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调节振幅振动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08-13  129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架疲劳振动试验,具体涉及一种车架疲劳振动试验用自动化调节振幅振动机。


    背景技术:

    2.振动试验机是提供产品在制造、运输及使用过程中的振动环境,鉴定产品是否有承受此环境的能力,用于发现早期故障,模拟实际工况考核和结构强度试验。此产品广泛应用于国防、航空、航天、通讯、电子、电器、汽车制造等行业。
    3.现有的振动机存在如下缺点:
    4.1.振动机振幅不可调,或虽然可以调节,但需要关机或拆卸零部件,调节完成后再重新安装。这种调节方式不适合对试验周期要求短,或振幅调节频繁的场合。无法实现在自动化系统中的集成。
    5.2.由于振源立柱与偏心轴由零件相联接,导致振源立柱向上运动时,整机由于刚性联接会产生向上冲击,严重时导致机体移位,存在安全隐患。为保证机体位置固定,需要增加底座重量或使用混凝土预埋螺栓的方式安装,增加安装成本,且导致机体较为笨重不易移动。
    6.综上所述,现有振动机设备存在无法实现集成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调节振幅需手工完成,过程复杂的缺点。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国家标准规定的对材料及构件或产品进行疲劳振动试验所使用到的自动化调节振幅振动试验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调节振幅振动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9.一种自动化调节振幅振动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包括用于支撑底座以及与所述支撑底座螺接用于安装电动机的电动机安装座,所述支撑底座的顶端后侧固设有支撑板,是支撑板的顶端设置有顶盖板;
    10.所述电动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偏心轴,所述偏心轴与所述电动机输出端通过键与紧定螺钉连接并径向定位,所述偏心轴的同心轴部分套装有深沟球轴承,所述偏心轴的偏心轴部分套装有自润滑轴承,所述深沟球轴承通过所述偏心轴的挡肩与轴承端盖进行轴向定位,所述自润滑轴承通过挡肩与挡盖进行轴向定位,所述挡盖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偏心轴上;
    11.所述支撑板的内侧设置有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套装在所述自润滑轴承上的支杆,所述支杆的顶端设置有支轴,所述支杆位于所述支轴的内侧,并通过销轴与所述支轴连接,所述销轴左右各安装一个滚珠轴承,所述滚珠轴承安装在所述支轴的轴承孔中;
    12.所述顶盖板的内侧设置有振动机构,所述振动机构包括与所述支轴连接的振动头支柱,所述振动头支柱滑动在所述顶盖板内侧,所述振动头支柱的外侧设有与所述顶盖板螺接的蜗轮,所述蜗轮的外侧啮合有与外部电机传动连接的蜗杆;
    13.所述振动头支柱的顶端螺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振动机构的一端设置有振幅观察机构;
    14.所述电动机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带动所述蜗杆旋转的电机集成安装在外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
    15.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深沟球轴承外圈安装在所述支撑板底端的轴承孔中。
    16.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振幅观察机构包括与所述连接板螺接固定的刻度轴以及套装在所述刻度轴底端的滑动铜套,所述刻度轴在所述滑动铜套内侧滑动。
    1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盖板的两端分别开设有限位卡槽,所述限位卡槽的内侧分别卡合固定有用于所述振动头支柱滑动的滑动套以及用于所述刻度轴滑动的滑动铜套。
    1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刻度轴的底端螺接固定有止脱螺母。
    1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刻度轴的外壁设置有刻度环。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1.1、加设了相配合的蜗轮和蜗杆,蜗轮下端外螺纹与顶盖板内螺纹旋合,通过蜗轮做旋转运动即可调节旋合长度从而调节蜗轮距离顶盖板上表面的距离,通过调节蜗轮距离顶盖板上表面的距离即可调节振动头支柱自由下落距离,即可调节振幅高度,蜗轮距离顶盖板上表面的距离可通过电机带动蜗杆旋转,蜗轮与蜗杆或度斜齿轮啮合,从而带动蜗轮做旋转运动,将带动蜗杆旋转的电机集成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便于实现整机的自动化调节参数过程;如此,以使振幅可以在试验进行过程中调节,且需要调节振动机振幅时,并不需要停机调整或更换零件,实现振幅的自动化调整;
