家标准gb/t 2518-2019,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239,以及主流汽车厂标准如通用汽车、大众汽车企业标准均为纵向取样。
    6.公开号为cn 106119716 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塑性增强的冷轧热镀锌双相钢及其生产方法,其主要化学成分为:c:0.12%~0.18%,si:0.3%~0.6%,mn:1.3%~2.3%,al:0.4%~0.9%,p≤0.01%,s≤0.01%;其在不添加合金元素情况降低了成本,通过引入一定量的残余奥体体产生trip效应,提高了双相的延伸率;但该申请中si含量高达0.3~0.6%,较高的硅含量会导致产品在热轧工序产生的硅酸亚铁,红锈严重,需要较高的除磷设备和压力,对设备能力要求较高,否则一旦氧化铁皮去除不彻底,将导致镀锌成品表面产生严重色差缺陷。同时,该发明申请中未添加合金元素,不能对钢板基体起到细晶强化作用,较高的碳、锰元素会降低钢板的塑性。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780mpa级增强成形性热镀锌双相钢及其生产方法。
    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780mpa级增强成形性热镀锌双相钢,其化学成分组成及其质量百分含量为:
    c:0.14%~0.18%,si:0.15%~0 .30%,mn:2.0%~2.3%,al:0.5%~0.7%,p≤0.015%,s≤0.008%,nb:0.02-0.03%,ti:0.015~0.025%,cr:0.1~0.4%,b:0.007~0.001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杂质元素。
    9.所述双相钢中各成分的作用如下:c:碳元素通过固溶强化来保障钢材的强度要求,游离碳可以对奥氏体起到较好的稳定效果,进而改进了钢材的成形性能。c元素含量过低,难以获得适量的残余奥氏体,无法满足本发明中钢材的力学性能指标;含量过高会使钢材脆化,不但增加成本还存在延迟断裂风险,同时增加焊接难度。因此,本发明中将c元素的含量控制为0.14%~0.18%。
    10.mn:锰元素是钢中的奥氏体稳定元素,可以扩大奥氏体相区,降低钢的临界淬火速度,同时,还可以细化晶粒,有助于固溶强化来提高强度。mn元素含量过低,过冷奥氏体不够稳定,降低钢板的塑性和韧性等加工性能;mn元素含量过高,会导致钢板焊接性能变差。因此,本发明中将mn元素含量控制为2.0%~2.3%。
    11.si:硅元素在铁素体中具有一定的固溶强化作用,确保钢材具有足够的强度,同时,si还可以抑制残余奥氏体分解和碳化物析出,减少钢中的夹杂。si元素含量过低,起不到强化的作用;si元素含量过高,会在热轧工序产生硅酸亚铁氧化铁皮,除磷难以除掉,使得带钢在后续的酸洗后存在色差缺陷,以至于镀锌成品也存在色差缺陷。同时,硅含量过高,导致在镀锌退火炉内带钢表面形成富集,在钢板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薄膜,影响镀后表面质量。因此,本发明中将si元素的含量控制为0.15%~0.3%。
    12.al:铝元素有助于钢液脱氧,还可以抑制残余奥氏体分解和碳化物析出。al和si同样都不溶于渗碳体,能够抑制渗碳体的形成,促进碳元素往残余奥氏体中的积聚,同时以al代si可以有效减轻镀锌成品表面色差缺陷,但al元素含量过高,会提高生产成本,还会导致连铸生产困难等。因此,本发明中将al元素含量的范围控制在0.5%~0.7%。
    13.p:p元素是钢中的有害元素,严重降低钢材的塑性及变形性能,其含量越低越好。考虑到成本,本发明中将p元素含量控制在p≤0.015%。
    14.s:s元素是钢中的有害元素,严重影响钢材的成形性,其含量越低越好。考虑到成本,本发明中将s元素含量控制在s≤0.008%。
    15.nb:微合金化元素nb通过细晶强化来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综合成本考虑,本发明中添加0.02~0.03%nb。
    16.ti:微合金化元素ti通过细晶强化来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综合成本考虑,本发明中添加0.015~0.025%ti 。
    17.cr:铬元素可以增加钢的淬透性来保证钢的强度,并可以稳定残余奥氏体,cr含量过低将影响钢的淬透性,含量过高将增加生产成本。因此,本发明中将cr元素含量的范围控制在0.1%~0.40%。
    18.b:硼的主要作用是提高钢的淬透性,因为加入极少量的硼(0.0007%-0.0015%)就能提高钢的淬透性。硼作为表面活性元素,吸附在奥氏体晶界上,延缓γ-a改变的作用,其在奥氏体晶界的偏聚阻碍铁素体的形核而有利于贝氏体的形成,故对铁素体生成的延缓要比对贝氏体延缓大得多,因而提高了淬透性,进而有利于钢中残余奥氏体的形成。
    19.为了提高镀锌成品表面质量,降低了硅元素含量,本发明使用al代替硅来保证奥氏体的稳定性,但由于al元素基本不具有固溶强化作用,钢的强度往往偏低。因此,还需通
    过添加nb和ti的细晶强化作用增强钢的强度。
    20.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780mpa级增强成形性热镀锌双相钢的生产方法,包括转炉冶炼、热轧、酸洗冷轧、退火、热镀锌工序;其中,所述热轧工序:板坯加热温度1180~1210℃,加热时间180~220min,经过除磷和3个道次的粗轧,进行7个道次的精轧,精轧开轧温度1000~1030℃,出口温度880~920℃,层流冷却至500~550℃,随后卷取并空冷;本发明所述热轧卷取温度500~550℃。
    21.本发明所述转炉冶炼工序,采用lf单联精炼工艺。
    22.本发明所述酸洗冷轧工序,冷轧压下率为50~60%,酸洗速度≤150m/min。
    23.本发明所述退火工序,清洗段电导率≥50ms,清洗后反射率>95,退火炉加热段投用预氧化装置,露点设定值-20~-10℃。
    24.本发明所述退火工艺,钢卷加热至810~830℃,保温以后进行缓冷,以6~16℃/s的冷却速率冷至700~720℃,随后以30~65℃/s的冷却速率冷却至450~460℃。
    25.本发明所述热镀锌工艺:在450-460℃进行镀锌,镀后快冷到200-250℃;钢卷出炉以后进行平整,平整延伸率为0.2-0.3%,拉矫延伸率0.1%。
    26.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的钢材冶炼成分主要以c、mn、al为主,添加少量的si和微量的nb、ti元素,并添加少量cr元素提升钢种强度。
    27.本发明采用低温卷取工艺,使钢种在贝氏体单相区卷取,从而避免在冷轧过程中基板轧裂形成基板微裂纹,进而避免在镀锌成品表面形成麻面缺陷。
    28.本发明生产的dh780是在传统双相钢的基础上引入了6%-8%的残余奥氏体和极少量贝氏体,在相变诱导塑性(trip)效应和贝氏体协调变形耦合作用下,实现其高强度、高塑性和高扩孔性能的特点。
    附图说明
    29.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介绍。
    30.图1为实施例1制得的780mpa级增强成形性热镀锌双相钢的金相组织。
    31.图2 为实施例1制得的780mpa级增强成形性热镀锌双相钢的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测定残余奥氏体含量金相图。
    32.图3为实施例1制得的780mpa级增强成形性热镀锌双相钢的表面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33.本发明提供的780mpa级增强成形性热镀锌双相钢生产步骤及工艺参数控制范围如下:1)按照铁水预处理