    22.2、振动头支柱与偏心轴通过联动机构相联接,联动机构包括支杆、支轴、销轴以及滚珠轴承,销轴左右各安装一个滚珠轴承,两个滚珠轴承安装在支轴的轴承孔中,由销轴将支杆与支轴进行刚性联接,由支杆推动支轴向上运动,从而带动振动头支柱向上运动,起到一个缓冲传递的效果,避免整机由于直接的刚性联接而产生向上冲击,导致机体移位的问题,增强机体的使用安全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23.图1为一种自动化调节振幅振动机的轴视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机架;11、支撑底座;12、电动机安装座;13、支撑板;14、顶盖板;141、限位卡槽;2、电动机;21、偏心轴;22、深沟球轴承;23、自润滑轴承;24、挡盖;25、轴承端盖;3、联动机构;31、支杆;32、支轴;33、销轴;34、滚珠轴承;4、振动机构;41、振动头支柱;42、滑动套;43、蜗轮; 44、蜗杆;5、连接板;6、振幅观察机构;61、刻度轴;62、滑动铜套;63、止脱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25.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自动化调节振幅振动机,包括机架 1,机架1包括用于支撑底座11以及与支撑底座11螺接用于安装电动机2的电动机安装座12,支撑底座11的顶端后侧固设有支撑板13,是支撑板13的顶端设置有顶盖板14;
    26.电动机2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偏心轴21,偏心轴21与电动机2输出端通过键与紧定螺钉连接并径向定位,偏心轴21的同心轴部分套装有深沟球轴承22,偏心轴21的偏心部分套装有自润滑轴承23,深沟球轴承22通过偏心轴21的挡肩与轴承端盖25进行轴向定位,自润滑轴承23通过挡肩与挡盖24进行轴向定位,挡盖24通过螺栓安装在偏心轴21上;
    27.支撑板13的内侧设置有联动机构3,联动机构3包括套装在自润滑轴承23 上的支杆31,支杆31的顶端设置有支轴32,支杆31位于支轴32的内侧,并通过销轴33与支轴32连接,销轴33左右各安装一个滚珠轴承34,滚珠轴承34 安装在支轴32的轴承孔中;
    28.顶盖板14的内侧设置有振动机构4,振动机构4包括与支轴32连接的振动头支柱41,振动头支柱41滑动在顶盖板14内侧,振动头支柱41的外侧设有与顶盖板14螺接的蜗轮43,蜗轮43的外侧啮合有与外部电机传动连接的蜗杆44;
    29.振动头支柱41的顶端螺接有连接板5,连接板5远离振动机构4的一端设置有振幅观察机构6;
    30.电动机2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带动蜗杆44旋转的电机集成安装在外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
    31.具体的,深沟球轴承22外圈安装在支撑板13底端的轴承孔中;安装固定更加稳定。
    32.具体的,振幅观察机构6包括与连接板5螺接固定的刻度轴61以及套装在刻度轴61底端的滑动铜套62,刻度轴61在滑动铜套62内侧滑动,刻度轴61 的底端螺接固定有止脱螺母63;止脱螺母63与刻度轴61通过螺纹连接,刻度轴61在滑动铜套62中上下滑动,刻度轴61通过连接板5与振动头支柱41连接,刻度轴61的外壁设置有刻度环,通过读刻度轴61上的刻度环即可读出振幅值。
    33.具体的,顶盖板14的两端分别开设有限位卡槽141,限位卡槽141的内侧分别卡合固定有用于振动头支柱41滑动的滑动套42以及用于刻度轴61滑动的滑动铜套62;以使振动头支柱41可以在滑动套42内上下滑动,刻度轴61可以在滑动铜套62内上下滑动。
    3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电动机2旋转,带动偏心轴21做旋转运动,偏心轴21带动支杆31垂直于地面上下运动,当偏心轴21向上推动支杆31时,支杆31由于与支轴32使用销轴33刚性连接,因此支轴32也会垂直于地面向上运动,支轴32推动振动头支柱41向上运动,达到最高点后,支轴32由支杆31 带动向下运动,与振动头支柱41分离,振动头支柱41在自重与外物重的作用下,以自由落体方式下落至最低点,由振动头支柱41在最高点至最低点的数值差得到振幅数值;本实用新型加设了相配合的蜗轮43和蜗杆44,蜗轮43下端外螺纹与顶盖板14内螺纹旋合,通过蜗轮43做旋转运动即可调节旋合长度从而调节蜗轮43距离顶盖板14上表面的距离,通过调节蜗轮43距离顶盖板14上表面的距离即可调节振动头支柱41自由下落距离,即可调节振幅高度,蜗轮43距离顶盖板14上表面的距离可通过电机带动蜗杆44旋转,蜗轮43与蜗杆44或度斜齿轮啮合,从而带动蜗轮43做旋转运动,将带动蜗杆44旋转的电机集成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便于实现整机的自动化调节参数过程;如此,以使振幅可以在试验进行过程中调节,且需要调节振动机振幅时,并不需要停机调整或更换零件,
    实现振幅的自动化调整,振动头支柱41与偏心轴21通过联动机构3相联接,联动机构3包括支杆31、支轴32、销轴33以及滚珠轴承34,销轴33左右各安装一个滚珠轴承34,两个滚珠轴承34安装在支轴32的轴承孔中,由销轴33将支杆 31与支轴32进行刚性联接,由支杆31推动支轴32向上运动,从而带动振动头支柱41向上运动,起到一个缓冲传递的效果,避免整机由于直接的刚性联接而产生向上冲击,导致机体移位的问题,增强机体的使用安全性和稳定性。
    35.其中,振幅=“最高点高度-最低点高度”。
    36.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化调节振幅振动机,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包括用于支撑底座(11)以及与所述支撑底座(11)螺接用于安装电动机(2)的电动机安装座(12),所述支撑底座(11)的顶端后侧固设有支撑板(13),是支撑板(13)的顶端设置有顶盖板(14);所述电动机(2)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偏心轴(21),所述偏心轴(21)与所述电动机(2)输出端通过键与紧定螺钉连接并径向定位,所述偏心轴(21)的同心轴部分套装有深沟球轴承(22),所述偏心轴(21)的偏心轴部分套装有自润滑轴承(23),所述深沟球轴承(22)通过所述偏心轴(21)的挡肩与轴承端盖(25)进行轴向定位,所述自润滑轴承(23)通过挡肩与挡盖(24)进行轴向定位,所述挡盖(24)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偏心轴(21)上;所述支撑板(13)的内侧设置有联动机构(3),所述联动机构(3)包括套装在所述自润滑轴承(23)上的支杆(31),所述支杆(31)的顶端设置有支轴(32),所述支杆(31)位于所述支轴(32)的内侧,并通过销轴(33)与所述支轴(32)连接,所述销轴(33)左右各安装一个滚珠轴承(34),所述滚珠轴承(34)安装在所述支轴(32)的轴承孔中;所述顶盖板(14)的内侧设置有振动机构(4),所述振动机构(4)包括与所述支轴(32)连接的振动头支柱(41),所述振动头支柱(41)滑动在所述顶盖板(14)内侧,所述振动头支柱(41)的外侧设有与所述顶盖板(14)螺接的蜗轮(43),所述蜗轮(43)的外侧啮合有与外部电机传动连接的蜗杆(44);所述振动头支柱(41)的顶端螺接有连接板(5),所述连接板(5)远离所述振动机构(4)的一端设置有振幅观察机构(6);所述电动机(2)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带动所述蜗杆(44)旋转的电机集成安装在外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调节振幅振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深沟球轴承(22)外圈安装在所述支撑板(13)底端的轴承孔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调节振幅振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幅观察机构(6)包括与所述连接板(5)螺接固定的刻度轴(61)以及套装在所述刻度轴(61)底端的滑动铜套(62),所述刻度轴(61)在所述滑动铜套(62)内侧滑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化调节振幅振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板(14)的两端分别开设有限位卡槽(141),所述限位卡槽(141)的内侧分别卡合固定有用于所述振动头支柱(41)滑动的滑动套(42)以及用于所述刻度轴(61)滑动的滑动铜套(6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化调节振幅振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刻度轴(61)的底端螺接固定有止脱螺母(63)。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动化调节振幅振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刻度轴(61)的外壁设置有刻度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架疲劳振动试验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自动化调节振幅振动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包括用于支撑底座以及与所述支撑底座螺接用于安装电动机的电动机安装座;加设了相配合的蜗轮和蜗杆,蜗轮下端外螺纹与顶盖板内螺纹旋合,通过蜗轮做旋转运动即可调节旋合长度从而调节蜗轮距离顶盖板上表面的距离,通过调节蜗轮距离顶盖板上表面的距离即可调节振动头支柱自由下落距离,即可调节振幅高度,蜗轮距离顶盖板上表面的距离可通过电机带动蜗杆旋转,蜗轮与蜗杆或度斜齿轮啮合,从而带动蜗轮做旋转运动,将带动蜗杆旋转的电机集成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便于实现整机的自动化调节参数过程。化调节参数过程。化调节参数过程。


    技术研发人员:张铭增 李树森 桑嘉坡 叶文洪 李治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德莱恩(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5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7214.html

    最新回复(0)