    转炉冶炼

    合金微调

    lf炉精炼

    连铸的工艺路线冶炼浇注成坯;2)板坯加热至1180~1210℃,加热时间180-220min,经过除磷和3个道次的粗轧,进行7个道次的精轧,精轧开轧温度1000~1030℃,出口温度880~920℃,层流冷却至500~550℃,随后卷取并空冷;
    3)进行常规酸洗后冷轧,冷轧压下率为50~60%,控制酸洗速度≤150m/min;4)进行退火并镀锌,清洗段电导率≥50ms,清洗后反射率>95,退火炉加热段投用预氧化装置,露点设定值-20~-10℃,钢卷加热至810~830℃,保温以后进行缓冷,以6~16℃/s的冷却速率冷至700~720℃,随后以30~65℃/s的冷却速率冷却至450~460℃,并在450~460℃进行镀锌,镀后快冷到200-250℃,钢卷出炉以后进行平整,平整延伸率为0.3%,拉矫延伸率0.1%。
    34.具体为:实施例1~8的780mpa级增强成形性热镀锌双相钢的化学成分见表1,其生产过程参数见表2。
    35.表1 各实施例双相钢的化学成分(wt%)表2 各实施例的轧制工艺参数
    表3 各实施例退火、镀锌工艺参数表4 各实施例双相钢的力学性能
    注:力学性能(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后延伸率)的测定方法采用国家标准gb/t 2518-2019,试样类型编号为p6,试样方向为纵向。
    36.结果表明,本发明技术方案适应性好,制备的双相钢在强度满足国家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均匀延伸率达到19~23%。
    37.实施例1制备的高表面双相钢的金相组织见图1,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测定残余奥氏体含量金相图,见图2,利用统计软件可计算该组织中残余奥氏体含量在6%~8%左右。实施例1成品表面如图3所示,可见其表面质量良好,无色差、山水画、选择性氧化性漏镀缺陷。
    38.上述参照实施例对一种780mpa级增强成形性热镀锌双相钢及其生产方法进行的详细描述,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可按照所限定范围列举出若干个实施例,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总体构思下的变化和修改,应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61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